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比亚迪业务布局及核心优势分析.docx
《2022年比亚迪业务布局及核心优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比亚迪业务布局及核心优势分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比亚迪业务布局及核心优势分析一、比亚迪: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1.1 产业布局:致力于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用技术创新, 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高新技术企业,1995 年成立于深圳,经过 20 多年的 高速发展,已在全球设立 30 多个工业园,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公司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汽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从能源的获取、存储, 再到应用,全方位构建零排放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1.2 汽车业务: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引领者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
2、技术, 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引领者: 2008 年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双模电动车,拉开全球新能源汽车变革的序 幕; 2010 年提出全球首个公共交通电动化解决方案,该方案后来上升为国家战略, 已形成全球共识; 2020 年推出刀片电池,解决市场最关心的安全痛点; 2021 年发布 DM-i 超级混动技术,加速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 2021 年,公司销售汽车 74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约 60.4 万辆,同比增长 220%, 连续 9 年中国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运营足迹已遍及全 球 6 大洲、70 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 400 个城市。二、比亚迪崛起于“电动化
3、”:自研技术解决电动车核心痛点2.1 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为电动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管理层技术背景丰厚,深耕新能源汽车产业。公司管理层具备丰富的技术背景,董 事长王传福,高管廉玉波、刘焕明、任林等均为高级工程师,公司半数以上高管具 备理工科背景。在管理层的带领下,公司超前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创新,掌 握了动力电池、永磁同步电机、IGBT、SiC 等部件的核心技术。公司以电池起家, 2000 年开始为摩托罗拉提供提电池供应,2003 年加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潜心研究磷 酸铁锂电池 19 年,于 2020 推出刀片电池并应用于“汉”车型。公司于 2005 年开始 自研 IGBT,2008 年开始自研永磁
4、同步电动机,相关技术已在量产车型中得到应用。 公司集中资金和资源发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坚持插电和纯电技术并举的发展路线, 于 2008 年首创插电混动技术,2009 年推出首款纯电车型 e6,不断优化迭代纯电、 混电技术平台。深度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一体化垂直整合供应链。公司深度垂直整合产业链,从 上游原材料、中游核心零部件、下游整车制造和售后服务领域全方位发力,形成显 著的协同效应。在原材料领域,公司借助中国在锂资源储备上的优势,在前海、深 圳、西安等地建设锂电池工厂,从源头布局电池产业。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公司自 产自研汽车核心零部件以及三电系统,在动力电池、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件上 均实现
