《高等学校审核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节选.doc
《《高等学校审核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节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学校审核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节选.doc(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等学校审核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节选史国栋 袁益民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审核评估重点考察学校办学条件、本科教学质量与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运行状况,学校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措施及成效。更加强调学校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强调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的“个头”,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按以上“6+1”的审核内容进行审核时,重点要把握好“四个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审核评估结论不像以往教学水平评估那样对学校进行定量评价和等级划分,而是针对上述的“
2、四个度”进行定性分析与判断,特别是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2、 审核内容内涵解读及支撑性数据 审核内容内涵解读及支撑性数据是对审核项目和要素细化、具体化和操作性说明,是学校自评和评估人员进行评估时的重要参考,而非唯一标准,参评学校和外部评估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被文本所局限。以下内涵解读及支撑性数据主要参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内容及说明(征求意见稿)以及江苏省独立学院专业建设抽检评估手册等材料。 (一)定位与目标此项目含三项要素: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中心地位。1.1办学定位(1) 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2) 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内涵说明:学校
3、办学方向、办学定位是学校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及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从学校的办学传统与现状出发,对自身在社会与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处位置与角色特征的选择与发展愿景的构思。办学定位主要包括职能定位、层次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定位等。 支撑性数据: (1)学校办学定位及其确定依据; (2)学校发展规划文本。1.1办学定位1.2培养目标 (1)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 (2)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内涵说明:培养目标包括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两个层面。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总目标,制定每一专业具体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要与学校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定位相符合,要与
4、国家、社会及学生的要求与期望相符合;应包括学生的毕业要求,能反映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例如五年后)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发展;它应体现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目标的表述应避免使用虚浮、空泛和模糊的语言。支撑性数据: (1)人才培养方案文本;(2)专业建设规划文本。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3) 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4)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5) 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 内涵说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是高等学校的四大功能,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应服务于人才培养。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5、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因此,学校应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以教学为中心。 支撑性数据: (1)学校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措施、成效; (2)师生对职能部门的满意度; (3)学校领导每年专题研究教学工作的次数; (4)学校领导每年听课次数。 (二)师资队伍此项目含四个要素: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投入;教师发展与服务。2.1数量与结构 (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2)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势态 内涵说明: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对学校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学校师资队伍(包括专任教师、实验技术
6、人员、教辅人员等)应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包括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能级结构、学缘结构等)也应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应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根据专业与学科发展需要,对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并有效落实。 支撑性数据: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文本; (2)学校的生师比; (3)全校教师名册、教学任务书或课表; (4)各专业(特别是新办专业)教师数量与结构; (5)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6)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2教育教学水平(6) 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7)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内涵说明: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
7、力是保证教学建设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关爱学生、治学严谨、执教严明。 支撑性数据: (1)教学内容、试卷水平、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符合度; (2)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满意度; (3)教师队伍中高水平教师的人数(如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和省教学名师、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4)教师队伍中获得国家和省优秀教师的人数(含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 (5)学校拥有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数;(6)师德师风建设措施及实施效果。2.3教师
8、教学投入 (1)教授、副教授魏本科生上课情况 (2)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8) 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内涵说明:学校不仅要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而且教师还要能够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应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将科研资源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带进课堂。 支撑性数据: (1)学校保障及推动教授、副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机制和政策; (2)学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分别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
9、 (3)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4)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机制与政策; (5)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参与面及研究成果的应用情况;(6)科研促进教学的总结材料、实际转化成果。2.4教师发展与服务(9)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10) 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内涵说明:学校应积极促进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合理的成长机制(包括培养、竞争和评价激励机制等),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相对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辅导,在感情上关心教师,在事业上支持教师,为教师营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成长氛围和发展环境。 支撑性数据: (1)学校师资培养的措施及成效
10、; (2)教师每年外出学习、开会的次数(境内次数,境外次数); (3)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人数。(三)教学资源此项目含五项要素:教学经费;教学设施;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课程资源;社会资源。 31教学经费 (1)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 (2)学校教学经费年度变化情况 (3)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内涵说明:教学经费是教学资源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基本保障,经费投入是衡量学校各级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的“试金石”。学校应优先保障教学经费投人,保障教学经费满足教学改革、建设及日常运行的需要。 支撑性数据: (1)学校保障各项教育教学经费投入的政策措施; (2)学校本科专项教学经费; (3)
