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房地产开发行业研究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房地产开发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房地产开发行业研究报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房地产开发行业研究报告一、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基本面情况回顾1.1上半年销售量价齐跌、城市分化显著,当前处于弱复苏,预计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4.3万亿元1.1.1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金额跌幅位居历史高位,呈现量价齐跌态势,住宅与非住业态走势背离上半年累计销售金额同比降至-28.9%,跌幅位居历史最高水平。2022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为66072亿元,同比减少28.9%,较前值提高2.6pct;6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金额为17735亿元,环比增长68.2%,同比减少20.8%。纵观2006-2021年商品房销售额,即使在2008年和2014年两个历史低点,商品房销售额同比降幅也仅为19.5%
2、和6.3%,远小于今年上半年的22.2%。无论是单月同比降幅还是累计同比降幅,不包括2020年2月疫情影响的异常值,今年两个指标均以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上半年累计销售额已回落至2018年水平(66945亿元)。量价齐跌,上半年累计销售面积同比为-22.2%,累计销售价格同比为-8.6%,70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同环比均转负。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8923万方,同比减少22.2%,较前值提高1.3pct;6月单月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8185万方,环比增长65.8%,同比减少18.3%。销量持续低迷的原因主要有:(1)多家民企持续暴雷,购房者对部分开发商信任下降;(2)上半年北
3、京、上海、深圳多地爆发奥密克戎疫情,出行不便叠加对未来收入预期下降;(3)2021年购房政策收紧后,2022上半年政策放松呈现少量多次特征,逐步从三四线扩散至一二线,政策出台速度及力度不及预期。我们使用商品房销售金额除以商品房销售面积得到商品房销售均价,数据显示近5月累计销售价格降幅均维持在10%左右。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为9586元/平,同比减少8.6%,降幅为2006年至今的峰值,超过2012年2月的8.1%;从单月数据看,自2021年8月以来,单月同比一直为负,在2022年4月同比降幅达到峰值12.4%,5月6月同比降幅逐步收窄。上半年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及环比在20
4、15年后首次由正转负,6月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0.1%。自2015年11月之后,70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的同比及环比始终保持为正值,2021年9月环比开始转负,保持在-0.3%-0.1%区间,2022年4月,同比开始转负,且呈现降幅不断扩大趋势。分业态看,上半年住宅销售同比不断下降,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同比逆势保持正值。分业态看,上半年住宅、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累计销售金额同比分别为-31.8%、10.4%和0.3%,较前值变动2.6pct、7.0pct和-0.7pct。住宅、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累计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为-26.6%、15.9%和8.9%,较前值变动1.5pct、1
5、.2pct和-1.5pct。1.1.2不同地区和不同能级城市分化严重,东北地区和二线城市表现最差根据统计局数据,各区域累计销售额同比持续降低,东北和东部地区表现最差。上半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累计销售金额分别为36812、14582、13206和1472亿元,同比分别为-32.0%、-21.5%、-25.3%和-41.0%,较前值变动3.1pct、2.0pct、0.7pct和6.5pct。东北和东部地区表现最差,其中东部地区考虑受上海苏州等地疫情影响,东北地区主要受人口净流出、需求持续不足影响,行业基本面较差。根据中指数据,二三线城市住宅销售金额同比降幅高于一线城市。在我们跟踪的103个