5、自主生产。在下游整车制造领域,公司在不同价格区间陆续推出海洋系列、 王朝系列、军舰系列等多款车型,丰富的产品类型拉动终端需求,提升了公司自产 核心零部件的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在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的布局增强了供应链的自 主性,减少了“缺芯少电”问题,为销量扩张提供了保障。对外深化合作,拓展发展空间。2017 年,公司开始全面贯彻“开放合作”战略, 成为新能源汽车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2020 年,比亚迪宣布半导体分拆上市,向 外部供应 IGBT、SiC 器件、MCU、CMOS 图像传感器等主要产品。为拓展公 司的成长空间,2020 年比亚迪成立了五家弗迪系公司,弗迪电池、弗迪动力、弗 迪视觉、弗迪科
6、技、弗迪模具(弗迪精工),以供应商的形式向外供应核心零部 件。为了提高自身智能电动化水平,公司也与佛吉亚、华为、一汽、丰田、地平 线等外部公司签署战略协议,以合资企业的方式在动力电池、芯片、智能驾驶等 多领域合作,持续提升公司产业竞争力。2.2 刀片电池:解决“自燃”痛点,为品牌打上“安全”印记电池是“三电系统”的核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能源车的续航能力。公司在动力 电池领域投入力度大,研发周期长,是目前全球唯一实现动力电池自主匹配并向外 供应的车企。 2020 年 3 月,公司正式推出刀片电池,开创业内先河。刀片电池采用磷酸铁锂作为 正极材料,将电芯做成又长又薄的长条形状,酷似“刀片”,与同
7、类产品相比具备 明显优势:热稳定性强:磷酸铁锂比三元锂正极材料有着更好的热稳定性,在温度上升到 500 摄氏度后才有发生自燃的可能。而三元锂电池热稳定性差,一旦温度超过 200 摄氏度,就有可能发生自燃甚至爆燃;能量密度高:刀片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在成组时可以跳过“模组”,大幅提高 体积利用率,最终达成在同样的空间内装入更多电芯的设计目标。相较传统的有模组电池包,“刀片电池”的体积利用率提升了 50%以上,续航里程已经达 到了高能量三元锂电池的同等水平;更低故障率:由于去掉了“模组”这一层中间结构,使得电池系统的复杂度大 幅下降,由此也带来了更高的产品稳定性和更低的故障率。刀片电池的推出将比亚迪
8、新能源汽车与“安全”紧密地联系了起来,迅速获得广大 消费者认可。首款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一经推出,月销量迅速攀升,成功立足 国内中大型 C 级豪华轿车市场。磷酸铁锂电池也借助刀片电池重新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且市场份额 不断扩大。2.3 DM-i 超级混动:解决续航和成本痛点,“颠覆”燃油车2021 年 1 月,比亚迪 DM-i 超级混动正式发布。比亚迪 DM 混动平台经历 17 年的发 展,实现从 DM1.0 向 DM-i+DM-p 双平台战略的迭代。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 电机和动力耦合装置等部件,公司自 2004 年着手 DM 系统的研究,通过联合驱动电 机和发动机产生动力
9、,2008 年推出首款自主研发的 DM1.0 系统。截止 2020 年,公 司在混电技术领域实现了 4 轮迭代,全新推出了 DM-p+ DM-i 双平台战略。其中, DM- i 主打“超低油耗”,DM-p 主打“超强动力”,两平台优势互补,覆盖不同 场景的需求。经过长时间的研发迭代,公司在混电领域构建起显著的技术优势。DM-i 平台创造性的定义了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实现了五大核心系统突破。比亚迪 DM-i 平台搭载 EHS 电混系统、骁云-混动发动机、功率型刀片电池、电池热管理系统和 12V 磷酸铁锂小电池五大核心系统。1) EHS 电混系统:EHS 电混系统是节油核心系统,由双电机、双电控、
10、直驱离合 器、电机油冷系统、单挡减速器组成,采用扁线电机、油冷技术以及自主 IGBT4.0 技 术,系统高度集成化。电机最高效率达 97.5%,电控综合效率达 98.5%,电机功率 密度提升至 44.3kW/L。相比于第一代系统,其体积和重量都减少了 30%,大幅缩减 了成本。2) 骁云发动机:DM- i 混动系统匹配了骁云插混专用 1.5 升高效发动机和骁云插 混专用涡轮增压 1.5Ti 高效发动机共两款发动机,热效率大幅提升。骁云插混专用 1.5 升高效发动机采用了阿特金森循环模式,热效率达 43.04%,峰值功率 81kW, 峰值扭矩 135Nm。骁云插混专用涡轮增压 1.5Ti 高效发
11、动机采用米勒循环模式, 12.5 :1 高压缩比,实现热效率超 40% ,峰值功率 102kW/5300rpm,峰值扭矩 231 Nm/1350-4000rpm。3) 功率型刀片电池:DM-i 混动系统刀片电池具有高安全性、超长寿命和高续航性。4) 电池热管理系统:采用搭载脉冲自加热技术和冷媒直冷技术两项技术的电池,可 适应更加寒冷的气候条件,解决了在寒冷地区续航和动力输出能力下降的问题。5) 12V 磷酸铁锂小电池:拥有独立的 BMS 系统,是唯一实现彻底无铅化的电池, 系统效率相比铅酸电池提升 13%。DM-i 平台主打超低油耗,兼具高性能与经济性,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 卓越动力:骁云
