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专题报告:从全球视角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与成效.docx
《共同富裕专题报告:从全球视角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与成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同富裕专题报告:从全球视角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与成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共同富裕专题报告:从全球视角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与成效一、 引言:“共同”和“富裕”必须有机统一今年以来,我国频繁传递出加快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政策信号。其中,“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在浙江建设共同富裕 示范区的任务;5-7 月,中央与浙江省先后下发了具体的建设意见和实施方案;8月 17日,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首次针对 推动共同富裕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详细布局。共同富裕将成为未来较长时间国家施政的方针和导向。在此背景下,本篇报告将 从全球视角出发,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及成效,以期得到部分经验借鉴和案例参考;我们以在高质量发展、缩小收入差 距、全面的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标准,选取了北
2、欧、德国和日本的案例来进行重点研究。海外经验显示,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需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同时也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教育、卫生、生态、科技等方面实现全面进步与综合发展而跻身于发达国家。在发达国家的阵营中,仅有少数发达经济 体很好地兼顾了效率与公平,如北欧、德国、瑞士、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中国当前还属于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改革 开放后国民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但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步凸显,叠加近年来经济增速趋于回落,中央的经济社会政策重点开 始逐步发生变化,即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从“让一部人先富起来”到“最终实现公共富裕”,从“效率优先兼 顾公平”到“更
3、加注重公平”,这种转变也将成为未来比较长时间内的政策总基调。整体来看,共同富裕必须实现“共同”和“富裕”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共同”说明富裕实现的范围,即全体人民共同享 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成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从各国基尼系数对比来看,北欧、德国都在 0.2-0.3的比较平均范围内, 日本为 0.334在相对合理范围内,而中国为 0.47,显示收入差距较大;从就业率来看,2020年北欧、德国和日本均在 70% 以上,远高于 OECD组织平均值 66.1%,而中国也仅为 67.4%还未实现充分就业。另一方面,“富裕”用来表征全国人民的 平均生活水平达到发达国家生活丰裕的程度,需要实现物质生活
4、富裕、精神生活富足和生活环境宜居。从人均 GDP 来看, 2020 年北欧、德国和日本均高于 OECD平均,且平均差距一万美元左右,而中国人均 GDP仅1.05万美元,还未达到人均 物质生活富裕。二、 北欧:高福利高税收体系为基础保障北欧模式,主要是指北欧四国(芬兰、瑞典、丹麦和挪威)建立的普遍全面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以高税收为依托,集结了覆 盖全生命周期的各种福利保障政策。北欧模式在确定了缩小贫富差距的公平分配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升级产业结构,实现了经济繁荣和社会 和谐。北欧模式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萌芽、崛起到鼎盛再到改
5、革调整的历史阶段。第一,在萌芽和崛起阶段,北欧主要是考虑如何分配好蛋糕。19世纪中期北欧开始向工业化 转型,出现了关于社会福利问题的矛盾点,促进了萌芽阶段社会保障法律的诞生。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经济大萧条冲击 资本主义制度,北欧各国两大主要党派社会民主党与农民党建立了联盟,确保社会福利政策的施行,推动了北欧模式的崛起。第二,在鼎盛阶段,北欧开始兼顾蛋糕的做大与进一步分好。二战结束后,各国陆续颁布了关于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法律,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都空前提高。第三,在改革阶段,北欧在分好蛋糕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蛋糕。20世纪 70年代 的石油危机和 90 年代的金融危机让其夕阳产业受到强烈冲
