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瑞丰新材研究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瑞丰新材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瑞丰新材研究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瑞丰新材研究报告1.瑞丰新材公司简介:润滑油添加剂和无碳纸显色剂双龙头公司创建于1996年,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润滑油添加剂和无碳纸显色剂产品的专业生产厂家。创立之初,公司快速切入无碳纸显色剂领域,并发展成国内以及全球最大的无碳纸显色剂产品供应商之一。1999年,公司开始研发润滑油添加剂产品,并于2002年开始硫化烷基酚钙类清净剂产品的工业化生产。2019年,公司实现复合剂产品线及产品等级全面快速发展,同时中石化资本对公司进行产业投资。2020年11月,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公司拥有比较完善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工艺,凭借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
2、润滑油添加剂供应商和全球主要的无碳纸显色剂供应商。公司是长城润滑油、昆仑润滑油等多家企业的供应商,产品出口美国、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主业从无碳纸转型润滑油添加剂行业领军企业,专注两大产品。公司产品为精细化工品,按用途可以分为润滑油添加剂、无碳纸显色剂两大类。目前公司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无碳纸显色剂生产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无碳纸显色剂产品供应商之一。(由于公司在无碳纸显色剂领域已经做到了行业前列且下游无碳纸市场增速逐渐放缓,因此无碳纸显色剂业务在本文剩余篇幅中不再单独陈述)为改善单一产品结构,公司从1999年开始研发润滑油添加剂单剂产品并于2013年开始调制生产复合剂。润滑油添加剂
3、的产品范围广泛,主要可分为单剂和复合剂:润滑油添加剂单剂:按功能分类具有单一特性的添加剂产品,包括清净剂、分散剂、黏度指数改进剂、抗氧抗腐剂、高温抗氧剂等类型,每种单剂都能满足润滑油生产商特定的需求。润滑油添加剂复合剂:一般是由多种单剂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混合物,具有多种特性,明显地提高了油品性能并降低了添加剂总用量,为各类机械和应用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公司产品范围涵盖清净剂、分散剂、ZDDP、高温抗氧剂、减摩抗磨剂、汽机油复合剂、柴机油复合剂、船用油复合剂、工业油复合剂、燃料油清净剂等四十多个种类一百多个品种。公司逐渐从无碳纸显色剂转型至润滑油添加剂。截至2021年底,无碳纸显色剂方面,公司具
4、备年产1.0万吨无碳纸显色剂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的无碳纸显色剂生产企业。润滑油添加剂方面,公司具备年产10.1万吨润滑油添加剂(单剂)产能。随着产销规模的持续增长,公司持续加大投入,扩建润滑油添加剂产品产能,另外还有新乡、沧州两个生产基地多项技改、新建项目在抓紧建设中,在建年产能达到22.5万吨。无碳纸显色剂:在无碳纸显色剂领域,公司是国内该类产品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无论在技术储备或研发能力上均处于国内龙头地位。中国国内具备较强无碳纸显色剂产品研发、生产能力的企业不足10家,年产量超过千吨的企业仅三四家。其中,公司具备年产1.0万吨无碳纸显色剂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的无碳纸显色剂生产企业。公司
5、显色剂系列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替代了进口,并出口欧洲、美国、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无碳纸显色剂产品供应商之一。润滑油添加剂(单剂):公司润滑油添加剂单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价比较高,在国外市场存在较大的需求潜力。公司单剂品类齐全,是进行复合剂配方研发、复合剂API认证的基础与前提条件,是以单剂向复合剂转型,进入主流市场的坚实基础,也是公司较国际四大之外其他公司的核心优势。目前公司具备年产10.1万吨润滑油添加剂(单剂)产能,在建年产能达到22.5万吨。润滑油添加剂(复合剂):复合剂主要由单剂产品混合加工而成。公司目前已自主掌握了CD级、CF-4级、CH-4级、CI-4级、CK-4级柴
6、油机油复合剂配方工艺,SE级、SF级、SG级、SJ级、SL级、SM级、SN级、SP级汽油机油复合剂配方工艺以及天然气发动机油复合剂、摩托车油复合剂、船用系统油、船用汽缸油复合剂、抗磨液压油复合剂、齿轮油复合剂等配方工艺,其中CI-4、SN、SP级别复合剂已经通过国外权威的第三方台架测试。公司股权结构稳定,中石化资本成第二大股东创始人郭春萱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中石化资本增资助力发展。公司创始人之一的郭春萱先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截至2022年6月,郭春萱先生持股比例为37.2%。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与客户的合作还从产品供应延伸到了资本层面。2019年,中石化通过其下属的中石化资本对公司进行股权投资
7、。据公司年报,中石化资本目前持有公司2250.0万股,持股比例为15.0%。自2003年起,公司便与中石化体系内客户开展润滑油添加剂合作。中石化资本的入股,不仅将提升公司的知名度及品牌形象,还将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提供较大的助力。发力润滑油添加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上市以来营收、业绩增长较快。作为无碳纸显色剂以及润滑油添加剂领军企业,公司不断优化旗下产品结构,强化清净剂与复合剂的核心竞争力。得益于此,公司营业收入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自2016年以来均保持正增长。2016-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从3.2亿元增长至10.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27.7%。业绩方面,2016-2021年
