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精品文稿.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精品文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精品文稿.ppt(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第1页,本讲稿共64页前言前言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影响微生物学检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影响微生物学检验,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偏差甚至错误,因此必须对影验,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偏差甚至错误,因此必须对影响检验结果的诸多因素采取控制手段保证检验结果的正响检验结果的诸多因素采取控制手段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不断完善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确性,不断完善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第2页,本讲稿共64页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 1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 2 2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 3 3 检验培养基、试剂检验培养基、试剂 4 4 检验环境检验环境 5 5 采样采样 6 6 样品的接收
2、和预处理样品的接收和预处理 7 7 检验质量检验质量 8 8 校验的执行校验的执行 9 9 参考菌株及其保存参考菌株及其保存 10 10 实验室内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内外部质量控制 11 11 检验报告及结果质量控制检验报告及结果质量控制第3页,本讲稿共64页1 1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1 1)微生物检验不能完全依赖全自动鉴定仪器,检验)微生物检验不能完全依赖全自动鉴定仪器,检验工作中每一步骤均需要有高度的主观分析和判断能力,工作中每一步骤均需要有高度的主观分析和判断能力,与个人的经验、技能和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水平密切相与个人的经验、技能和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水平密切相关。关。(2 2)除要求微生物
3、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除要求微生物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密细致的观察和操作习惯,注重个人卫生外,态度、精密细致的观察和操作习惯,注重个人卫生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还必须熟练掌握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第4页,本讲稿共64页1 1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3 3)检验人员应执行上岗前培训制度,上岗前培训合格)检验人员应执行上岗前培训制度,上岗前培训合格方能上岗操作,还要主动参加学习、培训、讲座,学习方能上岗操作,还要主动参加学习、培训、讲座,学习新技术,掌握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新技术,掌握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4 4)参与编写测试程
4、序及仪器操作程序,学习质量保)参与编写测试程序及仪器操作程序,学习质量保证体系知识和计量学基本知识;证体系知识和计量学基本知识;第5页,本讲稿共64页1 1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5 5)参加各类水平测试和盲样测试,提高检测水平和)参加各类水平测试和盲样测试,提高检测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6)微生物学检验室负责人应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专)微生物学检验室负责人应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熟练程度的考核,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业知识和操作熟练程度的考核,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第6页,本讲稿共64页2 2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 大型微生物检验室的主要仪器及设备包
