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思想政治.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蔡元培思想政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元培思想政治.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1绪论 对于思想政治来说,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的重要资源。2004年,中共中央在其颁布的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因此,借鉴与发挥优秀传统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是新时期义不容辞的责任。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研究背景1、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 (1)、西学东渐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危机。所谓西学东渐,泛指西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各种社会政治学说自西向东影响中国的过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外战争的连连失败和西方船坚利炮的强大威力,不能不使人们在痛苦中进行理性的反省。正是在传统
2、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严重危机中,蔡元培开始寻找改革教育的对策和方略。(2)、“中体西用”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及其影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晚清广泛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有一个相当复杂的演变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政治派别,人们的阐释业蕴涵着不同的思想内容。正是在19世纪末,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界发生巨大变化之时,蔡元培必然受到其影响。而且其中西教育的思想多少也受“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影响,虽然其中西融合教育思想远远超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2、蔡元培教育思想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对旧思想政治教育弊端的反思 蔡元培反对教育中的划一化,崇尚个性的
3、发展,承认人的心理品质有差异,人的气质、个性、能力、爱好不一,有的近文学,有的喜艺术,所以各人于各科进步的快慢,也不能一致,必须因材施教(2)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兼容并包思想的来源。指出,蔡元培长期受儒家教育思想教育,儒家的忠恕、仁爱、信义、和平等思想,含有丰富的人道主义,对他影响很深。他用儒家的义、恕、仁,来比附近代民主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把两者结合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充分显示出他兼容并包思想。二、关于美育思想的来源。从思想来源上说,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首先蔡元培认为美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以人为中心。其次,蔡元培认为美育能塑造人的健全的心灵。三、关于女子教育的思
4、想的来源。蔡元培认为教育平等可以促进并保障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还从社会发展进化、智力劳动必将逐渐取代体力劳动,世界和平相处必将逐渐取代战争杀戮这样一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美好前景来考虑,指出:世界将来之趋势,男女权利为相同。这一以社会发展将趋于智力竞争为主体的预测,用来说明妇女通过教育以提高智力素质的重要性,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的。1.1.2研究意义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从晚清至民国中期的十几年间,是其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和完善与时间时期。应当着重指出: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在中国近代史时期特点条件下的产物,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追求光明、奋勇抗争、探索真理的结晶。在蔡
5、元培的教育活动中,从他确立的新的教育制度到健全的人格教育,从教授治校到思想自由原则的提出,都包含了他对西方教育制度和思想的借鉴和吸收。蔡元培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异常清晰地描绘出为时代所需要的中国国民应该具有的现代素质结构和标准,以及建构的方式和途径。学术界关于蔡元培思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对其思想和活动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已有所涉及,而且不断有人发现新的研究视点。学者们在理论上达成了共识:蔡元培由于接受了西方的一些教育并且也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进行改革,才能够使得我国摆脱外国的侵略,才能使得我国能够真正强大起来。首先,蔡元培教育思想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对我国的封建教育制度进行了废除,比
6、较系统完整地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的教育方针体系。其次,“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也提供了坚实的依据。再次,由于蔡元培受西方的教育思想影响非常之深,我国当时的教育事业才能够获得如此之大的发展,尤其是美育方面的教育思想更是得到了明显的发展。总结学者们的观点,可以看出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推动我国当时教育事业获得重大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同时也对当时我国的教育事业以及其他方面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蔡元培在几十年的奋斗生涯中,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总之,蔡元培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基人和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
7、重要的意义。1.2研究现状1.2.1国内研究现状对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可以从著作和论文两个方面来看。在著作方面主要包括:中华书局于1984 年出版了6卷本蔡元培全集;高平叔编选了蔡元培论著专集,这套专集包括蔡元培论科学与技术(河北科技出版社,1985)、蔡元培语言及文学论著、蔡元培哲学论著蔡元培政治论著(河北科技出版社,1985)、蔡元培教育论集、蔡元培美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进入90 年代后,对蔡元培思想资料的搜集、整理更为充分,1997 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18 卷本的蔡元培全集,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具有权威性的大型蔡氏文集。另外,近年来还出版了多种版本的蔡氏文选
8、及专业性著作集。其中具代表性的有:张汝伦编选的文化融合与道德教化:蔡元培文选、绿林书房辑校的蔡元培学术论著、沈善泱编选的蔡元培选集(上、下)、刘梦溪主编的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蔡元培卷、桂勤编选的蔡元培学术文化随笔、雷颐编选的蔡元培语萃、高平叔编注的蔡元培书信集(上、下)等等。出现了一批研究专著、传记、年谱和数量众多的研究论文。年谱方面有高平叔编写的蔡元培年谱和蔡元培年谱长编;传记方面主要有蔡尚思著蔡元培、崔志海著蔡元培、唐振常著蔡元培传、周天度著蔡元培传、赵庆元著蔡元培传、张乐天、檀传宝著蔡元培传、张晓唯著国学大师丛书:蔡元培评传、胡国枢著蔡元培评传、马征著教育之梦蔡元培传等,代表性研究专著则有