11、学校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4)学校生均本科实验经费,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3.2教学设施 (1)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2)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3)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11) 内涵说明:教学设施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设施、实践教学设施、辅助教学设施等。课堂教学设施主要包括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房等;实践教学设施主要包括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辅助教学设施主要指与教学有关的公用设施,例如校园网、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学校的教学、科研设施应满足教学、科研要求,对师生等充分开放,并得到有效利用。要特别重视教学信息
12、化条件及资源建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教学资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 支撑性数据: (1)学校提高教学设施利用率的政策措施; (2)学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3)学校生均实验室面积; (4)学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5)学校生均纸质图书册数,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种数; (6)校园网建设情况。 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2)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 (3)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12) 内涵说明: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托。学校应根据办学定位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提出明确的专业设置条件,调整并优化专业结构
13、,形成学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专业设置应对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专题研究等形式,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客观分析和科学论证,确保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组织教学过程和安排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蓝图,其内容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主要教学环节及其安排、学制或学分要求等。 支撑性数据: (1)专业建设规划文本; (2)专业申报论证、评审材料,专业审批、调整与优化的相关文件; (3)学校专业总数、新专业数、各学科门类的专业数; (4)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数; (5)优势和特色
14、专业建设以及新办专业的建设措施及成效; (6)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本; (7)关于培养方案制定及修订完善的相关材料; (8)培养方案中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大类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9)培养方案调整的次数。3.4课程资源(13) 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14) 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15) 教材建设与选用内涵说明:课程是教学的基本单元。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材以及网络资源、学科与科研资源等辅助教学资源,是进行课堂教学及其他教学活动的“软”基础。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建成一批优秀课程与教材等,形成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内容丰富的高水平辅助教学资
15、源。 支撑性数据: (1)课程建设规划文本; (2)学校开设的课程总数; (3)学校主要基础课程的班型情况; (4)电子资源库清单、网络教学资源清单; (5)教材建设的规章制度、奖励办法,教材选用和出版清单; (6)学校教师编写正式出版的教材,其中国家规划教材数。3.5社会资源(1)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2) 共建教学资源情况(3) 社会捐赠情况 内涵说明:学校可吸收的社会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如实验设备、实验器材、教学楼、图书馆等)、无形资源(如办学理念、学校校风、学校管理、教师队伍素质等)以及政策资源(如善于把握和利用外部环境与政策带来的机遇)。学校应通过合作办学和合作育人以及共建
16、教学资源和吸收社会捐赠等,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更多资源。支撑性数据:(1) 学校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及共建教学资源情况;(2) 每年社会捐赠数额。(四)培养过程此项目含四项要素: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4.1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3)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内涵说明:教学研究与改革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应将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推动力,将教学改革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教学改革与研究变成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自觉行为。学校应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
17、管理模式改革,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支撑性数据:(1)学校教学改革的相关思路及制度;(2)教师承担的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数;(3)学校最近一次获得的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项数;(4)教师发表的教研论文数。4.2课堂教学(1)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3)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16) 内涵说明:课堂教学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学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并严格执行。教师应积极把科研成果中反映的问题带到课堂教学中,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进入课堂的课程资源。应重视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创新,培养学生良好
18、的学习方式,加强对考试考核的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支撑性数据:(1)课程教学大纲;(2)科研转化教学的情况;(3)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规划、政策、措施;(4)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的规划、政策、措施;(5)学生评教结果。4.3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3)实习训练、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内涵说明: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实践教学体系要着眼于学生就业岗位和发展需要,围绕专业人才综合素
19、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来构建。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军训、社会实践等。学校应切实做好实践教学的组织工作,一是要完善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工作规范;二是要在实施计划中明确具体开展教学的时间分配及时序安排;三是要落实实践教学的场所,包括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各类实验室、开展实践活动所需的各类功能教室等;四是要做到经费分配合理、使用规范;五是要做到指导教师数量合理、资格具备,满足相应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支撑性数据:(1)各实践教学环节相关规定、执行情况及质量;(2)实践环节教学大纲;(3)实验开出率,有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比例;(
20、4)开放的实验室占实验室比例;(5)实习实训基地数;(6)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及质量。4.2第二课堂(17)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18) 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19) 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内涵说明: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是人才培养大系统中的两种重要路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不应游离于第一课堂教学教育范畴之外,成为简单的教育加法,而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来实践第一课堂学到的知识。因此,学校应建立并完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支持各种类型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和俱乐部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注重建设
21、美丽的校园环境和浓郁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染、熏陶和激励;充分利用学科和科研资源,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环境,支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国内外跨校和跨文化学习交流的机会。支撑性数据:(1)学校用于第二课堂建设和活动的政策、经费;(2)学生社团统计(名称、主要活动内容、参与学生数、活动周期、组建时间等);(3)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和课外科技活动情况;(4)本科生发表论文、获得专利以及获得科技竞赛奖项数;(5)出国交流和国内交流访学学生的比例。(五)学生发展此项目含四项因素:招生及生源情况;学生指导与服务;学风与学习效果;就业与发展。5.1招生及生源情况 (1)学校总体
22、生源状况 (2)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内涵说明:招生工作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起点,生源质量是培养质量的起点。生源数量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学校应高度重视招生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优秀考生,提高生源质量。支撑性数据: (1)学校每年在所招生的地区(省或直辖市等)录取最低分数线与当地控制线的差值; (2)学校每年各专业所招生的地区(省或直辖市等)录取最低分数线与当地控制线的差值;(3) 学校每年各专业报到率和第一志愿录取率。5.2学生头指导与服务(20)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21)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22) 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内涵说明:教育的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学校审核评估的理论与实践 高等学校 审核 评估 理论 实践 节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