5、括:大型微生物检验室的主要仪器及设备包括:无菌室、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微生物快速初筛仪、显微无菌室、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微生物快速初筛仪、显微镜、菌落计数器、高压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离心机、蒸镜、菌落计数器、高压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离心机、蒸馏设备、培养箱、厌氧箱、水浴箱、冰箱、超净工作台、馏设备、培养箱、厌氧箱、水浴箱、冰箱、超净工作台、酶标仪、洗板机、酶标仪、洗板机、PCR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第7页,本讲稿共64页2 2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 要求所有的仪器和设备均应按照生产厂家提供要求所有的仪器和设备均应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方法和有关规定正确使用。的方
6、法和有关规定正确使用。需要强制性定期检定的仪器和设备,经符合资历的计需要强制性定期检定的仪器和设备,经符合资历的计量部门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量部门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常用的贵重仪器和设备,在使用前应加以检对于常用的贵重仪器和设备,在使用前应加以检查,使用后要登记,要做到定期维护,以保证仪器处查,使用后要登记,要做到定期维护,以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第8页,本讲稿共64页2.1 2.1 高压灭菌器高压灭菌器(1 1)操作人员应了解蒸气灭菌的原理并遵守操作)操作人员应了解蒸气灭菌的原理并遵守操作规则。规则。(2 2)放入的灭菌物品不宜放得过挤。)放入的灭菌物品不宜放得过
7、挤。(3 3)使用时,放入生物指示条或化学指示条。)使用时,放入生物指示条或化学指示条。(4 4)生物指标为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的耐受性()生物指标为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的耐受性(121121,1515minmin)。)。(5 5)灭菌后,再培养观察有无细菌生长)灭菌后,再培养观察有无细菌生长。(6 6)也可采用水银留点温度计进行校准。)也可采用水银留点温度计进行校准。第9页,本讲稿共64页2.2 2.2 干热灭菌器干热灭菌器(1 1)应遵守操作规则,放入箱内灭菌的器皿不)应遵守操作规则,放入箱内灭菌的器皿不宜放得过挤,器皿与内层底板不能直接接触。宜放得过挤,器皿与内层底板不能直接接触。(2 2)灭菌
8、完毕,不能立即开门取物,须关闭电源,)灭菌完毕,不能立即开门取物,须关闭电源,待温度下降至待温度下降至5050以下再开门取物。以下再开门取物。(3 3)带有纸包装的物品灭菌温度不能超过)带有纸包装的物品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60160。第10页,本讲稿共64页2.3 2.3 培养箱培养箱(1 1)箱内不应放入过热或过冷的物品,取放物品时,应随手)箱内不应放入过热或过冷的物品,取放物品时,应随手关闭箱门,以维持恒温。关闭箱门,以维持恒温。(2 2)如培养物不慎泼洒到箱内,应马上清洁,并采取)如培养物不慎泼洒到箱内,应马上清洁,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必要的消毒措施。(3 3)培养物不宜与培养箱最底层直
9、接接触。)培养物不宜与培养箱最底层直接接触。(4 4)必要时,可放入装水容器以维持箱内的湿度。)必要时,可放入装水容器以维持箱内的湿度。(5 5)每天记录温度及湿度的变化,观察培养箱内温度与设定)每天记录温度及湿度的变化,观察培养箱内温度与设定温度是否一致。在两次计量周期之间要进行至少一次内部校温度是否一致。在两次计量周期之间要进行至少一次内部校准。准。第11页,本讲稿共64页2.5 2.5 显微镜显微镜按使用说明进行操作。按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使用油镜后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再用沾上使用油镜后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再用沾上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拭,最后用干净擦镜纸擦干。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拭,最
10、后用干净擦镜纸擦干。(建议使用无水乙醇建议使用无水乙醇+乙醚乙醚)注意防尘,保持清洁、干燥。注意防尘,保持清洁、干燥。第12页,本讲稿共64页2 2 仪器、设备仪器、设备 实验室需要使用的无菌器具应能正确实施灭菌,实验室需要使用的无菌器具应能正确实施灭菌,无菌器具和器皿有明显标识,以便与非无菌器具和无菌器具和器皿有明显标识,以便与非无菌器具和器皿加以区别。器皿加以区别。第13页,本讲稿共64页3 3 检验培养基、试剂检验培养基、试剂 3.13.1培养基培养基 微生物学检验所用干粉培养基,必须由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所用干粉培养基,必须由专业厂家生产,产品质量必须符合有关的质量标准,厂家生产,产品质量
