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民德电子研究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民德电子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民德电子研究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民德电子研究报告1 民德电子:深耕条码识别业务,聚焦功率半导体新赛道1.1 发展历史:始于条码识别,参股控股打造功率半导体产业 链2004 年,民德电子成立,最初以条码识别业务起家。深圳市民德电子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创办于 2004 年,注册资本为 1.31 亿元,简称民德电子,最初主要从事条码 识别技术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2004-2007 年公司处于发展初创期。在此期间公司初步组建了研发团队,在一维 码识读算法、激光扫描算法和光学系统研发等领域取得突破,成功开发了手持式、 嵌入式激光扫描器产品,确立了自主研发、外协加工和自主总装的生产模式。 2008-2012
2、年公司处于产品体系成型期。随着公司矩阵式的研发组织管理架构和 集成产品开发模式逐步成型,公司的研发效率不断提升,对于条码识读算法、光学 系统设计和专用芯片设计等基础技术的研发投入也不断加大。核心技术积累促进公 司陆续推出了基于影像扫描技术的多款产品和微型激光扫描引擎等模组产品,手持 式面阵影像扫描器和扫描引擎等模组产品研发成功。公司技术积累、产品不断丰富、 产品逐渐获得市场认可、业务体系逐步成型,实现了盈利。 2013-2017 年是公司发展快速成长期。市场对公司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升,公司 逐步具备了与国际知名品牌相竞争的实力。通过对行业最新技术动向和下游应用领 域的发展趋势进行密切跟踪,立式
3、 POS 扫描平台、工业类影像扫描器及影像扫描模 组产品开发成功,公司经营规模快速扩大,盈利水平不断提升。2017 年,公司在创 业板上市,为发展壮大提供了更广泛的资金来源。2018 年起,公司拓展并致力于扩大半导体新产业,打造 smart IDM 生态圈。2018年 6 月,民德电子全资收购整合以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为主业的泰博迅睿公司,以 功率半导体分销为切入点,正式进驻半导体行业。2020 年 6 月,公司控股收购广微 集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进入功率半导体设计行业,迈出发展功率半导体行业 的关键一步。2020 年 7 月,公司参股投资浙江晶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布局 半导体硅片行业
4、。2021 年 6 月,公司第二次增资参股晶睿电子,增强对该硅片企业 的掌控力。2021 年 10 月,公司参股投资浙江广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布局晶圆代工领 域。2022 年 2 月,公司二次增资广芯微电子,以满足公司功率半导体产业日益增长 的晶圆代工产能需求,大幅提升功率半导体新产品开发效率,打通功率半导体全产 业链,公司的功率半导体 smart IDM 生态圈已初具雏形。2022 年 7 月,公司增资参 股浙江芯微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以获得稳定的生产先进功率器件所必需的超薄芯 片背道加工资源,助力公司全面进军中高端先进功率器件市场,大幅提升公司功率 半导体新产品开发效率,并进一步完善公司功率
5、半导体 smart IDM 生态圈布局。1.2 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分散均衡,管理层团队能力优越许香灿及许文焕先生合计持股 25.58%,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许香 灿先生和许文焕先生系父子关系,为一致行动人,根据深圳市民德电子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 2021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上市公告书披露,二人合计持有公司 25.58% 的股权,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许香灿持股 13.18%。第二大 股东许文焕持股 12.4%,为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第三、四大股东分别为易仰 卿先生和黄效东先生,持股比例分别为 9.51%和 8.52%,二人皆为公司董事兼副总经 理。公司半导体核
6、心团队拥有几十年半导体从业经验,功率半导体产品产业化经验 充足。公司管理层团队拥有近乎功率半导体全系列产品线产业化经历,覆盖硅基器件(如二极管、MOSFET、IGBT)和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即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 氮化镓产品),技术储备充足,为后续新品开发奠定坚实基础。1.3 财务分析:2022 年上半年净利润同增超 25%,全年有望突 破新高2022 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增 25.04%。2022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04 亿元,同比增长 0.81%;归母净利润为 0.32 亿元,同比增长 25.04%。利润增长的主 要原因包括(1)联营企业晶睿电子自 2021 年下半年量产以来,产
