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菲鹏生物研究报告.docx
《2022年菲鹏生物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菲鹏生物研究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菲鹏生物研究报告1、体外诊断试剂原料龙头,向上游解决方案转型菲鹏生物是行业领先的体外诊断(IVD)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营业务为 IVD 试剂核心原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自主建立全面的诊断原料、仪器和试剂平台 为客户提供 IVD 仪器与试剂整体解决方案。1.1、以诊断原料为基石,打造诊断行业生态圈公司成立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2001-2008 年,构建 IVD 原料核心技术 平台,打破了外资品牌在上游诊断原料领域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实现了诊断原料的 本土化规模供应以及向欧美发达地区的出口销售;2)2009-2016 年,搭建底层平台 并拓展应用平台,为客户提供原料到解决方
2、案的产品与服务;3)2017 至今,开发仪 器和试剂平台,积极推动诊断平台建设,逐步形成全方位整体解决方案。1.2、公司股权架构稳定,管理层行业经验丰富公司控股结构集中: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崔鹏和其配偶曹菲,截止本次发行前,分别直接持有 12.04%和 1.24%股份, 并通过雯博投资和百奥科技分别间接控制公司 56.96%和 23.56%股份,合计控制公 司 93.8%股份表决权(直接及间接合计持股 85.79%)。 公司拥有 5 家境内子公司和 1 家境外子公司,并通过广东菲鹏间接控股 6 家孙 公司以及菲鹏国际间接控股 2 家境外孙公司。其中,广东菲鹏负责 IVD 试剂原料及 试剂半成
3、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菲鹏诊断主要提供 IVD 试剂及仪器解决方 案;润鹏生物尚处于全自动分子诊断系统的研发阶段;菲鹏国际主要负责发行人及控 股子公司相关产品的出口销售。核心管理层行业经验丰富: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崔鹏、何志强和范凌云均毕业于重 点大学生物相关专业,拥有近 20 年的科研行业经验,与此同时他们在公司管理层分 别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及副总经理职位,保障了公司的技术发展和战略方向。1.3、常规业务增长提速,新冠业务贡献增量公司近年来呈高速发展态势。2021 年公司整体营收 23.32 亿元,同比增长 118.44%,2017-2021 年营业收入 CAGR 为 80.17%;公司
4、2021 年归母净利润 14.76 亿元,同比增长 133.1%。 剔除新冠影响,常规业务增长提速。公司是国内新冠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试剂原料最主要的供应商,2020 和 2021 年新冠相关产品实现收入分别为 6.97 和 15.87 亿 元。剔除新冠影响,2021 年营收 7.22 亿元,同比增长 95.12%,常规业务 2017-2021 年营收 CAGR 为 34.42%,呈高速增长趋势。诊断原料为主要收入来源,仪器和试剂半成品占比提升。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核心 原料、试剂半成品和仪器解决方案;其中核心原料分为抗原、抗体、诊断酶和其他试 剂原料。近两年随着公司战略布局的改变和新业务的拓展,仪
5、器和试剂半成品占比逐 渐提升,但诊断原料仍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1 年收入占比为 77%。受到新冠疫 情波动影响,2021 年抗体业务收入显著增加,抗原和诊断酶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公司毛利率高,收入规模提升带来净利率的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常年稳定在 90% 以上,除 2021 年由于试剂半成品毛利率大幅度下降(主要因为新冠检测试剂占比提 升)使得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88.5%。按业务条线分,除新增的仪器业务,其余业务毛 利率均超过 80%,维持较高水平。 2021 年公司毛利率下降主要因为产品结构的变化,毛利率较低的新冠检测试剂 占比提升,使得试剂半成品业务毛利率下降;但从单个产品来看,202
6、1 年公司主要产品都出现了明显的价格下降,但毛利率下降并不明显,主要因为需求量大幅增加, 同时规模效应显现,成本也相应降低,从而保证了毛利率的稳定。公司净利率自 2018 年开始持续上升,2020 和 2021 年由于新冠相关收入大幅提 升,规模效应显著,净利率分别提升至 59.3%和 64.5%。2、体外诊断行业景气度不减,上游需求旺盛竞争格局良好体外诊断(IVD,In-Vitro Diagnostics)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 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辅助医生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 产品和服务,现已成为临床诊疗中重要的辅助工具。 体外诊断行业可进一步细分
7、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血液学诊断等。从产业链角度看,体外诊断行业可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生产和流通以 及下游检测服务使用环节,市场规模逐级递增。2.1、体外诊断行业增长动力持续,新冠推动子行业景气度提升全球 IVD 市场稳步增长,国内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全球。体外诊断作为临床诊疗 中重要的辅助工具,一直以来得到快速发展,受益于创新标志物发现、诊断技术进步、 精准医疗需求增加等因素,全球市场规模稳步增长,预计 2020 年达 719 亿美元, 2015-2020 年 CAGR 为 5%。 国内市场因起步较晚,同时随着医疗服务需求提升,近年来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市 场。中国体外诊断市场
