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汽车汽配行业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汽车汽配行业研究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汽车汽配行业研究报告一、行业:下半年景气度回升,确定性增强1、预计全年低个位数增长,下半年确定性相对上半年提高根据中汽协预估,2022年上半年汽车销量预计达1,200万辆,同比下降7.1%。上半年同比下降主要是供给端受多点疫情爆发影响。随着5月以来供应链复苏,叠加购置税减半等刺激政策落地,预计下半年行业的确定性相对上半年提高,乐观估计全年汽车行业同比低个位数增长。2、供给端:供应链扰动减弱,成本压力缓解汽车产业链复工复产,生产环比大幅改善。5月汽车行业产销分别环比+59.7%/+57.6%至193万/186万辆,较4月谷底恢复明显。整车厂:根据我们的调研和估计,行业整车厂的产能利用率
2、大幅改善,整体从4月低谷约40%于5月反弹至约60%,6月改善至80%,恢复至长三角疫情爆发前水平。上海的整车厂方面,上汽乘用车的临港工厂已于5月底开启双班生产压力测试;特斯拉工厂也采用双班制封闭生产方式,产能利用率在6月上旬已恢复100%;6月18日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三大在沪整车厂单日产量达到1.3万辆,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零部件:长三角零部件供应商复产顺畅,例如采埃孚刹车系统工厂于6月9日结束闭环生产,此后一周内产能便恢复至疫情前的80%;博世于沪的两家零部件工厂6月上旬解封后10天内,产能利用率由30%恢复至超90%。货运物流:根据交通部数据,上海公路货运量在4月断崖下
3、滑后,5月环比改善;根据最新G7物联的数据,6月上海公路货运量呈现快速反弹,反映上海产业复工情况良好。芯片仍然短缺,下半年有望边际改善。1)根据富昌电子的数据,2022年二季度MCU厂商的供货仍然紧张,有货期延长/价格上涨趋势;IGBT厂商交货周期相对平稳。2)更乐观的信号来自S&PGlobalPMI指数,2022年4-5月半导体价格和短缺压力仍位于高位,但显然已偏离2021年及2022年初的高点,反映半导体短缺状况边际改善;根据6月的最新数据,半导体价格和短缺压力环比显著回落。3)供应方面,受益于上游扩产,预计下半年汽车芯片的供给较上半年小幅增长;此外近期消费电子芯片需求下滑,而车载芯片需求
4、持续旺盛,或利于厂商向车载芯片倾斜产能。但下半年需求端同样向好,供需缺口收窄幅度可能有限。综合各方判断,我们预计2022年下半年汽车芯片供应仍然紧张,但有望较上半年边际改善。主要原材料价格见顶回落。1)电池材料方面,碳酸锂/钴/镍/六氟磷酸锂/三元前驱体的价格从3月高点分别下跌8.5%/28.6%/22.5%/55.9%/18-23%,5月初至今分别下跌3.1%/26.9%/17.9%/34.7%/16-21%。其中,碳酸锂价格从3月高点51万元人民币/吨下跌至低点后略回升至47万元/吨,钴价从3月高点57万元人民币/吨跌至40万元/吨,镍价从3月高点35万元人民币/吨跌至19万元/吨,六氟磷
5、酸锂从3月高点55万元人民币/吨跌至25万元/吨,三元前驱体价格从3月高点16-17万元人民币/吨跌至12-14万元/吨,反映电池材料成本见顶回落。2)金属材料方面,铝价从3月高点2.3万元人民币/吨下跌16.5%至1.9万元/吨,5月初至今降幅达7.4%,冷轧钢钢价指数也自4月峰值165.6下跌13.8%至142.8,5月初至今降幅为12.5%,反映整车成本见顶回落。3、需求端:二季度见底,下半年逐季复苏新能源车:需求强劲,涨价影响有限,四季度或超预期。2022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43万辆,同比/环比+108.8%/+52.5%,1-5月累计销售192万辆,同比增长113.4%,5月份渗透
6、率达26.3%,上半年渗透率迅猛提升,反映新能源车需求强劲。尽管因原材料价格上涨致车企多次涨价,但目前为止并没有对需求造成重大影响。原因在于:1)在中高端市场(20万元人民币以上车型),新能源车消费者的购买力强,价格敏感度低,买涨不买跌;2)在中端市场(10-20万元人民币),优质插混产品引爆销量,插混受电池成本上涨冲击小,且高油价增强插混对同价位燃油车的替代;3)在低端市场(A0-A00级),一方面,需求受涨价影响相对大,但在该价格段市场电动车渗透率极高,燃油车竞品少。其次,该区间新产品供给较多。预计新能源车上下半年前低后高,年底的销量非常强劲超强:1)一方面是明年补贴取消,催生部分提前消费