6、击,北欧国家开始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集中资源发展高新产业; 同时北欧国家对经济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开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2.1 产业升级:高新技术与绿色经济北欧国家在 20 世纪末开始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经历了从制造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和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转型的结构 重组。同时北欧开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采取了建立完善的绿色发展法律体系、构建绿色产业结构、重视绿色技术创新与推 广、培养绿色消费习惯等措施。一方面,北欧国家充分利用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集中资源发展高新产业。20 世纪末,北欧各国通过各项政策迅速淘 汰亏损程度大、生产效率低的夕阳产业,比如瑞典淘汰造船
7、业、小轿车业,芬兰淘汰纺织食品等产业;进而集中资源利用优 惠政策大力扶持高新产业,比如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生物医学和能源环保等。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北欧国家的劳动 生产率不断提高,1993年芬兰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长 5.5%,1994年丹麦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也达到 6.4%,经济发展速度不断 加快。另外,北欧高新产业异军突起,特别是在信息通讯、半导体芯片和能源领域处于世界前列。2020 年全球主要 5G 通 信设备市场份额中,诺基亚、爱立信等所属北欧地区的公司份额占比总计达 48%;而北欧半导体公司 Nordic 也是低功耗蓝 牙(BLE)领域的龙头,2018 年公司在全球 BLE 市场中的市
8、占率达到 40%。另一方面,1973 年石油危机爆发以来,北欧模式开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北欧国家自石油危机后积极改革调整,大力发展 多元化的能源结构。从政策端来看,北欧国家绿色发展的立法框架和执法体系相对成熟和完善。目前各国的环境立法完备, 已形成以环境基本法为基础,基本法、综合法、单行法相结合的完整的绿色法律体系。北欧国家的环境立法范围较广, 涉及了环境污染治理、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同时各国也重视绿色执法和绿色司法。从行动端来看,北欧国家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重视绿色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北欧国家充分利用国内森林、天然气、地热 等自然资源的优势,推进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
9、北欧已成为可再生能源2利用的先锋,四国可 再生能源的使用在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逐年提高,领先欧盟的幅度也在不断扩大。2019 年挪威、瑞典、芬兰和丹麦 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分别为 74.4%、56.4%、43.1%、37.2%。同时,北欧国家重视清洁技术的发展,许多技术在相应的 细分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 2017年清洁技术国家创新指数排名中,丹麦、芬兰和瑞典位居全球前三,挪威排名第九。2.2 高税收:完备的税收管理体系高税收制度是保障北欧高福利生活的关键。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支撑高福利政策,北欧各国均实行高额税收和大幅度的累进 收入税。以瑞典为例,个人所得税包括地方所得税和国家所得税两部
10、分,地税是针对所有人征收,税率因地而异,约为 29%-37%;国税是针对高收入者征收的累进所得税,凡是每月收入超过 31.77 万瑞典克朗的人都要缴纳 20%的国家个人所 得税;月收入超出 47.23 万瑞典克朗的部分还要加征 5%的国家个人所得税。根据 2019 年的数据统计,北欧四国的税收占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普遍在 40%以上,均超过大部分 OECD 成员国,其平均值也高出 OECD 平均值 9 个百分点。同时,北欧国家为了保证高税收的正常运行,均拥有一套独特且完备的税收管理体系。各国税收管理体制建设大同小异,在此我们以瑞典举例说明。瑞典从三个方面建立完善了其税收管理体系:一是严密的税源
11、监控系统,通过税务号码跟踪个人和 企业的纳税情况。其中,对于公民税控,瑞典公民一出生就有十位数字的终身税务号码,此号码用于税务申报和一切经济活动;对于公司税控,瑞典公司申请成立时也有统一的税务号码用于监控其纳税情况。二是先进的税务征管网络。瑞典税务部 门普遍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作为征管手段,其计算机网络不但实现内部联网,而且与海关、银行、公安、社会保障机 构等多个部门实现联网,强化对收入的监控,提高了税务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三是规范的税收执法程序。瑞典有完善的税收 立法框架和执法体系,瑞典税务机关实行垂直管理,除了各单行实体税法外,瑞典还有统一的征管法,对税收的征收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规范。瑞典
