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论》复习提纲.doc
《《大学教学论》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教学论》复习提纲.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大学教学论1.大学教学论是由高等教育学与教学论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生学科。从学科归属上说,它是高等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用来专门研究大学中的教学问题,探究大学教学规律,指导大学教学实践。从学科发展渊源来说,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以基础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教育学科)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论学科最近开辟的研究领域。1612年德国的拉特克提出教学论这个学科名称。2.大学教学论是以大学中的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在教学方面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大学要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大学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开放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样化特点;大
2、学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和交往的学术性。学术交往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与学术探究经省的重要渠道,教师应积极引领学生步入学术研究领域,在学术交往中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3.教学问题是教育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群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德国的德克拉确立了自然教学法,就是由易到难的方法。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史的人物。他的大教学论和分析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学论的经典著作,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4、约翰力德利赫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被尊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他所著的普通教育学是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
3、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其含义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统觉是他的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的概念,他认为人从出生就在心中不断形成着各种观念,并在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将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形成观念体系,这一过程成为统觉。他提出了著名的教学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5、凯洛夫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从教学过程的认识论本质出发,凯洛夫把教学过程概括成“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6、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他反对以教师为中心,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课制是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的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划一,不利于儿
4、童的发展。7.赞可夫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是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为最近发展区。他提出教学教学要走在发展前头,并提出教学四原则:以提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8、布鲁纳的课程结构理论。布鲁纳的教学思想突出表现在对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视和对“发现法”的提倡上。学科的基本结构即指每门学科中那些广泛起作用的概念、定义、原理和法则的体系。布鲁纳认为,使用“发现法”可以提高智慧的潜力,能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有助于记忆的保持。8.
5、在各种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其他关系是教学关系这一主导关系在教学过程与环境中的具体投射。9.大学教学论要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大学教学论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不仅要有研究的对象,更要有研究的问题。要培养大学教学论研究的问题意识,必须理解问题的一般性质和表现形式。问题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情景性和表现多样性等特征。10.高等教育的时代发展急切地呼唤着大学教学论的诞生,大学教学的专门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一大阵地。11.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2.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
6、特有的意义建构活动。大学教学的发展价值体现在: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取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13.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大学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英国大学传统、德国大学传统、美国大学传统和苏联大学传统,其教学传统也经历了与此相对应的递变过程。中世纪大学教学传统:自治与国际性;英国大学教学传统:自由教育与心灵训练;德国大学教学传统:研究和发展知识。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的形成和提出了自己的大学观。在19世纪,德国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德国的大学制度是中国现代大学的初始模板;美国大学教学传统:从象牙塔到服务站;苏
7、联大学教学传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14.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出现了一所著名学府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大儒董仲舒的奏请,创立太学,设置五经博士,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到宋代出现了书院,意味着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诞生。书院是中国古代学者研究学问、聚徒讲学的教育场所。15.中国古代大学教学的特征:(1)中国古代大学教学的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注重修身与政治教育。(2)注重辩难讲会,提倡学术交流。(3)注重因材施教,长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启发诱导是我国古代大学教学所一贯秉持的宝贵经验。孟子吸取了孔子的教学思想,认为“教亦多术矣”。孟子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雨
8、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4)学而优则仕,学思行合一。16. 1912年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育部大学校令,形成了所谓的教授治校。第二章 大学教学的哲学基础17.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所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著述的代表作。杜威提出“存在即被经验”的命题,他认为“经验”包含两个部分:发出动作和承受结果。杜威认为真理“是令人满意的东西”,“真理意味着成功”,甚至把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科学说成是“人造的工具”。“哲学是教育的普通原理,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教育须根据普通原理而实施,而普通原理则须根据教育实施的结果来考核”
9、。杜威认为课程教材必须与现在生活的经验联系起来。杜威把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学教学的民主精神联系起来(大学教学应当培育民主观念)。杜威最典型的一段话是“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杜威认为知识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不是因为它是关于过去人类的产物,而是因为它在解放人类智力和人类同情心方面做出了贡献。18.永恒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产生并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流派。它以实在论的哲学观为依据,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反对当时极为流行的实用主义和
10、进步主义教育观,属于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中的新传统流派。该派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罗伯特M赫钦斯、莫体蒙勒艾德勒、法国的阿兰和英国的利文斯通等人。19.美国教育家赫钦斯的代表作美国高等教育。20.永恒主义者以古希腊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高呼“回到古希腊去”、“回到柏拉图去”,力图恢复传统教育。却“曲高和寡”,最终遭到了多方面的批评,并很快被新的教育流派所淹没。21.永恒主义者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人的本性,把人塑造成人,并且人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22.永恒主义者认为,人文学科应当永远居于课程的中心,经验科学只能处于次席。23.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永恒主义者批评了杜威的“儿童中
11、心论”,因为它过分夸大了儿童的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24.赫钦斯认为,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所有不同科系不同专业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础,这就要求所有学生应该接受一种共同的教育,这就是他提出的通识教育的主张。25.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课程规划委员会提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主张通识教育所培养的“完整的人”应具有四种心理特质:能有效地思考;能清晰地沟通思想;能适切地判断是非;能识别普通性的价值。26. “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2001年启动的以老校长蔡元培的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计划,旨在通过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这样一种培养模式,达到培养基础好、能力强、
