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制冷剂行业深度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制冷剂行业深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制冷剂行业深度研究.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制冷剂行业深度研究核心观点:二代制冷剂配额不断削减,三代制冷剂成为主流。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我国二代制冷剂作为非原料的产量和消费量已于2013年被冻结,2020年配额削减35%,2025年配额削减67.5%,2040年以后将完全淘汰。而三代制冷剂2024年冻结HFCs的消费和生产规模,自2029年才开始削减,因此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三代制冷剂将成为主流。三代制冷剂成为主流1.1、制冷剂是各种热机中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冷媒、雪种,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工作原理为利用制冷剂的相变来传递热量,即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时吸热,在冷凝器中凝结时放热。当前
2、能用作制冷剂的物质有80多种,最常用的是氨、氟里昂类、水和少数碳氢化合物等。1.2、制冷剂发展经历5个阶段制冷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830-1930年:由于社会发展,在人工制冷过程中人们对制冷剂进行了大胆探索,使用原则为能用即可,采用无氟制冷剂,它们因不稳定性强而时常发生事故;第二阶段1930-1990年:人们对人工制冷的需求骤增,迫切需要安全且有耐久性的制冷剂,这时就出现了以卤代烃为主的第一代氟制冷剂;第三阶段1990-2000年:一代氟制冷剂大量消耗平流层中的臭氧,短时间内使用ODP更小的第二代氟制冷剂HCFCs作为过渡物质;第四阶段2000-2010年:第三代氟制冷剂HF
3、Cs凭借零ODP值的优秀能效与环保特性,推出后得到了迅速且广泛的应用;第五阶段2010年至今:由于第三代氟制冷剂的温室效应值高,各国积极研发拥有零ODP和极低GWP的第四代氟制冷剂HFOs,但成本、效率、安全等方面还不成熟,目前尚未普及应用,处于探索阶段。1.3、制冷剂可分为单一和混合制冷剂按成分分类,制冷剂可分为单一制冷剂和混合制冷剂:单一制冷剂只含一种化学物质,其热物理性能参数恒定不变,具有较高的能量效率。单一制冷剂可细分为无机化合物、卤代烷、饱和碳氢化合物及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目前应用最广的就是氟制冷剂为代表的卤代烷制冷剂。混合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冷剂组成的混合物,又可细分为共沸混合
4、制冷剂和非共沸混合制冷剂。1.4、国内二代制冷剂生产配额不断削减1987年,联合国邀请所属26个会员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环境保护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并于1989年1月1日起生效。该公约对氟氯碳化物等物质的生产做了严格管制规定,规定各国有共同保护臭氧层的义务,凡是对臭氧层有不良影响的活动,各国均应采取适当防治措施。第一代CFCs类氟致冷剂因严重破坏臭氧层已被淘汰。第二代HCFCs类氟致冷剂因破坏臭氧层且温室效应值较高,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在我国,其作为非原料的产量和消费量已于2013年被冻结,2040年以后将完全淘汰,目前其生产配额正处于削减进程中。1.5、制冷剂上游主要为氯化物和氢氟酸目
5、前主要通过无水氢氟酸与甲烷氯化物、乙烯氯化物反应制得各种制冷剂,无水氢氟酸主要通过萤石粉与硫酸反应制得,甲烷氯化物主要通过甲醇与氯气制得,乙烯氯化物主要通过乙炔与氯气反应制得。二代制冷剂R22通常直接使用,三代制冷剂R32、R125与R134a则通常按不同比例混配成R404a、R410a、R407c以及R507等混合制冷剂以应对不同的使用场景。氟制冷剂需求持续提升2.1、制冷剂应用领域存差异性目前国内的制冷剂主要以第二代的R22,以及第三代的R32、R125、R134a、R410a和R407c等为主,第四代的制冷剂产量较少,尚处于商业化早期阶段。家用空调方面,常使用R22、R410a和R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制冷剂 行业 深度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