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游戏行业市场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游戏行业市场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游戏行业市场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 年游戏行业市场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一、游戏行业当前市场格局:加码出海已是大势所趋,海外移动市场结构性机会凸显(一)从增速看:出海必要性凸显,SLG 是重要出海品类在经历了多年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游戏市场高速发展后,国内的用户红利逐步接近天花板,游戏用户规模在达到 6.6 亿后增长基本停滞,移动网民人均 APP 每日使用时长同样基本保持在 55.5 小时之间波动。移动互联网用户红利的见顶体现在中国游戏市场则是增速 开始趋于平缓,同时 2021 年 8 月起游戏版号暂停下发,两因素叠加之下国内游戏市场面 临增长压力。从细分市场增速看当前已是中国厂商海外市场收入增速中国移动游戏市场 收入增速中国
2、游戏市场收入增速;具体看 2021 年中国厂商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到 180 亿美元(yoy+16.59%);中国移动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达到 2255 亿元(yoy+7.57%);中国 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达到 2965 亿元(yoy+6.40%)。相比之下,海外市场仍有一定潜力为游 戏公司提供更高的增长。图:中国游戏用户规模从当前中国游戏出海的类型来看,SLG 为第一大品类,达到 41%,且实际上的产品数量 极多,为买量打法厂商的喜爱道路。角色扮演类为第二大品类,预计主要为原神出海。射击类为第三大品类,但预计PUBGM为最主要产品,这两类基本为单一产品称 霸市场。而美日为最大目标市场,贡献半数市场规
3、模。而从 Ad timing 统计数据来看,美 国即是 SLG 最大的用户来源,也是最大的流水来源,凸显出其重要性。(二)从结构看:海外市场移动游戏结构性机会凸显从 newzoo 的 2021 年预测数据看,全球市场仅有移动游戏仍保持正增长,全球市场仍有 移动化趋势;主机与 PC 市场面临一定的下滑压力,预计海外市场正处于移动游戏渗透 率的提升过程之中。虽然海外本土厂商仍处在端转手的过程之中,但美国的主流厂商如 动视暴雪、EA 当前的手游基本都是与腾讯、网易这样国内厂商合作推出。完全自研的手 游仍在投入过程中。整体看,在移动游戏的发展下 2020 年中国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 已提升到 22%
4、;从过去的 PC 游戏进口逐步过渡到了移动游戏出口这一阶段。出海的进 展对中国游戏厂商后续增量或有决定性的作用。当前全球最大的三家游戏市场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而美国日本正是中国最主要的 出海市场,但三家市场结构完全不一样。比如中国市场以使用最方便的手机游戏为主,规模远大于主机与 PC 市场;美国市场则由于发展因素仍以主机游戏市场为主。但从 newzoo 的 2021 年预测数据看,全球市场仅有移动游戏仍保持正增长。我们认为是由于 SONY、EA、任天堂、动视暴雪、Take Two 等海外主流游戏公司一向侧重于布局主机、PC 产品而对移动游戏布局较少,使得海外市场潜力并未完全挖掘。从消费力角