6、样本城市中,上半年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7497万方,同比降低42.4%;商品住宅销售金额为29882亿元,同比降低40.4%。(103个样本城市包括一线4个、二线26个、三线73个。)分城市能级看,本轮下行通道中,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金额的同比降幅高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降幅高于一线城市。以降幅最大的4月为例,一线城市的同比降幅为42.5%,而二线和三线城市的降幅分别为59.8%和63.2%。在6月份的复苏中,一线城市的数据反弹也较二三线城市更为显著。考虑到3-5月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受疫情影响严重,二三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真实差距比数据层面更大。1.1.3高频数据下市场呈现弱复苏高频日度数据显示,市
7、场有所复苏,但真实情况不如数据显示乐观。根据各城市房管局数据,6月四周的商品房销售数据环比不断提升,量能出现跃升状况。我们以wind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例,6月第一周(6.4-6.10)的销售数据仅为303万方,第四周(6.25-7.1)跃升至718万方,相较第一周提升近137%。由于wind30大中城市中12城已停止更新,我们统计了30个依然持续披露日度成交面积的样本城市,并根据城市能级进行分类统计,得到的结论类似:样本一线及二线城市在6月第二周面积同比出现跃升,样本三线城市在第四周面积同比出现跃升,样本城市周度面积同比在第四周提升至13%。复苏主要原因有三:(1)二季度“四限”放松
8、政策由三四线城市扩散至一二线城市并密集出台,对提振购房者信心、增加市场需求产生一定积极作用;同时6月上海、北京、深圳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6月作为房企冲击半年度销量的关键节点,历来属于销售旺季,观察历史数据可以发现6月销量通常较5月有明显环比提升;(3)部分城市如青岛、广州、苏州、佛山等存在集中网签或包含安置房等问题,造成该类城市数据较为异常。我们将样本30城市剔除青岛、广州、苏州、佛山4个异常城市,可以发现销售面积依然呈现环比提升,但6月第四周的同比仅为-12.4%;不同能级城市同比方面,样本二线及三线城市的同比降幅虽有缩窄,但依然为负,一线城市同比大幅上升主要由疫情得到控制后的上海和北京
9、贡献。进入7月以后,销售面积回落到6月初水平,整体呈现弱复苏态势。考虑到7月开始去年基数走低,我们预计下半年销售同比降幅将被动收窄。但由于冲量节点已过,叠加近期的停贷事件影响,短期内销售将承压,仍需政策放松加重码。1.1.4统计局及中指销售数据量能恢复情况对比中指102城数据较统计局全国数据波动更大,本轮下行周期面积单月同比数据在2021年7月之后走势开始分化,销售数据在2021年12月之后走势开始分化。6月两者走势重新弥合,但上半年前期差异依然存在。对2018-2022年两者的住宅销售数据进行观察,中指102城占全国销售面积的比重在33%左右,占全国销售金额的比重在51%左右。通常102城数
10、据由于包含主要核心城市,在复苏周期表现强于全国数据,除非是在三四线销售表现较一二线更好的年份如2015-2017年;在下行周期中,102城由于拥有更为扎实的基本面,历史数据显示其同比增速降幅往往也小于全国数据,2022年以来102城数据增速降幅大于全国数据,较为异常。6月销售环比明显复苏,但上半年销售仍处于历史绝对低位,统计局全国住宅销售金额22Q2均值仅为21Q4均值78分位,中指102城数据为80分位。2021年中指102城住宅销售金额Q1/Q2/Q3/Q4的季度均值分别为7748/9004/6845/6280亿元,下半年表现明显弱于上半年,而Q4为全年最弱。2022年Q1/Q2的季度均值
11、为4834/5023亿元,尽管6月由于多方原因销售环比大幅提升,但上半年销售量能依然处于历史绝对低位,尚未恢复至2021年的最低季度水平。分城市能级看,上半年一线城市销售金额较为稳定未出现大幅下滑,二线和三线城市下滑较为严重,量能均已跌至2018年水平,后续复苏难度较大。根据中指102城数据,由于一线城市人口净流入、供需关系良好、且存在一二手房价倒挂现象,即使在上海北京深圳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情况下,上半年销售情况依然保持稳定,2022年上半年每月均值为1183亿元,较2021年全年每月均值1510亿元下降21.6%。而二线和三线城市上半年销售下滑严重,2022年上半年每月均值较2021年全年每月
