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杉杉股份研究报告.docx
《2022年杉杉股份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杉杉股份研究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杉杉股份研究报告锂电池材料&偏光片龙头,规模优势显著深耕锂电池材料产业逾二十年,偏光片业务赋能新发展杉杉股份成立于 1992 年,是国内第一家从服装业顺利转型到新能源产 业的上市领军企业。现有业务主要覆盖锂离子电池材料、电池系统集成、 能源管理服务和充电桩建设及新能源汽车运营等新能源业务。1992 年成 立之初,公司打造了国内西服第一品牌,1996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 上市;1999 年开始战略布局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并在几年时间内 将业务拓展至锂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液,在新能源产业链持续投入和研 发。2008 年,公司成为全球综合实力第一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2020
2、年成功并购 LG 化学偏光片业务,成立杉金光电。实现了高端偏光 片国产化,驶入极具价值的“黄金赛道”,形成“双主业、双驱动”发展 新格局。根据数据,2021 年公司负极材料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 人造石墨全球出货量第一。根据矢野经济研究所预测,2021 年公司偏光 片生产份额约为 24%,排名全球第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锂电池负极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和偏光片 四大类。 公司的负极材料产品主要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硅基负极。负极材 料是锂电池储存锂的主体,由活性物质、粘结剂和添加剂制成糊状胶合 剂后,涂抹在铜箔两侧,经过干燥、滚压制得,主要影响锂电池的充放 电效率和循环性能,占锂电池总成本
3、约为 10-15%。 公司的正极材料产品主要包括钴酸锂、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锰酸 锂等。正极材料是锂电池最为关键的原材料,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 性能起主导作用,占锂电池总成本约为 40%。公司的电解液产品主要包括电解液和六氟磷酸锂。电解液在正负极之间 起到传导锂离子的作用,并为锂离子提供一个自由脱嵌的环境。电解液 对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比容量、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均影响极大,占 锂电池总成本约为 10%-15%。 偏光片全称为偏振光片,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是生产 LCD 的 关键部件,主要作用是使光线通过显示屏或阻挡不必要的光线通过,从 而使屏幕显示出图像。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注重技术
4、研发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杉杉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 34.42%,第二大股东为宁波朋泽贸易有限公司,为杉杉集团的全资子公 司,持股比例 9.58%,控股股东为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郑 永刚。除前三大股东之外,其他股东持有股份比例均在 4%以下,公司 股权结构较集中且稳定。公司研发费用持续增长,研发费用率稳定。截至2021年底,公司研发人员数量14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 2.3%。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7.16亿元,同比增长82.1%,主要由于锂电业务研发支出同比增加以及公司 完成 LCD偏光片业务的收购。截至2021年底,负极材料已有授权专利 146 项,其中发明专利 1
5、22 项,实用新型专利 24 项,包括国际专利2项;LCD 偏光片已授权专利 917 项,包括发明专利 900 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专利8项,其中国际专利 770 项。此外,公司还拥有127项与LCD偏光片业务相关的专有技术。双主业加速公司成长,盈利能力改善业绩保持高增长,非核心业务逐步出清锂电池材料&偏光片双轮驱动营收高增长。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 206.99 亿元,同比增长 152%,主要系锂电销量增加以及完成偏光片业务收购 所致;归母净利润 33.40 亿元,同比增长 2320%,主要系锂电销量增加 以及完成偏光片业务收购,同时完成杉杉能源部分股权出售,投资收益 同比上升所致。
6、2016-2021 年公司营收 CAGR 为 30%;归母净利润 CAGR 为 59%。其中,2021 年业绩大幅改善,主要由于:1)2021 年 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公司加速推进锂电池业务产能释放;2) 新增偏光片业务带来较大业绩增量;3)公司完成对杉杉能源的股权转让 交割,获得投资收益。聚焦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两大核心优势主业,有序剥离非核心业务。 从营收构成看,2021 年偏光片业务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 48%, 负极材料收入占比 20%左右,正极材料收入占比 17%,电解液收入占比 7%。2021 年公司转让了正极业务子公司杉杉能源的部分股权,于 2021 年 9 月起