12、素质高的一流本科生的目的。27.赫钦斯认为对西方人而言,对“共同人性”以及“本族群的属性”这种永恒性的研究,其精华首先体现在西方文明自古以来的历代经典著作中。28.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卡尔罗杰斯、乔治凯利等。29.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是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的基础之上的。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发展人的个别性,协助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来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30.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
13、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31.人本主义的教育者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32.当代美国三个“结合”的教育,即贯穿了这样一条红线,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33.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让皮亚杰、维果斯基、劳伦斯科恩伯格、罗伯特J斯滕伯格、卡茨等。和传统的教学思想不同,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强调质疑、批判性思考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章 大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34
14、.大学课程体系是大学教学范畴中具有实质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实质性的内容是教育实现其预期目标的中介,是教育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源,合理的课程结构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35.对于课程的概念,不同的人由于其哲学假设和价值趋向不同,有着不同的定义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类:其一,课程即学科。作为学科的课程通常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种物质载体。其二,课程即经验。其三,课程即活动。36.隐性课程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杜威的“附带学习”,即学习中自然而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19
15、68年美国学者杰克逊在其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一词。4、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隐形课程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37.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是指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并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课程。大学教育包含三个有机层次: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选修教育。通识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教育基础,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发展,使其成为一个良好的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的人。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仅仅面向某一学
16、院或某一系科、专业开设。38.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资料等。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教材内容的组织方法:逻辑式组织;心理式组织。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直线式排列;螺旋式排列。第四章:大学教学课堂39.教学观念:师生观;教学观;知识观:书本知识只是只是的一种描述形式,并不代表知识的本来面目。活动和体验、经历和反思、经验和理解、交流和建构都具有只是的意义,甚至具有更重要的意义。40.所谓
17、教学方法设计,就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手段条件因素,设计教学要采用的策略、方法及其组合。在课程内容确定之后,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讲授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雅典剧院的兴起和柏拉图学园。至今仍是大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其优势为可控性强,成本低,效率高,信息量大。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组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的形式,围绕教材中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根据讨论的目的可分为
18、两种类型:一是知识性讨论,以理解和应用教材的有关知识为目的,其应用性较广;一是学术性讨论,以超越教材内容为目的探讨相关的问题,一般在高年级采用。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以往教学中所掌握的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所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或者在讲授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大学生的阅读可分为专业性阅读和非专业性阅读。专业性阅读包括消化性阅读、独立性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三种类型。41.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大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组织形式。
19、班级授课也称“班级教学”,是根据年龄和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按照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最早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1862年开办的京师同文馆。班级授课制的局限:(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其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时间、内容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4)由于以课为活动单元,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材内容人为地割裂以适应课的要求(5)教学面
20、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42.专题研讨最早见于16世纪初德国虔敬派教育家弗兰克创办的师范学校中。43.凯勒制教学: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凯勒提出“个别教学制”,主要用于大学和中学的教学。44.小队教学又称“协作教学”、“协同教学”。其基本做法是:由若干名教师组成教学小组,共同负责一个班或几个平行班的教学工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个人所长,分工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并评价教学效果。实行小班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课堂教学的互动与探究提供充分的机会和便利。45.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主体首先是任课教师,另一大主体是大学生自己
21、。46.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系统的要素之一,是为了实现预期教学目的、方便教学活动而采用的工具、设备及其系统。传统教学手段是指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一切教学媒体的总和。47.多媒体技术通常是指对文字、音频、视频、图形、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得、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体化技术。48.所谓现代教学手段是指基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基础、具有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存储技术所述特征(集成性、交互性、智能性、易扩展性)的教学手段,它主要体现为以多媒体为外显标志的教学手段。简言之,现代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手段。这里所谈
22、的整合,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第五章 大学教学新模式49.案例教学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后流传于欧美和其他国家。它最先运用于法学和医学教育,其后运用于管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的教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愈来愈受到重视,1998年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提出在教育硕士培养中要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它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1992年美国学者舒尔曼曾经指出,案例教学是教育学的方法与教学案例的联合应用。案例方法是教育学的一种形式,而个案研究是定性研究的一种形式。案例教学的基本
23、特征:1)生动的情境性。情境性也即案例性,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专科学校模式的所在。2)高度的拟真性。教学案例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实际案例,典型性,代表性和非偶发性,这是案例的关键特征。3)灵活的启发性4)鲜明的针对性。案例教学强调学生要在拟真的情境中进行亲身体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的典型特点是填鸭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而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讨论式,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但不是权威性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双向沟通50.案例选编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针对性。一是必须针对教学目的选编案例,二是针对学生选编案例。 51.
24、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完整教学过程,一般包括选编案例、引入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和评价案例四个环节。 52.案例呈现的方法主要有:文字描述法,录音录像展示法,真实情境表演法等。分析讲解案例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分析、讨论,使学生对案例有较深刻的认识,总结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理论,进而促进知识的内化。 53.目前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全外型也被称为“沉浸型双语教学”,它源于加拿大双语教育实验,也被译为浸入式双语教学,浸泡式双语教学2)半外型3)混合型。 5我国高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主要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它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渗透型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教学论 大学 教学 复习 提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