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骏创科技研究报告.docx
《2022年骏创科技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骏创科技研究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骏创科技研究报告1. 聚焦汽车零部件研产,新业务拉动业绩向上1.1 塑料零部件起家,深耕行业 15 年骏创科技是集汽车塑料零部件、模具、汽车金属零部件的研产装配于一体的高新技术 企业。公司前身为 2005 年成立的苏州骏创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2010 年正式转型聚焦汽 车行业领域。2015 年,公司正式挂牌新三板,次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持续深耕于 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已获得授权专利 158 项,其中发 明专利 16 项。近年来,公司不断优化产品品质、拓展产品类型,并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 不断提升满足客户需求的一体化服务能力。公司股权集中,沈安
2、居、李祥平夫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 司董事长沈安居直接持有公司 56.30%股份,并通过创福兴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间接持有 公司 1.32%股份;李祥平直接持有公司 3.61%股份。沈安居、李祥平夫妇控股比例达 61.23%, 公司股权集中。此外,公司拥有骏创模具(苏州)一家全资子公司和无锡沃德、骏创北美 两家控股子公司,分别持股 60%/70%。其中,骏创模具和无锡沃德分别从事模具及汽车金 属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为公司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2 业务不断拓展,新能源板块增速显著公司主营汽车塑料零部件业务,其中新能源汽车功能部件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期。公司
3、以塑料零部件制造起家,2019 年起公司顺应电动化大潮,切入电车零部件领域,开始向新 能源汽车厂商提供三电系统等部位的功能件,带动业绩加速增长。公司至今已形成以汽车 塑料零部件为主,模具、金属零部件为辅的经营模式,产品形态日益丰富。2021 年,公司 汽车塑料零部件/模具/金属件业务分别实现营收 2.92/0.36/0.13 亿元,占比 85%/10%/4%。新能源汽车部件为公司打开第二成长曲线。公司传统的塑料零部件业务主要分为汽车 悬架轴承系列、汽车天窗控制面板系列等,公司主要生产上述轴承、面板的结构部件,再 交由下游龙头汽车供应链企业集成。近年公司产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应用,主要用于 新
4、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以及底盘/车门模块,该板块已成长为汽车塑料件中最大业务板块, 2021 年实现营收 1.79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超过 50%, CAGR(2019-2021)达 428%, 带动整体业绩加速向上。公司拥有品类丰富的模具库和模具研发设计能力、可持续、高效满足大客户一体化注 塑件新品研发需求。公司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模具的能力,可用于高效、大批量的生产精 密零部件,能够承接客户多样化、定制化需求。目前公司模具主要以生产性模具为主,即 根据下游客户需求进行模具定制,再用以生产客户所需的注塑件。此外,公司的金属零部 件业务主要为弹簧卡箍,在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都有应用,目前主要作为客户
5、拓展,或 满足客户配套需求的抓手,未来随着新能源车对冷却系统的需求愈发广泛,弹簧卡箍的应 用场景也会更加多样。1.3 H2 订单、汇率、原材料等多重因素支撑高增长2021 年营收增速显著,2022 年全年业绩可期。2017-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从 1.12 亿元增长至 3.45 亿元,4 年 CAGR 达 33%;2021 年公司成功导入新能源汽车大客户 T 公 司一级供应商体系,当年营收增速拐点向上达到 93%。2017-2021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从 2079 万元增长至 2806 万元,4 年的 CAGR 达到 7.78%,净利润主要受到原材料上涨、新 业务开拓摊销高、汇兑因素等成
