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互联网行业之云计算市场格局及产业细分研究.docx
《2022年互联网行业之云计算市场格局及产业细分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互联网行业之云计算市场格局及产业细分研究.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互联网行业之云计算市场格局及产业细分研究1、IaaS层巨头主导,场景细分发展渠道成未来导向产业互联网为云计算发展提供新机遇。互联网市场角逐已至下半场,随着以资本和流量为主导的消费互联 网发展至高位,互联网企业的目光转向稳定性和持久性更优的产业互联网,期待数字技术与实业碰撞的火花, 使之成为第二条增长曲线。产业互联网的核心是为实业提效,通过切入物理世界的深层肌理,深度参与并重塑 生产、交易、融资、流通等环节,优化管理决策,重构生产关系,提升生产力,从而激活整个产业链路并创造 更多的增值服务和商业价值。云计算是通过共享基础构架的方式,以网络接入虚拟资源池以获取计算资源,将 软件、硬件、平
2、台等 IT 资源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使用者。因此,对于产业互联网来说,云计算提供的算力如同 电力,将基于数字基建发展的技术注入传统企业内部,打通整个产业链数据链条的数字化底座,数据作为新的 生产要素帮助企业客户实现组织和业务的数字化,从而实现“数实结合”。海外 SaaS 市场占主导,国内 IaaS 市场占主导。中国云计算市场中 IaaS 占比高达 70%,SaaS 占比为 21%, 而全球云计算市场中 SaaS 占比高达 55%,IaaS 占比仅为 26%。这种结构的差异是因为不管国内还是海外的云 计算市场,都经历了先 IaaS 层级后 SaaS 层级的过程,由于中国云计算发展滞后于海外,正处在
3、从 IaaS 市场基 本成熟向 SaaS 市场高速发展的过渡阶段,所以当前国内依然是 IaaS 市场占比较高,而海外 SaaS 市场经过多年 发展,当前已经占据云计算市场的最大比例。目前国内企业级 SaaS 在企业级软件渗透率逐步提升,企业对于 SaaS 行业认知度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也在疫情下进一步激发。IaaS 部署方式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公有云发展态势良好。公有云主要提供给愿意与多个客户共 享一个服务提供商的系统资源的客户,客户通过互联网获取服务商的场所部署资源,对于自身设备部署要求较低,具有易扩展、成本低的优势,但是也存在数据私密性低的问题。由于疫情下企业上云速度有所提升
4、,公有 云市场进一步扩大。私有云的核心客户与公有云相反,私有云客户的资源、服务和基础结构均需在私有网络上 进行维护,数据安全性提高,但部署成本也相应攀升。混合云则集成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特点,主要确保核心数 据的安全性,在成本和灵活性上也较具优势,是目前传统企业比较偏向的折中技术路线。根据艾瑞咨询,2021 年中国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规模分别为 1347 亿元与 983 亿元,私有云市场规模增速稳定,公有云保持 38.6%的 高速发展。公有云和非公有云的市场行业结构也有所不同,公有云市场中泛互联网占据较大比重,而非公有云 市场中目前政府占比更大,随着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融合速度加快,产业互联网迎来更
5、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业互联网的深化、行业云的扩张为非公有云市场带来潜在增量机遇。IaaS 业务入局门槛较高,技术实力构筑壁垒。国内传统企业目前数字化水平较低,更倾向于一体化解决方 案,因而有竞争力的云厂商需要兼具产品研发、市场渠道、交付&服务能力。技术是云厂商 IaaS 业务的核心竞 争力,目前全球体量较大的云服务商均有成套的自研技术,云厂商通过自研实力保障基础设施的可控性和稳定 性,并加快技术的创新速度和迭代速度。因此云业务入局门槛较高,头部厂商在行业内竞争力更强,企业盈利 难度也较大。目前,国内云厂商的基本发展路径是:基于研发实力推出适用于不同云服务和云部署方式的产品 和服务,并融入多类