7、能逐步释放,业 绩逐渐提升,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2)公司 2022 年上半年收到定增募集资金,利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导致公司处置交易性金 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2022 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 26.64%,净利率为 15.67%。毛利率方面,2017 年, 公司毛利率为 49.55%,后续因公司收购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分销、功率半导体等业务, 整体毛利率有所下降,2022 年上半年毛利率达到 26.64%。净利率方面,2017 年为 33.64%,2018、2019年下降至12.27%后稳步回升,2022年上半年净利率升至15.67%。 随着功率半导
8、体业务结构占比上升,产品高端化进程顺利,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有 望进一步增加。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等费用较为稳定。销售费用方面,由于拓展了电子元器 件分销业务,销售费用在 2018 年有较为大幅的增长,2019-2022H1,分别为 0.18 亿 元,0.17 亿元,0.18 亿元及 0.07 亿元。管理费用方面,2019-2022H1,公司管理费 用均为 0.19 亿元,2021 年为 0.2 亿元,2022H1 为 0.09 亿元。财务费用方面, 2019-2022H1,分别为 0.05 亿元,0.09 亿元,0.11 亿元及 0.01 亿元。2022H1 研发费用 0.11 亿元,同比小幅
9、增长。2019 年和 2020 年的研发费用分别 为 0.17 亿元和 0.16 亿元,2021 年研发费用为 0.23 亿元,同比增长 38.91%。 2021 年, 研发费用的增长原因在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以及纳入了广微集成公司 2021 年 全年研发费用,上年同期纳入了广微集成公司 7-12 月的研发费用。2022 年上半年公 司研发费用 0.11 亿元,同比小幅增长。 2021 年内,公司及子公司新获授权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19 项、外观专 利 3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1 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授权注册专利 63 项,其中:发明专利 10 项、实用新型专利 44
10、 项,外观设计 9 项;软件著作权登记 28 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8 项;PCT9 项。2 条码识别容量稳中有升,功率半导体方兴未艾2.1 条码识别:物联网兴起,助力行业迎发展新动能条码识别业务由条码识别技术及条码识别设备组成。条码识别技术是实现信息 数据自动识读与采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包括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近几十年来, 条码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一个集计算机、光、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行业,并已广泛应用在商业、工业、交通运输业、 邮电通讯业、物资管理、仓储等行业。条码技术的主要设备包括条码扫描器,是利 用光学原理将条码内容传输至电脑等设备上的条码信息阅
11、读设备。条码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零售、仓储、物流等产业中。条码识别技术能够提 升物流仓储、商业零售效率并降低成本,传统物流管理效率低下,主要依靠人工处 理,无法提供实时、快速、准确的物流仓储信息。而利用条码技术物流仓储系统可 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大幅缩减物品盘点周期,提升货物周转率等。在我国,条码 识别技术的产业应用相对滞后,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零售、物流、仓储、医疗健 康、工业制造和电子商务等产业的信息化管理领域,预计未来将进一步推广使用。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 2026 年有望达到 2940 亿美元,2022-2026 年 CAGR 达 13.2%。据 IDC 数据,全球及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
12、持续增长,2021 年全球物联网 支出规模达 6902.6 亿美元,有望在 2026 年达 1.1 万亿美元,2022-2026 年 CAGR 达 10.7%。中国市场 2026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940 亿美元,2022-2026 年 CAGR 高达 13.2%。随着物联网市场规模的提升,中国产业/消费物联网连接数将进一步上升, 据 IoT Analytics 数据,物联网连接数将从 2015 年的 36 亿元增至 2025 年的 309 亿元, 2021-2025 年 CAGR 为 22.33%。条码识别产业通过实现信息数据自动识读与采集作 为物联网的前端的信息导入层,也将依托物联网的