11、必须符合有关的质量标准,保存也应符合要求,防止潮解、结块等。保存也应符合要求,防止潮解、结块等。干粉培养基易受潮变性,需要重视。干粉培养基易受潮变性,需要重视。一旦变质,一旦变质,不得再使用。不得再使用。第14页,本讲稿共64页3.13.1培养基培养基 为保证干粉培养基质量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为保证干粉培养基质量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1 1)加强包装的密封性能;)加强包装的密封性能;(2 2)使用时尽量缩短开盖时间;)使用时尽量缩短开盖时间;(3 3)干粉培养基一般放在通风、干燥、避光的环)干粉培养基一般放在通风、干燥、避光的环境中保存,对于易受潮的品种,启用后宜放入干燥境中保存,
12、对于易受潮的品种,启用后宜放入干燥器中保存;器中保存;(4 4)由于配制水分不同、启用次数或时间增加,干)由于配制水分不同、启用次数或时间增加,干粉培养基的粉培养基的pHpH值可能会有所变化,应随时略加调整。值可能会有所变化,应随时略加调整。第15页,本讲稿共64页3.13.1培养基培养基 干粉培养基所要求的理化指标,可以从下面几个干粉培养基所要求的理化指标,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检查:方面进行初步检查:(1 1)干粉培养基应为疏松颗粒状或粉末状,颜色正常、)干粉培养基应为疏松颗粒状或粉末状,颜色正常、一致;一致;(2 2)溶解后清彻透明,无沉淀;)溶解后清彻透明,无沉淀;(3 3)454
13、5时时pHpH值为值为7.27.2士士0.20.2;熔化温度;熔化温度7070左右,凝左右,凝固温度为固温度为35-4035-40;(4 4)水分含量符合标准。)水分含量符合标准。第16页,本讲稿共64页3.13.1培养基培养基 商品化培养基的平皿应对所用培养基做外观检商品化培养基的平皿应对所用培养基做外观检查,如培养基是否开裂、平皿有无破碎、血平板有查,如培养基是否开裂、平皿有无破碎、血平板有否溶血、有否冰冻、灌注是否均匀、有否过多的气否溶血、有否冰冻、灌注是否均匀、有否过多的气泡,清晰度和有无污染也需要检查。泡,清晰度和有无污染也需要检查。培养基平皿的制备商必须按照标准随产品附上书培养基平
14、皿的制备商必须按照标准随产品附上书面鉴定资料,实验室应将此鉴定书保存一定时期。面鉴定资料,实验室应将此鉴定书保存一定时期。第17页,本讲稿共64页3.13.1培养基培养基 实验室自制培养基应有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自制培养基应有质量控制,包括:制备数量制备数量 制备日期制备日期 有效日期有效日期 制备者姓名制备者姓名还必须检查:还必须检查:培养基颜色培养基颜色 均匀度均匀度 厚度厚度 光洁度光洁度 溶血与否溶血与否 有否过多气泡有否过多气泡 是否污染是否污染 第18页,本讲稿共64页3.1 3.1 培养基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制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培养基的配制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
15、进行操作,并做好配制记录。并做好配制记录。为保证培养基质量,在配制时应注意:为保证培养基质量,在配制时应注意:制备培养基必须在玻璃容器、搪瓷缸中进行,如用铜、制备培养基必须在玻璃容器、搪瓷缸中进行,如用铜、铁等金属器皿,可能会对微生物生长有毒害作用。铁等金属器皿,可能会对微生物生长有毒害作用。配制培养基时应按检验项目规定的配方添加,不配制培养基时应按检验项目规定的配方添加,不得随意增减或更改培养基成分。得随意增减或更改培养基成分。第19页,本讲稿共64页3.1 3.1 培养基培养基 使用专用的角匙取药品,避免交叉污染。使用专用的角匙取药品,避免交叉污染。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不得使用自来水
16、,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不得使用自来水,因其中含有氯等抗菌物质。因其中含有氯等抗菌物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pHpH值的要求不同,配制培养值的要求不同,配制培养基时应测定基时应测定pHpH值,如测定结果与所要求的值,如测定结果与所要求的pHpH值不符,则值不符,则用用lmol/L NaOHlmol/L NaOH或或lmol/L HCllmol/L HCl溶液进行调节。溶液进行调节。第20页,本讲稿共64页3.1 3.1 培养基培养基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及时使用,使用不完的,制备好的培养基应及时使用,使用不完的,如无特殊需求,可室温或如无特殊需求,可室温或2-82-8冷藏保存。
17、冷藏保存。如用塑料袋密封,保存期可延长,发生变质如用塑料袋密封,保存期可延长,发生变质等被污染迹象或干裂现象的则不能再使用。等被污染迹象或干裂现象的则不能再使用。第21页,本讲稿共64页表表1 1 培养基在培养基在2-82-8冷藏条件下保存的有效期冷藏条件下保存的有效期培养基种类培养基种类保存条件保存条件有效期有效期平板培养基平板培养基不装塑料袋不装塑料袋2周周塑料袋密封塑料袋密封8周周试管(棉塞)培养基试管(棉塞)培养基不装塑料袋不装塑料袋2周周-1个月个月塑料袋密封塑料袋密封2个月个月试管(螺旋盖)培养基试管(螺旋盖)培养基不装塑料袋不装塑料袋2个月个月塑料袋密封塑料袋密封4个月个月第22
18、页,本讲稿共64页3.13.1培养基培养基 每批自制培养基必须做无菌试验和规定的质控每批自制培养基必须做无菌试验和规定的质控菌株测试,对各种不同培养基规定了专门的质控测菌株测试,对各种不同培养基规定了专门的质控测试菌株。试菌株。无菌培养试验可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放入无菌培养试验可将灭菌后的培养基放入3737的培养的培养箱培养箱培养24244848小时,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小时,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第23页,本讲稿共64页3.1培养基 效果试验是指按不同的培养基接种相应的菌株,效果试验是指按不同的培养基接种相应的菌株,观察细菌的发育、菌落形态、色素、溶血等特征,观察细菌的发育、菌落形态、色素、溶血等