5、度考虑,美国移动游戏市场潜力应大于中国游戏市场。(三)从竞争对手看:海外大厂为何不优先做手游?路径依赖下的延迟反应在 PC 互联网时代,海外厂商曾经是引领游戏行业潮流的霸主,然而在移动游戏时代,海外厂商甚至国外 3A 大厂大多显得反应不够及时,在全球收入最高的策略与 RPG 类移 动游戏中,中国厂商分别占据 81%与 57%的市场份额。而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以下几 个观点:1)欧美国家几十年游戏市场结构,导致主机和 PC 仍是最主要的成熟市场;因 此 3A 大厂重心必然会放在主机端,贸然换方向存在较大商业风险,故缺位高成本的重 度手游。2)海外厂商目前主要收入是轻度手游,在模拟、益智、博彩游戏
6、中占据主导地 位。但海外市场并非没有中重度手游需求,中国厂商的原神、PUBG 都在海外取得很好 的效果。3)3A 大厂的路径依赖,海外大厂服务的核心用户更“硬核”,暴雪嘉年华就曾 因为暗黑破坏神手游版涌现过强烈的玩家不满。越来越高的研发成本也阻碍 3A大 厂选择突破。4)但是海外厂商并未止步不前,随着中国游戏厂商出海以及部分联合开发 的成功,部分海外厂商已于近两年开启了移动游戏的开发计划,且海外大厂在美术与玩 法上有过人的积累。但我们认为国内厂商在移动游戏上存在几点优势:1)领先的商业模式。国内手游普遍采 取的免费下载+内购的模式要更优于海外端游的付费买断模式,国内厂商多年沉淀下来的付费数据体
7、系在长线运营上领先海外。2)长线运营和快速研发优势。手游内容迭代速度 要快于买断制端游,研发节奏、发行方式都需要时间沉淀。如曾经爆火的端游 PUBG,由腾讯拿下 IP 后开发出首款PUBG M手游取得重大成功。此后 PUBG 端游开发商KRAFTON 开始研发属于自身的同 IP 二代手游,但由于腾讯先 发优势、自身运营研发经验等原因自 2021 年 8 月上线以来表现平平;2021 年 12 月腾讯 的PUBG MIOS 月流水达到2400 万美元,而同期 KRAFTON 开发的自研手游PUBG:NSIOS 月流水仅达到 100 万美元。对于海外端游厂商来说,曾经的开发经验有助于他 们快速打入
8、中重度手游市场,但早期的市场“学费”恐仍是难以避免的。图:腾讯开发的PUBG M2021.12 月流水(四)海外移动游戏还剩多少空间:以八大市场为例我们整理了移动游戏市场规模最大的八大市场进行比较,其中欧美市场:手机普及率高,但移动市场未被深度开采,潜力极大。以移动游戏/名义 GDP 指标为参考去看,各国的 移动游戏挖掘程度分别为韩国日本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美国英国德国;整体看德国等欧洲国家情况类似美国,市场仍未被完全挖掘。东亚的潜在空间则相对有限,欧美、特别是美国市场或是未来最主要的增量。乐观看如果 top8 中的洼地市场移动游戏渗透率达到中国级别,则还存在约 400 亿美元左 右的潜在增量;
9、按照中国游戏 20%以上的市占率,则是 80 亿美元的潜在增长空间,且我们乐观认为我国厂商尚有渗透率提升潜力。但在实际的市场发展情况中,美国等市场的 移动游戏渗透率由于过去的主机文化沉淀或将难以到达中国水平。东亚潜在空间由于 GDP 和结构因素则相对低一点,如日本移动游戏市场规模占比已然不低,更多的竞争是 在争取市占率,印度等市场则主要需要等待人均消费能力和智能手机渗透率的增长。我们整体判断在最乐观的情况下海外移动游戏市场对于中国厂商来说仍有近千亿人民币 级别的潜在空间(海外移动游戏市场的增长与中国厂商渗透率的提升),后续主要的挑战在于中国厂商能否成功出海欧美市场并确立优势。二、回顾中国游戏出
10、海史:三个阶段与两次转折点,三种路线会战海外(一)移动游戏出海的三个阶段与两次转折点中国移动游戏出海并非是近几年新崛起的趋势,从移动游戏兴起少数厂商就开始了自身 的出海之旅;但彼时对于国内厂商来说超高速增长的中国游戏市场才是必争之地。因此早期出海并不是大厂的重视方向,后续的出海发展与移动游戏行业的发展和两次重大转 折离不开关系。2018 年是中国游戏出海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国内游戏出海的主力军是中小厂商,主要是依赖于国内手游、页游在商业模式上的优势(play for free 的模式和其对应的数值体系)抢夺少量市场。2018 年之后,由于国内版号的限制,国内头部厂商也开始将目光 头像海外,
