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语文第二单元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下语文第二单元电子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屈原二中教案科目:语文 主编:何昂 授课: 第 节课 题黄河颂学习目标1.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3.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4.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学习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 程序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时间学法指导一、进入情境聆听保卫黄河,感受黄河的历史,激发情感!二、自主活动1、你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吗?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地区;1937年,日本帝国主
2、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2、你知道黄河颂的创作者是谁吗?光未然,原名 , 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3、你了解黄河吗?黄河(Yellow River):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
3、山,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分三段,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河口至河南孟津为中游;孟津一下为下游。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而华夏文明的主体就能是黄河文明。4、读准下面加横线的字音:澎湃( )( )
4、气魄( ) 高山之巅( )狂澜( ) 哺育( )浊流( ) 屏障( )5、读课文谈谈:我被感动了,因为黄河有( )。 6、听、看,配乐、视频课文,提升感情,感受黄河魅力,体味中华儿女的热血豪情!三、当堂反馈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比喻 形象生动排比 增强语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夸张 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拟人 是实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呼告 增强树清效果,加强感染力反复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又是加强节奏感对偶 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反问 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增强语势和说服力2、那些语句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板书: 教学反思审
5、核:屈原二中教案科目:语文 主编:何昂 授课: 第 节课 题最后一课学习目标1、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2、分析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3、了解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学习重点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意义;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及其作用。学习难点理解小说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分析小说中细节描写及其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 程序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时间学法指导第一课时一、目标展示1、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
6、,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2、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
7、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二、自主活动1、文体介绍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
8、)环境。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2、课文分析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明确: 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 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三、当堂反馈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晃眼( ) 征发( ) 思量( ) 钥匙( )( ) 挟着( ) 碑帖( ) 哽咽( ) 郝叟( )( ) 诧异( ) 妥帖( ) 请帖( ) 祈祷( )( )2、选出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9、。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A. 喧嚷扰乱 B. 声音大而杂 C. 喧哗沸腾 D. 喧哗热闹 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 A. 惊叹 B. 惊奇 C. 纳闷 D. 心里不明白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A. 批评指责 B. 处罚 C. 埋怨 D. 严厉地责骂 板书: 第二课时一、朗读全文,理解内容 同学们放声地自由朗读这篇课文,思考:读后给这篇课文加一个副标题,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加。二、自主活动A品味课文,感受人物小弗朗士:1、小弗朗士在这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发生了哪些转变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深入品析课文的描述,读完后以“小弗朗士过去( )现在(
10、 )”的形式描述。2、思考归纳:通过情节的发展,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韩麦尔先生:1、.韩麦尔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2.思考: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韩麦尔先生是一个( )的人,从这里可以看出( )。3.对韩麦尔先生的刻画本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B演读课文从“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到文章结束部分。角色分配 配音演员:主要负责读课文的叙述部分主要负责读课文的叙述部分 主演:主要演绎韩麦尔先生的动作和语言三、当堂反馈依据课文,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1.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哗、喧嚷、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2. 这可
11、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装进、送进 )我们的脑子里去。3. 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敬佩、敬仰)。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答: 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C.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板书:教学反思审核:屈原二中教案科目:语文 主编:何昂 授
12、课: 第 节课 题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学习目标1、 理解本文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2、 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唤起学生对李大钊先生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学习重点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学习难点理解本文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 程序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时间学法指导一、导入同学们,今天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令世人瞩目。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忘记,我们的祖国曾经走过一段充满艰难险阻和坎坷不平的道路。在最艰难的时候,正是无数的英雄人物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精神战
13、胜了一切艰难险阻,赢的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些英雄人物可称之为雄健的国民,这种精神可称之为雄健的精神。这其中就有李大钊,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来体会一下作者的豪情壮志。二、自主活动1、了解作者:你了解李大钊吗?(一组学生代表展示) 2、新课学习: 李大钊先生在1927年不幸被反动军阀杀害,他的身影离我们已经很远很远,但历史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当我们阅读他的遗作,仍然能感觉到他的心跳和呼吸,倾听到那超越时空的激情澎湃的心声。下面听范读。(每组选两个代表展示一段朗读) 思考:A、勾画出应该掌握和不能理解的词语。 B、文章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C、文中艰难的国运是指什么?当时我国面临怎样艰难的国运呢?请联
14、系背景及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回答。 D、国运艰难的时候,要发扬雄健的精神,文中所提到的雄健的精神是什么精神呢?教师点拨: 1、出示应该掌握的词和不理解的词,清除阅读障碍。其经历亦复如是 固是高高兴兴地往前走 奇绝壮绝的境界 老于旅途的人 以成其浊流滚滚 魄势 阻抑 2、初步把握语言特点。(指名回答)-本文语言气势磅礴,铿锵有力。 3、文中艰难的国运是指:回环曲折、崎岖险阻。了解写作背景 :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国内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雄健的精神”也就
15、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 小组长分配组员朗读各段,每读完一段即归纳各段内容-研究写了什么、怎么阐述(抓住各段的关键句归纳) 1、历史的道路崎岖不平,全靠雄健的精神冲过去。 2、民族生命的进程就像江河的进程,是曲折坎坷的。 3人类的历史生活正如旅行,在奇绝壮绝的境界才能感受到冒险的美趣。 4、中华民族的道路崎岖险阻(国运艰难),需要有雄健的精神才能欣赏到壮美的趣味。 5、中华民族国运艰难,需要我们发扬黄河那种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三、当堂反馈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阻yi 一(xi)千里 (cng)山叠岭 绝壁断(y)(zhu)流滚滚 2、形似字组词狭( ) 浊( ) 竞( ) 峻( ) 俊( )侠( ) 蚀( ) 竟( ) 竣( )3、试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比喻句填完整。作者用(长江黄河的奔腾向前)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用长江黄河的“(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用“(平原无际)、(一泻千里)”的景象比喻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越沙漠山峡比喻中华民族(在艰难斗争中前进)。板书: 教学反思审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