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白酒行业专题研究.docx
《2022年白酒行业专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白酒行业专题研究.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白酒行业专题研究1 苏皖产区自然人文基础:得天独厚,底蕴深厚1.1 白酒历史溯源诞生于元盛于清白酒诞生于元代。中国传统酒文化其实通常是指黄酒、米酒,而按照目前主流观 点,白酒始于元代,距今共计约 700-800 年历史。作于 1331 年的元代文献饮膳正 要开始出现了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烧酒 非古法也,自元始创之”。据史料称,元朝时期,蒙古军西征后将蒸馏技术带回了东 亚,从此白酒正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白酒崛起于明清。最初,白酒在习惯饮用低度黄酒的汉人士大夫阶层中传播非常 有限。而白酒对于黄酒地位的逆袭,主要得益于白酒及其主要原料作物高粱的固有优 势在
2、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凸显。白酒具有经济性更佳、度数高更易醉、醒酒后不上头、 储存时间久等优点,而高粱相对其他作物更易种植(耐旱/耐涝/耐盐碱/耐贫瘠)、不 宜直接食用、出酒率更高、酒质精良。明清时期,“小冰期”气候、粮产不足、战乱频发、经济破败,高粱产量比重提 升,在很多农业大省均跃居粮食作物前三;而黄酒也因费粮和低度而逐步被白酒取代。 另外,相较黄酒、米酒,白酒储存期长,便于酿酒落后地区居民储藏。清乾隆初年, 甘肃巡抚德沛称“北五省民风朴素,惟镇市集始黄酒,其僻壤穷陬,凡于婚丧礼仪, 无一非尽用烧酒(白酒)者”。乾隆后期,北方白酒产量快速增加,已超黄酒,史称 “且通邑大都,车载烧酒(白酒)贩卖者
3、,正不可计数”。 白酒鼎盛于现代。清末以后,社会动荡、粮食稀缺等情况加剧,白酒与黄酒等之 间的差距继续拉大;新中国成立后,白酒真正成为社会主流。生产方面,建国后,许 多地区在私人白酒作坊基础上相继成立地方国营酒厂,逐渐向规模化工业企业转变, 酿造工艺也不断提升。1955 年,为了解决粮食短缺下人们的饮酒需求,有关部门从 前苏联引进了食用酒精勾兑法,此法耗粮少、出酒率高,进一步巩固了白酒地位。品 牌方面,1952 年开始进行全国名酒评选,这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当前白酒产业格局 的基础。随着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下规模受限的情况被打破,白酒市场大小品牌如雨 后春笋,白酒产业快速走向了体系化、现代化和工业
4、化。直至今天,白酒已成为中国酒代名词。2021 年,中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酿 酒总产量 5406.85 万千升,同比增长 3.95%;销售收入 8686.73 亿元,同比增长 14.35%; 利润总额 1949.33 亿元,同比增长 30.86%。其中,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完成716 万千升,同比下降 0.6%;销售收入完成 6033 亿元,同比增长 18.6%;利润总额 完成 1702 亿元,同比增长 33%。在酿酒产业中,白酒以 13.2%的产量份额,占据酒类 总销售收入 69.5%,总利润 87.3%。1.2 白酒产区条件得天独厚方成酒中国白酒以纯粮固态发酵为主,独特的酿造工艺对产
5、区环境有严苛的要求。因 此以地理视角观察白酒版图时,我们会发现白酒产区分布并不均匀而呈现出集中的规 律,尤其是同一香型、口感相近的白酒往往位于同一产区。众名优白酒大多处于漠河 -腾冲一线以东,又以长江流域川贵地区和黄淮流域的豫皖苏地区最多,全国各地白 酒产区可划分为东北产区(黑吉辽)、华北产区(京津冀晋)、西北产区(陕甘宁新)、 川贵产区、两湖产区(湘鄂赣)、苏皖产区。现全国共计 19 家白酒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华北(京冀晋)、苏皖、湖南、川 贵和西北(甘青新)五大区域。其中苏皖和川贵地区的白酒上市公司尤为集中,数量 分别为 6 家和 5 家。黄金纬度带内、盆地与湿地一般为适宜酿酒的环境。地理