7、,会透支明年一部分销量;2)今年的200万辆补贴限制被取消,四季度销量强劲增长;3)部分地区对新能源支持的政策是阶段性,年底到期前导致集中消费。6月终端需求大幅改善,政策效应在旺季更显著。6月疫情逐步控制,国家减税、地方政府补贴、厂家补贴、经销商促销等促消费政策落地,对需求端初现较强拉动作用,汽车市场加速恢复。根据流通协会,6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49.5%,同比/环比-6.6ppt/-7.3ppt,位于荣枯线之下,反映汽车流通行业进入景气区间;同时根据协会调查,6月有32.4%的经销商客流同比增长,58.4%的经销商新车销量环比增长。预计在8-9月临近旺季阶段,政策效应在叠加旺季效应下,对需
8、求端刺激有更显著表现。4、政策端:油电兼顾,提结构与促增量并重政策导向油电兼顾。过去几年政策偏向于电动化、智能化产业升级,对传统车的政策倾斜较少。但在2022年疫情困扰下,稳增长压力较大,而传统车是销量基本盘,因此国家和地方出台系列政策以提振汽车消费,起到阶段性的救急的作用。从短期看,我们预计下半年政策导向油电兼顾,提结构与促增量并重,但从中长期角度看,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并未改变,反而是持续加速。购置税减半政策力度大。5月31日发布关于减征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的2.0升及以
9、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根据2021年上险数,30万元以下燃油乘用车占比87%,而600亿减税额度执行周期为7个月,政策集中释放将有利于行业快速脱离低谷,力保行业未来7个月恢复强劲增长。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数据,自部分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购税政策实施一个月以来,全国减征车辆约109.7万辆,共减征车购税约71亿元。二、新势力极速成长,进入第二轮强周期1、从0-1阶段突围,向1-10阶段冲刺在0-1的验证期,新势力依托精准的品牌定位+相匹配的技术,在细分市场构筑起基本盘,获得快速成长。蔚小理三大新势力的突围路径更具特色:理想精准定位家用市场,以增程解决里程焦虑,打造超高性价比,理想ONE成为奶
10、爸车的代名词;蔚来凭借极致的用户体验与独特的换电模式获城市中产阶级青睐;小鹏以智能驾驶黑科技+科技普惠的价格定位,触达其核心用户年轻人及科技极客群体。现在新势力进入了从1-10的冲刺阶段,技术、品牌力、运营能力都站上了新台阶。规模和增速层面。新势力年销量由2020年的均不足5万辆提升至2021年的4-10万辆区间,而多款基于新平台的新车型将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我们预期2022年新势力车企整体将跃升至16万-20万台的销量区间。技术层面。新势力在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高压快充等领域不断积累成果,并获得消费者认可,第二代产品的科技实力更加强劲。同时,新势力纷纷加码自研,以自研构筑差异化竞
11、争优势,研发投入和团队规模扩张,自研领域持续增加。渠道层面。新势力渠道已覆盖一二线城市,且持续向低线城市下沉。截至2022年6月末,理想在全国有247家零售中心,覆盖113座城市;截至2022年一季报,蔚来有381个蔚来中心及空间,247家服务中心和交付中心。截止2022年6月中旬,小鹏共有381家销售门店,覆盖139座城市,311家交付门店及200个服务中心。2、下半年开始投放新一代E/E架构理想架构。理想ONE采用LEEA1.0传统分布式架构,搭载基于国产芯片的L2+AD高级辅助驾驶控制器和千兆以太网。于2022年6月上市的理想L9Max采用迭代后的LEEA2.0域控制器架构,整车分为三个
