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联影医疗研究报告.docx
《2022年联影医疗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联影医疗研究报告.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联影医疗研究报告一、联影医疗:十年磨一剑,国产医学影像设备龙头崛起1.1 从追赶到超越,逐步引领行业创新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医疗),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 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截至 2021 年底,公司累计向市场推出 80 余款产品,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统(MR)、X 射线计算机断 层扫描系统(CT)、X 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PET/CT、PET/MR)、医用直 线加速器系统(RT)以及生命科学仪器。在数字化诊疗领域,公司基于联影云系统架构, 提供联影医疗云服务,实现设备与应用云端协同及医疗资源共
2、享,为终端客户提供综合 解决方案。联影医疗在国产高端医疗设备行业起步晚、远远落后发达国家的背景下成长。与全球相 比,我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一直呈现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偏小、中高端市场国产产 品占有率低的局面。近年来,伴随国产医疗设备整体研发水平的进步,产品核心技术被 逐步攻克、产品品质与口碑崛起,部分国产企业已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进口垄 断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国产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正逐步实现与国际品牌比肩并跑的目标。联影医疗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医疗设备供应商。自 2011 年成立以来,公司持续 进行高强度研发投入,致力于攻克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等大型医疗装备领域的 核心技术并构建
3、了完整的产品线布局。公司产品自上市以来实现全球近 40 个国家地区 的销售,已入驻全国近 900 家三甲医院,获得终端客户的广泛认可,取得多项市场排名 第一,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及相关奖项。1.2 股权结构明晰,全球化研产销布局联影集团为公司控股股东,薛敏先生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截止 2022 年 7 月 29 日,公司 最大股东为联影集团,直接持有股份占比 23.14%,公司实际控制人薛敏通过控股麻城 市影源企业管理中心、上海博蒂科投资合伙企业来间接控股联影集团,进而控制上海联 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影董、宁波影聚、宁波影力、宁波影健、宁波影康共同 作为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有 8.56%
4、股权。联影医疗以全球化视野吸纳行业人才,组建了具备资深行业管理与技术经验的专业团队。 截至 2021 年底,公司共有超过 2000 名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超过 35%;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员工超过 1900 人,具备海外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的员工超过 500 人。资深专业的管理团队与经验丰富的人才团队为公司持续完成高端医疗设备的技术突 破、产品研发与销售推广提供保障。联影医疗已建立全球化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网络。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同时在美国、马 来西亚、阿联酋、波兰等地设立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在上海、常州、武汉、美国休斯 敦进行产能布局,产品成功进驻美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新西兰、波兰
5、、乌克兰、 印度等多个国家地区。截止 2022 年 7 月 29 日,公司共拥有 24 家控股子公司(包括 10 家境内公司和 14 家境外公司)、4 家参股公司、3 家分支机构,举办了 2 家民办非企业 单位。1.3 历史收入增长亮眼,加速业绩增长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政策红利叠加阶段性催化下,公司凭借技术创新、品牌质量、渠 道网络等优势快速发展。公司营业收入从2019年的29.8亿元增至2021年的72.5亿元, 复合增长率 56.03%;2020 年开始实现盈利,2021 年归母净利润达到 14.2 亿元,同比 增长 57%;未来有望持续强劲增长。行业发展与政策红利: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
