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利元亨研究报告.docx
《2022年利元亨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利元亨研究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利元亨研究报告1.核心观点:锂电设备后起之秀,多线业务并行发展成长可期锂电设备市场空间广阔,预计 2025 年全球锂电设备市场规模 2447 亿元:1)短期来看,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2022 年 1-7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22.02%,同比提升 11.87pct,动力电池扩产趋势延续;2)中期来看,海外电池厂扩产加速+车企加码布局动力 电池,我们预计未来三年海外锂电设备 CAGR 达到 22%,高于国内增速 11%(见后文),支 撑锂电设备需求持续增长;3)长期来看,储能领域高速发展,根据 GGII 统计,2021 年全球 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 70GWh,预计 2
2、025 年出货量达到 460GWh,对应 2021-2025 年 CAGR 为 60%,储能市场有望成为锂电设备增长新动能。具备规模生产能力的锂电设备企业数量有限,行业供需矛盾明显。杭可科技、先导智能、 赢合科技和利元亨在行业内拥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我们梳理了 2019 年以来国内 7 家设备商的扩产规划,大部分规划新增产能将于 2024 年之前 投产,则 2024 年合计新增产能仅超过 129 亿元(见后文),远低于锂电设备需求增量,反映 近两年锂电设备行业产能紧缺,2022 年以来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行业仍呈现高端产能不足 的现象。锂电设备需求旺盛,新
3、兴设备厂商迎发展机遇。展望未来,一方面,动力电池扩产加速, 锂电设备需求旺盛,而优质设备产能稀缺,电池厂设备订单外溢,给二线设备厂商进入一线 客户供应链体系的机会;另一方面,下游电池厂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明显,电池厂对设备生 产工艺、交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研发实力、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交付能力成为设备厂商 核心竞争力,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向优质产能集中。利元亨的成长性来自三个方面:产品:整线布局能力显现,助力业绩高增;市场: 全球化布局启动,受益全球电池扩产浪潮;业务:积极拓展氢能、储能、光伏等领域,打 开远期成长空间。(1)由专机向整线拓展,产品线不断丰富。对比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和杭可科技,利 元
4、亨作为锂电设备行业的后起之秀,近几年业绩增速优于竞争对手,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公司 领先的技术实力、优质的客户资源、具备大规模交付能力以及高效的管理能力。公司凭借深 厚技术积累,产品线不断丰富,目前在锂电领域已形成“专机一体机局部环节整线全 流程整线”全链条布局,截至 2022 年 7 月末,公司锂电整线在手订单及中标通知金额为 55.93 亿元(不含税),数量 164 条,远高于 2021 全年的 25.15 亿元(不含税)和 68 条。在下游扩 产趋势延续的背景下,公司具备大规模整线交付能力,有望充分受益锂电设备高景气。(2)全球化布局启动,受益全球锂电扩产浪潮。随着国内锂电市场逐步迈入存量竞
5、争, 设备厂的全球化配套能力成为竞争力之一。公司 2014 年成立之初开始全球化布局,目前在德 国、波兰、瑞士、英国、美国、加拿大拥有分(子)公司或办事处,2021 年公司在上海设立 分公司,作总部面向国际市场的新窗口,全球化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订单方面,根据公告, 公司已初步实现海外市场突破,2021 年中标蜂巢能源欧洲项目,2022 年中标北美动力电池上 市企业整线订单,同年,惠州总部获韩系电池厂现场考察。根据公司公告,截止 2022 年 4 月 15 日,公司以美元结算的订单金额 0.98 亿美元,欧元结算的订单金额 365.28 万欧元,合 6.99 亿人民币。公司已实现海外市场突破,
6、未来海外业务有望放量。(3)在巩固锂电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布局氢能、光伏等领域,打开远期成长空间。公 司聚焦新能源业务,不断拓展产业链,创始人团队 2007 年以消费锂电起家,2011 年切入动 力锂电,2018 年布局氢能,2021 年业务进一步拓展至储能、光伏领域,平台化布局持续推进。 氢能领域,推出氢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部件的全工艺制造解决方案,在膜电极(MEA) 制备、双极板制造、电堆堆叠、发动机系统的组装和检测等多个关键工艺环节布局,已 与国家电投建立合作关系; 储能领域,公司产品包括锂电组装段自动 pack 线等,客户方面,目前已与楚能新能源、 天能股份、阿斯特、海辰能源等储能客户建立合