6、型的 ISV,完善产品能力;基于云厂商自身的业务和经验优势,探索多场景下的应用赛道 并定制解决方案;再通过渠道挖掘客户需求、完成产品交付部署,以此形成标杆案例,从而吸引更多客户,逐 步建立起成熟的渠道和生态。IaaS 层巨头主导,国内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由于 IaaS 市场高投入、高规模效应、高同质化的特点,市场参 与者较少,行业集中度高,市场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主要由巨头主导。在全球范围内,云服务厂商形成了以亚 马逊、微软、Alphabet(谷歌母公司)为代表的头部阵营,国内云服务市场则形成以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 百度云等 IT 背景厂商为代表的头部阵营。中国 IaaS 公有云市场中阿里云、
7、腾讯云仍稳居前两位,华为云依靠 其高增长态势,跃升至第三位。同时 IaaS 公有云市场中排名靠前的头部厂商,在 IaaS+PaaS 赛道中仍居于主导 地位,阿里、华为和腾讯仍为 Top3。在数据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典型 PaaS 领域具有优势的综合性云厂商 则采取另外的策略,借助 PaaS 持续投入较多的先发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基于技术能力塑造差异化优势。未来平台产品和行业云有望成为新增量,PaaS 层产品类型趋于多元。PaaS 类产品收入仅为 2021 年基础云 产品收入的 24%,收入占比较小。但是目前投融资的趋势转变提示自 2020 年起,基础云领域的投资重点开始向 PaaS 平台产品和
8、各类行业云平台工具转移,云厂商正在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业云产品生态和数据平台、数据分析 工具等能力型产品,未来增长空间较大。中国云市场所提供的产品类型也趋于多元,建站推广、专业服务、企 业应用和 AI+大数据为目前市场主要的需求点。行业细分趋势明显,未来上云将向传统领域迁移。目前主要的行业领域有政府、医疗、金融、工业、教育、 游戏和视频,但是各个行业数字化和产业互联网指数各异。政府云辅助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政务专属云市场较 为成熟,公有云也仍有较大空间。金融,零售、文娱行业产业互联网程度较高,其中金融云对于数据安全性要 求较高,头部金融机构偏向采用私有云的方式切入市场;随着零售业全渠道演化进程加快,
9、零售云将有助于重 构 IT 架构;文娱行业中视频云主要面向泛娱乐行业的互动直播和音视频通信,游戏云则为游戏网络运营提供支 撑。其他多数传统行业数字化进程仍处在早期阶段, 汽车业和工业制造的云化有所突破,随着汽车行业技术能 力、设计理念、软硬件产品的更新迭代,汽车业与云厂商的链接趋于紧密;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云平台正得到广 泛应用。但是医疗行业和教育行业数字化水平仍需进一步发展,其中医疗系统上云的主要驱动力在于各个系统 信息数据打通,但是由于病患信息隐私程度较高,混合云将成为未来医疗云的主要模式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头 部厂商也将基于自身 IDC 资源差异、生态建设差异,选择优势赛道,在各个细分赛道定位
10、架构,形成自己的能 力圈。(1)AWS: 先发优势形成规模效应,技术实力构筑高壁垒AWS 作为全球云计算领域开创者具备先发优势,市占率显著领先。AWS(Amazon Web Service)是亚马逊 旗下云计算服务平台,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一整套基础设施和云解决方案。AWS 于 2002 年正式成立,于 2006 年正式推出亚马逊网络服务,2010 年 A 正式将全部零售 Web 服务迁移至 AWS。与 市场同期相比,2006-2009 年全球云服务处于推广阶段,只有少数公司重视云服务的发展,相比谷歌(Google App Engine)和微软(Azure),AWS 占据较大先发优
11、势。从市场份额上来看,AWS 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持续领跑, 据 Statista 统计,2021Q3 美国云计算厂商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全球市场的 60%,AWS 市场份额为 32%,微软 Azure 和谷歌云分别占据市场份额 21%和 8%。由于经济的持续复苏、销售渠道的升级以及客户结构的改善,2022 年一季度 AWS 收入 18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7%,经营利润率进一步攀升达到 35.3%,AWS 拥有 740 亿美元的 订单规模(上季度 710 亿美元),日益成为亚马逊核心飞轮和公司支柱。全球云计算行业创新风向标,软硬件持续性革新迭代。AWS 不断完善服务类型、扩大市场规模、注重产品