6、化问题加重,对高品质医学影 像的需求快速增长。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系列政策,为影像设备销售开辟市 场空间,并且鼓励进口替代,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臵水平。拉动配臵需求:2020 年初开始的带动公司方舱与车载 CT、移动 DR 等疫 情相关产品销量增加。同时,公司积极践行科技抗疫的行动也促进了品牌知名度的 提升并辐射影响其他产品系列的销售额。公司技术创新优势: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发布一系列行业领先的高端产品, 实现多个行业首款、国产首款研发成果落地,包括 Total-bodyPET/CT、一体化 PET/MR、320 排超高端 CT、一体化 CT-linac 直线加速器、超大孔径 3.0T
7、 磁共振等。公司品规丰富优势:公司拥有 MR、CT、XR、MI 及 RT 等各类差异化功能产品型号 多达 60 余款,满足综合大型医院、专科医院、基础医院、科研机构等各类终端客 户的多样化配臵要求。公司销售网络优势:2021 年,公司经销商数量增至 900 家以上,经销模式收入复 合增长率 57.01%;销售职能人员增至 1820 人,全面覆盖并支持公司的销售网络。公司品牌认知度高:公司产品入驻近 900 家三甲医院,全国排名前 10 的医疗机构 均为公司客户,排名前 50 的医疗机构中有 49 家为公司客户;公司产品在国内新增 设备市场份额领先,MR、CT、PET/CT、PET/MR 及 D
8、R 排名均处在行业前列。分产品来看,高端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是最核心业务板块(2021 年收入占 比 92.7%),其中 MR、CT 与 XR 产品贡献最主要增长驱动力(2021 年合计收入占比 76.2%),同时公司高端 MI 分子影像成像系统领域近年来持续发力,实现快速增长(2021 年收入增至 10.4 亿元,收入占比增至 14.6%)。 分地区来看,目前公司产品仍以内销为主(2021 年收入占比 92.9%),成立以来销售推 广以总部所在华东地区为核心(2021 年收入占比 29.7%),向华南、西南、华北、华中 等地区延伸;此外境外销售持续发力,包括美国、欧洲、非洲、日本、
9、东南亚等国家或 地区,有望大大加速公司成长(2021 年收入增至 5.11 亿元,收入占比增至 7.15%)。分季度来看,目前公司产品销售存在一定季节性特征,四季度收入占比最高(2021Q4 收入占比 35.1%),主要受到公立医院采购流程或习惯影响,采购收获、安装调试、组 织验收及付款等多集中在四季度完成。一季度收入占比相对略低(2021Q1 收入占比 19.2%),主要受到春节等假期因素影响,同时公立医院大型设备采购流程相对较长而一 季度通常处于审批预算及启动采购流程。 分模式来看,目前公司产品以经销为主(2021 年收入占比 65.9%)、直销为辅(2021 年收入占比 34.1%),且
10、经销收入占比趋势上升。直销客户类型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科 研院所及高校,其中具有影响力的重点三甲医院公司优先采用直销模式进行推广覆盖。1.4 盈利能力持续提升,费用控制水平良好得益于收入毛利贡献较大的 CT、MR、MI 产品毛利率的提升,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持 续提升。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从 2019 年的 42.1%增至 2021 年的 49.7%,考虑可比公 司之间细分产品有所区别,整体符合行业平均水平。得益于公司销售收入规模快速增长摊薄费用率,公司期间费用率水平控制良好,同时研 发费用率保持行业较高水平。公司销售费用率从 2019 年的 23.3%降至 2021 年的 14.2% (符合行业平
11、均水平),管理费用率从 2019 年的 6.88%降至 2021 年的 4.40%(符合行 业平均水平),销售费用率从 2019 年的 1.33%降至 2021 年的-0.34%,研发费用率 2021 年保持在 13.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二、医学影像:大容量高精尖赛道,硬实力方显英雄本色2.1 全球市场超四百亿美金,国内市场增长更快医学影像设备临床应用广泛,协助完成诊断或治疗引导。医学影像设备是指为实现诊断 或治疗引导的目的,通过对人体施加包括可见光、X 射线、超声、强磁场等各种物理信 号,记录人体反馈的信号强度分布,形成图像并使得医生可以从中判读人体结构、病变 信息的技术手段的设备,根
12、据目的不同又可分为诊断影像设备及治疗影像设备。全球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相对成熟,保持稳定增长。2020 年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 模已达到 430 亿美元,随着全球老龄化、慢性病增加和医疗支出增长,预计 2030 年市 场规模将达到 627 亿美元,CAGR3.8%。与全球相比,国内医学影像设备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增加迅速。2020 年国内医学影像设 备市场规模已达到 537.0 亿元,在临床需求增长叠加政策红利下,国内医学影像设备行 业快速发展,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将接近 1100 亿元,CAGR7.3%。2.2 低保有量叠加产品升级,国内市场空间巨大1)磁共振成像系统(MR):国内人均
