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拓普集团发展现状及战略布局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拓普集团发展现状及战略布局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拓普集团发展现状及战略布局分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拓普集团发展现状及战略布局分析1.拓普集团:规划八大产品线,打造平台型零部件企业拓普集团以 NVH 业务起家,主营业务不断拓宽,从 NVH 到轻量化再到汽车电子,围绕 汽车底盘系统展开布局,逐步成长为平台型零部件公司,目前已经拥有 8 大系列产品, 单车配套金额约 3 万元。公司产品线包括汽车 NVH 减震系统、内外饰系统、车身轻量 化、智能座舱部件、热管理系统、底盘系统、空气悬架系统、智能驾驶系统。依托产品线横向扩张,公司近年实现快速发展。减震隔音产品是公司最早的拳头产品模 块,已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业务占比最高。其后公司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涉及底盘轻量 化部件、制动组件为代表的底盘电
2、子、热管理等领域,近年来进一步提出 Tier0.5 战略,公司作为零部件平台的配套研发、响应能力不断提升。2021 年更是迅速布局空气悬架、 车身轻量化、智能座舱部件等全新产品线。公司新产品布局增量产品市场,服务客户范围持续扩大,从早期通用,到后来吉利,到 特斯拉,目前是全面对接新势力。从公司自身收入体量发展来看:1)2015 年之前,受 益于以上汽通用为主核心客户的稳健增长,公司收入增长较为稳健,2011-2015 年间收 入从 16.9 亿元增长至 30.1 亿元,复合增速达到 15.5%;2)2016-2019 年,公司受益 于吉利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公司收入也进入新一轮加速向上通道,2
3、016-2018 年公司 营收从 30.1 亿元到 59.8 亿元,复合增速达到 25.8%。2019 年受行业下行、客户销量 增速下降影响,公司收入出现下滑,2019 年公司收入 53.6 亿,同比下滑 10.4%;3) 2020 年起,受益于收益新能源客户及业务模式多元化,公司开启第三增长曲线。2020 年收入达到 65.1 亿,2021 年收入 114.6 亿,同比增长 76.0%。其中 2021 年前三季度 特斯拉贡献超 32 亿收入,跃居公司第一大客户,占比超 41%。拓普过去几年产品品类持续拓展,营业收入快速增加,新的阶段公司产品矩阵再次扩容, 市场对公司如何实现平台化较为疑惑。本
4、报告我们将从公司采取的战略、战术以及产品 矩阵扩张的内饰来诠释公司平台化的策略和优势。2.战略:拓普集团拥抱电动智能变革,定位蓝海增量市场拓普集团布局增量零部件市场,空间大格局好公司紧抓智能电动变革趋势,新业务布局高增速大空间增量零部件市场,竞争对手以外 资厂商为主。公司新业务的开拓离不开市场的需求,电动车拉动电动智能化以及轻量化 需求的高速发展。公司发展的空气悬架、底盘电子、热管理、智能座舱部件等新产品均 瞄准市场空间大且增速快的增量零部件市场,目前市场中主要竞争对手以外资厂商为主。1)空气悬架:差异化配置的标杆,迎来快速渗透。2017 年开始,蔚来汽车相继推出 ES8、 ES6,空气悬架首
5、次搭载于 50 甚至 40 万元以下,2021 年东风岚图 FREE 与吉利极氪 001 继续将空气悬架搭载车型价格下沉至 30 万元以内(极氪 001 在 2021 年 7 月 31 日 下订前的入门价格是 26.6 万,算上空气悬架选配后售价 28.6 万)。空气悬架价格下沉 带来应用的推广,2021 年中国乘用车空气悬架实现销量约 46 万辆,占乘用车市场的渗 透率从 2018 年的 1.3%提升到了 2.2%,占 25 万元以上车型市场渗透率约 9%左右。系统构成复杂,高成本导致渗透率极低,市场空间广阔。整套主动悬挂系统的系统包括 供气单元(压缩机、储气罐、分配阀等)、空气弹簧、可变阻
6、尼减振器、控制系统、空气 /电路管路等部件。随着消费升级与国产化降本,空气悬架作为高端个性化配置未来有望 在 25 万元以上车型加速搭配,预计 2025 年搭载量超过 200 万套,单车价值超过 7000 元,合计市场规模超过 160 亿元。目前空气悬架主要供应商主要是外资企业,且主要集中在大陆和威巴克两家企业手中, 国内近年开始有厂商入局。展望未来,软件自控+降本需求+快速开发三大因素有望国产 供应商打破外资垄断,持续。首先,龙头车企对软件自控需求提升,过去外资 提供系统总成软硬件打包方案不再可取,部件分拆趋势明显;然后,国内车企追求高端 配置的持续下探,对零部件降本需求迫切;再者,随着车企