6、本费用影响,尚未充分反应订单增长预期。2022H1 公司 实现营业收入 2.31 亿元(YOY+66%),归母净利润 2434 万元(YOY+132%),已达去 年全年 80%以上的水准,上半年受管控影响订单下达和交付,下半年订单放量可期。盈利能力开始修复,费用端基本稳定。2017-2020 年由于传统汽车注塑件老产品降价 和原料小幅涨价,毛利率处于下行通道。2021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 净利率分别为 22.57%/7.59%,较上年同期下降 7.1/2.9pcts。主要系由于:1)原材料价格自 2020 年开 始大幅上涨导致盈利能力受挤压; 2)2021 年公司新能源功能件业务大幅增长,该板
7、块业 务毛利率相对较低;3)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4)金属业务进入试生产阶段,摊销较大。随着原材料价格回落和人民币汇率贬值,今年毛利率有望较去年回升,2022H1 已 出现小幅上涨的趋势。公司期间费用率端较稳定,整体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外销占比逐步扩大,设立海外控股子公司更好服务头部客户。2018-2022H1 公司外销 占比逐年扩大,占总营收的比例从 9.04%增加到 51.16%,外销业务主要由新能源汽车功 能部件构成(T 公司业务归为外销业务)。2021 年公司设立骏创北美控股子公司,积极拓 展海外客户,以布署全球化客户需求;2022 年 7 月又设立墨西哥控股孙公司,进一步优化 市
8、场结构,增强公司在北美市场的竞争力。2. 汽车轻量化势在必行,塑料零件替代空间广阔2.1 改性塑料性能优异,为理想的轻量化材料汽车轻量化发展是降能耗、减排放的主要路径之一。近年来,受政策因素和标准限制 影响,要求乘用车能耗逐年降低,我国汽车燃耗已从 2015 年的 6.9L/100km 降低至 2020 年的 5L/100km,排放改善的效果显著,但与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据研究显示,汽车燃料排放与车身自重高度相关,传统燃油车的重量每减少 100kg, 百公里耗油量将降低 0.3-0.6L,二氧化碳减少量 5-8g,纯电动汽车重量每减少 100kg,可 行驶里程增加 10%
9、,节约电池成本 15-20%。因此,汽车轻量化是实现降低能耗,减少排 放的重要路径,汽车轻量化发展势在必行。改性塑料为车身采用最多的非金属材料,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手段。汽车轻量化主要 包括结构优化设计、轻量化材料应用和采用先进制造工艺等三大方案。其中轻量化材料包 括金属材料(高强度钢、铝镁合金等)和非金属材料(塑料和新型复合材料等)。改性塑 料是汽车上采用最多的非金属材料,“以塑代钢”不仅可以实现车身减重,还具备设计自 由度、外观丰富、加工方便等优点,逐渐成为汽车轻量化材料的主要趋势之一;目前塑料 主要应用于发动机周围功能件、内饰零部件、外装覆盖件等地方,未来随着功能、工艺的 不断改善优化,未
10、来塑料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相比于其他轻量化材料,塑料具备质量轻、加工工艺方便、抗冲击耐腐蚀等不可替代 的优势,高性能的塑料在汽车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 1) 塑料质量轻:塑料在汽车的应用逐步扩大的首要原因是得益于其密度小、质量轻; 一般塑料的密度约为 0.91.5、纤维增强型塑料也不超过 2;对比其他金属材料钢 铜材料一般比重在 78 以上,铝为 2.7,这使塑料在多领域成为轻量化材料首选。 2) 成型容易、工艺简单:塑料易成型,可通过注塑等多种工艺实现不同的形状、产 品精度高;同时塑料可一次成型,整个加工流程短,对比金属件通常需要先加工 各个零部件,再通过焊接等技术连接而成,工序繁
11、琐,塑料件更具备经济性; 3) 塑料具备与金属不同的特性,可作为结构材料使用,是金属的理想替代材料:塑 料具备弹性变形特性,在撞击时能够作为缓冲,对车辆和乘客起到保护作用,因 此目前如内饰仪表盘/方向盘/中控台、外饰前后保险杠,车身装饰条等均以采用塑 料材料;同时塑料还具备较强的耐腐蚀性,因此在易受污染的地区也获得了较多 的应用。塑料可以根据不同的成分,再通过不同的填料、添加剂、改性方式、制造工艺等获得 不同性能,满足下游不同零部件的需求。从汽车用改性塑料种类占比来看,目前改性 PP 是 应用最广泛的细分类别,占比可达 46%,聚丙烯可通过增韧/增强/共混等改性方法实现如 耐刮擦、耐光热老化的
12、特性,在汽车内饰件以及增强后在车门模块、尾盖模块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次为改性 PA(包括 PA6、PA66 等)占比约 8%,位列第二,改性 PA 以纤 维增强型 PA 的应用最为普遍,其改性后强度、制品精度以及尺寸稳定性都得到提升,尤其 适用于对精度和强度均有要求的功能结构件。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改性技术和加工技术的不 断完善,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将不断扩展,并有望向更多高功能的领域延伸。2.2 新能源车前景广阔,释放塑料产品新需求2.2.1 新能源汽车景气度高,推动轻量化需求后需求恢复,汽车市场增长潜力大。2007-2021 年,我国乘用车年销量从 630 万 辆增长至 2148 万辆,增长了