8、公司归母净利润从0.3亿元增长至2.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42.7%,高于营收增速。2021年,在上游原料波动以及海运费上涨的影响下,公司仍然实现营收、业绩双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25.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0亿元,同比增长9.9%。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同比增长60.6%,归属净利润为0.5亿元,同比下降12.5%,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润滑油添加剂是公司营收的主要来源,占比不断提高,销售结构中海外出口的比例不断提升。公司营收主要来自润滑油添加剂的销售。自2017年以来,润滑油添加剂的营收占比维持在8成以上,并且近年来随着公司润滑油添
9、加剂产能不断释放,润滑油添加剂营收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润滑油添加剂(单剂)年产能10.1万吨,产能利用率达到72.0%。由于主要向国内客户销售润滑油添加剂单剂,2016年公司海外市场营收规模远小于国内市场,占比仅为29.9%。但随着公司战略的调整,近年来从原则上公司不向国内客户销售润滑油添加剂单剂,因此近年来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不断提升,2021年达到47.5%。公司毛利润来源逐步集中于润滑油添加剂业务,且毛利率提升较快。2016年,公司的无碳纸显色剂业务的毛利润仍能达到总体毛利润的26.1%,但随着润滑油添加剂业务的不断推进,2021年公司无碳纸显色剂业务的毛利润占比已经低于
10、7%。相反,润滑油添加剂业务的毛利润占比从2016年的73.9%提升至2021年的93.3%,成为公司利润来源最重要的一环。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润滑油添加剂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一方面是上游原材料价格提升所致,另一方面也和海运费在2021年快速提升有关。除去2021年,拉长时间来看,公司润滑油添加剂业务的盈利水平提升较为明显,2016-2020年毛利率从26.1%提升至34.7%,表明公司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战略转型初有成效。润滑油添加剂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较高,原料价格涨跌对公司利润水平影响较大。公司产品为精细化工品,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多为原油的下游产品、副产品或者衍生品,主要有基础油、异辛醇
11、、五硫化二磷、苯乙烯、氧化锌、四聚丙烯、水杨酸、烯烃、聚异丁烯、二苯胺等。根据公司2021年年报,直接材料成本达到营业成本的88.5%,因此,上游原油价格的涨跌对于公司盈利能力将产生较大的影响。2021年,原材料基础油、异辛醇、五硫化二磷、氧化锌以及烯烃分别同比2020年上涨35.9%、90.5%、39.2%、23.0%和54.4%,导致公司毛利率从2020年34.6%下降至30.5%。尽管当前全球原油价格仍处于高位,但其价格已从2022年6月最高位开始下降,利于公司未来盈利水平的向上修复。公司期间费用率略降,盈利能力受材料价格上涨有所下降。2021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小幅下降,为8.8%,较上
12、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下降主要来自于财务费用率的降低。2021年,公司财务费用率降低2.7个百分点,至-3.1%,主要系公司利息收入增加所致。公司注重产品研发,2021年研发费用率增加0.8个百分点,至3.5%。公司盈利能力方面,由于公司主要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销售毛利率略下降,2021年为30.5%。净利率随毛利率同样有所下降,2021年为18.6%。2.润滑油添加剂需求端:海外市场发展稳定,国内需求不断上升概览: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密集产品种类多元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是目前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润滑材料。基础油(如动植物油、矿物油、合成油等)是润滑油
13、的主要成分,其含量占比在60%-98%之间,虽具备一定的润滑特性,但仍未达到直接使用要求,还需加入不同功能的添加剂。润滑油添加剂是加入到润滑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在成品润滑油中的含量占比介乎2%-30%之间。润滑油添加剂可改变润滑油的物理及化学特性,提高润滑油在机械系统中的效率并增强其性能,使其可承受极端操作环境,降低燃料消耗。润滑油添加剂可广泛用于汽车发动机(包括天然气发动机)润滑油、航空航天发动机油、铁路机车发动机油、船舶发动机油、工业润滑油、润滑脂、乳化炸药等领域。润滑油添加剂行业的上游主要为石油化工行业,生产所需的生产原材料为基础油、聚异丁烯、烯烃、重烷基苯、醇类等化工原料。近年来
14、,石油化工行业在我国发展迅猛,大多数基础化工原料都能够充分满足国内生产的需求;同时,国外进口化工原料亦为润滑油添加剂行业提供了更大选择空间。原材料成本在润滑油添加剂生产成本中的占比为90%左右,目前来看,化工原料在全球以及中国的供需处于平衡状态,供应比较稳定。全球市场:行业发展稳定,市场相对成熟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润滑油添加剂行业不断演进,产品种类逐步丰富,性能愈发提升,已逐步发展至相对成熟阶段,市场规模较大且基本趋于稳定增长。海外添加剂公司大多拥有悠久历史,在90年代经过兼并、重组后,在技术与市场开发方面均有深厚的沉淀。在20世纪30年代前,直馏矿物油是润滑油中最普遍使用的原料,添加