12、控制域:中央控制域(包含动力、底盘、车身),自动驾驶控制域(英伟达Orin*2)及智能座舱域(高通8155*2),全自研XCU中央域控制器可高速处理复杂的车辆信息,对整车多个系统进行毫秒级精确控制,L9将中央网关和车身控制BCM进行融合,整合度较理想ONE更高,因此OTA能力也更强。蔚来架构。蔚来以千兆以太网络+高性能电控单元构成整车电子电气机构,NT1.0以分布式为主,搭载于ES8,技术迭代后的NT1.5搭载于蔚来ES6及ES8车型。第二代电子电器架构NT2.0平台有动力、底盘、车身、辅助驾驶、信息娱乐五个功能域,目前NT2.0平台已打造出轿车车型ET7和ET5,2022年6月发布的ES7是
13、首款基于该平台打造的SUV车型,自研ICC底盘域控制器除集成冗余驻车、空悬、减震器等传统控制功能外,还可支持跨域融合后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及FOTA升级等功能,例如空气悬架数据修正问题仅需FOTA升级45天即可解决。2023年蔚来在产的车型均会切换到NT2.0平台生产,2024年的下半年交付的新品牌车型将会搭载第三代NT3.0技术,带来更优使用性能。小鹏架构。小鹏G9采用全新X-EEA3.0电子电气架构平台,中央超算+区域控制的高融合硬件架构,使各部件的联系更为紧密,智能座舱的可交互性、语音控制的功能范围、OTA升级时间都有明显提升。例如其整车级OTA时间可控制在30分钟,远少于行业平均两个小时。
14、同时,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从IPU03升级到IPU04,算力达到508TOPS,是目前量产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中的最高算力水平。3、第二代爆款车验证体系走向成熟2022年是新势力的产品大年。2022年重磅车型密集上市,产品周期将延续至2023年。新势力二代车爆款(参考理想L9)反映其体系走向成熟,产品定义能力更强。新车型上市帮助新势力保持极速成长,预计2022年销量跃升至16万20万辆区间。4、产品线高端化以改善盈利在新势力本轮产品周期,新产品线普遍高端化,聚焦高盈利的20万元人民币以上价位,有利于提升平均售价及毛利率,改善整体盈利水平。理想第二款车型L9较理想ONE售价提升超10万元,平均售价会随L
15、9销量增加而提升;小鹏G9预期售价达30万元人民币,是小鹏突破豪华市场的旗舰产品;蔚来在三家新势力中平均售价最高。5、智能驾驶技术迭代至L2+,2023-25年演进L3新势力芯片和感知硬件升级,智能驾驶水平迭代至L2+。新势力的新车型均搭载英伟达Orin芯片,算力水平获极大提升,例如小鹏G9、理想L9的算力为508TOPS,蔚来ET7算力高达1016TOPS。感知端军备竞赛加剧,新势力引领激光雷达装车,在小鹏P5率先搭载后,蔚来ET7、理想L9、小鹏G9均搭载激光雷达。预期激光雷达将成为未来新势力车型的标配,助推智能驾驶水平再上台阶,预期2023-25年将演进至L3阶段。三、第二波新势力入局,
16、冲击高端市场由传统车企内部孵化的第二波新势力入局,品牌涵盖极氪/沙龙/埃安/岚图/问界/阿维塔等。我们预计第二波新势力具有较强的制造能力和产业链组织能力,但新生品牌的技术积累、品牌力、运营能力能否快速追赶蔚小理仍有待观察。在新入局的第二波新势力中,我们相对更看好民企背景车企,如吉利极氪、长城沙龙等,主要原因在其经营机制相对灵活,长期战略更稳定,对用户思维、互联网思维适应力相对强。此外,华为赋能的问界近期也有较高的市场关注度。四、自主品牌龙头引领燃油车混动化1、自主品牌引领10万-20万元区间油车混动化自主品牌引领,混动市场大爆发。2020年插混销售21万辆,2021年为58万辆,2022年1-
17、5月达到40万辆,高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是优质供给。2021年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推出多款混动爆款车型,开启混动市场爆发。份额方面,2022年1-5月自主品牌在PHEV市场的市占率高达87.4%,较2020年全年的56.5%提升31ppt;2022年5月PHEV销量前10名中,自主品牌占据8席,比亚迪包揽前5;价格方面,畅销车型的主力售价区间大多处于10-20万元,仅排名第9/第10名的宝马5系PHEV和领克09PHEV售价超过30万元。2、比亚迪DM-i占据领先比亚迪停产燃油车,以DM-i实现油电平价。2022年4月,比亚迪宣布自3月起停止燃油车整车生产,专注于新能源车,完成激进变革。其D