9、梁柱著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王世儒著蔡元培与近代中国、张晓唯著蔡元培与胡适:中国文化人与自由主义、金林祥著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孙世哲著蔡元培鲁迅的美育思想、聂振斌著蔡元培及其美学思想等。至于研究论文则数量相当可观,仅论文集就已出版了5 部:蔡元培先生纪念集(中华书局,1984),论蔡元培(旅游教育出版社,1989),蔡元培纪念集(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蔡元培研究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蔡元培研究文集(中华书局又,2001)。三是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深度不断增强。学术界最集中关注的就是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蔡氏的哲学、政治、文化、科学、学术等方面思想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视角
10、也不断创新,对蔡氏思想的来源、性质、特色等进行深入探索,获取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论文方面,从中国期刊网上能检索到的涉及蔡元培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论文如张思锋的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评述(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06期),石瑛的蔡元培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究(兰台世界 , 2013年19期 ),吴敏燕的蔡元培教育思想初探(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2004年05期 )。截至2014年10月从中国期刊网上能搜索到的关于研究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文章大约200篇。此外,一些非专题研究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的论文也涉及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某一方面,如寇婷的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扬
11、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2012年01期 )论述了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张海平和张国祥的试析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年04期 )中辑有蔡元培关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论述。1.3研究框架和创新之处1.3.1研究框架1、将“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1912年2月初,在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不久,即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我们将将五个方面的教育改革内容概括为:(1)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就是指德育。他的首要目的就是在提高公民文化素质之前必须使得公民的道德素质得到一定程度
12、的提高。(2)美感教育。美感教育也是蔡元培“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中的一个。所谓的美感教育指的就是美育。蔡元培认为在培养公民的文化素质之前首先要对公民进行美感教育。(3)实利主义教育。从真正意义上来讲,实利主义教育指的就是智育。蔡元培认为要使得我国摆脱西方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就必须施行实利主义教育。(4)军国民教育。在“五育并举”方阵中,同样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其就是指培养我国公民的军事方面的技能。(5)世界观教育。蔡元培清楚的认识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实行世界观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世界观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使得自身能够在思想上获得最大限度的解放。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在当时的历
13、史条件下适应资产阶级创建新教育体制的需要,为1912 年颁布的民国教育宗旨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2、在黑暗的旧中国创立“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贯彻广延名师 、教授治校的措施 实际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实际上是为他推行新的改革,为提倡新思想新文化而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反对墨守陈规,抱残守缺,提倡相互争鸣,自由发展。2、提倡学术自由,淡化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3、对不同的学术观点持有宽容态度,让其在发展中成长或消亡。此外,在这些思想下,还提倡以美育代替宗教,反对宗教思想对学校的控制,反对文化专制主义,体现了他的立场和“无所不为而有所不为”的
14、原则。3、通过美育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蔡元培所以重视美育,提倡并推广美育,是因为他看到美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他最早译出美育一词,也就是美感教育。他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是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尽管现在看来,美育并不完全应用美学理论,美育的作用比陶冶情感更广泛。美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推行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4、男女平等教育、重视妇女教育 蔡元培始终重视妇女教育,在出任教育总长的第一年,就规定小学男女同校。
15、在主持北京大学校政时,破例招收女生入学。1917年,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中,蔡元培对此做了整体论述,意在积极宣传顺应时代的全民教育思想。除了在理论上鼓吹女子教育外,蔡元培在实践中也身体力行。认为人权与生俱来,妇女当然有与男子一样的社会地位,有着同等受教育权利。有利于提高女子自力更生的能力同时也健全了女子的人格。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中国近代女子的发展、女子权利的解放起到了重要作用。5、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尚自然、展个性。把握教育的内在规律,让受教育者的自然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蔡元培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他从民主主义的立场出发,以培养共和国健全之人格为目标,主张: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展个性。因
16、此,蔡元培提倡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师生互动,大学选科制等。 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蔡元培反对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要求进行启发式教学,引起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其次,他要求在教学中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因材施教。他反对教育中的划一,崇尚个性的发展,承认人的心里品质有差异,人的气质、个性、能力、爱好不一,必须因材施教,如果遇到特别的天才,还要施以特别的教育。再次,他要求大学实行选科制。他对大学年级制评价不高,他认为,这种制度不论个性如何,纵使读几年,方能毕业,很不适当。认为选科制比年级制可以发展学生个性。第四,他认为教学必须有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引导培养学习兴趣,而学生不积极主动,还只是死记硬背
