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化妆品行业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化妆品行业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化妆品行业研究.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化妆品行业研究1、增长空间:化妆品行业长期投资价值来源于棘轮效应1.1、规模增速:对比成熟市场阶段,增长来自人均消费提升化妆品行业细分赛道众多,按效果或目的可分为护肤品、彩妆等,其中护肤品可 分为基础护肤品和功效性护肤品,功效性护肤品又可分为皮肤学级护肤品、强功效性 护肤品等;按消费层级可分为高端化妆品、大众化妆品等。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自 2017 年起迅速增长,人均 GDP 增长给予化妆品行业长 期空间。2016-2021 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 CAGR 为 10.89%,2021 年达到 5686 亿元。根据欧睿咨询的预测,预计未来 5 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 CAGR 为 7.5
2、4%, 增速仍将继续超越美法日韩市场,2026 年增长至 8177 亿元,增长空间 43.81%,规 模有望追平美国市场。由于化妆品具备可选消费属性,行业规模增长与人均 GDP 增 速高度相关,2008-2021 年中国人均 GDP 增速高于美法日韩,且在冲击的 2020 年维持正增速 2%。对应到化妆品行业来看,成熟市场受影响较为明显,高速成 长的中国化妆品市场韧性更强,2020 年规模仍然录得正增长,同比+7.52%至 5215 亿元。从化妆品主要消费人群来看人口红利已过,行业后续的长期增长来源于人均消 费金额的提升。我们选取劳动年龄女性人口作为各国化妆品市场主要消费人群的范围, 人口增速
3、放缓趋势下,中国市场主要化妆品消费人群的人口红利阶段已过,2015 年 后人群数量开始下降,2020 年同比-2.99%至 4.72 亿人。展望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后续 增长来源,一方面是消费人群向儿童、老年人、男性等群体拓展,另一方面将由人均 消费金额提升带来的价增贡献更强有力的推动。2007-2020 年,中国化妆品市场主要消费人群的人均消费金额由 319 元提升至 1104 元,2016-2020 年增长提速,CAGR 达到 12.53%,但与成熟美法日韩市场的人均消费额相比,仍有很大增长空间。2020 年,中国化妆品主要人群人均消费金额相较成熟市场均值尚有 4 倍提升空间,其中, 护肤品主
4、要人均消费 574 元、彩妆核心人均消费 127 元,相较成熟市场均值分别有 2.4 倍和 5 倍的增长空间。后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预期下,人均化妆品消费金 额提升仍将有效支撑化妆品市场扩容。中国化妆品市场结构升级支撑后续涨价逻辑。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带动中国化妆 品市场结构向高端化升级,2017 年以来我国高端化妆品市场增长提速,2016-2021 年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规模 CAGR 达到 24.38%,高于大众化妆品市场 5.44%的 CAGR。2021 年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规模扩大至 2143 亿元,后续国产品牌在逐渐打 造的强产品力的基础上,顺应高端化升级趋势的价格提升预期明确。 从中