13、 300%+,现已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近年来,受消费意 愿弱、养车难度提升,以及 2020 年以来的影响,我国汽车销量出现下滑;2021 年随着逐步得到控制,汽车产业需求开始恢复。从汽车保有量的角度,我国千人拥车 量为 173 辆,位列全球第 17 名,仅仅为美国的两成,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未来的 消费需求空间依旧很广阔。新能源汽车行业方兴未艾,销量突破 350 万辆,未来将成为主流车型。近几年在汽车 销量小幅回落时期,我国新能源汽车仍稳中求进,销量不断攀升,2021 年实现 352 万辆的 销量,同比增速高达 157%。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技术来源国,相关专 利申请量为
14、全球首位,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技术不断突破,新能源车市场将持续蓬勃发展, 空间巨大。2021 年新能源汽车占乘用车总销量比例为 13.4%,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目 标规划,计划 2035 年其销量突破 50%,新能源车将成为主流的车型。新能源汽车对续航、减重要求更高,亟待轻量化发展。里程焦虑、补贴门槛提升推动 新能源汽车向轻量化发展:近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补贴的续航门槛持续上涨,新能源 汽车对续航里程提升的需求更加迫切,而汽车通过减重、降能耗能够很好地提升新能源汽 车的续航里程。根据汽车工程学报的数据,对纯电动汽车来说,整车质量下降 10%,可以 减少 5.5%的电能损耗,同时增加 5.5%的
15、续驶里程,因此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轻量 化的重点领域。2.2.2 塑料件逐步渗透,单车价值持续提升内饰应用成熟,新领域逐步拓展。汽车的结构主要可分为车身、动力系统/电池包、内 外饰与底盘等,采用的材料各不相同;其中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目 前主要还是应用于汽车内饰件、外装件以及部分功能结构件上,其中以内饰件的应用发展 的最为成熟;大部分车型的车身与底盘仍主要以金属材料为主,采用高强度钢、热成形、 美铝合金等材料去实现轻量化替代,但目前在车身非骨架的部分也开始出现一些以塑代钢 的趋势;另外,未来我们认为塑料应用较大的增量在于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电池包对 续航、能量密度提升的
16、需求极大的推动了塑料及复合材料在轻量化材料中的发展。目前塑料在汽车内外饰以及一些功能结构件上已经取得了较广泛的应用。塑料可以通 过改性等方式实现不同的性能,加工方便且利于回收再生,具备很多金属材料无法达到的 优势,被汽车工业大规模的采用:1)内饰件:仪表盘、方向盘、手套箱、座椅等,这类零 部件对耐用性及安全性有一定要求,主要材料集中在 PP、PU 等产品,目前汽车内饰件已 经基本实现了塑料化;2)外饰件:保险杠、挡泥板、尾翼等,对安全和造型美观性有要求, 主要材料为改性 PP、ABS 等,近年外饰件的塑料化程度不断提升;3)发动机功能件:发 展较晚,主要因为发动机高温问题给塑料功能件的应用提出
17、了较高要求,需解决塑料的耐 热/阻燃性、刚性和精度等,目前主要采用玻纤增强塑料。我们认为未来主要的增量来自于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以及车身结构件上的应用: 1)三电系统:塑料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支撑与保护。新能源汽车较传统 燃油车而言,增加了核心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其中由于电池整包可占整车 整备质量的 2030%甚至更高,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电池平均单位体积或质量所释放的 电能)是影响整车续航能力的主要因素,这更加凸显了电池包的轻量化发展的重要性。电池包箱体主要起到保护和支撑电池模组的作用,三种材料各有优势。1)高强度钢: 屈服强度和拉伸强度高,抗变形,但自重较重、耐腐蚀性比
18、较差;2)铝合金:广泛用作汽 车轻量化所使用的材料,密度仅有钢的 1/3,具备质量轻和可塑性好等优势,且耐腐蚀、导热和散热性均较好;3)复合材料(碳纤或玻纤增强塑料等)密度仅有钢的 1/4,质量轻且 比模量优,具备耐变形抗冲击等多重优势。以目前的主流的电动车型为例,大部分电池箱 体还是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等材料为主,部分车型的上壳体已经开始采用 SMC 等复合材 料;未来由于电池箱体材料对电绝缘性、高散热性、稳定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工程塑料因 其质量轻、耐热性好、电绝缘性优等特性将有望逐步受到重视。2)车身:主框架材料因安全性要求仍以金属为主,塑料在汽车尾部等结构件上的应用 趋势开始显现。车身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骏创 科技 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