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长考:中国创新药触底了吗_.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深度长考:中国创新药触底了吗_.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度长考:中国创新药触底了吗_.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深度长考:中国创新药触底了吗_作者|张烁烁 来源|锦缎(ID:jinduan006)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自5月10日的阶段低点算起,恒生生物科技指数(HSHKBIO)已经上涨超40%,如此可观的涨幅之下,市场开始频传看多之音。然而,这些投资者显然忘却了一个月之前持续下跌的痛苦。都说金鱼的记忆只有7秒,投资者的记忆如此来看不会超过一个月。2021年6月29日,HSHKBIO指数创下2925.74点的历史新高,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被很多投资者视作改变人类历史的热门赛道,会在接下来一年中持续下跌。从2925.74点到995.29点,HSHKBIO指数一度跌
2、去了66%,很多个股更是一度跌去9成市值。究竟是何原因造成生物制药公司出现如此大幅度的集体下跌?中国生物制药公司目前的核心逻辑又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实则是我们这篇文章需要解决的核心。01创新药投资逻辑生变整个行业出现66%的平均跌幅,这显然并非某个公司经营所导致的问题。既然问题没有出在公司端,那么是何原因造成了生物制药公司的估值崩盘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预期差的变化。本质而言,投资是一个预期差博弈的游戏,任何让投资者赚钱的机会,其实都是因为其中存在的预期差,如资产并购的预期、公司经营的预期等等。过去一年中,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实则正在经历一次预期差重塑。在18A政策推出之前,中国资本市场中几乎看
3、不到创新药企的身影,最接近于创新药企的也是已经具备持续创造现金流能力的贝达药业。随着2018年4月30日港股18A政策的正式生效,一大批具备非凡潜力,同时产品尚未商业化的真正创新药企开始登陆资本市场。对于投资者而言,创新药企充满想象空间,不仅是很新鲜的事物,而且拥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虽然创新药研发存在管线失败的风险,而一旦成功则会享受到多年的专利保护,广阔的市场前景,像Moderna、BioNTech均仅通过一款产品RNA疫苗的成功就获得了数百亿美元的市值。这种犹如魔法般的造富能力,让无数投资者为之疯狂,因此也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一次医药牛市。基于对创新药企的乐观预期,狂热的投资者给创新
4、药公司很高的估值,当时只要企业有不错的管线规划,都能获得市场的肯定。此种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一波创新药企IPO浪潮。不考虑A股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仅港股市场就有50家企业通过18A条款上市,合计融资额超1100亿元,其中近40%的企业在2021年上市。树不会长到天上去,创新药的预期亦是如此。当源源不断的创新药企涌入资本市场,投资者开始逐渐对过去的投资逻辑产生怀疑,当创新不再是稀缺品,投资者对于投资标的管线的要求也开始更加严苛。2019年10月,亚盛医药正式IPO,当时其共有8个管线进入临床试验,但却只有AT-101一个管线处于临床2期,其他均处于临床1期阶段。但就是这样的管线储备,依然获得
5、了700余倍的超额认购,这表明市场对于早期管线是愿意给予可观估值的。反观今年2月上市的乐普医疗,核心管线同样处于临床2期阶段,但投资者的认购踊跃度却明显偏弱,最后的发行价7.38(约6元)港元甚至比C轮融资定价6.7元还要低10%。打9折也要上市,既反映出投资者的冷淡,也反映出药企的无奈。这种预期差的改变,究其原因是一种创新药企供给端的变化。随着资本市场中创新药企数量不断增多,投资者对他们的预期也逐渐开始从狂热追捧回归到理性的商业本质。提到创新药,投资者最先想到的就是研发,但药物研发的成功并不能创造利润。追根溯源,创新药本质而言也是一种商品,只有成功销售药物赚到了钱,才能让药企获利。市场变冷导
6、致投资者预期降低,不再愿意给创新药企很高的估值,这就会导致药企融资能力下降,此前布局的管线储备也将逐渐从“资产”变为“负债”。创新药热潮中,投资者认为药企具备“无限”的融资能力,因此所有管线都给出很高的估值。但随着市场遇冷,创新药企融资遇到问题,而那些储备管线能否研发落地也被画上一个问号,因此在创新药企寒冬中,早期的临床管线几乎都失去了价值。整个2022年上半年,仅有乐普生物和瑞科生物两家企业获批上市,融资额均不足10亿元,而去年同期已经有6家企业完成上市,且融资额均超20亿元。IPO融资额下降是一个缩影,预示着投资者开始对创新药企重新进行思考,也意味着第一波创新药企红利的消退。02一场押注时
7、间成本的游戏创新药投资逻辑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每个投资者心中或许都有他们自己的答案,但在我们看来创新药投资本质是一场押注时间成本的游戏。在药品疗效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市场中首先上市的药物能够获得64%的市场占有率,第二款上市的药物能获得25%占有率,第三名之后入场的药物所能分得的市场份额微乎其微,除非取得突破性的明显优势。这就意味着,创新药企想要成功,就必须比竞争对手们更早的登陆市场,时间窗口对于创新药而言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市场中,各家药企的储备管线重复度是很高的,这也预示着大量的管线实则是没有商业化价值的。众所周知,PD-1是世界上最重磅的药物之一,甚至一度出现没有PD-1管线不配称作创新药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度 中国 创新 触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