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天然气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 天然气发展符合双碳战略在“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背景下,全球能源结构加快向清洁化、低碳化、多元 化转型,煤炭、石油消费量将逐步下滑,而天然气将成为中长期重点发展的化石能 源。根据 BP 数据,过去 10 年,天然气使用量迅速增长,占能源需求增长总量的 近三分之一,超过任何其他化石燃料。2020 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煤 炭占比分别为 31.2%、 27.2%,而天然气的份额提升至 24.7%的历史新高,未来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尽管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太阳能、风能等能源面临开发成本 偏高、供应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可再生能源(含生物燃
2、料,但不包括水电)的份 额仍然相对较低,2020 年占比仅为 5.7%,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化石能源 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化石能源内部也存在差异,天然气的单位热值碳排放相对较低。根据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煤炭、石油、天然气作为固定源时 CO2 排放系 数分别为 94 600 kg/TJ、 77 400 kg/TJ、 56 100 kg/TJ,产生相同热值时,天 然气燃烧时的 CO2 排放量约为煤炭和原油的 60%和 75%。同等热值下,煤炭、 石油、天然气比价为 1:7:3,使用天然气也更为经济和环保。对于中国而言,2020 年 9 月 22 日,我国宣布将增加自主减排
3、贡献,力争二氧化碳 (CO2)排放 2030 年前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战略将深刻改 变我国能源的消费结构,加快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步伐。20202030 年,能源消费及碳总量达峰阶段,此阶段内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 消费相继达峰并开始缓慢下降,天然气发挥其低碳、清洁、灵活的作用,保持较 快增长,可再生能源高速增长。20302035 年,能源消费总量平台振荡、碳排放总量波动下行阶段。此阶段内 煤炭、石油消费加速下降,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充分融合发展,消费需求小幅增 长并趋于峰值,可再生能源发展进一步提速,成为主体能源之一。总体能源消费 量缓慢下降,天然气需求量在 2035 年左
4、右达峰。20352050 年,能源消费总量缓慢下降、碳排放总量线性高速下降阶段。此阶 段内煤炭和石油消费迅速下降,退出主体能源的历史舞台,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 充分融合,利用重点由终端燃料转向发电,消费量在峰值水平上小幅下降。非化 石能源以指数级增长,在气电、储能等技术支撑下树立核心地位,成为绝对的主 体能源。20502060 年,能源消费总量持续下降、CO2 实现净零排放阶段。此阶段内煤 炭和石油基本退出,天然气通过气电联合、碳捕集等技术仍然发挥对可再生能源 的支撑保障作用,通过加大非 CO2 温室气体减排力度,加强碳汇吸收、碳捕集 与利用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实现全部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因此,在
5、碳中和远景下,作为化石能源中唯一的低碳、清洁能源,天然气具有高效、 优质、资源丰富和使用便利的优势,可以与可再生能源形成良性互补。在未来相当 一段时期内,天然气都会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2. 天然气中长期需求格局向好从全球来看,由于天然气对于优化能源结构和减碳减排有着重要作用,其需求量整 体保持增长态势。过去 10 年,2011-2021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1%。受疫情因 素影响,2020 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小幅下滑 2.3%到 3.82 万亿立方米,其中北美 洲和欧洲的天然气需求分别下降了 2.6%和 2.5%,而中国需求逆势增长了 6.9%。 而受到经济复苏和一系列极端天气事
6、件的推动,2021 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达到 3.93 万亿立方米,同比提升 4.5%,是 2020 年降幅的两倍多。从国内来看,煤改气等政策推动国内天然气需求前景持续向好。为了推动天然气行 业的发展,十三五期间,国家相继出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促进天然气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提出 2030 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达 15%的具体目标。同时,在大气 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的推动下,“煤改气” 专项行动持续进行,进一步推动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2021 年,我国天然气年消费 3700 亿立方米。2010-2
7、021 年十年间,我国天然气 消费量年复合增长 11%,增幅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 2017 年“煤改气” 进 入全面实施阶段,全国天然气消费连续两年保持 15%左右的高速增长,这也带动 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在 2021 年超过 8%,但仍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 增长空间巨大。从下游消费结构来看,城市燃气、工业燃料、发电用气以及化工用气是其主要应用 领域。2020 年,城市燃气板块的天然气消费量高达 38%,其次是工业燃料和发电 用气。未来,受“煤改气” 政策的推动、供给侧改革、社会用电需求增长等政策 导向和经济驱动的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工业及发电用天然气的需求有望 维持增长态