13、保有量不足发达国家 1/4,3.0T 有望逐步取代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 MR),利用人体内水分子中的原 子核(主要是氢质子)在强磁场中的磁共振信号经重建进行组织或器官成像。超导 MR 已逐渐成为全球医学影像主流产品。随着临床及科研需求的持续增加,医疗科 技的进步推动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MR 具有无辐射、对比度丰富、软组织分辨率高 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诊断、体检筛查、手术导航等临床场景,并可以为基础医 学、脑科学、分子生物学等前沿学科研究提供重要诊断信息,已成为重要的高端医学影 像系统之一。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第一
14、台 MR 系统问世到 2020 年底,全球已有超过 50000 台 MR 系 统装机并运用到不同领域。全球 MR 市场规模 2020 年达到 93.0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 将达到 145.1 亿美元,CAGR 为 4.5%。随着各国在 MR 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 MR 的研究和产业化仍在快速发展,系统的新性能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不断拓展,1.5TMR 系统目前保有量最多,更新换代主要是以 3.0TMR 取代 1.5TMR。中国每百万人 MR 人均保有量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2018 年,日本、美国每 百万人 MR 人均保有量分别约为 55.2 台和 40.4 台,同期中国每百万
15、人 MR 人均保有量 约为 9.7 台。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 MR 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2020 年,中国 MR 市场 规模达 89.2 亿元,预计 2030 年将增长至 244.2 亿元,CAGR 为 10.6%。2020 年, 中国市场 1.5T 及以下的中低端 MR 占比约为 74.9%,3.0T 高端 MR 占比 25.0%,预计 未来 3.0TMR 将成为中国 MR 市场主要增长点,其占比将于 2030 年增长至 40.2%。2)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国内人均保有量仅为美国 1/3 左右,中高端 CT 和针对下沉市场的经济型 CT 将会是国内市场的主要增长点X 射线计算
16、机断层成像系统(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 CT),通过球管发出 X 射线, X 射线穿透人体组织后被探测器接收并转换为数字信号,经计算机变换处理后形成被检 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图像,从而发现人体组织或器官病变。CT 是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医学影像设备之一。CT 具有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的特 点,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能够为体检、诊断及治疗提供所需信息,在医学诊断方面有 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医院实现了广泛配臵。 从全球市场的维度,欧美发达国家 CT 市场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期,全球 CT 市场的主 要增长动力来自亚太地区。2020年全球CT系统市场规模达到约135.3亿美元,预计2
17、030 年将达到约 215.4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8%;其中,亚太地区的市场规模预计将 在 2030 年达到约 98.7 亿美元,2020-2030 年亚太地区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 达到 6.5%。从人均保有量的维度,2019 年中国每百万人 CT 保有量约为 18.2 台,仅为美国每百万 人CT保有量的约三分之一,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国产CT生产企业经过十多年的积累, 于 2010 年前后正式实现主流 CT 机型的国产化,技术突破带来医学影像设备企业的快速 发展。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对于医疗检查需求的提升、分级诊疗政策下基层医 疗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加大以及鼓励社会办医环
18、境下民营医院数量的快速提升,CT 作为必 备设备将会迎来较大的发展机会。 2019 年中国 CT 市场规模达到约 117.6 亿元,2020 年在带来的强烈需求驱动下, 中国 CT 市场规模达到约 172.7 亿元,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290.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为 5.3%。从产品的构成分析,64 排以下 CT 国产化率已经超过 50%,而 64 排以上 CT 国产化率不到 10%。预计未来 64 排以上高端 CT 和针对下沉市场的经济型 CT 将会是 中国市场的主要增长点。3)X 射线成像系统(XR):国内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基层市场下沉与高端产品渗透 是未来国内主要增长点X 射
