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饮料行业深度报告:生意本质、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公司比较.docx
《能量饮料行业深度报告:生意本质、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公司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量饮料行业深度报告:生意本质、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公司比较.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能量饮料行业深度报告:生意本质、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公司比较1 生意本质:功能核心价值与二元结构市场1.1 品类起源:多点开花,繁花似锦全球视角:源头多点开花,红牛完成全球品类教育。我们通过梳理能量饮料发展历史, 发现共有 2 条发展脉络:(1)英国葡萄适:1927 年,化学家威廉欧文首次制造了葡氮化物, 并将其制成饮料“Lucozade”。(2)日本力保健泰国红牛奥地利红牛&华彬红牛:1962 年, 大正制药销售第一代能量饮料力保健(Lipovitan);1965 年,OSP 在泰国开始经销力保健;1975 年,天丝制药创建泰国红牛,并在 1982 年与梅特舒兹达成合作,创立奥地利红牛,开始
2、实现 能量饮料的全球化。国内视角:从外资品牌主导到本土品牌参战。(1)1996-2009 年,华彬集团将红牛产品从 泰国引入国内,通过十年消费者教育不断壮大品类,最终红牛确立了绝对主导地位,但同时也 存在诸多外资品牌区域割据,例如日本力保健、韩国宝佳适、英国葡萄适等。(2)2010-2020 年,红牛延续主导地位,本土品牌东鹏、体质能量探索出差异化竞争路线,主攻下沉市场实现 快速扩张。1.2 投资价值:能量饮料 VS 传统饮料,需求粘性与品牌溢价相较于传统饮料,我们认为能量饮料更具投资价值,主要得益于能量饮料不仅具备饮料行 业高盈利的特征,同时还兼具高成长、长生命周期、高集中度、易诞生大单品的
3、行业属性。1.2.1 产品属性:需求粘性与品牌溢价(1)属性一:需求粘性=成瘾性+功能性能量饮料的需求粘性明显强于传统饮料,表现为高复购率、长生命周期,主要得益于:成瘾性消费:市场上大部分能量饮料含有咖啡因成分,能够暂时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 是能量饮料成瘾性的根源。功能性需求:能量饮料底层需求系消费者的功能需求(提神抗疲劳),相比于其他饮料, 功能饮料的风味偏爱需求较低,功能需求作为基础性需求更稳定和持久。实际上,咖啡同样具 有激活唤醒功能,需求粘性也明显强于传统饮料。(2)属性二:品牌溢价=消费者忠诚溢价+食品风险溢价我们认为能量饮料具备品牌溢价,表现为较高毛利率,主要得益于:消费者忠诚的溢
4、价:能量饮料虽然口感和包装的可复制性较强,但是可通过价值认同、 追求时尚与刺激的心理形成消费惯性,培育出一批忠诚的消费者,愿意为认同的品牌支付溢价。 例如红牛与极限运动绑定,俘获了广大运动爱好者;monster 与拳击、摇滚乐队绑定;东鹏通 过线下活动与快递配送员、卡车司机绑定。食品风险的溢价:由于能量饮料具备保健药用功能,相较于其他一般饮料,消费者态度 更加谨慎,不会随意扩大品牌选择范围。同时,行业监管对能量饮料定义为保健食品,保健食 品的“蓝帽子”具备一定进入壁垒,也导致部分能量饮料品牌具备较高的议价能力。1.2.2 生命周期:能量饮料传统饮料能量饮料需求粘性较强,决定其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
5、较长,厂商一般采取大单品模式实现 业绩长效增长。相较之下,传统饮料(果汁、乳饮料、茶饮料)虽然不乏鲜橙多、小茗同学等 初期高增的品类,但最终都难逃 5 年步入成熟期的困境。1.2.3 行业集中度:能量饮料传统饮料能量饮料较强的需求粘性&品牌溢价,决定了行业头部企业优势更加明显,更易呈现出高 集中度的竞争格局,过去十年行业 CR5 均维持在 80%90%左右。相较之下,传统饮料竞争格 局较为分散,如茶饮料 CR5 为 63%,果汁 CR5 为 32%,乳饮料 CR5 为 38%。1.2.4 盈利能力:能量饮料龙头传统饮料龙头能量饮料具备品牌溢价的属性,表现为能量饮料品牌商盈利能力优于传统饮料,例