7、空气悬架配置需求加大+迭 代周期缩短,外资难以兼顾开发资源,给予国内供应商发展时机。当前本土供应商龙头 已具备空气悬架部件的量产能力甚至一定的总成能力,未来有望迎来行业高景气+国产 化替代加速带来的高速成长期。拓普基于自身对于减震体系的理解,2021 年底开始正式进军空气悬架业务,产品涵盖 弹簧总成,空气供给单元以及相关控制程序。公司拟投入 6 亿发展空气悬架产品,计划 2022 年 6 月正式投产,新工厂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量 200 万只空气悬架,满足每年 50 万 辆车的配套。2)底盘电子:智能驾驶核心环节迎国产突破加速。底盘电子未来逐步电动化带来的是 电控转向与制动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其中代
8、表配置有 EPS(1500 元)、ESC(1000 元)、 IBS(1800 元)、EPB(1000 元),预计 2025 年市场空间达到 885 亿元。格局方面,底盘电子长期被海外巨头博世、大陆、天合等垄断,尤其 IBS 博世市占率超 过 95%。国内供应商随着技术成熟,已开始进入量产阶段,以伯特利为代表,IBS 兼具 成本优势与本土服务优势,已逐步进入到奇瑞、江铃、东风等车企供应链,并持续开拓 新客户,未来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目前公司底盘电子产品包括智能刹车系统 IBS、智能转向系统 EPS、电子真空泵 EVP 等一系列产品。其中,IBS 和 EPS 作为 ADAS 的两个核心执行端,此前
9、相关技术均主 要被外资把控,公司有望加速。(1)EVP:公司制动系统主要产品,也是公司进行智能化制动品类扩张的基础。目前公司 已经研发了柱塞式电子真空辅助泵(即“一代泵”)、叶片式电子真空辅助泵(即“二代 泵”)和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叶片式电子真空独立泵等三代产品。(2)IBS:可显著缩短制 动距离、实现制动能量回收以及自动刹车,当前主要被外资巨头所垄断。公司产品已有 四代,从第 I 代 TWO-BOX 无能量回收方案,到第代 TWO-BOX 有能量回收方案,再 到第代整合 ABS/ESC 功能的 ONE-BOX 有能量回收方案,及面向 L4 级以上自动驾驶的第代双冗余方案。第 IV 代 IBS
10、产品 IBS-PRO 集成了 ABS/ESC、基础制动助力、 驻车制动、附加功能、ADAS 相关功能,于 2022 年 3 月拓普第 IV 代智能刹车系统 IBSPRO 冬季标定试验顺利通过客户验收,预计 2022 年实现量产,满产可实现 50 万车辆 的配套能力,目前已获得吉利、红旗项目定点。未来公司计划在完成 IBS-PRO 的产品 研发后,陆续推出 IBS-EVO、IBS-RED 冗余制动方案。IBS-EVO 是 IBS-PRO 的进化 版,在 IBS-PRO 产品的基础上,更小、更轻、更节约,且依然具备优异的制动性能。(3)EPS:依托公司在 IBS 领域形成的软件、电控、精密制造等方
11、面的技术积淀,公司 同时切入汽车智能转向系统 EPS 业务,现在产品已经进入客户试装阶段,并已经开始 向包括大众在内的多家主机厂进行推广。3)热管理:价值量持续扩容,支撑远期空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整体单车价值可 达 5000 元以上,相比传统汽车大幅提升。传统燃油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冷却 系统和汽车空调系统,单车价值在 2000 元左右。目前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系统设计差 异较大,表现为微型(A00 级)因车型偏低端、电池带电量少及电驱动功率小,电池与 电机冷却方式多采用风冷,导致这类车型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与燃油车接近;但紧凑型 及以上级别(A/B/SUV 级等)车型零部件冷却方式已逐