7、作关系; 光伏领域,公司已开发包括光伏组件自动化产线、全自动超快无损切片机、PERC 激光 开槽设备等五款机型,部分产品已实现交付并在验证阶段。2.公司介绍:国内领先锂电设备供应商,具备整线交付能力2.1.锂电设备后起之秀,产品线不断丰富公司是国内领先锂电设备供应商。公司从事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锂电池、汽车零部件、ICT 等领域。公司业务以锂电池制造设备为主,是行业内少 数具备动力电池电芯装配、电池模组及 Pack 整线研发制造能力的厂商之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锂电池制造设备、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以及精密电子等其他领域制造 设备三大类: 锂电池制造设备:公司已基本实现包括
8、电芯制造、电芯装配、电芯检测、电池组装、 物流仓储等锂电池生产工艺全覆盖,部分核心环节已实现整线集成。 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主要包括发动机相位器、车门限位器、汽车门铰链和车门锁等 汽车零部件装配检测设备,整线产品类型不断增多,并已实现车间数字化升级。 ICT 等其他领域制造设备:主要包括无限小基站装配车间、太阳光伏组件等自动化生 产线,主要应用于 ICT、光伏、氢能等领域。公司成立于 2014 年,以锂电后道电芯测试设备起家,2015 年业务拓展至汽车零部件制 造设备,2016 年切入动力锂电和精密电子领域,2017 年业务拓展至 ICT 领域,2021 年布局 氢能、储能、光伏等新能源领域。
9、经过多年锂电业务深耕,公司已发展成国内锂电设备领先 企业,基本实现锂电池前中后道工艺全覆盖,下游客户包括 ATL、宁德时代、比亚迪、力神、 中航锂电,国轩高科、蜂巢等国内外一流锂电池制造商。2021 年公司在科创板成功上市。2.2.业绩持续高增,盈利能力稳定2016-2021 年,公司营收从 2.29 亿元增长至 23.31 亿元,CAGR 为 59.05%。公司营收呈现 快速增长主要系新型消费锂电需求增长迅速,软包消费锂电龙头新能源科技(ATL)产能 扩张迅速;公司作为 ATL 战略合作供应商,充分受益下游消费锂电行业高景气;全球汽车 电动化加速带动动力电池厂积极扩产;公司由消费锂电切入动力
10、锂电,动力锂电设备订单高 增。2019 年公司营收增速放缓主要系新能源汽车补贴加速退坡以及等因素影响,锂电设 备需求放缓。2022H1 公司实现营收 17.44 亿元,同比增加 66.49%,营收延续高增态势,主要 系电池厂产能扩张延续,带动整线采购需求增加,公司已实现锂电设备全链条覆盖,新产品 如电芯装配设备、新型电芯检测设备得到量产验证,整线收入逐渐放量。2016-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 0.13 亿元增长至 2.12 亿元,CAGR 为 74.77%。其中, 2019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6.77%,主要系公司业务规模迅速扩大,期间费用率快速增长,如 研发费用率同比增长 526
11、2 万元,管理费用率同比增长 3070 万元,销售费用率同比增长 1537 万元等。2022H1 公司实现净利润 1.70 亿元,同比增加 71.25%,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系 随着公司产能逐步释放,规模效应显现。锂电设备贡献公司主要收入。按业务结构拆分,2022 年上半年,公司锂电设备、汽车零 部件制造设备,以及精密电子和光伏等其他领域制造设备收入分别实现 15.36 亿元、0.26 亿 元和 0.37 亿元,在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 88.09%、1.48%和 2.11%。公司锂电设备销售为公司 收入主要来源,从历史数据来看,锂电设备收入占比基本稳定在 80%以上。公司锂电设备主要应用于消费
12、电池领域。按应用领域拆分,锂电池下游主要包括消费、动力和储能领域,其中消费型电池主要应用于 3C 电子设备,动力电池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 储能型电池主要应用于调峰电源、储能电池等产品。公司早期主要从事消费型电池业务,收 入占比基本稳定在 73-90%之间。目前公司应用领域已从消费电池转向动力电池,根据公司公 告,截止 2021 年,公司新签订单 70.42 亿元,其中动力电池订单占比约 70%,已从 2022Q1 开始逐步体现收入确认。公司毛利率主要受锂电设备业务毛利率波动影响。2019 年公司毛利率下降,主要系公司 传统消费电芯检测设备由双层机型升级为三层机型,技术难度提高,耗费物料和人工成
13、本 较高;低毛利的电芯装配专机收入占比提升。2020 年毛利率下降,主要系公司拓展新用 户;动力锂电设备受市场竞争加剧、订单报价差异、规模效应不显著等因素影响,毛利率 波动较大。2021 年公司毛利率为 38.52%,同比提升 0.19pct,主要系 2021 年四季度验收机型 以化成分容、叠片机等核心量产机型为主,大规模交付优势明显,且公司技术更新换代,成 本得以控制,毛利率出现回升。2022H1 公司毛利率下降主要系公司整线收入占比提升,整线 设备因定制化属性强,且处于开拓新客户阶段,毛利率相比专机设备低。汽车零部件和其他领域制造设备毛利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主要系公司在汽车零部件、ICT 等