5、外龙头品牌的价格带对比来看,外资品牌以核心技术优势和长期品牌积淀支 撑更高的品牌溢价,而国货品牌价格带仍位于大众化市场,预计在后续成分配方升级 的基础上,价格涨幅仍有空间,进而拉动龙头品牌客单价的提升。此外,在护肤需求 精细化的趋势下,化妆品品牌通过多元化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全套需求,以同系列产品 的连带销售提升品牌整体的客单价。专业性细分赛道存在渗透率提升逻辑。基于专业属性和面向消费者需求更强的针 对性,部分细分赛道目前渗透率较低,例如敏感肌、医美术后修复等专业性细分需求, 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新材料赛道。2017 年以来中国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增长迅猛, 2016-2021 年 CAGR 高达
6、32.58%,期间诞生以薇诺娜为代表的优秀国货品牌,2021 年规模达到 283 亿元,已经超越美国市场。中国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渗透率从 2014 年的 1.46%提升至 2021 年的 4.98%,对比较为成熟的法国市场 11.97%的渗透率仍 有 1.4 倍空间,赛道后续成长空间依然可期。透明质酸在补水保湿领域,胶原蛋白在抗衰、修复保养领域的应用优势明显,看 好后续渗透率提升。根据巨子生物招股书,2021 年中国功效护肤品市场中,重组胶 原蛋白/透明质酸赛道规模分别为 46 亿元/78 亿元,渗透率分别为 14.9%/25.3%。新 兴成分后续增长空间可期,预计重组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在功效
7、性护肤品市场的渗透 率将在 2027 年增长至 30.5%/29.1%,规模分别增长至 645 亿元/617 亿元,2021- 2027 年 CAGR 分别为 55.29%/41.16%。国内主要品牌包括敷尔佳,丸美,巨子生物 旗下可复美、可丽金,创尔生物旗下创尔美等。1.2、需求持续:护肤品粘性强,高频和复购支撑永续增长高频复购属性为化妆品带来需求的持续性。30ml 护肤品空瓶周期大概在 2 个月 左右,因此相比于其他可选消费品,化妆品的消费频次较高,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 2020 年 24.5%的 Z 世代消费者购买化妆品的频次在一月一次或多次,高频次消费者 占比明显高于潮玩、香水等其他可
8、选消费品。另一方面,消费者一旦选定适合自身需 求的护肤产品,更换品牌的意愿较低,故依托产品力成功打造出优秀品牌力的护肤品, 其消费者粘性和复购率将长期维持较高水平。持续性需求赋予化妆品较强复苏弹性。2017 年后中国化妆品类限上商品零售额 增速持续超越社零增速,2020 年 4-11 月化妆品后复苏弹性亦强于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且 618、双 11 大促期间强烈的补库存需求进一步释放行业增速。基于消费 需求的棘轮效应,消费者使用优质产品后向下更换意愿较低,因此化妆品行业长期粘 性较强,后续规模增长和提价趋势明确。护肤品高复购率支撑品牌长期增长。国际品牌复购率数据披露较少,以雅诗兰黛 为例,核
9、心大单品小棕瓶的复购率在 40%-60%,已形成极强的消费者认知度。国货 品牌中,龙头及功效性品牌客户粘性较强,润百颜、夸迪、佰草集、玉泽品牌复购率 已超过 40%。大众护肤品复购率略低于专业性护肤品,2022 年 H1 珀莱雅天猫平台 品牌复购率超过 35%。2、化妆品行业格局:国货替代趋势持续,品牌马太效应凸显2.1、产业链:中游品牌商掌握定价权从产业链价值分布来看,中游品牌商占据话语权,长期积累以及全方位能力打造 的品牌力支撑品牌商具有产业链环节中最高的毛利率。结合各公司财报,化妆品产业 链上游环节毛利率为 25%-40%,而在透明质酸领域具有绝对优势的华熙生物原料业 务部分的毛利率可高