8、势。未来,国内天然气管网建设进程有望加快,天然气管网、接收站、储气库等基础设 施互联互通工作推动管网输送能力提升,进一步支撑天然气发展。根据中国石油经 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50 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设定的基准情景预测, 在 “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背景下,全球能源结构加快向清洁化、低碳化、多元化 转型,煤炭、石油消费量将逐步下滑,而天然气将成为中长期重点发展的化石能源。在碳中和和碳达峰背景下,我们对 2020-2050 年的国内天然气需求进行预测,根 据消费增速不同,可以将天然气需求划分为三个阶段:1)2020-2030 年,能源消费及碳总量逐步达峰,而天然气发挥其低碳、清洁、灵 活的作
9、用,保持较快增长,这一阶段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速有望达到 5%附近,2030 年天然气产量将达到 5400 亿立方米。2)2030-2040 年,能源消费总量以及碳排放总量逐步下滑。这一阶段煤炭、石油 消费加速下降,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充分融合发展,但是消费需求增速小幅下滑到 2%附近,预计到 2040 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 6500 亿立方米。3)2040-2050 年,随着可再生能源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充分 融合,利用重点由终端燃料转向发电,这一阶段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有望下滑到 0.5%,预计到 2050 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 6900 亿立方米的峰值。3. 国家管网成立加
10、速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进行。即竞争性环节 价格放开,垄断性环节价格管制。政府只对属于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的管网输配价 格进行监管,气源和销售价格由市场形成。而国家管网的组建标志着天然气行业改革迈出关键一步。2019 年 12 月,国资委 发布关于组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的公告,正式宣布国家油气管 网公司成立;2020 年 10 月,三桶油等正式将相关油气管网设施转让给国家管网 集团,标志着国家管网集团正式组建完成;2021 年 3 月 31 日,国家管网集团全 面完成中国油气主干管网资产整合,实现了全部油气主干管网并网运行,基本形成 了
11、“全国一张网”的格局。目前,国家管网集团拥有运营油气管道达 9.2 万公里, 5 座储气库,7 座沿海 LNG 接收站,资产规模近 8 000 亿元。由于体量巨大且独 家经营,国家管网集团具有超强的行业控制力和话语权,其将发挥以下作用:1)有望推动“全国一张网”的建设进度。国家管网公司主要负责油气干线管道的投资建设与互联互通,统一全国管网调配, 形成“全国一张网”,构造“X+1+X”产业链模式。三大石油公司全资或控股的干 线管网、持有的省级管网股权、部分 LNG 接收站和储气库、管网调度业务等资产 逐步被纳入。中游主干管道网络的独立运营将进一步推动天然气行业投资主体多元 化,加快长输管网和支线
12、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天然气的稳定供应。2)有望加速 LNG 接收站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由于 LNG 接收站投资规模大、审批难度高、建设技术和运营管理复杂等,具有天 然的垄断性。截至 2020 年年底,我国已投运的 LNG 接收站共 22 座,其中三大 石油公司投资建设 17 座,这也导致 LNG 进口集中在三桶油手里。其中 2018-2020 年,三桶油 LNG 进口量在我国 LNG 进口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 88.60%、86.58%、 89.75%,我国 LNG 行业供应商集中度偏高。LNG 接收站的高度垄断不仅制约了 我国 LNG 供应能力的提升,而且限制了更多的 LNG 市场主
13、体参与上游国际 LNG 资源的获取。而国家管网成立的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形成上游多渠道主体资源供应”,未来 LNG 接收站加快对第三方开放。其中 2021 年 1 月,国家管网发布国家管网集团 2021 年 LNG 接收站剩余能力集中受理入围托运商名单公告,胜通能源等 54 家公司 入围“首批托运商准入”,标志着我国 LNG 接收站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的 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同时,国家管网首次开放跨省管线托运能力、文 23 储气库库 容能力和接收站中长期窗口申请机制,为市场参与方在资源采购、输配、储存、供 应方面增加更多灵活性。随着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上游采购环节,LNG 上游资源被三大石油公司所掌控的 局面将逐渐被打破。将有效扩大燃气企业天然气气源的选择范围,充分的市场竞争 也将有效降低企业未来采购成本。目前,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已经形成了跨区域经营 管理的五大燃气集团,即华润燃气、昆仑能源、新奥能源、港华燃气集团和中国燃 气。同时,北京燃气集团、上海燃气、深圳燃气等区域性燃气企业快速发展,并逐 渐向周边地区辐射。我们认为,具备产业链优势的大型民营燃气企业有望在本轮天 然气市场化改革中长期受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