18、M-i系列混动产品集安全性/长续航/高性价比优势一体,成功击中市场痛点,引爆市场,成为“燃油车杀手”。高油价背景使DM-i再增杀伤力,除搭载于王朝系列外,还将成为军舰系列的标配。3、吉利雷神动力进入爆发前夜吉利汽车雷神动力,进入爆发大年。2021年10月,吉利发布雷神混动技术,并先后推出雷神智擎HiX油电混动(HEV)与超级电混(大里程PHEV)两大混动技术。2022年计划推出8款雷神车型,其中5款为超级电混(PHEV),3款为油电混动(HEV),未来3年将推出20余款雷神混动车型。作为吉利旗下第二款采用“雷神混动技术”的车型,帝豪L雷神HiX于2022年4月上市,并于6月首批交付,补贴后售价
19、为12.98-14.58万元。帝豪LHiX在定位上对标比亚迪秦PLUSDM-i,其1.5TD高效发动机+3档混动电驱DHTPro+BMA赋能其实现“3.8L同级超低亏电油耗、6.9s同级最快百公里加速、1300km同级超长续航”最优组合。基于雷神混动,领克发布智能电混LynkE-Motive技术,领克所搭载的智能电混涵盖3款混动发动机、2款高效率混动变速器,匹配多款不同规格动力电池和两款高功率后驱电机,提供EM-F(HEV)、EM-P(PHEV)两种动力形式,EM-P可实现两驱或四驱、标准、长续航、超长续航等不同产品组合。领克未来计划于2022年推出4款产品,之后两年再推出3款,2025年实现
20、在全系产品智能电混技术覆盖率达100%。4、长城柠檬混动赋能魏品牌长城汽车柠檬DHT混动,赋能魏牌。柠檬DHT技术于2020下半年发布,2021年实现量产,销量稳定增长;2021年下半年起魏牌标配混动。公司规划2022年混动销量占比15%,其中60%-80%为PHEV,20%-40%为HEV。柠檬DHT混动最大的亮点是其“1-2-3”构成,即一个混动系统,两种动力架构,三套动力总成。基于双电机混联混动技术,柠檬DHT能够实现HEV、PHEV两种动力架构,拥有1.5L+DHT100、1.5T+DHT130以及1.5T+DHT130+P4三套动力总成,动力系统综合效率最高达50%,能够覆盖A级C级
21、车型。五、零部件:新能源重塑产业链,关注增量零部件1、动力电池:磷酸铁锂持续景气磷酸铁锂保持强劲增长。5月动力电池装车量18.6GWh,同比/环比+90.3%/+39.9%。其中三元材料装车量8.3GWh,同比/环比+59%/+90.3%,占比44.7%;磷酸铁锂装车10.2GWh,同比/环比+126.5%/+15.1%,占比55.1%。1-5月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83.1GWh,同比增长100.8%,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34.0GWh,同比增长40.5%;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49.0GWh,同比增长186.1%,呈快速增长发展势头。2、汽车玻璃:天幕玻璃和HUD渗透率提升天幕玻璃和HUD的
22、新车搭载率快速提升。根据统计,在2021-2022年上市或引进的主要车型中,无论是新能源车还是燃油车,无论是国际整车厂还是自主品牌及新势力,均有大量车型搭载天幕玻璃和HUD,渗透率提升速度或超预期。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天幕玻璃渗透率将大幅提升,原因包括:1)天幕玻璃成为智能电动车的重点配置,新能源车销量持续爆发带动天幕玻璃渗透率提升;2)天幕玻璃基本成为新势力的标配,而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的销量2022年有望翻倍增长;3)汽车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增强,如今天幕玻璃成为时尚风潮,有更多的燃油车型也开始配置,以吸引消费者;4)新能源车的智能化竞争加剧,天幕玻璃可集成隔热、智能调光、氛围灯等功能,增强
23、车主智能化体验。天幕玻璃渗透率约5%,提升空间巨大。我们估计2021年天幕玻璃的渗透率约5%。根据福耀玻璃的判断,到2025年天幕玻璃在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将会达到70-80%,而在传统燃油车的渗透率也会达到20%左右,叠加新能源车销量提升的结构性因素,预示着巨大的市场增量空间。智能座舱是竞争焦点,HUD迎增长机遇。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2021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新车前装标配搭载HUD上险量为116.7万辆,同比增长超50%,前装标配搭载率为5.7%;根据目前定点车型预测,2022年前装搭载量有望翻倍增长。我们预计,2022年HUD渗透率将继续提升,原因包括:1)智能化竞争加剧,智能
