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反垄断专题报告(下篇):回归核心_本立道生.docx
《互联网反垄断专题报告(下篇):回归核心_本立道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反垄断专题报告(下篇):回归核心_本立道生.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互联网反垄断专题报告(下篇):回归核心_本立道生1. 看终局:并不是所有互联网商业模式都具有垄断惯性互联网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在没有牌照、资源壁垒的前提下,“网络 效应”常被当作互联网行业一种重要的护城河看待。而这个概念给我们 带来了许多误解。互联网成就了许多双边平台,但并非所有的双边平台, 都具有“网络效应”,或者说都具有难以复制的护城河。本章中,我们用“需求侧规模经济”和“供给侧规模经济”这两个更为 清晰的概念,来区分什么样的互联网平台真正具有“网络效应”,因而更 具有不可替代性,更容易走向“赢者通吃”。1.1 真正具有垄断潜力的商业模式需求侧规模经济“网络效应”的定义。如果我们用 wi
2、ki 百科搜索“网络效应”一词,返 回的定义是“需求方规模经济”(demand-side economies of scale), 指在经济学或商业中,消费者选用某项商品或服务,其所获得的效用与 “使用该商品或服务的其他用户人数”具有相关性时,此商品或服务即 被称为具有网络外部性。典型的例子是电话或社交网络服务。“需求侧规模经济”定义的关键点。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对“网络效应” 有一点重要的理解:用户效用的提升,源于需求侧其他用户,而非单纯 源于供给侧的提升。让我们用几个例子来理清“需求侧规模经济”和“供 给侧规模经济”之间的区别:1. 典型的“供给侧规模经济”工厂模型:产品体验随着生产量的 增
3、加而改善。当客户数量增加,工厂加大投入,可以以更低成本生产出产品,或 者以相同的成本生产出质量更好的产品,从而使客户受益。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受益,看似来自需求侧客户数量的增多, 实际上来自于供给侧的规模提升。即使需求侧客户数量不增加,只 要企业愿意扩大生产、增加投入,都会带来单位成本或体验的改善, 客户也可以直接受益。这种规模经济本质上是“供给侧规模经济”。2. 典型的“需求侧规模经济”社交模型:产品体验随用户量的增加而改善。以社交软件为例,当用户数增多,即使不增加供给投入的情况下(用 户增加量级太大带来的服务器成本暂不考虑),用户可以用社交软件 联系到更多的朋友,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这种
4、体验的提升,本质上并不依赖于供给侧的投入,而是由用户之间自 发影响产生的正向规模经济。社交网络是典型的“需求侧规模经济”,也 称为“网络效应”。3. 被误解的“网络效应”网约车模型:主要是“供给侧规模经济”, 而非“需求侧规模经济”。既然从竞争壁垒的角度,“网络效应”指的是“需求侧规模经济”, 而非“供给侧规模经济”,网约车模型是被误解最深的模型之一。在许多分析中,网约车平台也具备“网络效应”1。而 Tory Green 早在 2016 年优步垄断的神话一文中就指出,网约车生意本质上 并非“网络效应”,而是“供给侧规模经济”。因为乘客的增加并不 是直接为其他乘客带来效用的提升,而是通过供给侧司
5、机的增多来 使其他乘客受益。也就是说,即使一个网约车平台上乘客较少,若平台通过增加投入, 雇佣较多司机待命,仍然可以为用户提供较好的消费体验。网约车 模 型 是 典 型 的 “ 供 给 侧 规 模 经 济 ” 模 型 , 没 有 显 著 的 “ 需 求侧规模经济”,甚至是“负的需求侧规模经济”如果供给不增 加,用户数量的提升反而会损害用户的体验,正如高峰期打车排队 导致等待时间更长。以“需求侧规模经济”为主的商业模式,更容易实现“赢者通吃”。之 所以区分“需求侧规模经济”和“供给侧规模经济”,原因在于二者的竞 争优势被资本复制的难度不同,护城河的深度也不同。以“供给侧规模 经济”为主的商业模式