19、线成像系统(X-ray,简称 XR),通过球管发出 X 射线,X 射线穿透人体组织后被 探测器接收并生成人体影像,根据临床应用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成像模式,包括二维静态 成像、二维动态成像、三维断层成像等。XR 检查可应用于筛查、诊断及外科手术与介入 手术的影像引导。XR 是现代医疗基础性的诊断设备。XR 设备根据使用特性可分为通用 X 射线机(GXR) 和介入 X 射线机(IXR),GXR 包含常规 DR、移动 DR、乳腺机及胃肠机,均通过 X 射线 摄影进行诊断检查疾病;IXR 主要为 C 形臂 X 射线机,主要用于外科手术时进行监控式 X 射线透视和摄影。可以广泛应用于胸部、骨关节、乳腺疾病
20、、胆系和泌尿系统结石、 消化、呼吸、泌尿、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 从全球市场的维度,亚太地区仍将保持全球最大 XR 市场地位。2020 年全球 XR 设备市 场规模约 120.8 亿美元,亚太地区由于人口众多,将会持续保持全球最大 XR 市场的地 位。未来得益于设备的移动化趋势、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骨科疾病和癌症的发病率 变化等因素,2030 年 XR 预计市场规模将达到 202.7 亿美元。基层市场下沉和高端产品渗透是国内 XR 设备主要增长点。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近 十年来 XR 市场的国产占有率不断提高,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但目前我国 XR 市场尚未 饱和。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行
21、,基层下沉市场空间得到释放;同时,也有力 促进了移动 DR 等 XR 设备的发展。 2020 年,中国 XR 市场规模约 123.8 亿元,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206.0 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5.2%。由于临床上对 XR 设备的精准性、便捷性、高效性的诉求越 来越高,中国 XR 设备未来有望向着智能化、移动化、动态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同时, 在国产厂商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下,XR 设备的核心技术在未来有望完全实现国产自 主化,国产设备将向高端产品实现渗透。4)分子影像系统(MI):中国 PET/CT 保有量极低,修改乙类设备后有望加速整机放 量增长分子影像系统(Molecul
22、arImaging,简称 MI),可显示组织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 的特定分子,反映活体状态下分子水平变化,从而对生物学行为在影像方面进行定性和 定量研究。分子成像技术能够探查疾病过程中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异常,探索疾病(如癌 症、帕金森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评价药物和治疗的效果。PET/CT 作为高端医学影像系统,在肿瘤诊断、精准医疗、临床医学研究等方面有着不 可或缺的优势。MI 设备的典型代表为 PET/CT,其扫描所得图像结合了 CT 扫描的解剖 结构图像以及 PET 功能代谢图像,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以早期 发现病灶和精准诊断癌症和心脑功能疾病。 欧美发达国家 P
23、ET/CT 市场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期,亚太地区 PET/CT 市场仍处于快 速发展阶段。2015 年至 2020 年,全球 PET/CT 市场规模保持相对稳定增长,从 2015 年的约 24.0 亿美元增长至 2020 年 31.0 亿美元,CAGR 约为 5.2%;2020 年的 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包括 PET/CT 在内的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受到了较大影响, 行业增速将略微放缓。受益于高端医疗需求提高、技术突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亚太地区 PET/CT 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 2030 年全球 PET/CT 市场规模将达到 58.0 亿美元,北美,亚太,欧洲将成为全球前三大
24、地区市场。从人均保有量的维度,中国 PET/CT 保有量水平极低,远不及发达国家的水平,成长空 间巨大。2020 年中国每百万人 PET/CT 保有量仅为 0.61 台,同期美国每百万人 PET/CT 保有量约为 5.73 台,澳大利亚每百万人 PET/CT 保有量约为 3.70 台,比利时 PET/CT 每 百万人保有量约为 2.86 台。 2018 年以前,PET/CT 属于国家卫健委统一管理的甲类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 PET/CT 在医疗机构的普及推广;2018 年 4 月,卫健委发布关于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 臵许可管理目录(2018 年)的通知,将 PET/CT 修改为乙类设备,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联影 医疗 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