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消费中药行业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消费中药行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消费中药行业分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消费中药行业分析消费中药:长坡厚雪消费中药介于药品与消费品之间,我们认为具备长坡厚雪的赛道特征: 1) 相较于处方药,消费中药拥有适度的定价权(vs Rx 医保局强大单一定价)、合理的渠 道利益分配机制(vs Rx 零加成下医院利益再分配)、多元化的宣传手段(vs Rx 不允 许广告、仅学术营销)及高远的天花板空间(vs Rx 细分适应症下相对稳定的患者池); 2) 类似于消费品,消费中药拥有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消费升级的底层逻辑、品牌价值 的可迭代性。政策:环境相对宽松,集采压力较小消费中药长期享有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 1) 处方中药的政策面近年存在反转趋势,处方中药的消费终端主要
2、在医院,近年来受到 医院总额控制、中药注射剂基层限用、医保报销限制、独家品种国谈等影响,医院市 场持续下滑,2020-2021 年国家出台政策扶持中药传承创新,以药监局与医保局为抓 手,推出 7 个改革示范区,政策面存在边际企稳; 2) 消费中药主要在药店,药店端受政策影响较小。消费中药集采压力较低。 1) 中成药集采目前以地区联盟的形式进行(湖北 19 地联盟、广东 18 地联盟、山东 x 联 盟、北京地区),品种均为处方药(Rx),涉及同通用名(如丹参类、三七类,价格降 幅大)与独家品种(连花清瘟、热毒宁等,降幅相对温和); 2) 消费中药以自费主导,目前尚未纳入联盟集采。需求:受益于居民
3、消费升级与中医诊疗意识底层动力:居民消费升级。消费中药依赖自费,且围绕治疗、保健、送礼等需求,与国民 消费水平与健康意识息息相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6 年起中国城镇居民进入富裕阶 段,庞大的消费群体与其中的中产阶级支撑中高端消费品的强劲需求。长期驱动:中医医疗服务业发展有望提升诊疗意识。“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中大篇 幅强调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提出相应预期性发展目标,关键指标如至 2025 年中医医疗机构数达 9.5 万个(20 年 7.2 万)、中医医院数提升至 6300 个(20 年 5482 个)、中医执业医师数提升等。叠加中药饮片保留加成、暂不实行 DRG 等,有望带
4、动国内 中医医疗服务终端数量、经营意愿及居民中医诊疗意识的全面提升,消费中药有望受益。品牌:源自历史与营销,反哺企业发展品牌价值的形成:历史积累与营销积累。 1) 历史积累:消费中药以中药老字号为代表,普遍拥有 50 年以上的品牌历史,在当地及 周边拥有大众知晓度,如阿胶在山东、片仔癀在福建、白药在云南等; 2) 营销积累:企业须通过经营实现知名度的扩张,打开全国市场,进而成为全国性品牌。赋能品类拓张。品牌价值支撑业务由主业扩展至多品类,如云南白药从散剂拓至贴膏剂/创 可贴进而拓展至牙膏,如片仔癀从锭剂拓至软膏进而拓展至护肤日化。赋能定价体系。品牌价值提高产品附加值,高价值品牌享有更高定价权,
5、消费者亦倾向为 其品牌附加值买单,如东阿阿胶阿胶块、同仁堂灵芝孢子粉等。市场分析:市场平稳,品种分化消费中药的主战场在药店。米内网数据显示,中成药在不同渠道的市场容量为,公立医院 约 2150 亿元(2019)、药店约 1630 亿元(2021)、基层约 650 亿元(2019),其中公立 医院与基层主要采购处方药(Rx)且大部分为医保支付,药店主要采购非处方药(OTC) 或消费属性较强的处方药且大部分为自费支付。实体药店基本饱和,近年市场容量稳定在1500 亿元。米内网数据显示中国实体药店中成 药 2021 年销售额 1509 亿元,增速放缓(20132021 CAGR 5%但 201720
6、21 CAGR 仅 为 2%),中康 CMH 监测显示 5M22 全国零售药店中成药-0.1% yoy,我们认为中成药销售 在线下药店市场趋于饱和,未来增长中枢或在个位数。网上药店尚在发展初期,2021 年市场容量约 130 亿元。米内网数据显示中国网上药店 2021 年销售额约 370 亿元、其中中成药约 130 亿元(+63% yoy),高速增长主要原因是, 品牌产品的覆盖度有限、电商有助于品牌产品的全国性铺货,2021 年高增长主因部分供 应紧缺的消费中药加大线上投放(片仔癀、安宫牛黄丸等)。沙利文预测中国在线零售药 房市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20192024E 复合增速分别 45%、34