6、如龙头 华彬红牛的毛利率、净利率均高于传统饮料龙头,即便是采取大众定位的东鹏饮料也具备 47% 的毛利率。1.3 二元结构:高端市场 VS 大众市场,消费群体差异较大我们认为国内外多个能量饮料市场存在二元价格结构,即高端市场与大众市场并存,二者 存在明显的消费群体差异。总结供需两方面原因:(1)供给端,红牛在持续维持的高定价策略 锁定了行业主流价格天花板,给予了其他品牌充分的下沉空间;(2)需求端,部分经济体(尤 其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经济支柱的发展中经济体)存在大量看重性价比的消费人群。1.3.1 现状:二元价格结构市场的非特殊性(1)海外视角:我们梳理全球各国能量饮料发展概况,发现二元价格
7、市场结构在一些发 展中国家较为典型。A.秘鲁:本土饮料 Volt 代表的大众市场,国际品牌红牛代表的高端市场。与中国市场相 似,早期秘鲁市场也呈现出单一的红牛垄断结构。2012 年,本土饮料集团 Aje 推出低价定位 的 Volt,主要面向工人阶级、出租车司机等,成功激活红牛之前忽略的下沉市场消费群体。 2013-2020 年,Volt 市占率从 2%攀升至 81%,红牛市占率则从 2011 年的 74%降至 2016 年的 10%。不过红牛销量总体保持稳定,即核心消费群体并未被 Volt 抢占。B.哥伦比亚:本土饮料 Vive100 代表的大众市场,国际品牌红牛代表的高端市场。2012 年,
8、主要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 Vive 100 上市,市占率最高时达 77%,并长期保持在 65%以上 水平。与秘鲁市场一样,红牛虽然在哥伦比亚的市占率大跌,但是销量仅略有下降。(2)国内视角: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国内能量饮料价格带不断扩容,从 2010 年之前的 红牛一元价格结构市场,发展为 2010 年之后的“高端 VS 大众”二元价格结构市场。A.高端市场,价格带集中在 5.5-6 元/250ml,主要玩家是红牛系,华彬红牛一直系最有竞 争力的品牌,但随着天丝红牛、奥地利红牛加大中国市场开拓力度,呈现出“四牛之争”的局 面。同时,一些新品牌聚焦年轻消费群体需求,产品成分主打天然无添加,0 糖健康
9、化,也在 加紧布局高端品市场,例如元气森林外星人、monster 等。此外,卡拉宝等海外品牌也在布局 5.5-6 元/250ml 价格带,未来高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不可避免。B.大众市场,价格带集中在 4-6 元/500ml,参与品牌多为国内品牌,如东鹏特饮、达利乐 虎、体质能量等,在产品成分和产品定位上多为红牛的追随模仿者,采取价格差异化、包装差异化的战略,主打超高性价比,瞄准“蓝领”阶层。但近年来下线市场的潜力愈加得到重视, 2016 年华彬推出战马产品,定位大众市场,战略为“打东鹏、保红牛”;2021 年,中石油旗下 好客便利店推出自有能量饮料品牌“好客之力”,也将直接冲击大众市场竞争格
10、局。1.3.2 原因:红牛高价策略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微观因素:红牛的高定价策略。我们认为二元价格结构市场的直接成因系红牛的经营策 略,奥地利红牛在成立之初便定位高端品牌,通过高定价、强广告营销、极限运动塑造能量文 化,这一模式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在进入南美等发展中地区时,较高的定价也 给予了其他品牌巨大的下沉空间,表现为能量饮料支出占全部饮料支出比重较高,如 10 年前 的中国大陆、秘鲁、哥伦比亚。宏观因素: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除红牛高定价策略之外,我们认为产业经济结构决定 的需求结构分层对于能量饮料的二元结构市场也有较大影响。秘鲁经济支柱为采矿业,哥伦比 亚主要为咖啡种植业,泰
11、国主要为稻米、橡胶种植业,这些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 大量劳动力,体力消耗较大并且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消费群体更为注重性价比,因此主打低价 的能量饮料品牌得以开辟新的市场。综合以上两点,我们总结出一个观点:“先发品牌高定价策略对下沉市场的留白”+“劳 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催生对性价比产品的大量需求”将极易催化出当地能量饮料市场演化为二 元价格结构,且后发下沉品牌中极易跑出一个未来的强势品牌甚至是绝对领导品牌。1.3.3 差异化:消费群体与渠道结构的异与同能量饮料高端市场与大众市场存在明显差异,不仅直接表现在价格带的区分,同时在消费 群体、渠道模式、广告营销层次方面均有明显不同。我们认为这种差