12、税收执法具有相对独立性,政府、议会都不能进行干预。2.3 高福利:覆盖全体公民的全生命周期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发展,北欧已经建立起覆盖全体公民、“从摇篮到坟墓”全生命周期的福利国家制度。北欧国家遵循普遍 主义和社会平等原则,将全体公民都纳入福利体系,并为其提供免费或低费用的公共服务,如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 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提高就业率的措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福利体系相比,北欧的福利国家制度更具有普遍性,更加注重公民 的需求满足和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第一,完善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北欧模式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在社会养老方面,北欧国家拥有金字塔式的养老 体系,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养老金问题上有
13、明确分工,使老有所养落到实处。另外,国家也建立了养老金相关制度,使其与 退休年龄和工作收入等挂钩。例如,瑞典的养老金与工资指数挂钩,居民每年收入的 18.5%作为养老金,进行积累并计利息。 同时养老金也取决于从工资中扣缴的养老金的累积数额及其投资收益,即工作时间越长积累的养老金也越高。在医疗健康方 面,北欧国家为公民提供免费的公共医疗服务,严格实行医药分业,降低药品价格,保障医药供给,促进医院提升医疗水平。以挪威为例,医疗机构主要负责看病,住院药房的药品仅供住院病人使用,不得对外销售;社会药店主要负责卖药而不对外 看病。同时挪威药品监管局负责直接制定药品批发价和零售价,国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给医
14、院以此提高其收入,挪威政府每 年拨给全国医院的专项经费达 2 亿美元。第二,完善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促进北欧模式实现住有所居。北欧国家旨在为全体居民提供价格合理、条件舒适、管理健 全的好住房。其一,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包括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租房和民众自筹资金建设的合作住房。一方面,北 欧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水平由政府、市政住房公司和租户集体谈判决定,能够覆盖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直接成本即可,与房屋区位不相关。根据瑞典公共住房公司(SABO)2020 年最新统计,目前瑞典公共租赁住房占全国住房 总量的 20%,占租赁住房的 50%,覆盖瑞典约 1/7 的人口。另一方面,北欧非营利
15、住房合作社由民众自发集资建设合作住房,并负责维护与管理。截至 2020 年,瑞典共有 4100个住房合作社,67 万名社员,管理着超过 34 万套共有产权住房。其二,提高保障性住房资金。北欧各国通过设立建房基金,为建房提供无息、低息贷款等提升住房建设资金来源。同时,政 府向全体公民发放租房津贴、住房补贴等,合作住房所有者支付的住房按揭利息在个人所得税中抵免,让住有所居落到实处。其三,增加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北欧政府为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公司提供免费的市政用地,以及为建设共有产权住房的合作社提供低价土地,为北欧公民“安居”打造坚实基础。第三,公平的教育政策推进北欧模式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北欧实
16、行以教育为基础、以科技为核心的兴国战略,国家投 入的教育经费在政府开支中所占比例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2017 年四国教育开支占比均值为 14.7%,高于欧盟 3.4 个百分 点;其中挪威比重最高,达到 16%。从具体措施上看,其一,北欧公民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开支几乎都由政府承担,包 括免费午餐和接送班车等。其二,北欧 16 岁以下的孩子会接收政府定期发放的一笔相当于平均工资 45%的教育津贴。其 三,北欧每位大学生均可以申请助学金和学习贷款,同时国家在大学中还高教助学和奖学金制度。第四,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北欧模式实现充分就业。北欧四国就业率显著高于欧盟,2020年四国平均就业率为 62
17、.1%, 高于欧盟近 10个百分点。如此高的就业率得益于一系列就业激励政策:其一,北欧的社会福利体系创造出充足的就业岗位, 法律规定所有雇主必须向当地政府的就业部门申报职位空缺,从而促进政府帮助公民安排就业机构。其二,政府根据经济发 展需要进行职业培训,有时候还会启用以工代赈,帮助更多公民进行就业。其三,对于失业人员,北欧会对其采取相关措施, 比如发放失业保险、失业救济等。然而,北欧模式也曾在经济危机时期面临高福利与高财政压力的问题,应对措施主要包括推进福利部分私营化和提高津贴 发放门槛等。20世纪 70年代石油危机和 90年代金融危机导致北欧经济出现衰退,由于其福利制度的刚性,北欧各国面临的
18、财政压力不断攀升;1995年底,丹麦、瑞典的一般政府债务总额占 GDP的比重分别达到 73.2%、69.2%。并且,高福利 保障催生了“北欧病”,部分公民劳动积极性不高、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开始出现,拖累经济活力和社会就业率。面对以上 困境,北欧各国开始推进治理改革以减少政府负担,一方面,北欧将竞争机制引入社会福利供给体系,推进福利部门的私营化,逐步放开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另一方面通过抬高社会津贴发放门槛,延迟退休等措施削减公共福利支出。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北欧模式重现活力,各国一般政府债务总额占 GDP 的比重波动下行,芬兰的比重虽在 2008 年前后降至低点后有再 度回升,但整体水平仍然低于欧元