12、 研发,2013 年推出数据仓库服务平台 RedShift,实时流式数据服务 Amazon Kinesis 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式数 据实时分析处理奠定基础;2014 年发布 PaaS 事件驱动计算服务 Lambda;2017 年提供超 100 项服务,累计上线 4000 项新功能和服务,发布的 Amazon Nitro 系统重构云计算的基础并提升算力;2018 年发布 Amazon Outposts, 真正将云能力延伸到本地,成为亚马逊云科技重塑混合云的关键一环;2021 年 re:Invent 大会继续发布大量惊艳 业界的新技术和产品,三项自研底层技术帮助客户显著提升在 Amazon EC
13、2 上运行的工作负载的性能、成本和 能源效率,PaaS 层数据库、机器学习平台、四个核心产品的 Serverless 版本也在本次大会上有所更新。对内与电商生态相辅相成、彼此赋能,对外扩充客户资源与销售团队并举。电商是亚马逊的主业,为云计 算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态和资源,AWS 的高速增长需要依托于零售的能力和客户积累进行展业,但是 技术和数据的积累可以反过来赋能在线零售业务,“云计算飞轮”和“在线零售飞轮”相辅相成,高速运转,彼此 赋能。比如从技术层面看,AWS 延伸出的机器学习技术研发、智能语音平台 Alexa、线下无人商店 AmazonGo、 无人机配送 PrimeAir 等多项业
14、务,可以帮助零售提升效率、扩展场景。对外服务上,AWS 从行业场景拓展和销 售团队扩张两个方向同时推进。一方面,为提升头部用户服务质量,AWS 大幅扩充销售团队。另一方面,在行 业场景拓展上 AWS 积极挖掘金融、能源、工业等垂直领域用户的需求,并继续吸引传统企业采用公司云计算服 务,在通信、飞机制造、运动类零售、数据库等多个领域进行拓展客户资源。(2)阿里云:自研实力突出,产品全渠道广中国和亚太区云计算领军者,强者恒强未来可期。阿里云的业务始于“去 IOE”需求,2008 年前阿里采用以 IBM 小型机、Oracle 商业数据库、EMC 集中式存储为主的架构,由于出现了维护费用高昂、集中式架
15、构扩展性 不足、单台机器处理能力有限的问题,阿里开启“去 IOE”的软硬件自研进程,成为国内具备软硬一体自研实力 的少数公司之一。经过十几年发展,阿里云已成为国内市占第一的云厂商,软硬件部署、生态与合作伙伴以及 海外业务均呈现强势劲头。基础设施上,目前阿里云在全球 27 个地域运营 84 个可用区,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 云基础设施,2021 年新增印尼、菲律宾、韩国、泰国和德国的 5 座海外数据中心,并且阿里云对超过 2800 个 CDN 节点进行升级,形成广泛分布的边缘云节点,为用户提供更低延时的云服务。阿里的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 方面在国内市场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一,且在服务器、交换机、AI 芯片
16、、量子通信、量子计算、DNA 存储/计算 等基础硬件层面实现自主研发, “登月计划”下阿里核心业务的数据处理逐步迁移至飞天操作系统,目前成为 全球极少数将核心业务全部上云的大型科技公司。同时,得益于阿里内部的高流量场景、复杂产品生态,充分 的试练机会和压力测试为服务外部客户充分奠定基础。业务范围上也由最初仅服务阿里电商,拓展到服务消费 互联网企业和政企客户等,海外市场也在三年内实现 10 倍以上增长。技术:高研发投入扩大技术代差优势,长期技术投资终获回报。正如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峰所说,阿里云 战略加速的四级火箭分别为达摩院加持的云(技术)、数据智能的云(产品)、最佳实践的云(商业)、被集成的