6、位置决定气候条件基 础,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雨水等。我国幅员辽阔,纬度跨度大,气候复杂,而白 酒生产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夏季气温不高于 40 度、冬季不低于零下 15 度、无霜期较长,这样有利于产好酒、多产酒。根据全球和国内范围考证,北纬 30 被称为“黄金酿酒带”,而北纬 27-37也集中了我国三分之二的白酒厂家。该地 带温差较小,雨水分布均匀,无霜期平均 210 天以上,微生物种类多,较利于白酒生 产。 地形地貌则会影响局部气候和水土条件,在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山系包围成的 盆地或水系包围成的湿地所在地周围多见酒厂。典型案例如四川盆地、洪泽湖湿地, 因湿度高而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7、温差较小,形成局部气候,微生物分布较多,形成 理想的酿酒场地。1.3 苏皖产区自然基因唯有苏皖酿绵和苏皖产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良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天然的发酵容器,也成就 了苏皖白酒绵和的口感特质。江苏简称“苏”,繁体为“蘇”,“草、水、鱼、禾”象 征江苏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与江苏紧邻的安徽在自然条件上与江苏极其相似。苏皖产区内最具代表性的产地分别是江苏省宿迁市与安徽省亳州市,两者都处 于黄金酿酒带,同时因特殊地貌而湿度较高。宿迁孕育了洋河酒、双沟酒,而亳州则 诞生了古井贡酒、高炉家酒等。宿迁有“中国白酒之都”称号,是“世界十大烈酒产 区”之一,还与苏格兰威士忌产区、法国干邑白兰地产区并称为“世界
8、三大湿地名酒 产区”。宿迁 75 万亩洪泽湖湿地形成了高湿度的天然氧吧,保证了水土的上佳、微生 物的多样性与数量,赋予白酒绵柔的基础。亳州市被誉为“华夏酒源”,同时是“中 药之都”和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地,土肥水美、粮丰物阜,其中古井镇更是地处涡河 之湾、洪河河套,“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经水系围绕,形成类似盆地和湿地的高湿度 环境,年降雨显著高于周围地域。1.4 苏皖产区文化基础苏皖好酒美名扬苏皖地区同属华夏文化的楚地吴越文化区,也是中国南北文化变迁交界之地,素 来享誉于人文荟萃。苏皖酿酒历史十分悠久,其中尤以宿迁为最,其双沟地区是人类 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里曾先后生活着约 1800 万年前的“
9、双沟醉猿”与约 4-5 万 年前的人类祖先“下草湾人”。2002 年 5 月,中外百余名国际地球科学家云集醉猿故 里,对双沟地区地形地貌及酿酒历史进行了详细的科考,论证得出双沟地区是“最具 天然酿酒环境和自然酒起源的地方”。 探寻苏皖产区知名酒企的历史,其厚重的人文积累充分反映了苏皖产区在中国 酿酒历史上的领先地位。近现代以来,苏皖白酒企业同样享誉众多。苏皖产区仍在 继续谱写历史,而过往的光辉直至今日也依然闪耀,这些历史文化积淀是酒企核心竞 争力的一部分。2 苏皖产区历程启示:多维度展露竞争能力2.1 历程中苏酒引领发展,徽酒竞争更替1949-1978 年白酒行业整理起步,苏皖评比屡获大奖建国
10、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产活动逐渐恢复,各地国营酒厂相继成立,白酒 产业从家庭作坊迈向工业化发展的“新时代”。新中国物资短缺,而造酒耗粮多,为 解决计划经济下减耗增产难题,于是国家指导进行技术改造研究,茅台、汾酒等头部 酒企也进行试点项目。白酒利税占国家税收比重很大,从 1949 年到 1978 年,全国白 酒产量从 10.8 万千升增长到 143.7 万千升,CAGR9.3%,增长了 12 倍。 苏皖产区也在计划经济下按部就班前行,各地政府联合本地知名槽坊建立了诸 多国营酒厂。凭借白酒品质,于 1963 年和 1979 年举办的第二次、第三次全国评酒会 上,古井贡酒两获“中国名酒”称号(共计获
11、得四次),洋河大曲也在第三次评酒会 上荣膺“中国名酒”(共计获得三次,另双沟大曲共计获得两次),在全国其他评比中, 苏皖各大白酒也频现榜中。这为八九十年代的市场拓展提供了品质和口碑的保证,也 为苏皖白酒品牌长期竞争力奠定了基础。1978-1988 年行业步入市场化初期,苏皖白酒名利双收1978 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国内粮食供给快速增加,甚至一度粮食过剩, 酿酒成为消化粮食的一大出路。1984 年,在许多商品出现计划市场“双轨制”的背 景下,政府开始改革酿酒业,核心是不再对酒企调拨粮食,也放开生产指标配额管 理,且为了弥补市场价格体系下酒厂采购成本的上升,将白酒税率从 60%降到 30%。
