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020746.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02074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020746.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温江区东大街二小 徐芳 教材分析:永生的眼睛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为盲人捐赠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赠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成年后主动捐献了女儿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也反映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学习语文的自学能力。能边读边想,抓住要点概括主要内容;能抓住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运用背景资料理解具有一定内涵的语句。但本篇课文所谈到的器官捐赠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仍有相当的难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博爱、奉献的精神。2、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博爱、奉献的精神。2、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
3、的含义。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收集了解有关器官捐赠的资料。调查了解周围人对器官捐赠的认识与态度。Ppt 课件 教学设想:1、适当取舍,长课短教,突出重点。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较长,线索较为复杂。但是再长再复杂的文章都有一个形散而神不散的主旨。永生的眼睛中一家三代博爱、奉献的精神是文章的主旨,而这种精神在父亲的话中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我把父亲的话处理为重点内容,其余部分省略不讲或以读代讲。“有舍才有得”,这样处理避免了课文的每部分平均用力,也更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2、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提升体验,促进朗读。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
4、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在本课中,我首先借助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读中体验,以情带读。失去母亲,琳达无比痛苦,当父亲同意捐赠母亲角膜时,琳达惊讶、愤怒,这是人之常情,不需要过多的讲解。但不讲解不等于不学习,此处学生体验得越深,就越能引起琳达为什么对角膜捐赠的态度变化之大的探究欲望。所以,我采取了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进行角色体验,反过来又用自己体验到的情感指导自己的朗读。其次,我在课中设计了一个体验活动,借助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设身处地地感受角膜捐赠的意义。盲人的世界是怎样的?捐赠角膜对盲人有何意义?学生通过闭眼体验盲人的痛苦,通过联想和想
5、象体验重见光明的幸福,进而深刻认识到角膜捐赠的意义,也充分感受到了父亲博爱、奉献的精神。这时,再指导朗读父亲的话,学生的感情就水到渠成了。3、发散思维,训练语言,扎扎实实上好语文课。语文课离不开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我先让学生体验盲人在黑暗中的痛苦和重见光明的幸福。充分的体验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在此基础上,交流感受,训练语言,“情动而辞发”,这时的语言训练不再是强迫的,单调的。学生定能说出一段段感人的文字。而这段文字再次体现了“你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这样的设计既体现的人文性又体现了工具性。为了更好地感悟父亲的博爱,我把句子中“他人”作了拓展,结合收集了解到的器官捐赠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永生的眼睛 永生 眼睛 教学 设计 02074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