13、发展而迎来较大的发展空间。随 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物联网、移动支付技术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条码识别技术在工 业自动化领域应用的不断渗透,条码识别设备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条码识别行业国内竞争较为激烈,但不存在较大壁垒,且不断出现新应用领域。 国内企业目前从业的企业大致分三类,一类是长期自主研发型,一类是不投入研发 整合技术偏重制造和营销型,一类是芯片企业自带芯片成本优势进入低价做标品。 尽管后两类企业关于低端产品的价格竞争激烈,但不存在较大壁垒,任何新细分应 用领域的出现都将给相关企业发展带来机会。条码识别未来将由技术创新推动继续 保持增长,条码识别技术目前随着芯片技术的快速技术迭代,光学传感
14、器和镜头的 快速发展,将来会迎来持续的技术升级换代。国内企业若扎实投入相关技术研发, 服务新需求,有望取得较好发展。2.2 电子元器件分销:汽车电子空间广阔,行业有望保持增长态 势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主要包括供应链保障、产品保障、技术支持三大环节。电 子元器件分销产业处于行业链的中间环节,由于上游原厂高度集中、下游电子产品 制造商高度分散,且电子元器件品类众多、用途庞杂,需要分销商链接上下游企业。 在供应链保障方面,分销商承担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及商流的传递作用, 通过其广泛客户资源为原厂获取行业信息、拓展新产品并批量采购,降低其生产营 销成本;进行备货、建立安全库存,稳定不同产品生产和交付过
15、程中的周期性波动; 库存资源品类众多,降低客户的综合采购成本。 在产品保障方面,分销商可以建立产品线评估流程并挑选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 优质原厂,为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挑选合格优质的产品;同时根据下游客户需求备 货,平滑原厂生产周期、缩短客户交期并提升库存周转率。分销商的主要作用除了 作为电子元器件原厂的销售渠道之外,还要提供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甚至设计服务 给客户。在技术支持方面,分销商可以根据掌握的上下游信息,为客户提供技术及方案 设计的服务支持,从种类多、技术繁杂的电子元器件中挑选合适物料,从而缩短产 品开发周期,提升产品竞争力。电子元器件分销模式相较于直销模式的优势有以下三点。一是反馈下游厂
16、商需 求,使上游原厂及时改进生产计划和产品方向;二是整合复杂的技术支持、物流、 仓储、结算等环节,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三是集合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的零散需求 从而形成一定规模优势,从原厂获得更好的产品价格支持从而降低其产品成本。 汽车电子行业前景广阔,将带动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增长。随着国内缺芯情况 得到缓解、“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及行业渗透率的提升,汽车智能化和电子化趋势 也随之增强,汽车电子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个领域中。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逐年提 升,智能化+电气化带动单车汽车电子价值量提升。随着汽车自动驾驶、电气化、信 息娱乐等领域的不断成熟,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快速提升。据智研咨询预测,预计 20
17、30 年汽车电子成本占比达到近 50%。单车汽车电子价值量或将突破 7000美元,2025年中国汽车电子规模有望超1400 亿美元。据罗兰贝格数据,单车汽车电子的价值量在汽车智能化、数字化及电气化 的加持下,将由 2019 年燃油车的 3145 美元/车大幅增长至 7030 美元/车。单车价值 量的提升推动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 2025 年中 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1400 亿美元,2021-2025 年 CAGR 达 6.3%。作为电子 元器件分销的下游产业,汽车电子行业的增长将持续推动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发展, 给予分销商更大成长空间。2.3 功率半导体
18、:乘风新能源汽车,渐行渐近2.3.1 行业分类:功率半导体=功率分立器件+功率 IC功率半导体按集成度可以分为功率分立器件和功率 IC 两大类。功率分立器件包 括二极管、晶体管和晶闸管三大类,其中晶体管市场规模最大,常见的晶体管主要 包括 IGBT、MOSFET、BJT(双极结型晶体管)。功率 IC 是指将高压功率器件与其 控制电路、外围接口电路及保护电路等集成在同一芯片的集成电路,是系统信号处 理部分和执行部分的桥梁。2.3.2 行业规模及格局:市场规模已近 500 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超三成2024 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 553 亿美元,功率 IC 占比保持一半以上。 随着下游应用