11、特别是吃鸡手游成功打开了美国和日本的射击游戏市场,海外用户对中重度 手游的需求被激发,国内优质供给优势得以逐步体现。腾讯、网易、莉莉丝与 Funplus 成为出海的领军企业。2020 年现在是新一轮的转折点,由于国内竞争加剧和增速下滑的因素,同时叠加政策 调控(未成年保护+版号停放);海外市场再次成为了新主流厂商的焦点;更强的买量模式与质量更好的手游开始涌现在出海市场。这一阶段除了原有的出海巨头外,强产品质 量的米哈游与强买量代表的三七互娱开始崛起,腾讯网易等巨头在保持现有产品优势的 基础上加码出海。(二)海外市场快速增长之下:厂商格局有所变动,三种路线会战海外从 2020 年以来的出海排名数
12、据看:大厂排名稳固,弯道超车机会仍在,但道路各不相同。我们认为出海厂商可以简单划分为三类:分别是 1)以优质产品+品质取胜的头部大厂,如腾讯、网易、米哈游等。这类厂商的游戏相对更加头部集中,12 款质量顶尖的头部 产品贡献了绝大部分利润。2)品类题材+买量打法主攻 SLG 的厂商如 FUNPLUS、莉莉丝、IGG、智明星通、三七互娱,对于广告买量与本地化能力要求更高,更下沉与精细 是这类厂商的特征。这两类基本为最主流、规模最大的出海厂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重 品质厂商就不重视发行,或买量厂商就不重视品质,主要是其优势与侧重不同。3)两类 之外还有部分专做休闲模拟的厂商如汤姆猫、博乐游戏以及麦吉泰
13、文等,这类厂商规模 相对较小。过去两年除了原有的排名靠前的先发者之外,最大的变数即为米哈游与三七互娱,米哈 游的原神即为品质领先碾压的代表,出海的效果类似当年首先把高品质吃鸡玩法移植到手机上的腾讯网易。而三七互娱则是在海外再次发扬了其强买量厂商的能力,我们 认为三七当前对于海外主流市场的品类与广告偏好已有较深的理解与经验,正在把其在 国内成功的买量打法在海外进行复用。根据 sensor tower 口径看市场格局,美日韩仍为中国厂商最大的出海市场。但整体趋势 呈现出明显的欧美增速远高于东亚,与我们此前市场规模测算中做出的判断基本一致。成熟的东亚市场虽然体量大但更加接近于存量竞争,欧美市场则是主
14、要的增量市场。从手游收入排名来看,中国成功出海手游 TOP10 中品类特点同样十分突出。Top1 为开放世界 RPG原神,2、5、7 都为射击游戏,3、4、6、8、9、10 则都为各种不同题材的 SLG 游戏。且基本都为 COK 玩法衍生类产品。唯一的率土类 SLG 三国志排在 TOP14。三、认知重品质出海厂商:腾讯、网易与米哈游如何打开市场虽然三家厂商都是以高品质游戏出海而突出,但仍然可以从多维度看出各自优劣:我们 认为在原创 IP 能力上米哈游(原神)与网易(荒野行动、阴阳师)更加占优;从工业化研发(复现)能力上看,腾讯与网易更加占优;在玩法探索能力上网易与米哈游更加占 优;从全球发行能
15、力上看米哈游与腾讯更加占优;从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看,米哈游(全 球市场+全新开放世界品类)优于腾讯(全球市场+FPS 品类)优于网易(从日韩到全球 市场中+FPS/SLG/MMO 品类)。(一)腾讯游戏出海回顾:从 IP 改编到更完备的海外发行平台腾讯在过去通过和海外主要的端游 IP 通过投资和战略合作的方式形成了绑定。而腾讯(包括网易)的手游研发实力也确实获得了海外 3A 大厂的认可。使命召唤、Apex、宝可梦、帝国时代、等 IP 逐步开始了由腾讯主导研发的移动化,腾讯在国际上的 投资与合作为其带来了大量 IP 和玩法的储备,通过海外知名 IP+成熟手游内容的方式快 速收割海外市场。(但海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游戏 行业 市场 格局 发展趋势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