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精品文稿.ppt
《微生物与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与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精品文稿.ppt(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生物与新能源新材料的开发第1页,本讲稿共48页常规的一次采油是油井建成之后,靠地层压力将原油压至地面,能开采出原油总量的30%左右;二次采油需加压、注水、注气等,靠水或气体的流动将油从油井驱至地面,能获得总储量的10%-20%;剩余在油藏中的石油由于吸附在岩石空隙间,难以开采,因此需要用新的方法将其开采出来,这就需要三次采油。三次采油的主要机理是降低原油粘度,或者增加注入水的粘度,缩小油水之间的粘度差,控制水的流动性,提高驱油面积,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常规的三次采油方法有:热驱、蒸汽驱油、化学驱油(包括表面活性剂驱油和聚合物驱油),以及微生物采油。第2页,本讲稿共48页常规的化学驱动费用都
2、比较昂贵,而微生物采油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向着经济开采原油的目标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利用微生物开采枯竭的油层是目前最经济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开采出流动的原油,而且可以开采出不流动的石油,并能使枯竭井延长使用寿命。多年以来的研究证明:微生物采油是一种最有前途的强采方法。微生物采油的历史:1926年,美国石油工程师Beckmen最早提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海洋微生物学家C.E.Zobell报道硫酸盐还原菌可提高实验室模型系统的石油采收率。1943-1953年,就微生物对石油成因的作用和原油成分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开始了微生物提高采收军的技术研究。20世纪70年代后,微生物采油技
3、术逐渐从室内微生物过程评价走向全球现场应用。我国最近几年一些高等院校如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相继与胜利油田、大庆油田、大港油田等合作开展了这项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第3页,本讲稿共48页微生物采油的主要优点主要优点:施工成本低。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方式灵活多变,容易控制生态学优势。增产效果持续时间长。使用范围广。一、微生物采油一、微生物采油(一)微生物采油的机理及特点(二)微生物采油的应用方法分类(三)微生物采油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四)微生物采油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第4页,本讲稿共48页(一)微生物采油的机理及特点(一)微生物采油的机理及特点(1)微生物的直接作用 通过在岩石表面上的生
4、长繁殖,占据孔隙空间,用物理的方法驱出石油,改变碳氢化合物的馏分。微生物能粘附到岩石表面,在油膜下生长,最后把油膜推开,使油释放出来。(2)改变原油的组成 通过降解原油,使具变成低粘度的原油。微生物以石油中正构烷烃作为碳源而生长繁殖,从而改变原油的碳链组成,使原油粘度降低而变得容易流动。微生物不断老化,改变了石蜡基原油的物理性质,影响了原油液或固相的平衡,降低了石蜡基原油的临界温度和压力。(3)改变原油的驱油环境生物表面活性剂提高果收率。生物气提高果收率。产生酸及有机溶剂提高采收率。生物聚合物提高采收率。(4)综合作用第5页,本讲稿共48页微生物采油的特点:烃氧化菌对原油中石蜡的降解作用。微生
5、物的新陈代谢可产生脂肪酸、糖脂、类脂体等多种生物表面活性。微生物自身具有黏附在金属或粘土矿物表面的特性,能够在金属或粘土矿物表面形成保护膜,因此具有屏蔽晶核、阻止结晶的作用。石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乙醇、乙醛和有机酸等,它们可使重质组分在原油系统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在油层条件下,所筛选的菌种以原油为惟一碳源,生长、繁殖良好。微生物能氧化降解原油,使轻组分增加了30%以上,并能产生有机酸和活性物质等,降低界面张力。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在水驱采油之后微生物驱可以提高采收率达10%原油储量(OOIP)左右。第6页,本讲稿共48页(二)微生物采油的应用方法分类(二)微生物采油的应用方法分类单井
6、周期注入微生物采油技术微生物驱油激活油藏微生物群落驱油微生物选择性封堵微生物压裂液压裂微生物油井清蜡。单井周期注入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局限性局限性:产能低、渗透率低的油井不适应单井吞吐。易出砂井,不宜采用单井吞吐。黏土含量高的油层不宜采用。高温高压井不宜采用微生物开采。采用的微生物主要有芽孢杆菌,羧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第7页,本讲稿共48页4微生物选择性封堵微生物封堵油层的机理是;将形体较大,且产生表面粘稠物质的微生物菌种从注水井注入,微生物可以运移到大孔道或有溶洞的储油岩层部位,通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作用,产生大菌体细胞和细胞分泌的表面站稠物质,在地层的岩石表面形成一层