24、座舱是车企的重要竞争点,而HUD作为重要的交互载体,随行业智能电动发展而加速渗透;2)我们预计2022年高端市场跑赢中低端,而HUD作为豪华车型(燃油车+新能源车)的“奢华”配置,将受益高端车市场增长;3)光学组件、投影芯片、玻璃、光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有望推动HUD成本下降,进一步提升装配率。3、车载显示:大屏多屏化发展,量价齐升汽车智能化蓬勃发展,智能座舱渗透率快速提升。智能座舱是消费者最易感知的智能化体验,且容易形成差异化。根据IHSMarkit,座舱智能科技配置水平是仅次于安全配置的第二类关键考量要素,超80%的用户对其表现出付费购买意愿。因此,智能座舱成为当前各大车企竞争的焦点,渗透
25、率迅速提升。IHSMarkit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座舱渗透率达到59.4%,而中国市场渗透率达75.9%;ICVTank预测2025年全球/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达413亿/168亿美元,2022-25年年复合增长率约8.9%/11.7%。智能座舱的车载显示包括中控屏、仪表板、抬头显示器、电子后视镜以及后座娱乐系统等,其中中控屏液晶仪表、抬头显示是目前的主要增量来源。车载屏出货量增长确定性强,预计2021-25年全球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近9%,其中中控屏/仪表屏/HUD的2021-25年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12%/22%。中控屏是现阶段规模最大的车用面板应用市场,渗透率目前已达90%。202
26、0年全球汽车显示屏出货量约为1.27亿片,中控屏出货量约0.7亿片(占比58%),预计2030年汽车显示屏出货量将增长至2.39亿片,中控屏出货量达1.2亿片。新能源车销量爆发,驱动车载显示市场扩容。作为智能化的最佳载体,智能座舱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普及度更高,因此新能源车销量增长将推动智能座舱渗透和车载显示市场扩容。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08%至670万辆,渗透率为10.2%,据IEA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2,000万辆,渗透率达到17%,对应年复合增速31.4%。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352万辆,渗透率为13.4%,到2025年渗透率有望超过30%。多屏大
27、屏成为潮流,推升单车价值量。1)多屏化:稳步增长,单车屏幕数量年复合增长6-7%。下游整车的硬件竞争白热化,目前双屏(中控屏+仪表屏)乃至多屏交互已成为车载显示发展的主流趋势。根据佐思汽研数据,2021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多屏汽车及多联屏销量分别为16.7万辆和77.8万片,渗透率为1.67%/7.78%,随着多屏配置向中低端车型渗透,将推动市场规模快速提升;2021年底,全年新上市车型平均屏幕数量为1.95块,预计2025年将达到2.66块。IHSMarkit预测,随着座舱朝着“第三空间”转变,预计2025年采用3块屏幕及以上方案将占比4%,2030年占比达19%。2)大屏化:12-14英寸受热捧,14英寸以上加速渗透。特斯拉横空出世,标配的中控大屏带动行业向大屏化发展。大尺寸的中控显示屏能够极大提高车身的科技感,提高信息交互效率。行业的大屏化趋势,从过去8英寸主导,到如今12-14英寸受热捧,14英寸以上的豪华配置也在加速渗透。佐思汽研数据显示,2021年8英寸及以上的中控屏占比已达49%,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72%,14英寸以上屏幕市占率将达20%。同时,大屏化趋势在新能源车体现更为显著,尤其自主品牌加码智能电动转型,大屏成为自主品牌中高端电动车的标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