12、发动机和功率刀片电池提供强大动力,EHS 系统总功率分别达 到 160kW,173kW 和 254kW。搭载 DM-i 平台的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以 及唐 DM-i 的零百公里加速分别达到 7.3 、7.9 和 8.5 秒,2022 款宋 Pro DM-i 为 7.9 秒。2) 静谧平顺:DM-i 超级混动架构决定了电机驱动的综合工况占比超 80%,整车控 释实现发动机通常在 NVH 舒适区工作。当电量充足时,车辆纯电行驶,为驾驶者提 供了静谧平顺的驾驶体验。3) 低使用成本:DM-i 平台的低成本体现在超低油耗和油电混动两个方面。DM-i 混动的电池、系统架构和动
13、力系统极大的提高了平台的运行效率,降低了油耗水平。 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以及唐 DM-i 的百公里馈电油耗分别为 3.8L、4.4L 以及 5.3L。另外,混动平台通过充电驱动能够进一步节约用油成本。DM-i 平台颠覆传统燃油车市场。秦 Plus DM-i、宋 Plus DM-i 以及唐 DM-i 三款车型 价格区间在 10-30 万元之间、馈电油耗约 3.8-5.5L/百公里、百公里加速约 8s、混动 模式下续航时长超过 1000km,与相同价格区间的燃油车相比性价比更高。2.4 e 平台纯电技术再升级,开启海洋系产品新时代2021 年公司发布了全新 e 平台 3
14、.0 版本。e 平台 3.0 是由 e 平台经历三次迭代发展而 来。2010 年 e6 电动车的问世开启了国内的电动车时代;2018 年随着元 EV 的上市, e 平台 2.0 出现在大众视野中;2019 年 3 月公司正式对外发布“e 平台”技术;2021 年 9 月 e 平台 3.0 正式对外发布。e 平台由前置电驱动系统、中置动力电池系统和后 置电驱动系统构成,对比 1.0 和 2.0 版本,e 平台 3.0 向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性能更强、能耗更低的方向演进。3.0 平台在 2.0 的基础上进一步集成化,并加强了车 身结构、电子电器构架和车用操作系统。e 平台 3.0 致力于搭载下一代
15、高性能智能电动车,兼具如下优势:1) 智能:e 平台采用行业首个动力域控制器,并自主开发的车用驾车系统 BYD OS 系统,实现硬件与软件的双向智能化,为人车交互、车车交互、车物交互打造了高 标准的智慧协作系统,有利于实现更强大的自动驾驶能力。2) 高效:e 平台通过集成化设计,显著提高了关键模块的能量效率和空间利用效率。 首先,3.0 平台创新八合一电驱动总成,综合效率从原来的 86%提升至 89%;标配 高宽域高效热泵系统,综合利用整车热量,实现各个系统的深度融合;采用全新一 代 SiC 电控,功率密度提升 30%,最高效率 99.7%。其次,搭载全新 e 平台的电动 车可实现零百公里加速
16、 2.9s、续航最大里程突破 1000 公里、百公里电耗比同级别车 型降低 10%,冬季续航里程至少提升 10%。3) 安全:高强度的刀片电池成为 3.0 平台的标配,并作为结构件融入车身的一体化 设计,大幅提高纯电动车的安全性。全新设计的一体化车身,扭转刚度能够达到 40,000Nm,提升一倍。4) 美学:3.0 平台集成化的设计实现了车身前后悬更短,轴距更大,重心更低,提 供了优渥的乘坐体验。另外,3.0 平台还具有低风阻的优势,风阻系数最低可达 0.21 Cd。5) 开放:e3.0 平台构建开放生态,比亚迪与丰田、奔驰、滴滴等合作,共同推进推 动 e 平台研发。海豹对标 Model 3,
17、海洋系列车型将得到进一步扩充。比亚迪海洋系列车型主打年 轻化。纯电新物种“海豚”是比亚迪 e 平台 3.0 的首款量产车型,在车身设计、安全 性、效率和价格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海豹是比亚迪海洋系列产品矩阵中一款高 性能中型纯电动轿车,由于在定位和性能上与特斯拉 Model3 高度重叠,海豹被认 为是 Model3 的强有力竞争者。海豹搭载比亚迪全新 e 平台 3.0,传承了海洋系列 产品惯有的安全、高效、美学的特征,在内部空间、续航、加速和性价比方面都占 有优势,但在智能驾驶和品牌力方面稍弱于特斯拉。5 月 19 日,首款搭载比亚迪 CTB 技术的车型海豹开启预售,将成为公司冲击全年 150
18、200 万销量目标的有力 保障。此外,海洋系列还将推出“海鸥”和“海狮”两款车型,进一步完善的新能 源汽车产品矩阵。三、升华于“智能化”:布局更广阔发展空间王传福总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 半场。3.1 技术积累加码规模优势是比亚迪发展智能化的潜在优势公司凭借在战略布局和电动化技术方面的优势在汽车革命的上半场战役中赢得先 机,智能化将成为其下一步规划中急需争夺的“战略制高点”。未来,公司可以凭 借其在技术和规模两方面优势从智能化浪潮中脱颖而出。3.1.1 提前布局智能化技术,先发优势明显深耕半导体领域多年。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过程中,芯片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业务 布局 核心 优势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