12、均值分别下降36.1%和38.6%。2022年Q2虽然较Q1有所提升,但是主要为6月销售冲量贡献,回归历史Q2较Q1环比提升为常态。1.1.5预计全年商品房销售金额同比下降21.4%至14.3万亿元按照后续政策力度强弱,我们分布假设乐观/中性/悲观情况下,下半年住宅销售均值同比为0%/-10%/-20%。测算显示,中指102城下半年住宅销售月均值三种情况下分别为6562/5906/5250亿元,全年102城住宅销售金额为6.9/6.5/6.1万亿元。按照2021年102城住宅销售金额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比例49.2%计算,预计全年商品房销售金额为14.0/13.2/12.4万亿元,同比降幅为-
13、23.1%/-27.5%/-31.9%。统计局全国下半年住宅销售月均值三种情况下分别为13016/11715/10413亿元,全年住宅销售金额为13.6/12.8/12.0万亿元。按照2021年住宅销售金额占商品房销售金额比例89.4%计算,预计全年商品房销售金额为15.2/14.3/13.4万亿元,同比降幅为-16.6%/-21.4%/-26.2%。1.2上半年拿地金额同比下降近5成,国企成为拿地主力,预计全年土地购置费下降22.2%至3.4万亿元1.2.1统计局:土地购置面积同比降低48.3%,成交价款同比减少46.3%上半年土地市场供需双弱,土地购置面积同比降低48%,创下近十五年来最低
14、增速。1-6月累计土地购置面积为3628万方,同比减少48.3%;1-6月累计土地成交价款为2043亿元,同比减少46.3%。2022年每月土地购置面积单月同比均维持在40%以上的降幅,5月和6月受到第一轮集中供地推动,拿地规模环比转增,尤其是6月单月环比涨幅增至99%。但从累计同比看,今年上半年土地市场成交冷淡,土地供应减少、房企拿地意愿不高的“供需双弱”特征突出。多数房企在销售萎靡、融资受限的环境下拿地积极性不足,目前国央企依旧是拿地主力,拿地信心的修复的过程可能较为漫长。1.2.2中指300城:土地供应量缩减近半,成交缩减约六成土地供应量同比下降47%,土地出让金下降55%,降幅均达近三
15、年最大,供销比处于历史高位。2022年上半年中指300个样本城市宅地供应建面为27372万方,同比降低46.7%;累计宅地成交建面为19321万方,同比降低55.3%;累计宅地出让金11830亿元,同比降低54.7%;面积口径供销比为141.7%,同比增长23pct,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且供销比已经达到近十五年的最高位。单月来看,1-5月均土地供应建面维持在0.4亿方,月均供销比基本在150%左右,6月土地供给放量推动成交修复,当月土地供给增至0.7亿方,供销比降低至117.2%。二线城市供给和成交建面下降幅度最大,但二线城市供销比最低,其次是一线和三线。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累计土地供应建
16、面分别为1599、10229、15544万方,同比分别为-41.4%、-54.1%、-41.0%;累计成交建面分别为1120、7647、10554万方,同比分别-56.9%、-61.2%、-49.7%;累计宅地出让金分别为2393、6245、3192亿元,同比分别为-44.5%、-54.4%、-60.7%;面积口径供销比分别为142.8%、133.8%、147.3%,同比分别为37.8pct、20.5pct、21.7pct。一二线城市推地质量提高使得成交均价上升,成交热度来看各能级城市均有下降。2022年上半年样本300城宅地成交平均楼面价为6123元/平,同比小幅增长1.5%,主要因为部分城
17、市推地质量提高;溢价率为4.3%,同比降低13.2pct;累计流拍率为21.7%,同比增长11.9pct。其中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累计宅地成交均价为21370、8167、3024元/平,同比分别为28.8%、17.5%、-21.8%;成交溢价率分别为4.5%、4.6%、3.6%,同比分别为-3.8pct、-12.6pct、-20.1pct;累计流拍率分别为5.0%、13.8%、27.5%,同比分别为2.1pct、8.2pct、14.0pct。1.2.3集中供地:首批成交热度平平,国企为拿地主力受到供应量减少的影响,首批土地成交量下滑。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中22城成交宅地396宗,总金额和成交
18、建面分别为4962亿元和3895万方,相较于2021年第三批次分别降低14.3%和31.5%。成交量下行一是因为行业下行压力下各地为避免大幅流拍缩减了供应量,二是因为部分城市集中供地次数由三次增加到4次,因此单次供应规模减少。但是因为部分城市增加了核心区域土地供应,成交楼面价较去年第三批提高27.4%至13216元/平。截止2022年7月20日共有14城基本完成二批集中供地,成交金额和建面分别为3785亿元和3064万方,环比首批14城分别增长7%和8.6%。上海和杭州在首批成交额居前,二批目前为止南京成交额大幅领先。分城市来看,首批集中供地中上海和杭州成交金额最高,均超过800亿元;其次是北