8、规模从 2015 年的 428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 904 亿元,CAGR 为 16.2%;预计到 2025 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1988 亿元。从细分市场看,生化检测进入国内时间较早,国产化率高,市场较为成熟;而以 化学发光技术为核心的免疫诊断、以肿瘤靶向药物伴随诊断为主要应用的分子诊断、 以及 POCT 快速诊断,是 IVD 子行业中市场空间大、成长性高的细分领域。新冠疫 情之后公共卫生诊疗水平进一步提升,国产化率较低的免疫诊断、分子诊断有望迎来 新的发展机会。2.1.1、化学发光市场增速高于IVD行业,空间大化学发光是免疫诊断的主流技术,由于无放射性污染、可自动化、高
9、灵敏度、高 特异性的特点,已经逐步取代酶联免疫技术,成为体外诊断领域成长性最高的子行业 之一。2019 年中国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市场规模约为人民币 220.6 亿元,预计 2025 年 将增长至 633 亿元,期间年化复合增长率达 15.1%,高于体外诊断行业整体增速。 中国化学发光市场国产化率相对较低,以罗氏、雅培、西门子、贝克曼为代表的 进口品牌占据主要市场,2019 年国产厂家市占率约为 24%,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目前国内化学发光免疫诊断的头部企业包括新产业、安图生物、迈瑞医疗、迈克生物、 亚辉龙等,但单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并不高,因此未来掌握核心技术、产品品质高、渠 道能力强的企业仍有很
10、大成长空间。2.1.2、分子诊断市场受推动明显,仍有较大成长空间分子诊断目前最主要的技术包括 PCR 和基因测序技术: 1)中国 PCR 诊断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迅速从 2015 年的 23.7 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约 59.3 亿元,CAGR 为 25.8%。2020 年带来巨大检测需求,中国 PCR 行业经历了迅速增长,以出厂价计算,预计 2020 年市场规模超过 100 亿元。 推动大量 PCR 仪器入院,加之核酸检测逐步常态化,PCR 诊断行业将进入 全新的发展阶段。预计 PCR 诊断行业将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 到约 184.9 亿元,2019-2025
11、年 CAGR 约为 20.9%。2)基因测序行业由于单次检测成本高,早期应用局限于科研领域;随着二代测 序的普及,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根据灼识咨询数据,2019 年诊断用基因测序市 场规模约 21.3 亿元,随着国产基因测序平台的陆续上市,以及基因检测在临床应用 认知度的提升,市场规模有望快速提升。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基因测序诊断市场将 达到 53.7 亿元,2020-2025 年 CAGR 为 18.8%。 与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市场相似,中国分子诊断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国产品牌快速跟随发展。在较为成熟的 PCR 行业,国产品牌整体市占率 60%,但试剂国产化率 高、仪器国产化率低;基因
12、测序整体国产化率都很低,包括测序仪器、耗材、试剂都 有很大的替代机会。2.2、体外诊断原料市场仍是蓝海,国内厂家涌现可期受益于下游体外诊断行业的快速发展,上游原材料的需求持续旺盛,行业景气度 较高。同时由于产品种类多、客户粘性高等原因,行业较为分散,多年来海外公司占 据主要市场,未来国内龙头企业成长空间大。2.2.1、体外诊断原料行业空间大、增速快体外诊断原材料广义上包括用于制备诊断试剂的生物活性/非生物活性材料,和 研制诊断设备所需的零部件。体外诊断试剂原料指用于生化、免疫或分子诊断等试剂 的反应体系原料,包括抗原、抗体、诊断酶为主的参与核心反应体系的活性试剂,以 及提供反应载体和信号体系的
13、磁珠、NC 膜、发光试剂等原料。 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关系到产品的品质,而产品的品质与检验结果的准 确性相关,从而影响临床医生的判断以及后续治疗方案。因此原材料牵一发而动全身, 是整个诊疗链条上的源头,至关重要。受益于下游 IVD 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上游诊断原料行业保持快速增长,2015- 2019 年 CAGR 为 25.9%,2020 年市场容量 100 亿元,预计 2020-2024 年 CAGR 18.6%,2024 年市场规模 200 亿元。根据此前我们发布的行业深度报告生物试剂,扬帆启航,我们估计 2020 年全 球诊断原料市场容量(RMB)=8000 亿诊断市场 * 65
14、%诊断试剂 * 15%原料 * 75% 活性原料 = 585 亿元;预计 2020-2026 年 CAGR 6.9%,2026 年市场规模约 870 亿。2.2.2、体外诊断原料市场竞争分散、仍是蓝海目前,全球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突出地体现为参与者众多、个体规模较小、行 业高度分散的特点,即使像菲鹏生物、HyTest、BBI Solution、Meridian 等头部企业 的全球市场份额仅在 5%左右,而大量中小实验室以供应数款特色项目在行业内占据 一席之地。目前国内诊断原料市场国产化率低,2019 年国产占比仅 12%,其中国产品牌体 量最大的菲鹏生物市场占有率仅为 3.3%,并且此类产品还
15、有广阔的出海空间,国内 相关企业存在巨大增长潜力。上游原料行业的固有特点造就了行业分散的竞争格局: 1)技术层面:种类繁杂,进入容易,做出规模很难。 因为几乎涉及到所有下游检测反应,抗原、抗体和诊断酶的开发与制备所需技术 平台和技术复杂多样,同时具备多种技术平台比较困难,从而形成较高的壁垒。例如抗体制备的技术就包括多克隆抗体制备技术、杂交瘤抗体制备技术以及基因工程重组 抗体。原料产品种类十分繁杂,Know how 很多,一些海外知名厂家经过多年的积累 才能在某个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但很难样样精通。2)商业层面:上下游绑定紧密,工业客户粘性强。 根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第五章第一节第七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菲鹏 生物 研究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