10、达 70%以上。代工环节加价率较低,毛利率范围在 25%-30%。 中游品牌商毛利率和加价率均较高,毛利率可高达 60%-80%,产品、渠道、营销等 全方位长期积累的品牌力为化妆品品牌商带来溢价能力和定价权。基于产业链各环节的不同特点,龙头企业竞争壁垒及研究方法不尽相同。上游原材料:核心关注产能带来的规模优势,原料技术的研发壁垒,研发能 力支撑的品类拓展,产品力基础上的客户资源,以及价格顺畅传导下的量价 齐升。代工厂:核心关注产能规模扩张和产能利用率,加工环节的技术优势,品牌 客户资源及产销率情况。中游品牌商:塑造产品力的基础上打造品牌护城河。品牌力的综合考量包括 复购率、定价权、控价和提价能
11、力、原料和配方的研发能力、营销对于品牌 长期价值的塑造,以及龙头企业拥有的快速反应和全渠道运营能力。 服务商:重点在于品牌客户资源的积累和持续粘性,渠道资源和长期积累的 运营经验,不同渠道、品类、打法的准确判断,以及各渠道投放 ROI 的持续 优化。下游渠道商:流量去中心化背景下,不同渠道的流量分配不仅注重便捷性, 也愈发注重多元化消费场景的体验性,线上公域私域渠道、线下化妆品集合 店等全面发展,社交电商增长迅猛。品牌力定价权决定高毛利率,高费用率支持规模快速增长。成功打造强品牌力的 化妆品品牌商的毛利率较高,集中在 60%-70%,其中专注于敏感肌赛道的贝泰妮和 依托龙头玻尿酸原料优势的华熙
12、生物化妆品业务的毛利率超过 75%。由于品牌在快 速扩张期需要通过持续性品牌营销投放更广泛高效地触达品牌核心消费人群,化妆品 企业的销售费用投入普遍较高,净利率一般在 25%以下。依据杜邦分析,净资产收益率指标除了受制于盈利能力以外,还与公司资产结构 和运营效率有关。珀莱雅、上海家化、丸美股份权益乘数下降时,ROE 和 ROIC 也 有所下降,2021 年末化妆品行业代表公司权益乘数范围在 1.2-1.75 之间,均值为 1.45。2021 年珀莱雅/贝泰妮/华熙生物/上海家化/丸美股份/水羊股份总资产周转率分 别为 1.12/1.09/0.75/ 0.65/0.47/2.04 次。2.2、格
13、局变迁:化妆品消费回流,国货龙头崛起正当时参考成熟市场发展历程,中国化妆品市场将步入龙头整合阶段。复盘欧美日韩市 场化妆品行业发展阶段,起步期的资源禀赋奠定后续化妆品市场主要特征,欧美日韩 化妆品行业初期的医药、化工等产业背景或品牌创始人经历为成熟市场的品牌提供底 层研发基因。对应中国化妆品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后有望实现龙头整合,供给端研 发加码从根源上提升产品力、国产品牌渠道运营优势明显,需求端消费者购买力提升、 文化和审美自信增强,预计中国市场将涌现出长盛不衰的化妆品龙头品牌。品牌本土化趋势下国货崛起进程持续。在较为成熟的化妆品市场中,行业头部多 为本土品牌,2021 年美国 TOP15
14、护肤品中本土品牌占 11 席,日本 TOP15 护肤品 均为本土品牌,反观中国护肤品市场 TOP3 仍由欧美品牌占据,TOP15 品牌中仅有 百雀羚、自然堂、珀莱雅、薇诺娜 4 个国产品牌。相比 2012 年,2021 年中国护肤品市场 TOP3 仍由外资主导但占比降低,优质国货排名及市占率上升,消费回流趋势 下,中国化妆品市场本土品牌排名及头部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彩妆行业同样可以看到成熟市场头部品牌多由本土品牌构成,2021 年美国、日 本 TOP15 彩妆品牌中,本土品牌分别有 11 个、14 个,而中国市场本土品牌仅占 4 个。对比 2012 和 2021 年中国彩妆市场,TOP2 由外资
15、品牌美宝莲、欧莱雅占据主要份额转变为国货花西子、完美日记位居前二,国产品牌产品力明显提升。2012-2021 年中国彩妆行业市场集中度降幅明显,国产彩妆品牌百花齐放打破 国际彩妆的垄断格局。2012 年中国彩妆市场 TOP1 市占率/CR5/CR10 分别为 21.2%/44.4%/54.9%,2021 年分别降低至 6.8%/30.3%/48.1%。横向五国对比中, 中国彩妆市场集中度仅次于法国,花西子、完美日记等新锐品牌爆发引领彩妆审美的 国潮崛起。欧美化妆品集团在华增速低于国货龙头品牌增速。2022 年 618 期间,外资头部 品牌仍保持高销售额但增速较缓,欧莱雅/玉兰油/雅诗兰黛 GM