19、领域的不断拓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呈现稳健增长的态势。根据 Omdia 数据,2019 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 455 亿美元,预计到 2024 年将达 到 553 亿美元,2019-2024 年 CAGR 达到 4%。功率半导体细分市场中功率 IC 占比 常年保持在功率半导体总规模的 50%以上,2020 年功率 IC 市场占比 54%,功率器 件占比近 34%,功率模组占比近 12%。2021年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159亿美元,2015-2021年CAGR为6.3%。 国内功率半导体市场发展日益成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市场 规模稳步增长。根据 IHS 数据,2
20、018 年市场需求规模达到 138 亿美元,占全球需求 比例的 35%,2021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59 亿美元,2015-2021 年 CAGR 达到 6.3%。 电源管理 IC 占中国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高达 61%。目前国内功率半导体市场 产品需求主要以电源管理 IC、MOSFET 及 IGBT 为主,根据 IHS 统计,中国功率半 导体市场中前三大产品电源管理 IC、MOSFET、IGBT 三者市场规模占中国功率半 导体市场规模比例分别为 61%,20.2%与 13.9%。2.3.3.应用领域:下游应用领域持续拓宽,新能源带动行业快速发展功率半导体下游应用广泛,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市场贡
21、献增量空间。功率半导 体下游应用主要包括消费电子、白色家电、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针对不同应 用场景对应的功率和频率,各领域产品选择使用相应的功率器件。功率 MOSFET 因其开关高频、低损耗特性,主要应用于手机、相机、PC、车载、照明、TV 等结构 相对复杂的应用领域。二极管、晶闸管等传统器件在较复杂的高频率下应用较为困 难,但优势在于成本较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主要适用于结构相对简单的产品领 域。 功率半导体下游应用中工业、汽车占比最高,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中商产 业研究院数据,目前工业及汽车领域在功率半导体市场应用中占比最高,分别为 35% 及 29%。未来,伴随光伏、储能、新能源汽
22、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功率半导体市场 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行业发展空间巨大,发展动能强劲。2.3.4.二极管:产品率先实现,市场规模趋于稳定二极管结构相对简单,具备性能稳定且易于使用的优点。二极管是一种具有不 对称电导的双电极电子元件。理想的二极管在正向导通时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 间拥有零电阻,而反向时则有无穷大电阻,即电流只允许由单一方向流过二极管。 常见的二极管有整流二极管、开关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齐纳二极管、TVS 二极 管、高频二极管等。产品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市场规模趋于稳定。与其他功率半导体相比,二极管 的技术壁垒较低,制造技术相对成熟,海外大厂有逐步退出该类市场的趋势,中国 企业
23、有望凭借低成本及政策优势逐步占据市场,成为功率器件中率先实现 突破的领域。根据 IHS 预测,2021 年全球及中国二极管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 40.47 和 13.44 亿美元。 2022 年,我国二极管月度出口数量稳定在 600 亿个上下。就国内市场规模(按 销量)而言,自 2014 年起,国内二极管月度出口数量逐渐超过进口数量,2015 年底 国内二极管月度出口量达到峰值,接近 900 亿个/月。近几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严重 影响了中国电子产品出口。2022 年,我国二极管月度出口数量稳定在 700 亿个上下。2.3.5 MOSFET:市场规模近百亿美元,存在较大空间MOSFET 的优势包括
24、开关速度快,工作频率高等,被称为最理想的功率器件。 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 效应晶体管。因其具有驱动功率小,开关速度快,工作频率高,热稳定性强等优势 被称为最理想的功率器件。 MOSFET 是四端器件,所以除了栅极(G)、源极(S)、漏极(D)外,还有基 极(B)。栅极 G 与漏极 D 及源极 S 是绝缘的,D 与 S 之间有两个 PN 结。一般情况 下,衬底与源极在内部连接在一起,这样,相当于 D 与 S 之间有一个 PN 结。根据 结构不同,MOSFET 可分为沟槽型(Tren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民德 电子 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