17、云(生态),第一级“技术”火箭是阿里云构筑竞争壁垒的核心要素。自 2009 年以来,阿里云在研发的投入长期 处于高位,2017 年成立达摩院后三年累计投入 1000 亿进行核心基础技术研究。2020 年,阿里云宣布 3 年内再 投 2000 亿用于重大核心技术攻坚、新基建建设,促进数字经济长远发展。经过多年的高投入,阿里的技术成果 在业内领先,如安全和中间件产品、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大规模计算服务和分析工具等方面。长期来看,技 术持续投入并盈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守得云开见月明,2022 财年为阿里云业务 13 年以来的首次年度盈利。产品:产品体系大而全,中台战略下数据中台能力突出。阿里的计算、
18、存储、网络和 CDN 品类齐全,且 每个品类下均有丰富的产品和方案,成熟度和完整度较高。硬件方面,云原生处理芯片倚天 710 目前已经投入 数据中心进行实际应用,首款全栈自研云原生服务器“磐久”系列也已发布。除此之外,阿里云继续坚持中台 战略,因为 PaaS 服务模式因可以有效管理和调配混合架构下的基础资源,目前中国唯一自研云操作系统飞天 (Apsara)和中国唯一自研计算引擎飞天大数据平台(MaxCompute)均快速迭代更新,“云定义存储”产品、 洛神云网络 3.0 新平台架构、自研的服务器操作系统“龙蜥”也陆续在 2021 年推出。其中,根据 IDC 的2021H1 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份
19、额报告显示,阿里以明显优势位居 2021 上半年中国大数据平台公有云市场份额第一位, 数据中台能力较为突出,自研数据库 PolarDB 使得弹性能力有数量级的提升,并可实现多主架构,可用性、并 发处理;中国最大的大数据AI 一体化平台“阿里灵杰”可调动规模高达 10 万台以上计算集群,拥有云边端 一体的高性能训练和推理引擎,能提供毫秒级延迟的实时数据分析能力。生态:云钉一体构筑生态闭环,低代码平台工具稳固 SaaS 生态基座。钉钉作为协同办公平台的领军产品, 以中小企业线上沟通切入市场,逐步集成多种轻量级解决方案演化为平台。钉钉向上链接商业和金融业务,向 下由云基础设施作为支撑,打通与自身电商
20、、本地生活以及金融等业务的联结,实现 IaaS、PaaS 和 SaaS 层的 三端联动。随着 2021 年 1 月钉钉 6.0 战略定位升级为企业协同办公和应用开发平台后,低代码平台工具也相应 出现,钉钉作为 SaaS 生态基座,目前集成的应用总数超百万,其中低代码应用 3 个月增长近 38 万,开放超过 1300 个 API,延伸并肯定了钉钉的战略地位,降低企业的开发门槛及开发成本,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阿里云的应 用场景及盈利能力。(3)腾讯云:借力微信生态,音视频行业领先始于开放战略,以 C2B 模式展业,扎根消费、拥抱产业。腾讯云是由 2010 年腾讯开放平台衍变而来,使 用接口为第三方开发
21、者提供支付、广告等业务,并开始探索公有云。2013 年腾讯云正式对外提供公有云服务, 销售团队、组织架构初步组建,基于优势行业开始展业。2018 年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成立,将各事业 部的 2B 业务整合,确立 C2B 的定位,助力 B 端产业合作伙伴数字化的进程,并发挥服务 C 端的经验,打通消 费和产业的价值链。2021 年 5 月组织架构继续调整,从以云基础能力为重心转向垂类行业解决方案的探索,区 域市场的重要性也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国内第二大公有云服务提供商,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持续增长。根据 IDC 数据,2021 年第三季度中国 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 71.88 亿
22、美元,腾讯云位居第二,同比增速达到 53%,IaaS+PaaS 市场份额持续扩 大,上升至 10.92%。腾讯云借助 SaaS 市场的强有力竞争优势略胜华为云一筹,未来公有云的市场竞争也从聚 焦基础设施规模化转变为注重 IaaS、PaaS、SaaS 三层的多维度综合较量。作为国内第二大公有云服务提供商, 腾讯云在全球共有 70 个可用区,覆盖地理区域 27 个,阿里云和 AWS 全球可用区数量分别为 80、84 个,基本 持平。腾讯云全球累计部署超 2800 个 CDN 加速节点,全网带宽资源储备高达 200T+,数据中心在韩国、日本、 印度、新加坡等众多国家落地,运营超 100 万台服务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互联网 行业 计算 市场 格局 产业 细分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