7、杉杉能源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此外,自 2020 年起,公司 陆续对储能、充电桩、光伏组件、锂离子电容、新能源整车设计与研发、 服装品牌运营和类金融业务进行剥离和资产处臵,以大力发展锂电池负 极材料和偏光片两大核心优势主业。毛利率和净利率总体改善,控费水平较好。2021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 25.0%,同比提升 6.6pct;公司净利率 17.3%,同比提升 14.8pct。主要 因为:1)公司积极采取经营举措,负极产品单吨净利润同比增长 65%; 2)六氟磷酸锂价格上涨以及公司自备部分六氟磷酸锂产能,电解液的盈 利水平有效提升;3)新增偏光片业务改善盈利结构。分业务板块看, 2021 年偏光片
8、业务毛利率 24.6%;负极材料毛利率 28.6%,同比提升 0.9pct;正极材料毛利率17.9%,同比提升5.5pct;电解液毛利率47.6%, 同比提升 33.6pct。从 2018 年以来,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呈现下行趋势, 2021 年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分别为 3.2%、3.2%、1.0%, 同比分别-3.0、-0.2、-2.7pct,合计期间费用率-5.9pct。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营运能力提升明显公司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短期偿债能力提升。2022Q1,公司资产负 债率为 49.3%,环比-2.7pct;2014-2021 年,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为 47.5%,资本结
9、构相对稳定。2018-2022Q1,公司流动比率从 1.16 提升 至 1.39,速动比率从 0.9 提升至 1.08,短期偿债能力有所改善。2021 年公司营运能力优化显著。自 2019 年以来,公司加强了存货管控, 存货周转率持续上行;同时由于收购了 LG 偏光片业务,销售规模大幅 增加导致 2021 年末应收账款周转率提升。2021 年公司存货周转率为 6.7 次,应收账款周转率为 5.6 次,分别同比提升 2.1 次和 3.1 次。2015-2020 年,公司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呈下降趋势,主要由于公司加 大锂电产业链布局,锂电板块设备投入增加,多个锂电项目陆续竣工转 固影响周
10、转率。2021 年受益于营业收入大幅增长,资产周转率同比实现 提升。近年来由于业务变动,经营现金流净额波动较大。2014-2017 年,公司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负值,主要原因是:原控股子公司富银融资租赁(深 圳)有限公司处于业务增长期,对营运资金的需求量较大,而租金收入 在未来若干年内才会逐渐收回。2018-2020 年,经营现金流好转,主要 因为公司加强现金流管理,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回款速度;充分使用供 应商账期,使应付类增长的速度超过应收类增长速度。2021 年经营现金 流净额又变为负值,主要原因是,偏光片业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5.68 亿元,业务在中国大陆初期营运资金较少,由于主要原材料
11、进口需要预 付、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约 2 个月,均需以经营性现金流量弥补,使得 经营性现金流量为负数。截至 2021年底偏光片公司应收账款回款良好。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公司市占率领先人造石墨是主流锂电池负极材料,硅基负极具备高潜能锂电池负极材料根据活性物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碳系和非碳系两大类,人 造石墨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人造石墨是将易石墨化碳如石油焦、针状 焦、沥青焦等在一定温度下煅烧,再经粉碎、分级、高温石墨化制得, 其高结晶度通过高温石墨化形成。其各项性能比较均衡,循环性能优良, 与电解液的相容性较高,且技术工艺成熟,原料来源广,广泛应用于车 用动力电池领域以及 3C 数码领
12、域。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21 年我国负极材料总出货量 72 万吨,其中人造石墨出货量占比为 84%,天然石墨 出货量占比为 14%,已成为国内主要的两类负极材料。人造石墨保持较 高增长速度,主要原因为:1)人造石墨相比天然石墨具有更好的一致性 和循环性,更受动力及储能市场青睐;2)我国主要锂电池企业逐步转向 人造石墨,带动人造石墨出货量占比提升。硅基负极材料比容量高,市场潜能逐渐打开。硅基负极主要是指石墨掺 硅复合材料,掺杂产品包括硅碳(Si/C)负极材料及硅氧(SiO/C)负极 材料,主流掺硅比例在 5%-6%,可应用于电动工具、动力电池、高端 3C 数码领域。纯硅材料的理论比容量可达 4