14、多个领域持续推出新产品,耗费人力和物料较多。公司配件业务毛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主要系标准零部件销售占比增加,溢价空间减少所致。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净利率有所提升。2018 年以来公司净利率有所下降,一方面因为 公司持续开拓新产品、新客户,毛利率下降使得净利率承压;另一方面公司业务扩展迅速, 由专机向整线拓展,由消费向动力电池领域发力,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管理人才储备加大, 公司三费费用率从 2018 年的 36.10%上升至 2021 年的 41.86%。2022H1 公司净利率为 9.72%,同比提升 0.27pct,系随着产能逐渐释放,规模效应显现,2022H1 三费费用率为 28.33%,
15、同比下降 2.78pct,公司降本控费初显成效,除了研发费用率同比有所提升外,其 他费用率均保持下降趋势。公司资产结构良好。截至 2022 年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占比 22.90%,应收账款占比 23.49%,存货占比 32.35%,固定资产占比 15.30%。公司应收账款占比较高,主要系公司 第一大客户 ATL 采用票据结算。固定资产占比有所提升,主要系公司投资建设两个工业园厂 房(马安和柏塘工业园),其中两个工业园的一期已于 2019 年投入使用。公司存货占比较高 系产品从发货至验收周期较长,普遍在 8 个月左右。预收账款+合同负债显著增加,表明公司在手订单快速增长。根据公告,公司主要采用
16、 “3331”的销售结算模式,即在销售合同签订后收取 30%首付款,在发货之前收取 30%发 货款,在客户验收后收取 30%验收款,在质保期满后收取 10%质保金,预收账款和合同负 债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公司在手订单情况。截止 2022 年上半年,公司预收账款+合同负债合 计 19.7 亿元,创历史新高,表明公司在手订单量正快速增加。2.3.股权结构集中,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实控人产业经验丰富,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公司董事长周俊雄系技术出身,2019 年获 广东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作为主要完成人申报的“动力电池制芯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项目获评 2019 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拥有近 20 年自动
17、化生产线研发和生产经验,产业背景 深厚。截止 2022H1,周俊雄、卢家红夫妻二人合计控制公司 52.56%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 制人。股权激励深度绑定核心员工,彰显长期发展信心。2021 年 12 月,公司上市后首次实施 股权激励计划,向核心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公司高管等 629 人授予限制性股票 110.60 万 股,占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 8800 万股的 1.26%,授予价格为 119 元/股。其中,第一个归属 期均符合归属条件。若公司股权激励的营收和利润两个业绩目标均恰好达成,则公司 2022-2023 年营收分别为 32.69/52.00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40.24%/59.0
18、7%;2022-2023 年净利润分别为 4.30/8.05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00.00%/87.21%。公司股权激励绑定核 心员工,助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3.锂电设备行业分析:锂电设备市场空间广阔,高景气度有望延续锂电设备位于产业链中游,新能源汽车为行业主要增长引擎。锂电池是指锂离子嵌入化 合物为正/负极,依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以实现充放电的二次电池,下游应用领域分为 动力、消费和储能电池,目前已形成在传统消费领域需求趋于稳定,在动力领域快速发展的 态势。锂电设备位于锂电池产业链中游,产业链传导逻辑为:终端应用新能源车销量大幅增 长,推动电池厂产能加速扩张,设备投资意愿增强,从而