19、区;截至 2020年,丹麦和瑞典的政府债务负担分别为 42.2%和 39.9%,分别较1995 年 下降 31.0 和 29.3 个百分点。三、 德国:强势制造业为核心动力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基础上,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简称“德国模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 阿尔马克提出来的,在他看来,“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介于自由放任政策和集中管理经济之间的混合系统”,强调一种“平衡”, 是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集合。近几十年来,该模式经历了从初步运作到逐步兴盛再到改革调整的演进:第一,1949 年德国模式初步运作,政府将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第二,随着时间推进,德国模式在
20、兼顾公平与效率中逐 步兴盛;20 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其与凯恩斯主义结合,通过法律制度将公平和公正落到实处,同时增强了政府 干预经济和宏观调节;1982年德国开始推行“多一点市场、少一点国家”的经济政策,开始逐步放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 管制;1998 年德国奉行“第三条道路”,这是一种将传统民主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综合的经济政策。第三,2008 年金融危 机后,德国模式开始进行改革,政府采取金融改革监管、加强新兴产业投资、整顿国家财政等措施迅速恢复经济。3.1 制造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提高全球竞争力德国制造业高度发达,是德国经济的支柱,在全球具有强大竞争力。德国是全球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
21、国家之一,不仅拥有门 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更是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在汽车、电子、航天、精密机械、机械装备、军工等行业均处于全球 领先地位。其以多元主体的创新体系为基础,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并鼓励海外战略扩张,打造全球极具竞争力的“隐形冠 军”。整体来看,德国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近 20年来一直稳定在 20%左右,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制造业占比 小幅下降至 17.8%,但仍高于美国7 个百分点,表现出德国制造业的强势。第一,德国创新体系奠定制造业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为了推动德国制造业稳定发展,德国政府不断优化国家创新体系,适 时推出并发展完善制造业相关发展计划,加大对科技创新的研
22、发投入,涉及联邦和州政府、公共研究机构、大学、基金会以 及企业等多个主体,有效保持了制造业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的竞争优势。德国研发强度自 2011 年开始超过美国,并 且领先程度在不断扩大,2018 年德国研发支出占 GDP 比重达到 3.09%,高于美国 0.25个百分点。德国国家创新体系不仅 关注传统优势产业的数字化进程,还涵盖创新、技术、信息等多个领域,注重智能服务世界、电子健康等服务业领域数字化 经济模式构建。第二,德国制造业在全球贸易中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以全球视角布局产业链,在鼓励企业扩大海外 投资的同时还予以相关企业更多的保障。德国 1995年加入 WTO
23、后出口金额占 GDP 比重持续上升至 2008年,之后也基本 维持在 35%以上,并且,德国还设立工商联合会为整个企业驻外提供商务咨询服务支持。目前,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 已成为支撑德国出口的关键,其中,2019 年出口规模排名前三的产品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分为占出口总额 的 29%、21%和 14%。第三,作为经济稳定器的德国中小企业造就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德国重视建设高质量、多元化的产业体系,采取各种措施 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目前优秀的中小企业是德国创新驱动的主要行为体。早在 1957 年德国政府就出台反垄断竞争法 为其提供制度保障,而在 2008 年出台的中小企业核心创新计
24、划(ZIM)更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或工艺技术的改进 提供资金支持。早在 2012年,德国已有 1300多家“隐形冠军”,即在其专业领域内技术能力和技术水平遥遥领先的中小企 业,企业的经营范围覆盖全球各地,为德国提供了 70%以上的就业,对德国制造出口作出了重大贡献。3.2 缩小差距:通过三次分配调节收入差距德国长期以来收入差距较小,是全球福利型国家的代表。近年来,东德所有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分配逐渐适应了西方收入的 发展,东德和西德的收入差距逐渐减小。从居民收入来看,2006 年,最富有的巴伐利亚州的普通居民,获得的收入是最贫 穷地区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 3.3倍,但 2016年缩减到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共同富裕 专题报告 全球 视角 探索 实现 路径 成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