17、;如果教师因材施教,而学生不自省,不明了自己的特长与不足;那么,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教授求学,不可呆板便了。6、积极倡导社会教育、和教育的平民化与普及化到了1920年,蔡元培在时事新报的增刊上发表了国外勤工俭学与国内工学互助团的著名论文。明确指出,“我们的理想世界,就是全世界的人都能合于各尽其能,各取所需的公则。1916年12月,蔡元培在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的演说中提出”窃以通俗在二十一世纪中,实为当务之急”。此外,他还非常重视义务教育。同时加强师范教育,培养更多的师资。还主张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开展社会教育,以期教育的真正普及。齐抓并举,合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3.2创新之处论文以“蔡
18、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为主题,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将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看做一个有机整体,综合运用文本解读法、比较研究法、系统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深入研究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主要理论内容、主要特征和当代价值。国内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虽早已有之,但是关于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还不够系统,还没有一本以此为专题的著作,国内学者对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内容挖掘也远远不够。本文的创新之处如下:(1)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角度对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前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2)对蔡元培提出的“五育并举”“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等进行细致的解读。首先蔡元培教育思
19、想的第一个鲜明特色,是凸显一个“人”字。他心目中有一个“大写的人”,或“理想的人”。他要培育一种健全的人格。其次,是凸显一个大字。他是我国现代“大学理念”或“大学精神”的奠基者。梁漱溟曾说过:“蔡先生的一生的成就不在学问,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这是对蔡元培主要功效的中肯评价。蔡元培第三个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鲜明特色是一个美字。特别强调美育,用来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和思想境界。梁柱认为,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和教育救国的思想使蔡元培在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中具有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特点,深厚的国学根底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他在教育实践中既能择善
20、而从又注意剔除封建糟粕了解和学习西方取文化世界主义因而融汇中西成为蔡元培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一大特点。2蔡元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概述2.1蔡元培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国家出现的亡国危险和人民面临的信仰危机构成了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提出的大的社会背景。而“宗教救赎论”帝国主义国家教会教育势力的猖獗都是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提出的契机。2.1.1蔡元培简介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在其教育思想中尤具特色,代表了我国近代爱国主义知识分子的良好愿望,得到了当时新文化知识分子的拥护和推崇,是中国近代美育思想史上最显著
21、的理论成就,有着不可低估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他的美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他试图通过教育培养高尚的全面发展人才,改变落后的国民素质,“教育救国”,使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初衷。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美育的本质和特征、美育的意义和功能、美育在教育结构中的位置、美育的实施以及美育代宗教的主张。大家公认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为近代中国提倡并推进美育的第一人。他在民国元年1 月3 日应孙中山之聘就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2 月8 日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国民教育方针五项内容: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这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将美育提到如此高度加以
22、重视。自从蔡元培提倡美育近百年来,中国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而人类社会面临诸多情感问题,更加认识到美感教育的重要时,人们不能不佩服蔡元培先生的远见卓识,而益增崇敬之意。2.1.2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血与火的历史教训中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要想救国成功,就必须改造国民性,从培养新型国民入手。“宗教救赎论”也就是凭借着宗教是改造国民性的有效手段之一而登山历史舞台的。在“宗教救赎论”的宣传中,率先行动起来的是佛门内的知识分子。被称为当代昌明佛法第一导师的杨仁山认为,正是由于佛教教义的黯然失色,才导致了整个世界的混乱状态。至于近代中国,其“
23、国家之祸,实由全国人民太不明宗教之礼所致,非宗教之礼大明,必不足以图治”。因此,他认为只有佛教才能改变现状,从而维持世道人心。2.1.3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其72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2.2蔡元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2.2.1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阶段辛亥革命胜利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时提出来的。当时,中国的教育正处
24、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但是教育领域中封建教育的改革,然而,改革刚刚起步,只是颁布了一些具体的暂行规定,还缺乏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缺乏新的教育宗旨。 要使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改革能够深入、健康地开展,迫切需要在统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尽快地确定一个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宗旨,来规定资产阶级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是在这样的形势下,1912年2月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教育论文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思想。2.2.2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阶段军国民教育 清末由国外传出,蔡元培认为,他并不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在中国,却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蔡元培 思想政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