12、 这掀起了名酒产能扩张浪潮。自 1978 年到 1988 年,全国白酒产量从 143.7 万千升增 至 468.5 万千升,CAGR 达 12.5%。 苏皖白酒畅销全国甚至销至海外,同时带头扩产。20 世纪 80 年代,江苏白酒形 成“三沟一河”鲜明的品牌效应,全国市场拓展表现突出,多年延续增长势头。其中, 尤以洋河为最,品牌上,三连获评“中国名酒”;生产上,1986 年洋河酒厂以 18785 吨产量位列全国第一;销售上,产品远销全国及海外,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酒之一。 洋河成为行业“教科书”,多次举办全国白酒培训班,业内掀起学习洋河热潮。双沟 次之,连获两次“中国名酒”,并凭借 39双沟特液在
13、日本和东南亚等地热销。1988-1998 年行业首次调整,苏酒陷入低迷,皖酒成市场化领军1988 年 7 月,出于调节生产、打击黑市、增加财政收入、缓解供求矛盾等目的, 国务院通知统一放开 13 种名酒价格,市场调节下白酒企业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名酒价格应声上涨,导致 1988 年物价上涨 34.8%。为抑制通胀,1989 年中央政府收 紧货币政策,同时限制政务消费,“名酒不上桌”让当年白酒产量降至 398.7 万千升, 同比下滑 14.8%。经过短暂的摸索期,白酒行业迎来全面市场化转型,这次名酒之间 在涨价和降价策略上出现分歧,对日后格局产生了较深远影响。业内广告营销兴起, 不少酒企开
14、始集中上市融资。1990 到 1997 年,全国白酒产量从 470.4 万千升增至 708.7 万千升,CAGR 仅 5.3%。 苏酒坚持价格不调整,错失市场化机遇并遭遇着外省名酒挤压。到了 90 年代中 后期更是遇到严峻挑战,产销日趋下滑,市场萎缩,经济效益陡降。“三沟一河”均 经营不佳,有的连年亏损,甚至面临停产。1998-2003 年行业二次调整,苏酒谋划振兴,皖酒双龙头被赶超1998 年,一系列负面因素迫使白酒行业进入第二次调整。政策方面,公务消费 受限,酒类广告收紧,白酒采用复合计税,并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经济方面,亚洲 金融危机席卷导致消费疲软;行业方面,发生勾兑危机、山西假酒案,
15、引发消费者恐 慌。一时间行业内大量“广告酒”品牌出清,名酒企业也经营承压巨大。至 2004 年, 白酒行业产量下降到低点 311.7 万千升,比 1997 年高点 708.7 万千升降低了 56%。 而白酒行业内战略思路也进一步打开,渠道变革、品牌推新、改制等让部分酒企反而 扩大了市场份额。 内外交困的局面令苏酒开始谋划重振事业。1998 年,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振 兴苏酒”的意见,及时揭示了当时苏酒生产经营及营销的主要问题,指出振兴苏酒 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重振苏酒雄风”的战略要求和操作意见。意见发布后, 全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和白酒产销企业全力打响“振兴苏酒攻坚战”,推动企业改革 和市场
16、拓展。一路高歌猛进的皖酒也感受到空前压力,古井、种子在 1998 年都发生了 90 年 代以来首次业绩下滑。古井仍保持全国白酒利税十强,而 1996 年起连续四年进入十 强的种子酒于 1999 年开始掉队。到 20 世纪初,由于盲目多元化等问题加深,古井和 金种子业绩连年下滑直至亏损。口子窖通过 1998 年自创“盘中盘”以及定位政商务 消费的口 5,据华夏酒报数据,营收从 1997 年不到 2 亿元提升至 2010 年 28 亿元, 并多年占据皖酒龙头。在泸州老窖和省内头部酒企大多布局 40 元以下的时代,口 5 卡位 60-80 元价位,在多地省会热销。“盘中盘”对于苏皖乃至全国都起到了借
17、鉴作 用。21 世纪初,高炉家酒凭借“家文化”成功营销而短暂成为皖酒龙头。2003-2012 年行业黄金十年,苏酒凤凰涅槃,徽酒四杰格局落定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白酒迎来量价齐升的十年 高速增长期。白酒产量从 2004 年最低 311.7 万千升增至 2012 年的 1153.2 万千升,CAGR 高达 17.8%。2010-2012 年,流动性宽裕渗透白酒消费,中高档白酒呈现投资属 性。白酒消费快速扩张的同时,价格泡沫严重,产能和库存过剩,呈现黄金十年最后 的繁荣。在扎实有力措施作用下,苏酒在 2002 年下半年触底反弹,产销逐年大幅攀升。 2012 年全省规上酿酒企
18、业总产量和销售收入比 2002 年增长 6 倍和 9 倍,白酒产量增 长 3.5 倍,CAGR 为 13.4%。2003 年 8 月,初次改制后的洋河推出了跨时代的蓝色经 典系列,以事件、广告、冠名等构建营销矩阵,并先后以盘中盘和“43”销售中高 端产品,以深度分销销售中低端产品,营收由 2004 年 4.2 亿元增至 2012 年 172.7 亿,CAGR 达 59.1%,而同期全国白酒行业 CAGR 为 28.2%;洋河自 2010 年至今保持行 业营收前三。至此,苏酒凤凰涅槃,2012 年江苏以 91.4 万千升产量次于四川、山东、 河南而位居第四,以 274.36 亿元营收次于四川、贵
