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12议论文阅读课件.pptx
《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12议论文阅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专用2019中考语文高分一轮专题12议论文阅读课件.ppt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十二议论文阅读中考考情速递虽然吉林卷或长春卷未考查过议论文阅读,但是考纲中却对多种文体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一改往年只考散文的试题结构,2018年首次考查了说明文阅读,因此议论文阅读及非连文本阅读的备考与训练也应列入2019年考生的复习日程当中。另外,在作业手册中还配备了议论文阅读及非连文本阅读的专题训练,以帮助各位考生充分准备,精准刷题,从容迎战来年中考。文体知识清单分类内容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直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体。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主要目的是以理服人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题:即作者所议论的问题中心论点:文章的
2、主要见解分论点:各部分用以补充和论证中心论点的分支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和灵魂,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论点应该是一句表示判断的陈述性质的完整的话文体知识清单议论文三要素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在议论文中,论点是“统帅”,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它们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一般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历史事实以及统计数字作用: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论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道理论据包括名人名言、农谚俗语和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作用: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议论文三要素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法
3、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喻来证明论点作用:把抽象的道理讲得具体、生动、形象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有时作者的分析论述也是道理论证作用:它是经验的总结,具有权威性、科学性,使论证具有说服力(续表)文体知识清单议论文的语言议论文语言的基本特点是准确、严密。分析其语
4、言特点,要注意语言的概括、简洁,用词的准确、严密,运用修辞的生动、形象等议论文的结构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引论本论结论。在思路上体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议论文的论证结构类型:(1)并列式。(2)对照式。(3)层进式。(4)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续表)考点技法突破第1讲常考高频考点中心论点、信息筛选与提取、词句含义、理解和辨析真题体验2018徐州 阅读下面的文章和图表,完成问题。(11分)当“听书”成为一种时尚张音“读书”这件事,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延伸正变得更为多元,比如“听书”。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使用手
5、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也相当高,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达到28.4%。考点技法突破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不难确认的是,听书的流行建立在数字化阅读的潮流之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
6、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考点技法突破如果说听书还只是一种“前沿”或者说时尚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则几乎已经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君不见,早班地铁里,人手一部手机的“低头族”比比皆是,很多人手拿一张报纸的场景已一去不返。当然,看手机是否就等同于“阅读”,还需要打个问号。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仔细想想,无论何种阅读方式,你现在是否
7、还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是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流连于朋友圈?当以秒计算的短视频日渐流行,无数转瞬即逝的兴趣点如走马灯般轮转。脑海中的印象就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最终却难留痕迹。“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考点技法突破科技演进到今天,阅读方式的变迁早已超越人们以往的想象边界,但是阅读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选自人
8、民日报2018年5月17日,略有改动)考点技法突破【考点一】把握中心论点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2分)【答案】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类的读书(阅读)需要。(答“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得1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对于议论文来说,探讨的主要问题与中心论点略有区别,但密不可分。前者称为论题。论题是文中主要探讨的话题,而中心论点则是明确精准的观点。因此对于本题,只需通读全文,把文中探讨的主要问题概括出来即可。考点技法突破【考点二】信息的筛选与提取2.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了怎样的思考?(2分)【答案】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
9、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提取。主要聚焦在“听书”的段落,尤其是第段,结合问号的提示,可以得出答案。考点技法突破【考点三】理解词句含义,归纳内容要点3.“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中的“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4分)【答案】一方面,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词语含义,归纳内容要点。首先找到关键词语“双刃剑”所在的段落,然后从上下文中筛选主要信息,归纳出“双
10、刃剑”的两方面即可。考点技法突破【考点四】结合文本信息与链接材料,理解和辨析4.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提供的图表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类型年度成人纸质图书阅读量(本)成人电子图书阅读量(本)城镇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20164.653.215.603.6120174.663.125.833.35(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考点技法突破A.从选文列举的数据来看,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数字化阅读几乎已经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B.从图表看,农村居民的阅读量
11、和城镇居民的阅读量相比落后不少,城乡阅读差距明显,而且将会越来越大。C.目前农村居民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各地可以通过设立“农民阅读节”,建设“农民书屋”等来改变这种现状,进而提升农民文化素养。D.成人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增长缓慢昭示我们,培养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的努力,久久为功才会有更明显的成效。考点技法突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与图表信息的综合解读。根据原文中“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可知,A选项偷换了概
12、念,将“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改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考点技法突破考点1把握中心论点2018年14题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2分)【审题指导】常见题型1.本文的中心论点(或论证中心)是什么2.说说作者在本文中表达(或阐述)的主要观点(或问题)是什么3.开篇引用了故事(新闻、名言),引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辨识标志题干中有“中心论点”或者“主要观点”的字样审题要点1.要区分论题和中心论点:论题是作者谈论的话题,中心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2.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全文论述的中心,分论点是某一个或某几个段落的主张,只是补充证明中心论点的考点技法突破【答题步骤】1.锁定位置
13、标题:表述完整、不用修辞的表态性陈述句。开头: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则中心论点是开篇第一句;开篇列举现象,则中心论点一般在第二段。结尾:找标志词,比如“因此、总之、其实、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2.特殊情况三个位置都没有,找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没有过渡句,找分论点整合概括。没有分论点,细读文本,理清论证思路,自己归纳概括(这种情况中考几乎不出现)。3.规范答题写下表述完整的表态性质的判断句。考点技法突破【答题模板】本文的中心论点(主要观点、主要问题、主要主张)是。考点技法突破考点2信息的筛选与提取2018年15题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了怎样的思考?(2分)【审题指导】常见题型1.“是什么”:某
14、段中“这一点”“此”指什么;文章(或某段)中的含义是什么;与的区别是什么;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考点技法突破【审题指导】常见题型2.“为什么”:为什么要;文章结尾得到结论,请你说说原因3.“怎么办”:怎样才能做到;对于,作者做了怎样的思考;对于,我们应该怎样做;起到怎样的作用(续表)考点技法突破【审题指导】辨识标志1.题干中有明显的区域指向词:“某段”“某句”“某结论”中“这一点、此”等2.题干中大都隐含着指向筛选区域的词:如含义、原因、影响、区别、思考等审题要点1.圈画题干中指向答题区域的词2.辨别考题类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3.搜索答题区域,阅读标画(续表)考点技法突破【答题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 专用 2019 中考 语文 高分 一轮 专题 12 议论文 阅读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