7、%,我们认为网上药店机遇 (覆盖率)与挑战(适应症)并存。结构变迁:品牌与疗效制胜。 1) 广告驱动型、疗效不明确的品种销售显著下滑:大广告与药店扩张时代催生了一批广 告高举高打、渠道空间较大的保健药品,其中以鸿茅药酒、肾宝片为典型,近年监管 层对于药品不实广告监管趋严,其销售额显著下滑; 2) 疗效与品牌俱佳的消费中药强势崛起:安宫牛黄丸与片仔癀凭借确切疗效与品牌经营 表现优异,销售额增长迅速,20172021 CAGR 为 27%、17%;品牌 OTC 如三九感 冒灵、藿香正气口服液、康恩贝肠炎宁、龙牡壮骨颗粒等增长亦较快; 3) 处方药转 OTC 后打开第二成长曲线:连花清瘟胶囊、蒲地蓝
8、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 院端知名品种,在主动营销与等因素推动下迅速打开药店市场。投资主线主线之一:产品提价中成药提价较为常见,多为成本驱动,但仅有渠道管控良好者才能转化为利润。 提价常见。依据价格及属性,中成药可分为高端中药(片仔癀、安牛、阿胶等)、低价中 药(马应龙、藿香、感冒灵)、双跨中药(丹滴、速效、金振)。 1) 高端中药多使用昂贵药材,且在技术或配方上具有一定护城河,提价相对规律,旨在 对冲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市场对高端中药存在长期提价预期; 2) 低价中药提价频次低、幅度小,部分以应对成本上涨压力,部分以满足渠道利益空间, 提价并不规律,但提价可能引发市场上调业绩预期。 3) 双跨中
9、药较难提价,由于各地挂网招标、渠道窜货等多重因素,历史上提价历程较为 波折,耗时 25 年才能全国落地,提价可能引发市场上调业绩预期,但大多兑现较慢。提价多为药材成本上涨驱动。药材成本基本盘是人工成本(农民生存基础),波动来源是 供需(如天然牛黄供需缺口持续扩大)与资金(通货膨胀),长期震荡上涨。大品种的核 心药材一般 GAP 基地自供、波动相对较小。贵细药材尤其不受管制的牛黄涨价幅度较高。上游中药材涨价为中成药行业毛利波动的影响因素之一。 1) 从工信部统计口径,2017 年后中成药制造业收入大幅下行,主因注射剂限用、国谈 降价及影响等;利润率整体上行,我们预计与行业劣势产能出清带动集中度提
10、升 (2021 年亏损企业数量同比下降 10%)及统计口径(2021 年纳入 1551 家中成药企 业)有关; 2) 从上市公司层面, 2017 年起 SW 中药板块公司算数平均毛利率呈现下行,同期中药 材价格涨幅明显(20182019 温和上行,2020 快速上行);净利率端波动加大,我们 预计主要由收入端萎缩(注射剂限用、国谈降价等)、毛利下行而费用相对刚性导致。利润留存须视企业而定。 1) 出厂价不提:近年来终端药店连锁化下较为强势,企业须提高渠道利润空间,核心手 段是出厂终端同时提价以实现渠道获利提升,如终端提价而出厂不提价,对公司实际 业绩贡献有限; 2) 出厂价提升:对于经销链较长
11、的大品种,因管理层或经销商走漏消息,容易出现低价 放量、高价缩量的现象,如管理层利益与股东不一致,出厂价所得利润可能流至上市 公司体外。主线之二:股权激励基于国企改革、增长诉求及股价低位等因素,中成药企业于近两年密集推出股权激励: 1) 国企:基于国企要求推行股权激励。国内中成药企业中国企占比较高,6M20 中央发 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该方案要求国企灵活开展中长期激励, 强化薪酬市场化分配。国资药企如华润系(华润三九、江中药业)、云南白药、千金药 业等推出股权激励计划,解锁条件的业绩增速(营收或净利润)一般低于 15%(基准 多为 2020 年); 2) 民企:基
12、于发展关键期推出股权激励。基于业绩增长诉求,民企如健民、羚锐、新天 等推出激励方案,业绩考核指标增速多高于 20%。多家企业启动或完成股票回购但股权激励尚未实施。一批企业已完成股份回购但尚未推行 激励,我们认为部分企业 2H22 或存在激励空间。股权激励披露有助于市场形成合力。鉴于中成药市场规模表现平稳,企业表现方差较大, 股权激励可引导市场预期。 1) 事前交易:草案披露前的 5、10、20 个交易日股价相对于 SW 中药的累计涨跌幅均值 为 0%、-1%、-1%,部分个股在激励方案发布前存在股价上涨情况,如康缘药业、健 民药业、济川药业等,主因预期提前。 2) 事后交易:草案披露后的 20
13、、40、60 个交易日股价相对于 SW 中药的累计涨跌幅均 值分别为 12%、10%、19%; 3) 个股差异:超额收益一般来自于高目标、低估值等,如健民药业(股权激励高增速, 叠加体培牛黄量价齐升)、千金药业(较高考核目标叠加政策风口)、华润三九(股权 激励叠加业绩提速、政策风口、市场风格切换)等。主线之三:经营改善中成药企业大部分为国企,国企的根本制度弊端在于奖惩制度不分明下权责不清,我们认 为可从国企改革、决策层变更、市场化改革等经营改善形式来形成对企业业绩释放的预期: 1) 国企混改:国改可突破体制束缚(繁文缛节、风险偏好低、激励不充分等),包括引入 战略投资者(注入资源+管理模式)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消费 中药 行业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