19、特征,据此判断培养基是否符合要求。据此判断培养基是否符合要求。第24页,本讲稿共64页3.2 3.2 检验试剂及药品检验试剂及药品检验药品、试剂须在分析纯检验药品、试剂须在分析纯(AR)AR)级以上。级以上。在利用药品、试剂配制标准溶液、染色液、缓冲液在利用药品、试剂配制标准溶液、染色液、缓冲液及其他试剂时应注意:及其他试剂时应注意:(1)(1)按要求选取溶剂;按要求选取溶剂;(2)(2)用带塞的试剂瓶盛装;用带塞的试剂瓶盛装;(3)(3)易分解的试剂宜用棕色瓶;易分解的试剂宜用棕色瓶;(4)(4)挥发性的试剂其瓶口应予密封;挥发性的试剂其瓶口应予密封;(5)(5)如发现溶液有变质现象,应停止
20、使用;如发现溶液有变质现象,应停止使用;(6)(6)标准溶液应定时标定。标准溶液应定时标定。第25页,本讲稿共64页3.2 3.2 检验试剂及药品检验试剂及药品 实验室内保存的试剂应定期进行清点,过期实验室内保存的试剂应定期进行清点,过期或变质的试剂应弃去;或变质的试剂应弃去;注意试剂在保存条件下的使用有效期以及最佳保存方注意试剂在保存条件下的使用有效期以及最佳保存方式。式。第26页,本讲稿共64页3.3 3.3 染色液染色液 染色液配制后,必须选用适当的标准菌株作阳性及阴染色液配制后,必须选用适当的标准菌株作阳性及阴性对照来鉴定染色液的性能,如革兰氏染色选用枯草杆菌、性对照来鉴定染色液的性能
21、,如革兰氏染色选用枯草杆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对照,鞭毛染色液采用普通变形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为对照,鞭毛染色液采用普通变形杆菌和福氏志贺氏菌作为对照。杆菌和福氏志贺氏菌作为对照。对经验不足者,每次染色时均应作对照染色。对经验不足者,每次染色时均应作对照染色。第27页,本讲稿共64页3.43.4诊断血清诊断血清 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等诊断血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等诊断血清,使用时应注意有效期及效价。清,使用时应注意有效期及效价。每月用相应的菌株检查其有效性,过期血清和变混浊的血清不应继每月用相应的菌株检查其有效性,过期血清和变混浊的血清不应继续使用
22、。续使用。诊断血清一般放普通冰箱内保存,使用时应以最短的时间暴露于空诊断血清一般放普通冰箱内保存,使用时应以最短的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气中。最好备有两个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诊断血清,以便互相最好备有两个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诊断血清,以便互相对照,检查其可靠性。对照,检查其可靠性。第28页,本讲稿共64页4 4 检验环境检验环境 微生物学检验均在检验室进行,既不能让微生物散微生物学检验均在检验室进行,既不能让微生物散布出去,又必须使样品不再受污染,更不能允许病原菌布出去,又必须使样品不再受污染,更不能允许病原菌感染检验人员,为此,检验室的环境要求和卫生管理制感染检验人员,为此,检验室的环境要求和卫
23、生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度非常重要。实验室总体布局和各部位的安排应减少潜在的对样本实验室总体布局和各部位的安排应减少潜在的对样本的污染和对人员的危害。的污染和对人员的危害。第29页,本讲稿共64页4 4 检验环境检验环境 微生物学检验室要求内外环境整洁,布局合理,操作区域微生物学检验室要求内外环境整洁,布局合理,操作区域与办公区域分开。与办公区域分开。洗涤室、培养室、消毒间、无菌室应分开,设有专室。洗涤室、培养室、消毒间、无菌室应分开,设有专室。无菌室要设有套间或缓冲间,最好设推拉门,以防空气振无菌室要设有套间或缓冲间,最好设推拉门,以防空气振荡过大。荡过大。微生物检验室应备有自动或脚踩式洗手池和
24、固定的消毒设施。微生物检验室应备有自动或脚踩式洗手池和固定的消毒设施。第30页,本讲稿共64页4 4 检验环境检验环境 微生物检验室应制定合理、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微生物检验室应制定合理、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必须每天坚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防止灰尘工作人员必须每天坚持做好环境卫生工作,防止灰尘飞扬,定期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飞扬,定期对操作环境进行消毒。对经培养后的培养基、培养液、用过的检样及其他对经培养后的培养基、培养液、用过的检样及其他废弃物,应投入指定的容器内,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废弃物,应投入指定的容器内,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放,禁止乱扔乱放,以防某些病原微生物散布。放,禁止乱扔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检验 质量 控制 精品 文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