12、异性导致高端市场与大众 市场都有自己的核心势力范围,两者消费群体有一定重叠,但重叠范围并不大。(1)消费群体差异:红牛偏重度消费者,东鹏偏“蓝领”阶层以红牛为代表的高端市场,对消费者心智占领时间长,消费群体集中在上端且重度,以 25-45 岁的消费者为主,运动爱好者、摇滚音乐爱好者、城市白领等是核心消费群体。 以东鹏为代表的大众市场,消费者较为年轻,和红牛小部分重合,价格敏感相对更高,更 看重性价比,包括:(1)1522 岁的学生群体,消费场景在学习精神紧张导致需要熬夜;(2) 2340 岁的工薪群体(汽车司机、工厂工人、快递员等),处在事业的发展期,白天从事高强 度工作,晚上则需要加班或者参
13、加应酬活动。(2)渠道差异:红牛偏现代渠道,东鹏偏下沉市场以红牛为主的高端市场,主要系现代渠道,并且在重点城市、省会城市等占据较为明显的 优势地位。此外,红牛在夜场、高端餐饮、健身房、洗浴等特殊渠道具备较强的壁垒,已通 过强品牌力与高端定位形成粘性。 以东鹏为主的大众市场,渠道主要系食杂店、工厂超市等,并且集中于地级市、县乡镇等 下沉市场。此外,在网吧、部队、监狱、工业厂区等特殊渠道,性价比较高的东鹏、体质能 量占有率高于红牛。 总体看,中低端渠道以东鹏等大众品牌为主,高端渠道以红牛为主,中间超市、流通小 店存在部分重叠。2 市场空间:高成长+长生命周期,未来仍有倍增空间我们在本章主要从 2
14、方面分析能量饮料的空间与成长性:(1)国内能量饮料在去过 25 年 高速增长,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以及未来的持续性?(2)行业天花板何时到来,行业的发展 趋势哪里?2.1. 纵向分析:能量饮料发展的三阶段能量饮料是饮料行业中最具成长性的“赛道”,2006-2014 年收入 GAGR 为 34%,2014-2019 年收入 GAGR 为 15%(剔除 2020 年疫情影响),能量饮料在饮料行业收入占比也从 2006 年的 1%增长至 2019 年的 8%。剔除 2020 年疫情影响,2019 年能量饮料行业规模达到 472 亿元(零 售终端数据)。导入期(1984-2003):1995 年红牛维生
15、素功能饮料进入中国,开始了对中国能量饮料市 场的持续培育;2003 年是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的重要转折点,非典疫情之后国民健康意识觉醒, 以脉动(乐百氏)、他她(汇源)、激活(娃哈哈)等为代表的运动饮料品牌也纷纷出现。成长期(2003-2016):经过红牛 10 余年的市场培育,能量饮料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 2006-2015 年维持 20%以上的增速,GAGR 为 32%。与此同时红牛成为能量饮料的代名词,2016 年之前红牛一直占据行业 50%以上的份额,市场上没有可以和红牛直接竞争的对手。调整期(2016 年至今):行业增速放缓,但仍维持双位数增长,剔除 2020 年疫情影响, 2016-2
16、019 年期间复合增长率为 11.2%。2016 年,行业龙头华彬红牛与泰国天丝陷入商标使用 权纠纷,众多饮料品牌趁机布局和发力能量饮料市场,Monster 在 2016 年进入中国市场,此 外统一的“够燃”、娃哈哈的“速然”、华润怡宝的“魔力”以及安利 XS 等众多品牌紧随其后, 共同抢夺红牛市场份额,行业进入格局调整期。2.2. 驱动因素:消费场景持续拓宽,渗透率支撑景气度我们认为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以及学生数量的增加是能量饮料实现高增速的核心推动力, 表现为汽车司机、学生数量是能量饮料实现量增的关键因素;展望未来,多元化的功能定位和 消费场景拓展带来消费群体持续扩容,叠加渗透率不断提升,将
17、推动行业规模快速增长。2.2.1 长途司机:提神抗疲劳,消费主力群体红牛进入中国市场时正是中国公路运输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其发展初期就投入大量广告, 能量饮料提神抗疲劳功效深入人心,蓝领工人、长途车司机群体成为能量饮料的主要消费群体。 根据交通部数据,我国客车产量和载货汽车产量分别由 1998 年的 32.11 万辆和 73.56 万量增加 至 2010 年的 246.53 万辆和 391.57 万辆,期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8.51%和 36.28%。能量饮料 的出现切中长途司机疲劳驾驶的消费痛点,随着能量饮料在长途司机这一群体中的渗透,该群 体较为稳定的需求量使得能量饮料实现高速发展。2.2