19、京、成都和广州,成交金额在300亿以上;与去年第三批次相比,有9座城成交金额有所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是上海和北京,分别增加87%和73.2%;13座城市成交金额减少,其中减少幅度最大的是长春、武汉和青岛,均在77%以上。截止2022年7月20日的14城来看,南京推地量较首批大幅增加,以727亿的成交金额领跑,其次是杭州和北京,成交金额在500万以上。22年首批溢价率小幅提升,流拍撤牌率小幅降低,拍地热度未见明显提升。2022年首批集中供地整体流拍率15.4%,较去年第三批降低2.8pct;整体溢价率4.7%,较去年第三批小幅提升2.1pct,溢价率延续低位。二批截止目前的14城成交溢价率4%,
20、流拍率为7.7%,较首批环比下降2pct。首批底价成交占比降低,上限价成交占比提升。2022年第一批集中供地底价成交地块占比为61.4%,较去年第三批降低了14.9pct;限价成交宗数占比22.7%,较去年第三批提升了10.2pct,主要由于此次各地推出地块较优,且多地政府土拍规则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二批14城底价成交占比67%,较首批提升8pct;上限价成交占比15.7%,较首批降低7pct。国企仍为拿地主体,且地方城投表现强势。首批集中供地中民企拿地金额占比22%,较去年第三批微降2pct;城投拿地占比28%,较去年第三批降低14pct;其余国企拿地占比49%,较去年第三批增加15pct。具
21、体城市来看,长春、青岛、合肥、沈阳和杭州民企活跃度较高,拿地金额占比在40%以上;无锡、广州、沈阳城投托底拿地现象明显,城投拿地金额占比超50%;济南、厦门、北京和重庆的成交金额60%以上由国企贡献。滨江、华润和建发拿地金额居于前列,与去年相比,滨江、大悦城、建发尤为积极。2022年截止7月20日,权益拿地金额(若为联合拿地,权益比按照拿地企业数量平均)前三的为滨江、华润、建发和保利,均超过300亿元;其次是招蛇、绿城、越秀、中海和中铁,权益拿地金额在200亿以上。拿地规模靠前的22家主流房企中,民企只有滨江领先,达395亿元,其次是龙湖,权益拿地金额超100亿元。与去年相比,滨江、大悦城、建
22、发拿地尤为积极,权益成交金额占去年全年比重均达到90%以上,其次是华润、招蛇、绿城、越秀、中铁和华发,占比达到50%以上。1.2.4预测全年土地购置费同比下降22.0%至3.40万亿元预计全年土地购置费同比下降22.0%,如果销售市场修复力度偏弱,开发商基于“以销定产”的投资策略,2023年土地市场成交的修复难言乐观,对土地投资进一步拖累。全国土地购置面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下滑,假设土地购置费平均在一年内缴清,则去年的土地购置也会对今年的土地投资产生影响。我们发现土地购置费与300城土地出让金(平移一年)之间拟合程度较高,于是通过预测土地出让金(平移一年)的增速来对土地投资增速进行预测。我们预计
23、下半年300城土地出让金为1.82万亿元,同比降低20%,相较于上半年54.7%的降幅修复了34.7pct。得到下半年300城土地出让金(平移一年)为2.04万亿元,下行幅度为21.6%,较上半年22.5%的降幅修复了1pct;全年为3.94万亿元,同比降低22.0%。从而预测全年土地购置费也将同比下降22.0%至3.40万亿元,土地投资(开发投资额-其他费用)同比下降22.0%至4.06万亿元。1.3预计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12.7%至12.9万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包括四部分: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其中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土地购置费。我们将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
24、备工器具购置求和,列为施工投资,将其他费用列为土地投资。施工投资=施工面积x施工单价,土地投资=土地购置费/土地购置费占比。通过分别预测施工面积、施工单价、土地购置费三个指标来预测2022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额。预计2022年净停工面积达15.1万方。我们根据公式:今年施工面积=上一年施工面积-上一年竣工面积+今年新开工面积-今年净停工面积,计算发现近年来净停工面积逐步提升,由2013年的9629万方逐步提升至2020年的95553万方,2021年虽稍有回落,但2022年上半年就已经达到91586万方。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多家民企开发商暴雷,近期停贷事件将进一步影响购房者信心,进而影响民企回款现金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房地产开发 行业 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