7、生物膜,高效地封堵大孔道或溶洞,降低地层的渗透率。主要使用的微生物葡聚糖-球菌,硝酸盐还原菌,肠膜明串珠菌等。也可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5、微生物压裂液压裂将在厌氧条件下大量产生有机酸的微生物及营养物高压注入孔限度甚小、渗透率很低的储油层,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可以溶解岩层使之形成缝隙,提高渗透率,利于原油流动,提高原油果收率。利用微生物压裂液压裂地层技术施工时,需先将所用的菌株及营养物注入地下油层,再用凝胶填充油管和产层附近的空间,然后加压,当压裂后,油层的压力降低,关井数月后,再次开采,此时的产油量将大大增加。第8页,本讲稿共48页 6、微生物油井清蜡原油中含有一定比例的蜡,在原油
8、的采出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原油中的蜡会结晶析出,析出的蜡晶凝结在井壁上,堵塞储油层通往井壁的孔隙通道,降低原油流动性,降低单井原油日产量,从而严重影响原油的开采。用微生物法防蜡的机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表面活性剂或溶剂)的作用,使油管内壁及抽油竿表面形成亲水膜,使蜡不容易被吸附;二是通过微生物对蜡的利用而使长链蜡降解;三是通过微生物产生的某些表面活性剂类物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蜡的蜡晶状态,阻压蜡的凝结,起到防蜡作用。另外,用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清洗井壁,可以溶解固形石蜡,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因此,利用微生物进行防蜡及除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第9
9、页,本讲稿共48页(三)微生物采油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三)微生物采油的局限和存在的问题局限性:对于高温(89)或高含盐量(10%)的地层通常不能适用;营养基中有时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可能对微生物有副作用;需进行实验室配伍性试验以及合理的工程设计,目采油机理尚未完全探明证实;对特定油层的最佳微生物应用工艺尚在建立之中;油田应用的筛选标准仍需不断改进;能可靠预测现场过程的地层模拟技术尚未开发。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宏观上:1)仅仅依赖于筛选,因而菌种单一;2)缺乏评价和监测规范以及可工业化应用的数模软件,导致矿场方案的科学化程度不高;3)对油藏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认识不够,因而在确定注入体系时缺乏
10、依据.微(介)观上:1)对微生物驱油特有过程的关注不够;2)分子层次的研究工作少,包括从分子层次对菌种的研究、油藏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分子层次的驱油机制等;3)对微生物与油藏环境适应性认识不够.第10页,本讲稿共48页(四)微生物采油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四)微生物采油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石油微生物发展方向:石油微生物发展方向:油田区系的微生物资源调查高效采油菌种的分子生物学构建微生物采油机理的深入探讨原油降粘、破乳等边缘技术的建立油田生态环境的生物修复其它配套工程技术的完善二、微生物代谢产物采油二、微生物代谢产物采油(一)微生物代谢产物采油的方法和分类(二)微生物采油和微生物产物采油的比较(三)
11、微生物产物采油的应用前景第11页,本讲稿共48页 微生物产物采油技术,即地上微生物采油法,是在地面上建立发酵反应罐,为微生物生长代谢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产生生物物质(主要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生物多糖聚合物),将这些生物物质分离、纯化后注入地层,可以降低原油的粘度,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该技术的实质是利用选育的优良菌种在地上发酵生产采油制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发酵过程在地面上进行,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不受地层条件的影响。缺点就是成本较高。第12页,本讲稿共48页(一)微生物代谢产物采油的方法和分类(一)微生物代谢产物采油的方法和分类根据采油中应用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不同,分别介绍
12、用微生物聚合物采油和用微生物产生的表面活性剂采油。微生物聚合物采油:采油亨可以应用的水溶性聚合物很多,但形成一定使用规模的聚合物只有两神,一种是化学合成的聚合物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目前在石油工业上所使用的水溶性聚合物中,聚丙烯酰胺仍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易溶解,有很好的增粘性,价格便宜,且易于现场使用,另一种是生物聚合物黄原胶黄原胶。尽管在石油工业上应用的生物聚合物种类很多,但目前在聚合物驱油和堵水调剖方面具有应用价值的只有黄原胶。国内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已研制出了适于三次采油的国产黄原胶,性能基本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物的水平。驱油模拟实验表明,国产黄原胶驱油比水驱可