13、200mAh/g,远高于石墨的 理论克容量 372mAh/g。虽然硅基材料克容量提升效果明显,但是其充 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可达 300%,会导致硅材料颗粒的粉化,造成材 料容量损失;而且其工艺难度高、生产成本高,首次充放电效率较低, 所以目前尚未大规模使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以及 SiO 负极材料的工艺 相对成熟,综合电化学性能较优,是目前最为主流的硅基负极材料。目 前国内真正实现硅基负极量产及批量供货的企业只有杉杉股份、贝特瑞。 璞泰来、石大胜华等公司处于布局、中试或研发阶段。随着技术成熟以及下游认可度逐步提高,硅基负极产品有望未来在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领 域大规模应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处于产
14、业链中间环节。上游主要为石油焦、针状焦、 沥青焦等化工产品或者初级石墨以及流化床、回转炉等制造设备,中游 为负极材料制造,下游为锂电池行业,产品最终应用于动力电池、3C 消 费电池及工业储能电池三大领域。受到下游需求推动,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双碳目标下,能源消费端中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趋势将进 一步加速。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逐年增长,2021 年产量占比已 提升至 13.4%,同比上升 8.3pct。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到 202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将 达到汽车新车销量的 20%左右,到 2035 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
15、售车 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目前市场发展已经从政策驱动转 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 年 1-6 月,我国新能源 汽车累计产量 266.1 万辆,销量 260 万辆,同比均增长 1.2 倍,市场渗 透率达 21.6%。汽车电动化已成大趋势,高工锂电预计 2022 年中国新 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有望超过 570 万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景气度高企,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发展。2021 年中 国动力电池出货量为 226GWh,同比增长达 182.5%,五年 CAGR 达 49.0%。动力电池企业产能加速释放,项目开工及项目签约密集进行。 高工锂电预计到 2030 年中国动力电
16、池出货量将达 2230GWh,市场空间 巨大。双碳目标开启储能新纪元,储能电池极具成长空间。除新能源汽车之外, 储能电池是一片蓝海市场。能源生产端中光伏、风力等可再生产能源在 电力装机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从而推动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市 场的大规模增长。根据 2021 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 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目标到 2025 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 达 3000 万千瓦以上;到 2030 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2021 年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5.51GW,同比增长 68.5%,五年 CAGR 达 82.8%。从储能技术类别来看,电池是效率最高的储
17、能方式。锂电池具有低污染、 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倍率等优良性能,随着其成本下降,锂电 池的经济性开始凸显。锂电池在新增电池储能中的运用越来越广,并逐步替代存量铅酸蓄电池。2021 年,中国储能电池市场出货量达到 48GWh, 同比增长 196.3%,5 年 CAGR 达 73.0%。预计随着国内外基站侧企业 加大采购规模、分布式风光储系统的推广、电力储能端海外市场需求持 续旺盛,未来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将保持高增趋势。消费类锂电池方兴未艾。5G、物联网、AI 等技术的普及将催生消费电 子行业全新增长点。2020 年我国消费市场锂电池(涵盖数码、电动工具、 小动力等电池)出货量达 46.3GW
18、h,同比增长 27.0%。随着消费电子的 应用场景多元化,预计消费类锂电池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消费电 池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基于下游需求旺盛,负极材料出货量高速增长。2021 年我国负极材料总 出货量 72 万吨,同比增长 97.3%,主要受到动力电池以及储能市场需 求的拉动。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仍将保持较高增长。 EVTank 预测,到 2025 年和 2030 年,中国负极材料总体出货量将分别 达到 270.5 万吨和 705.4 万吨,在全球出货量中的占比将超过 90%。中国负极材料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头部效应明显。负极材料行业呈 现“三大五小”的格局,“三大”指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杉杉 股份 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