15、剂几乎不被使用,在当时这就完全可以满足发动机的润滑需求。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研发高功率柴油机,为解决较大功率柴油机使用中出现的活塞沉积物较多的问题,推动了清净剂的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国外润滑油添加剂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下游主要使用到内燃机油与工业动力设备上。内燃机油的使用在润滑中所占比例较大,进而增大了添加剂的使用量,添加剂种类也随着变多。20世纪50年代后期,行业最重要的突破是在润滑油中使用复合金属清净剂与抗氧抗腐蚀剂。这种突破能适应当时内燃机工作时所应具备的一系列需求。但是,仅使用这些添加剂进行调配,不仅加入量高,性能也不太好。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添加剂的生产公司兼并和重组
16、情况频发。在国际市场上,润滑油添加剂公司之间剧烈的兼并和收购,产业逐渐集中,形成了以四家国际知名润滑油添加剂公司路博润(Lubrizol)、润英联(Infineum)、雪佛龙奥伦耐(ChevronOronite)、雅富顿(Afton)为主的市场竞争格局。在全球,按照润滑油添加剂的功能分布来看,较常使用的3大功能剂是分散剂、黏度指数改进剂、清净剂,合计占润滑油添加剂总需求量的65-70%左右。其余添加剂中,抗磨剂占6-7%,抗氧剂及摩擦改进剂各占4-5%,乳化剂占3-4%,其他添加剂合计占需求量的11-12%。从终端润滑油添加剂消费结构来看,机动车领域润滑油添加剂的消费量最大,在总消费量中的占比
17、约70%。金属加工液和工业发动机润滑油的消费量占比相当,还有一小部分添加剂用于通用工业润滑油以及润滑脂等。PCMO(乘用车发动机润滑油)和HDMO(重负荷发动机润滑油)约占全球润滑油消耗量的46%。这两者需要添加更多的添加剂,所用添加剂占到全球润滑油添加剂需求的60%左右。全球润滑油添加剂行业已逐步发展至相对成熟阶段,市场规模较大且基本趋于稳定增长。根据全球咨询和研究公司克莱恩(Kline&Co)及上海市润滑油品行业协会统计,2012-2019年,全球润滑油添加剂需求量从400.0万吨增长到465.0万吨,市场规模由133.0亿美元增长到151.0亿美元。润滑油添加剂年需求有望进入新一轮增长周
18、期,预计至2023年,全球润滑油添加剂需求量将增加至543.0万吨,市场规模约为18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国内市场:行业起步较晚,需求量不断提升我国添加剂产业起步较晚,自20世纪50年代添加剂产业建立以来,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国外生产技术,历经几十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低档的添加剂产量在减少或淘汰,而高档的产量在增加,当前我国在一些主要添加剂品种上与国外不相上下,但质量上还存在明显不足。以下是我国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历史:起步期:1954年第一套添加剂设备大连石油七厂建成,主要生产烷基萘降凝剂。自此添加剂在我国才有了较大的发展。快速成长:到50年代末期,我国对添加
19、剂的研究才有了比较系统的投入。1962-1970年,润滑油添加剂工业得到普遍发展,在全国各地铺开。上海、兰州、锦州、独山子、玉门等地先后建立了增粘剂、抗氧抗腐剂、防胶剂等各类添加剂生产装置,添加剂产量从当初的几百吨,增加到近万吨。百花齐放:到70年代,清净剂、降凝剂、黏度指数改进剂、防锈剂等都相继问世,我国在润滑油添加剂的生产能力基本上能适应当时国内油品的需求。到80年代,我国在新添加剂的开发、研制上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学习了国外添加剂的生产技术,尤其在反应设备与监控方面的技术。到80年代末,我国新开发并投入的新产品有极压剂、抗磨剂、金属减活剂等系列品种。我国润滑油添加剂的需求结
20、构与全球的需求结构相似,需求量排名前三的润滑油添加剂同样是分散剂、黏度指数改进剂以及清净剂,三种添加剂合计占需求总量的65%以上。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巨大,对润滑油添加剂市场具有显著支撑。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中汽协,2021年我国汽车产量和乘用车销量分别为2608.2万辆和2148.2万辆,居全球首位,2014-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4%与1.2%。除此之外,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截至2021年末,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3.0亿辆,保有量排名世界第二,与2020年底相比,增加2100万辆,增长7.5%。尽管我国汽车产量与销量的年均增长已经有所放缓,但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以及总里程的持续增加,车用
21、润滑油需求也将逐步增加,为我国添加剂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市场空间。得益于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我国润滑油添加剂需求量稳步提升。我国润滑油添加剂的需求量由2013年的75.0万吨增长到2019年的95.9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2%。随着我国机动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及工业化进程加快,预计国内润滑油添加剂市场的需求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据上海市润滑油品行业协会的预测,至2023年,我国润滑油添加剂需求量有望增长至112.0万吨。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混合动力汽车对润滑油的需求与传统汽车类似,而纯电动汽车的变速箱、连接件、减震器等对润滑油存在需求。根据中汽协数据,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瑞丰新材 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