13、提高采收率8%-12%。国产黄原胶经与三价铬离子交联改性处理,在河南南阳油田进行了注水共调剖提高采收率的试验。结果表明,注水井吸水剖面得到调整,获得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第13页,本讲稿共48页表面活性剂采油:用微生物生产表面活性剂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生物工程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课题。加拿大、英国、德国、前苏联等国家先后进行了研究与开发。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空产成本低,目成本仅为合成表面活性剂的30%。因此,使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比使用人工合成表面活性剂经济得多。微生物生产的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于驱油。生物表面活性剂可很容易地溶解在地层和注入水中,在油-水界面上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能很好地润湿含油
14、岩石的表面,能从岩石表面洗掉油膜;分散原油的能力强,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量少,所以驱油能力强。研究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率比人工合成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率要高3.5-8倍。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是我国国内首创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单位。已研究出4种类型的糖脂型化合物,如槐糖脂、海藻糖脂和多糖脂等。用这些表面活性剂可提高残余油采收率15%,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达到了国外同类技术研究水平。第14页,本讲稿共48页(二)微生物采油和微生物产物采油的比较(二)微生物采油和微生物产物采油的比较从理论上看,微生物采油似乎比较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因为该方法需要将筛选好的菌种注入多孔岩
15、层,而其中的菌体如处理不当可能会堵塞岩层;而且油层是一个极端的环境,油层的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活性起着严格的限制作用。微生物采油的成本低,设备简单。而微生物产物采油成本高,需要一系列发酵设备。(三)微生物产物采油的应用前景(三)微生物产物采油的应用前景从1986年开始,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经微生物菌种筛选和选育,已研制出槐糖脂、海藻糖脂、多糖脂等多种糖脂型表面活性剂。中国科学院渗流力学研究所对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提供的6种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筛选和配制试验。以鼠李糖脂为母液,成功地配制了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稀体系。该体系经松散砂型物理模型试验表明,采收率比水驱提高提高20%-25%,抗盐性、耐漏性
16、均好。第15页,本讲稿共48页大庆油田使用海藻糖脂-碱二元体系可使大庆原油的界面张力降为0.3mN/m,用该体系驱油可提高残余油采收率15%,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已经报道的可以在采油中使用的生物聚合物虽然不多,但是利用黄原胶采油现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且,由于其众多的优点,它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而且有可能取代聚丙烯酰胺成为新一代的采油聚合物。三、石油微生物脱硫(三、石油微生物脱硫(BDS)(一)石油的组成与脱硫简介(一)石油的组成与脱硫简介(二)脱硫机理及有关微生物(二)脱硫机理及有关微生物(三)生物脱硫的工业应用及发展前景(三)生物脱硫的工业应用及发展前景第16
17、页,本讲稿共48页(一)石油的组成与脱硫简介(一)石油的组成与脱硫简介 石油一般是天然的气体、液体和固体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碳氢化合物氢化合物,而硫在石油中被认为是仅次于碳和氢的第3种元素。石油的总含硫量在0.03%-7.89%之间,除元素硫、硫化物外,还有硫醌、噻吩、苯并噻吩、二苯基噻吩类及更复杂的含硫有机化合物约200种。无机硫及沸点较低的含硫有机物很容易脱去,而沸点较高的二苯并噻吩(DBT)及其衍生物是典型的难脱除有机硫的代表物,常被用为模型化合物评价脱硫效果。目前虽然已有多种方法脱出燃料中的硫,但是传统的物理分离方法只能脱出无机硫,而化学法脱硫过程需要在高温、高压、催化加氢(HDS)等