19、带动中游锂电设备订单高增。3.1.短期:汽车电动化进程加速,动力电池扩产趋势延续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超预期,行业持续高景气。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 年 1-7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22.02%,同比提升 11.87pct,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规划,2025 年我国新能车渗透率目标为 20%,已提前达成目标。一方面,“双积分”和“双 碳”政策持续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另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从政策驱动转向 市场驱动,行业高景气有望延续。宁德时代扩产步伐加速,2025 年产能有望达到 696GWh。宁德时代作为全球电池龙头 企业,在宜春、宜宾、厦门、贵州等地拥有动力电
20、池制造基地。2022 年 5 月,宁德时代发 布定增,新增锂电池年产能 135GWh,建设周期为 24-48 个月;2022 年 7 月,宁德时代发 布公告,在济宁投资建设电池基地公告,项目总投资不超过 140 亿元。根据我们梳理,宁德 时代 2021 年锂电池年产能为 135GWh,到 2025 年有望达到 696GWh,对应 2021-2025 年 产能 CAGR 超过 50.66%。 亿纬锂能、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厂商也进入装备竞赛。根据各公司公告,亿 纬锂能 2023 年规划产能 200GWh,蜂巢能源 2025 年规划产能 600GWh,中创新航 2025 年规划产能 500
21、GWh、2030 年规划产能 1TWh,国轩高科 2025 年规划产能 300GWh。随 着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预计动力电池厂商产能扩张趋势有望延续。3.2.中期:海外电池厂+车企扩产加速,支撑锂电设备需求高增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仍处于低位,行业成长空间广阔。欧洲汽车碳排放标准趋严、美国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持续加码,引领海外汽车电动化加速。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3年 至 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22.11 万辆增长到 675 万辆,CAGR 达到 53.32%;2022年1-5月,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8.3%,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随着各国持续出台新 能源汽车激励政策,主流
22、车企电动化转型加速,全球新能源车行业长期成长空间广阔。海外电池厂加速扩产,整车厂投建电池厂渐成趋势,锂电设备需求有支撑。电池厂方面, 以 LG 新能源、SK On 和三星 SDI 为首的海外传统电池厂扩产步伐加速,以 Northvolt、ACC 为代表的电池厂新势力加入扩产装备竞赛;整车厂方面,特斯拉于 2020 年 2 月正式启动 “Roadrunner”动力电池自产计划,自行负责电池设计与生产,目标在 2030 年达到每年 3TWh 的电池产能;2019 年 5 月,大众集团投资 10 亿元在德国本土建设电池厂,还将自建固态电 池生产工厂,并计划于 2024 年后投入生产,其规划到 203
23、0 年,将在欧洲投建 6 座年总产能 合计 240GWh 的电池工厂。此外,宝马、丰田、福特等车企也都在自建或计划建立动力电池 厂,有望带动锂电设备需求高增。海外电池产能布局加快推进,带动锂电设备需求高增。我们按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带 电量测算锂电设备投资规模,预计 2025 年海外锂电设备规模达到 1777 亿元,2022-2025 年 CAGR=20.85%,高于国内市场复合增速 13.51%。 核心假设包括: 汽车销量:汽车为成熟行业,长期增速趋于平稳,持平于 GDP 增速。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 8.33%,根据各国政府公告, 欧盟、日韩、美国、中国等国
24、家计划于 2025 年实现 30-50%左右的电动化率,假设 2025 年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至 31%。 单车带电量:随着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断提升,单台车带电量 呈上行趋势。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 2025 年 BEV 单车带电量提升至 80kwh 左右;PHEV 单车带电量维持过去增速提升至 30kwh 左右。产能利用率:2021 年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装机量 Y/产量 Y-1)为 39%,根据 各公司公开资料,中国头部电池厂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产能利用率达到 90%以上,LG 新 能源产能利用率达到 70%以上,我们保守假设到 2025 年全球产能利用率提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利 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