12、渐采用液冷,该类情形下新能源 乘用车中的单车价值量可达 5300 元左右,为传统汽车价值量的 2 倍以上。主要增量包 括以下几点:1)电池热管理系统为从 0 到 1 的增量,液冷模式下价值量达 1500 元; 2)压缩机产品升级和新增 PTC 加热器,带来新能源空调系统价值量提升千元以上;3) 电机及电子部件等冷却系统也带来一定价值量的提升。此外,纯电动汽车目前主要采用 PTC 加热器进行冬天采暖,包括压缩机的整套空调系统价值量在 2000 元以上,如果采 用更高效的热泵技术,热泵空调系统整体价值可达 4000-5000 元,相比目前价值量还有 明显提升。下游快速放量+单车价值提升,2025
13、年全球规模有望达到 1003 亿。预计 2025 年国内 和海外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分别有望达到 1080 万辆和 846 万辆。受益下游快速放量+单 车价值提升,新能源热管理市场空间快速扩容,2025 年国内市场有望达到 582 亿元, 复合增速 63%,全球市场有望达到 1003 亿元,复合增速 47%。行业尚处发展初期,凭市场和成本优势,本土企业地位有所提升。传统汽车热管理市场 由电装、法雷奥、翰昂、马勒四大巨头所垄断,2018 年 CR4 全球份额高达 55%。新能 源汽车正处于快速放量阶段,且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明显高于传统汽车,各巨头正加大 该领域的布局。我国部分以传统汽车热管理业务为主
14、的零部件公司,如三花智控、银轮 股份等,也在加大布局,目前大多还在部件配套的阶段,仅少数企业已开始配套系统产 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国际巨头虽然具备丰厚的技术储备,但是 本土企业兼具贴近市场和低成本两大优势,本土优质企业产业地位有所提升。我们认为, 本土企业有望在新能源热管理部件产品上获取较大份额,且优质企业有望成长为领先的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供应商。公司依托在研发智能刹车系统过程中所形成的电控及精密制造能力,于 2020 年研发出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并开始批产,目前已迭代到第二代产品的开发。2021 年公司热管理业务实现收入 12.85 亿元,毛利率 17.83%,随着
15、产能利用率提升毛利率有望进一 步改善。热管理产品通过整合驾乘舱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及电控热管理系统三大 模块,在于实现更高能耗效率从而缓解电动车续航难题,特别是冬季及寒区的电池快速 衰减问题。目前公司已具备热泵总成、电子膨胀阀、电子水阀、电子水泵、气液分离器 等热管理部件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单车配套金额 6000 元至 9000 元,有望推动产品结 构升级。2020 年 12 月,公司全资子公司拓普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宁波)有限公司以人 民币 6,040 万元竞得宁波杭州湾新区约 302 亩国有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加速热管理产品 的配套投产。4)轻量化:未来必然发展趋势,国内企业快速布局。轻量化
16、方面,预计 2025 年中国纯 电动乘用车轻量化市场空间约 1078 亿元,2021-2025 年复合增速为 43.3%。新能源尤 其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升级推动轻量化单车价值提升,如底盘、电驱壳体等均形成较大的 单车价值量,叠加需求快速提升,铝合金普通压铸、锻造、挤压等在车身、底盘、电池 盒等将有广泛应用,纯电动乘用车轻量化市场空间快速扩容。预计 2025 年轻量化底盘 和三电壳体市场空间有望分别达到 413 亿元、126 亿元,CAGR 约为 42.8%、27.6%。一体压铸方面,预计 2025 年国内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一体压铸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07.8 亿元、20.8 亿元,其中新能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拓普 集团 发展 现状 战略 布局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