18、苛刻条件下进行,成本和操作费用很高,此外这些方法催化杂环分子中的硫时效果不好。而微生物在漫长地道化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对付环境中的硫的生化机制。生物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利用这些硫专一性途径来应付与硫有关的环境问题。第17页,本讲稿共48页(二)脱硫机理及有关微生物(二)脱硫机理及有关微生物脱除无机硫脱除无机硫的微生物主要是化能自养菌如硫杆菌属和嗜热硫化裂片菌属中的一些细菌。这些菌氧化无机硫化物有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两种。间接作用机理为细菌氧化Fe2+,生成的强氧化剂Fe3+再将硫化物氧化成S,然后Fe2+又被氧化,沉积在石油中的硫再被Fe3+氧化生成水溶性硫酸盐;直接氧化的机理则为细菌直接与
19、硫化物的含硫部位接触,在细菌生物膜内作用生成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二硫衍生物GSSH,GSSH被氧化酶氧化并水解成亚硫酸盐,亚硫酸放又被氧化为硫酸盐。脱除有机硫,以MBT为例:主要微生物:脱硫弧菌,假单孢菌,短杆菌,棒状杆菌等。主要脱硫机制DBT的C-C被专一氧化而C-S键依然保留。直接氧化C-S键生成苯甲酸酯途径专一切断C-S键生成联苯途径第18页,本讲稿共48页生物脱硫技术工业化的障碍在于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和发酵产率方面。然而,1990年以来,美国ENEC公司通过生物催化产品的优化,DszA、DszB、DszC浓度的提高,DszD的优化和DszB的剔除等方法,使重组BDS催化剂的活性
20、提高了200倍,寿命提高了10倍以上,催化剂的发酵产率也由起初的1g/L提高到60g/L,脱硫速率基本上达到了BDS商业化应用所需要的数量级。(三)生物脱硫的工业应用及发展前景三)生物脱硫的工业应用及发展前景基因工程在BDS技术中的应用分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尚未解决的代谢问题:如这些疏水性的分子是如何到达参与反应的第一个酶的;细胞怎样将产物运到胞外的等。如何工业应用问题:虽然近10年来,BDS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实现工业化之前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生物催化剂的发展,如细菌对含硫杂环芳烃的代谢机理还不十分清楚,生物催化剂性能仍有待于提高,包括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
21、寿命等;菌种的选择、生物催化剂的生产和再生等问题。二是BDS技术的工艺和工程问题:包括新型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分离技术(油、水和生物催化剂的分离)、副产品的处理,以及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等。第19页,本讲稿共48页2 燃料乙醇的开发燃料乙醇的开发植物纤维原材料的预处理技术纤维素酶的生产与纤维素水解乙醇发酵菌株的选育与工程菌的构建发酵工艺的选择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逐步枯竭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最直接威胁是液体燃料的持续供应问题,因而燃料乙醇的发酵生产就成为生物质资源开发的主攻方向。本章将以纤维素类资源的生物转化生产酒精技术为主线,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纤维素类物质转化为燃料和化工原料的关键问题在于纤维素
22、类聚合物的降解,所以本节主要介绍纤维素类聚合物如何转化成单体的。第20页,本讲稿共48页燃料酒精工业的市场条件已经逐步成熟了。发展燃料酒精工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能改善大中城市大气质量。特别是从整个二氧化碳循环周期看,由生物质生产燃料酒精形成了基本上封闭的碳循环,没有二氧化碳净排放,有利于减少温室效应。有利于减少成品油进口重,降低国民经济发展对进口燃油的依赖程度,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有利于玉米、甘蔗主产区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增加就业机会。生物质转化为酒精的过程生物质转化为酒精的过程一般可分为3部分:将生物质转化为可发酵的原料;生物质降
23、解产物发酵为乙醇;分离提取乙醇及其副产物。具体说,玉米秆等纤维材料经酸水解或水解酶处理后可产糖,加微生物菌种则可发酵生产酒精或虽他产物,经蒸馏、脱水等过程分离提取成为化工产品。第21页,本讲稿共48页木质纤维素降解利用的三大障碍:第一是木质纤维素材料因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通常难于被直接降解转化。第二个主要障碍是纤维降解酶的生产效率低、成本较高,影响了酶的广泛使用。第三是半纤维素水解产生的大量戊糖(主要是木糖和少量阿拉伯糖)一般不能被通常的酿酒酵因发酵成酒精。第22页,本讲稿共48页一、植物纤维原材料的预处理技术一、植物纤维原材料的预处理技术有很多可提高其可降解率的物理、化学预处理方法,如辐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新能源 新材料 开发 精品 文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