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房地产行业专题研究.docx
《2022年房地产行业专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房地产行业专题研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房地产行业专题研究交付问题的历史根源预售制的两面性我们认为,预售一方面极大促进了开发投资的繁荣,另一方面却又为交付问题埋下了 隐患。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达 41.8 平米/人,年均复合增 长率维持高位。预售当然不必然带来交付问题,但如果是现房销售,则交付问题不会蔓延。 当然,在确立预售制的情况下,轻易退出也不是好的选项,因为这会进一步加大企业资金 压力,减少市场房屋供给但优化预售监管制度是重要方向。迷失的三年2019-2021 年,土地出让的质量持续偏低,开发业务的各项成本偏高,房价没有出现 明显上涨,部分开发企业盲目扩大规模,单从项目层面而言很多项目
2、无法盈利。信用债不 断涌入,部分开发企业习惯于经营性现金流单向流动(从总部到项目)。项目的开发资金来 源比较复杂,牵扯利益主体越来越多,隐藏的问题日渐严重。这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迷 失的三年,好公司潜在盈利能力下降,不少企业则暗含信用风险。尤其是信用债,成为了部分企业底层资产质量和债务脱钩的最关键原因。部分企业总 部不断增加信用债,资金从总部向底层流动。部分企业在项目层面已经习惯了盲目扩大再生产,可能忽略了从项目层面回收资金,甚至部分建安成本的安排都因为“提高资金使用 效率”,导致安全性降低。部分企业总部往往脱离的项目底层,只是依赖于融资借新还旧, 只是擅长配置资金。在黯淡的土地市场和规模增长
3、诉求的双重挤压下,诸多企业逐渐放弃 了对盈利能力的高要求这也渐渐为日后交付问题的出现埋下了祸根。同时,开发利益主体也日渐复杂化。利益主体越复杂,在项目出险时协调纠纷的难度 就越大。这既表现为部分企业的权益比日渐下降,合作项目日益增加,三方合作甚至多方 合作越来越多,也表现为各类金融机构介入前融,项目抵押性质日益复杂。缩表的开始2021 年下半年,信用债市场调整,经营性现金流回补融资性现金流出,部分开发企 业总部层面增量资金开始出现枯竭迹象,而在项目层面,预售监管从严令腾挪空间消失, 复杂的债务关系之下,项目交付的问题开始频发。2022 年以来,国内房地产企业新发债 券总额较 2021 年同比仍
4、大幅下降,境外债券市场几乎冻结,融资性现金流短期继续净流 入的可能性很低,行业只能依靠经营性现金流。房地产企业有多种办法优化资金头寸。少拿地是最常见的,减少开工也是重要的办法。 当其他办法都已经充分使用时,企业如果自由动用的现金流仍然不足,则可能出现部分项 目的交付问题。2022 年以来土地市场表现冷清,开工下降,客观上说明了交付可能存在 压力。若房地产出险对宏观经济的挑战我国房地产规模大、涉及面广,房地产及产业链对 GDP 的占比约为 17.7%房地产业规模大、链条长、牵扯面广,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我们测算 2020 年总计贡献了 17.7%的 GDP。房地产业占 GDP 的规模大,从
5、投资、生产、消费、就业等 方面体现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占 GDP 的比重从 1999 年 4.9%逐步增长至 2021 年的 12.9%;生产方面,2021 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为 6.8%, “房地产+70%的建筑业”贡献的增加值占 GDP 比重稳定在 12%左右,2021 年为 11.7%; 销售方面,商品房销售额占 GDP的比重在 2020 年高达 17.1%,2021 年小幅下降至 15.9%; 就业方面,直接看房地产业吸纳的就业相对较低,2020 年为 525 万人,占比为 3.1%,但 考虑到房地产上下游较强的带动作用,实际规模应远大于直接吸纳的就业规模
6、,例如,存 量超 5000 万人的建筑业相关就业大部分的需求来自房地产的带动。房地产前后向产业链 联系紧密,可充分带动上游的建筑建材、机械、金属,以及下游家电家具、装修装饰等行 业的发展潜能。按照狭义口径测算,2020 年,房地产自身和前、后向分别创造约 7.2%、 7.8%、2.7%的 GDP,总贡献约 17.7%的 GDP 份额。房地产撬动自身和前向 GDP 的乘数为 2.09,主要对货币金融、批发、商务、零售、 电力、钢铁、煤炭、金属、建筑建材等行业起到较大带动作用。考虑除了直接的投资活动 对经济的贡献,房地产也会通过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带动进一步影响经济。我们使用投入产 出表测算房地产对