18、.2 网吧&电竞:重要特殊渠道已有研究表明,有网瘾的学生群体能量饮料饮用率更高。根据文化部数据,我国网吧用户 规模在 2003-2010 年期间是高速增长状态,复合增长率达到 47.04%,届时数量庞大的网吧网 民为能量饮料行业贡献了消费量。电竞市场于 2015 年异军突起,成为能量饮料量增新动力。 红牛、战马、东鹏特饮、魔爪等能量饮料品牌等积极赞助电竞赛事及电竞俱乐部,能量饮料的 概念与电竞场景深度捆绑。2.2.3 学生&白领:备考与加班打开消费场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个群体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显著增大,抗疲劳需求不仅限于 体力劳动者,学生面临备考压力、白领面临加班压力使得能量饮料的消费
19、群体增多。考研热于2017年兴起后考研报名人数一直维持高双位数增长,2021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 是 2017 年的 1.88 倍。2.2.4 体育:国民运动热情攀升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自 1995 年起就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国民加强 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据中国体育总局统计,我国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总产值由 2015 年的 149.5 亿元增加至 2019 年的 308.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9.85%;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总产值 由 2015 年的 276.9 亿元增加至 2019 年的 1796.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59.6%。各类马拉松赛 由 201
20、1 年的 22 场到 2019 年的 2185 场,期间 GAGR 为 77.86%,其中 2016 年是马拉松赛事 爆发期,马拉松总赛事是 2015 年的 9.86 倍。2.3. 空间展望:天花板与增速拐点何时到来?2.3.1 中短期:预计维持双位数增长在乐观估计下,基于下文所述假设,能量饮料市场规模在 2023 年达到 687 亿元。量增:(1)预期我国体育产业和电竞市场将继续保持蓬勃发展态势,国民体育锻炼参与 度继续提升,考研考公竞争激烈程度只增不减,日益频繁的加班情况短期内得不到改善,从而推动能量饮料行业的量增,乐观假设下 2020-2023 年人均消费量增速为 12%,保守假 设下增
21、速为 9%(;2)参考近几年我国人口增速,假设 2020-2025 年期间人口增速设为 0. 3%。价增:能量饮料价增趋势不明显,但随着新式能量饮料入局,预计能量饮料或出现产品 升级趋势,推动行业价格缓慢增长,因此假设 2020-2023 年平均单价增速为 0.5%。2.3.2 远期:对标海内外,仍有翻倍空间国内对标:广东为国内饮料人均消费量最高的省份,2017 年人均消费量为 4.06 升/人,相 较之下 2019 年全国人均消费量为 1.67 升/人(不考虑 2020 年疫情影响)。若以广东省作为参 考标准,国内能量饮料远期空间为 56 亿升,较 2019 年仍有 142%的增长空间。海外
22、对标:剔除疫情影响,2019 年国内能量饮料人均消费量为 1.67 升/人,美国人均消费 量(8.8 升/人)是我国的 5.3 倍,消费文化相似的日本人均消费量(3.66 升/人)是我国的 2.2 倍,远期来看还有广阔的成长空间。3 竞争格局:差异化竞争,预计中短期处于宽松窗口期我们在本章主要讨论 3 大核心问题:(1)能量饮料竞争格局的决定因素是什么?(2)行 业未来竞争趋紧 or 趋缓?(3)红牛商标纠纷对竞争格局的影响?短期看,二元市场结构背景 下差异化竞争叠加红牛官司纠纷,2016 年以来行业整体竞争格局相对偏松,但结构上是线上 降温&线下升温,预计未来中短期偏宽松态势仍将延续。长期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量 饮料 行业 深度 报告 生意 本质 市场 空间 竞争 格局 公司 比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