6、,在具备一定的规模经济强度的条件下,更容易 在长期表现为“寡头竞争”的格局,而非“赢者通吃”。以“需求侧规模 经济”为主的商业模式,被资本复制的可能性更低,抵御竞争的能力更 强。当这种模式结合了较为单一的客户需求和较低的边际成本后,更容 易具备“赢者通吃”的垄断惯性。核心原因在于“需求侧规模经济”和“供给侧规模经济”所形成的无形 资产,被资本复制的难度不同。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的形成需要 时间沉淀,短期内更难被复制。“供给侧规模经济”的无形资产大多是平 台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需求侧规模经济”的无形资产通常是社交 关系、点评、搜索行为、品牌口碑等。由于互联网平台大部分是 2C 模 式,
7、其需求侧用户数量往往是亿级的,而供给侧为百万或千万级,在需 求侧建立无形资产所需的资本和时间投入要远远高于供给侧。“需求侧规 模经济”中,基于用户自身使用而留存下来的、可以随规模递增的无形 资产,建立过程更加复杂,短期内被资本复制的难度也更大。1.2 几种“需求侧规模经济”的强弱对比区分“需求侧规模经济”强弱的必要性。既然“需求侧规模经济”能够产生资本难以复制的无形资产,那么“需求侧规模经济”的强 弱在平台经济竞争优势的分析中就尤为重要,具有较强的“需求侧 规模经济”往往是一个商业模式长期走向“赢者通吃”的前提。以几种典型的平台经济为例,我们来对比其“需求侧规模经济”的 强弱。我们假设平台方与
8、供给方不增加边际投入,唯一的变量是需 求侧用户数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几种典型的平台经 济将分别呈现出以下形状。我们结合具体商业模式逐一探讨。社交网络与搜索引擎,具有最强的“需求侧规模经济”。这类平台的 特点是在平台和供给侧不增加边际投入的情况下,需求端“越用越 好”的效应较强:更多用户的加入自然会使原有用户在社交平台的 连接可能性更多;更多用户使用搜索引擎自然会使原有用户的搜索 精准性提升。用户与用户之间很少产生挤出效应,直到用户数或使 用次数达到一定量级,需要扩充服务器带宽等投入,而这方面的边 际投入较低,与平台产生的价值相比,较容易满足。实际情况下,社交网络与搜索引擎确实展示出
9、非常强大的护城河。 微信与 Facebook 分别在中国和全球社交软件中持续保持较高份额 (没有接近 100%是因为社交软件实际上包含较多细分领域,这些细 分领域之间是否构成真正的竞争关系有待商榷。如果单就熟人社交 而言,微信与 Facebook 市占率会更高)。搜索引擎方面,谷歌与百 度长期保持全球与国内市占率的领先。2012 年,原本是百度流量大 户的 360 浏览器推出了自己的搜索产品,搜索市场份额直接冲到 21%。几番攻防之后,2015 年 360 搜索的市占率大幅下滑,百度市 场份额仍然维持在 60%以上。在美国,财大气粗的微软同样无法撼 动谷歌的龙头地位,2009 年微软推出必应后
10、,累计亏损超过 100 亿 美元,5 年内市场份额仅提升 4%,且 2015 年开始逐渐下滑。购物与外卖平台,具有一定的“需求侧规模经济”,达到一定量级后 会有瓶颈和少许需求挤出效应。在购物与外卖平台不增加边际投入 与供给的情况下,由于存在非标品和一定的信息不对称,越多用户的使用会产生越多的点评,以及越准确的店铺评分和推送,从而提 升单位用户使用体验。但由于购物与外卖的用户体验并不仅限于信 息匹配,也与产品自身和履约服务相关,当点评数量达到一定量级 后,点评这种无形资产对消费者体验的提升逐步达到瓶颈。在用户 达到一定量级后,会存在少许需求挤出效应,如特价或稀缺商品的 断货等情景。从中美电商集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互联网 垄断 专题报告 下篇 回归 核心 立道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