19、州、山东、湖北而位居第五。皖酒方面,2007 年古井全面改革,引入战投,新任管理层提出“聚焦白酒,古 井复兴”,2009 年剥离非主业;产品上推出年份原浆系列;渠道上推行“三通工程” 精细化运作;2011 年重回皖酒王座。2005 年改革后的金种子也回归主业,推出柔和 种子酒,2007 年深度协销切入县镇市场,在徽酒大众主流价位从 40 升至 60 元时, 定价 60 元的柔和种子酒连续 5 年增速超 50%,助其 2009 年营收达 10.5 亿,重回皖 酒头部。迎驾则在渠道上通过免费铺货、定期赠酒等抢占终端;产品上 2008 年推出 生态年份酒,确立金银星为大众价位主导产品,定价 60 多
20、元的银星成合肥大众价位 销量第一;2010 年短暂占位皖酒龙头。2012 年,古井/迎驾/口子窖/金种子的销售额 分别为 42/34/25/23 亿,“四朵金花”格局形成,其他酒企则退安一隅或隐没于众。2012-2016 年行业三次调整,苏酒展现韧性,皖酒守势下表现不一2012 年前后,三公消费政策落地、塑化剂事件冲击、酒驾入刑,白酒行业前期 积累的产能过剩、社会库存过多、价格泡沫等问题由于货币政策相比前期收紧而集中 暴露,行业进入约四年整理期,产量增速大幅下降,但仍保持正增长。2012 年到 2016 年,全国白酒产量从 1153.2 万千升增至 1358.4 万千升,CAGR 仅为 4.2
21、%。 苏酒不可避免受到影响,2012-2016 年江苏白酒产量、营收和利润 CAGR 分别为 4.0%、2.8%和 0.7%,增幅大幅放缓。2013、2014 年,洋河与今世缘的营收和净利连 续下滑,而 2015、2016 年也仅恢复到个位数增长。但对比全国大部分头部酒企近乎 腰斩的业绩表现,洋河依托深度分销并加强渠道管控,全国 7000 多家经销商、30000 多名地推人员保障了其经营韧性;同时,洋河 2012 年提出建设“新江苏市场”,之后 省内外营收比从 2012 年约 1.77 变为 2017 年的 1.11,结构更均衡;在产品创新、线 上渠道、并购整合等方面也动作不断。今世缘业绩表现
22、而言与洋河节奏相似,且于 2014 年逆势上市,为行业带来提振和鼓舞作用。2016-至今行业结构升级,苏酒有喜有忧,皖酒头部效应呈现2016 年起,供给端来看,政府提出在中国制造提速背景下需全面提升质量,发 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领域优胜劣汰,叠加 2017 年白酒消费税加强,不少落后 产能被清退;同时白酒业国企改革逐渐深化,进一步提升竞争力。需求端来看,随着 国民经济与收入持续提高及生活品质不断改善,白酒大众消费比例提升,且“少喝酒, 喝好酒”得到倡导。供需共振下,高端和次高端白酒增长显著,行业迎来量减价增 的结构分化增长,产量持续下滑,利润不断增长。2021 年,全国规上白酒企业从 20
23、16 年的 1578 家减至 965 家;产量 715.6 万千升,仅为 2016 年 1358.4 万千升的 52.7%; 营收基本持平,但利润 1702 亿元,是 2016 年 797.2 亿元的 2.1 倍。 2020 年初,突袭下白酒失去了主要消费场景,包括亲朋聚会、商务宴 请、婚丧嫁娶等聚饮场景,对中端白酒打击尤其大,而对主打高端的茅台、五粮液等 企业影响相对较小,进一步加速了行业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2016-2021 年期间,江苏省白酒产量、营收和利润 CAGR 分别为-8.9%、11.16%、 7.89%,符合量减价增趋势;规上白酒企业更是从 65 家减到 15 家,集中度陡升
24、。 2016-2018 年,洋河、今世缘业绩增长显著,但洋河的深度分销无法充分发挥经销商 主观能动性,且前期问题积累到了严重的地步。于是洋河自 2019 年 5 月选择主动调 整,重点是营销体系转型,重整经销商队伍,建立“一商为主,多商为辅”的新型厂 商关系,采取柔性考核制度,清理渠道库存。不过调整难免阵痛,在行业营收普遍高 增长时,公司 2019、2020 年营收下滑 4.3%、8.8%,净利下滑 9%、增长 1.3%;2021 年,营收、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20.1%和 30.4%,逐步走出阴霾。同期,今世缘则抓 住发展机会,营收和利润几乎保持连续五年增长,CAGR 分别为 21.3%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白酒 行业 专题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