16、V 分别为 1227 万元 /772 万元/762 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6%/75.3%/-17.4%;头部国货品牌势如破竹, 天猫平台 618 期间珀莱雅/彩棠/薇诺娜/夸迪分别实现 GMV569 万元/87 万元/427 万 元/282 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75.6%/303.1%/22.1%/149.6%,远超化妆品行业大盘 GMV 增速-0.39%。国货突围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龙头市占率提升。在皮肤学级护肤品等专业性较 强的细分赛道中,由于消费者的需求相对确定,龙头产品的品牌力逐步积累后,用户 粘性相对大众护肤品更强,叠加新增客群的扩充,龙头品牌薇诺娜的市场占有率持续 提升,市场
17、龙头产品已由 2012 年的法国品牌集中转换为 2021 年的薇诺娜领跑,薇 诺娜 2021 年市占率提升至 19.5%,超越第二名品牌 9.6 个百分点。3、研究框架:国货崛起正当时,从产品力向品牌力进发中国化妆品行业已从渠道驱动迈入产品驱动阶段,后续有望在产品力进一步夯 实的基础上转向品牌驱动增长。整体品牌力的打造可分为产品力、渠道力、营销力的 持续升级,以及底层组织架构的支撑。1)产品力的根本在于原料和配方的研发能力, 在此基础上打造出优质大单品,可以通过纵向迭代持续提价、通过横向拓展达成连带销售,从而形成消费者粘性和客单价的长久提升。2)在日益分散的流量背景下,渠 道力是品牌对于全渠道
18、运营能力的把控,具体表现为各渠道 GMV、排名、客单价, 提升自播占比降低对超头的依赖,不同渠道控价能力等。3)营销力表现为销售费用 率的管控,各渠道粉丝数和互动量,各渠道投放 ROI,内容营销对品牌价值观的塑造 等。4)组织架构敏捷性支持对于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集团化的成长路径,对核心 人员的高效激励机制等。3.1、产品:研发为基塑造核心竞争力,大单品拉长生命周期从基础到功效,科学高效地解决皮肤问题。消费者对化妆品的提亮美白、淡化痘 印、抗初老、抗氧化等进阶功效性需求提高,受益于 KOL 和 KCL 在社媒上的广泛传 播,消费者对化妆品功效的对应成分认知程度持续加深,根据 CBNData 的
19、调研数据, 2022 年有 64%的消费者在购买护肤品时会重点关注成分,进一步关注配方的科学性, 73%的消费者会关注成分的配方和配比,因此也对化妆品的核心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 要求,4 成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会关注成分的生产技术和相关研究背景。研发为基夯实产品底层竞争力。2017-2022 年,国际龙头化妆品集团授权专利数 众多,欧莱雅/资生堂分别有 2517/691 个,且主要集中于发明专利,在底层核心研发 方面仍具备明显优势,同期本土头部化妆品集团授权专利数在 200-400 之间,其中 外观专利数量较多。研发投入方面,国际集团研发费用较高,2021 年欧莱雅/雅诗兰 黛/资生堂研发费用分
20、别为 78.51 亿元/15.68 亿元/14.58 亿元,国货龙头集团研发费 用率尚处于 2 亿元以下。相比较而言,国际品牌更加重视底层研发和专利原料或配 方,这也是国产品牌重点关注和后续突破的方向。从研发人员来看,国际集团研发人 员数量较多,普遍在几千人的规模;国货龙头集团研发人员数量仍在几百人的规模, 但占比已达到较高水平,后续底层技术升级可期。国产龙头化妆品集团多路径构筑差异化研发优势。国际化妆品集团底层原料专 利优势明显,例如欧莱雅拥有独家专利抗衰成分玻色因,资生堂旗下 SK-II 拥有核心 专利成分 Pitera。本土化妆品集团通过与一线原料商合作、产学研融合、本土特色植 物提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化妆品 行业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