7、GDP 的撬动作用,结果表明房地产的 1 单位增加值撬动自身及前向 GDP 为 2.09,相比而言,基建的效果为 1.99。结合 2020 年,各自 7.2%和 7.5%的增加 值份额,测算房地产和基建的自身及前向带动 GDP 占比分别为 15.0%和 14.9%。(1)从 房地产前向带动的行业来看,主要包括货币金融、批发、商务、零售、电力、钢铁、煤炭、 金属、建筑建材等行业。过去的大宗商品周期,主要体现为钢铁等黑色系产品,以及水泥、 砂石等非金属矿制品伴随房地产周期而波动。(2)撬动系数较 2018 年投入产出表测算的 2.20 有所减弱,主要是因为土地购置费用占比越加提升。而基建 2020
8、 年数据测算的参数为 1.99,较 2018 年的 1.87 有所提升,主要原因在于供给相对稀缺、具有更大投资乘数的 “新基建”占比提升。同基建相比,房地产所带动领域更偏向于建筑建材、金属、批发等。房地产也是居民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多方面影响消费住房是居民总资产的重要组成,占比约为 60%左右,居民财富的波动也主要受到住房 的影响,又进一步影响到消费。有诸多学术机构对中国居民家庭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过调 研,例如西财的 CHFS、北大的 CFPS 等,其中官方机构如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也有 调研。根据央行调统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于 2019 年 10 月中下旬在全国 30 个省(
9、自治区、直辖市)对 3 万余户城镇居民家庭开展了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我国 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户均 253.0 万元,占家庭总资产的八成,而实物资产 中,又以住房为主,综合来看,住房在城镇居民家庭资产占比为 59.1%。由于住房在居民 资产中的占比较大,因此住房资产的变动也成为了家庭财富增减变化的重要因素。根据西财和蚂蚁金服的报告后时代中国家庭的财富变动趋势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 告(2022Q2),2022 年二季度调研中财富减少的家庭中,住房资产的价值减少是财富减 少最主要的原因,贡献了 47.7%,其次是金融投资价值的减少,贡献了 34.8%,其余原因 是可支配现金和工商业
10、经营的减少。今年 4 月以来,70 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 比出现负增长,且跌幅还在扩大的过程中,因此可以部分解释二季度居民家庭财富减少的 情况。而居民家庭财富的减少也将进一步拖累消费。房地产对下游商品消费带动作用较强,尤其是竣工端对下游消费品的影响显著,如果 保交付后期推动加速则有助于下游的建材、家具和家电等商品消费需求的改善。房地产除 了作为家庭重要资产,通过财富效应影响居民的消费决策外,也直接带动下游相关商品的 消费需求。从历史同比增速看,房地产竣工同比增速与社会消费品中家电类、家具类、建 筑装潢类总零售额变动趋势一致性较高。保交付是保民生的重要部分,城投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保交
11、付涉及到烂尾项目及部分延期交付的项目,全国大部分省份均有相关项目,是今 年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此前,根据 CRIC 统计,截止到 2021 年末 24 个重点城市出现停 工、延期交付的问题项目总计建筑面积 2468 万平方米,在总成交面积的占比约为 10%左 右。根据各省市官方公告,其中河南、河北、山西、四川、云南等提及地方问题房地产项 目数量,且数量较多。尽管问题项目数量不等于保交付的数量,同时不同口径的计算也有 一定的偏差,但仍然能显示地方烂尾及延期交付的项目并非个案,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项目涉及的业主众多,因此当前情况下,保交付是保民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多重压力导致民营房企市场份额
12、持续缩减,地方城投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当前房地产 领域的多重问题导致民营房地产企业的市场份额持续缩减,而地方城投在房地产的布局进 一步增加。2022 年全国第一批和第二批集中供地中,国企总计摘得 592 宗土地,累计成 交金额 7995 亿元;民企摘得 238 宗土地,累计成交金额 2174 亿元,国企成交金额占比为 79%,较 2021 年全年 62%的比例显著上升。而国企中,今年比较明显是地方城投的参 与在显著增加。同时,在保交付的过程中,城投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部分项目需要 城投借用自身资产和信用来融资完成交付工作,例如郑州市“棚改统借统还”的模式中统 借统还主体为郑州地产集团或其全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房地产行业 专题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