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和顺科技研究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和顺科技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和顺科技研究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和顺科技研究报告1. 和顺科技是国内优质的差异化功能性聚酯薄膜生产商1.1. 公司产品种类多样,应用广泛公司主营业务是差异化、功能性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 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有色光电基膜、透明膜及其他功能膜。其中有色光电基膜是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下游的消费电子领域制程的功能基材。透明膜可应用于电子、电工电气及包装装饰等多个领域;其他功能膜主要为窗膜、阻燃膜及太阳能背板用膜,其为公司近几年开发的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具备了电子产品、汽车、建筑等多个工业领域的聚酯薄膜关键技术,具有较强的研发制造能力。股权结构较为集
2、中。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范和强、张静夫妇,二人合计持有公司40%股份,其中范和强直接持有23.56%,张静直接持有12.69%,二人通过一豪投资间接持有3.75%股权。董事长范和强先生在聚酯薄膜领域具有三十年从业经验,掌握丰富原料采购渠道、薄膜生产商及下游客户资源,并对薄膜行业相关原材料及商品的价格走势、技术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1.2. 公司规模效应凸显,营收净利快速增长产能逐渐释放带动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公司营业收入增速较快,2018-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84/2.37/3.77/6.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1.61%;实现归母净利润0.22/0.36/0.74/1
3、.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6.97%。公司近年来营收净利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系2018年后多条产线逐步投产,实现产销两旺。2018年10月,三号线正式投入生产,公司整体产能由 9,000 吨/年增加至 15,000 吨/年,产能增长 66.67%。有效缓解了公司聚酯薄膜产能的不足,带动公司销售收入的增长。2020年6月,五号线开始投产使用,年产能12,000 吨,2020年8月,四号线开始投产使用,年产能15,000 吨,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有产能为 4.2万吨。公司产能大幅提升带动公司的销售规模及经营业绩增长,表明公司具有良好的扩张能力和产能消化能力。规模效应凸显,毛利率、净利率整体上升
4、。公司2018-2022Q1分别实现毛利率29.44%/31.47%/35.77%/32.05%/27.66%,2021年略有下降系原材料聚酯切片价格上涨。总体看,公司经营毛利率和净利率与上游原材料波动情况较为密切,预计随着公司产能扩张,规模效应凸显能够平滑原材料波动带来的利润端波动。费用率方面,2018-2021年,随着公司销售规模扩大,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4.42%/13.72%/12.11%/9.13%。有色光电基膜是公司最主要的业务,毛利率较高。2018-2021年,有色光电基膜分别占公司总营业收入比重为81.05%/74.34%/56.71%/44.71%,2020
5、年起比例有所降低系市场对透明膜的需求增加,且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公司顺应市场趋势,将 2020 年下半年投产的四号线和五号线产能用于透明膜的生产,长期看,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有色光电基膜依然为公司的主要产品。2. 聚酯薄膜市场空间增量大,下游应用领域广泛2.1. 我国聚酯薄膜行业起步较晚,进口依存度较高我国聚酯薄膜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相较于英美和日本等国于20世纪50年代便实现了BOPET生产的工业化,我国聚酯薄膜工业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实现工业化,最开始采取引进国外生产线的方式,主要生产用于感光、磁记录基材以及电气绝缘上的产品;到90年代中期,聚酯薄膜行业开始随着复合包装应
6、用的兴起而迅速发展,年产能超过10万吨;2000年以后,国内对聚酯薄膜的需求快速提升,带动行业快速发展,出现了热封膜、抗静电膜等功能性聚酯薄膜。2014年后随着光伏产业链和液晶显示产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聚酯薄膜厂商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聚酯薄膜行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开始转向功能化、高端化。 国内产能供需结构失衡。供给端看,2020年我国聚酯薄膜产能为267万吨,同比增长4.71%。需求端看,我国聚酯薄膜行业需求量逐年增加,2015年我国聚酯薄膜行业需求量为201万吨/年,2020年需求量为265万吨/年,年复合增长率为5.68%。总体看,我国聚酯薄膜行业供需量较为平衡,但国内供给产品
7、多为附加值较低的普通膜,同质化严重,具有差异化功能膜生产能力的厂家数量较少。国内产能供需结构失衡。供给端看,2020年我国聚酯薄膜产能为267万吨,同比增长4.71%。需求端看,我国聚酯薄膜行业需求量逐年增加,2015年我国聚酯薄膜行业需求量为201万吨/年,2020年需求量为265万吨/年,年复合增长率为5.68%。总体看,我国聚酯薄膜行业供需量较为平衡,但国内供给产品多为附加值较低的普通膜,同质化严重,具有差异化功能膜生产能力的厂家数量较少。出口数量提升较快,但产品附加值较低。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了聚酯薄膜行业的发展,根据海关数据,2019年我国聚酯薄膜出口数量约为52.90万吨,较2015
8、年增长约123.20%;2019年我国聚酯薄膜进口数量为32.80万吨,较2015年增长约41.40%。但从结构看,我国进口的主要是高附加值的特种功能性聚酯薄膜,出口的产品附加值普遍较低。2021年,我国出口PET制品金额共为13.38亿美元,但进口产品金额为26.91亿美元。单价看,我国出口的产品均价长期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国产产品附加值亟待提升。聚酯薄膜价格与原油走势和纺织业需求走势关联性较强。聚酯薄膜的主要原材料为聚酯切片,聚酯切片是由原油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提炼出 PX(对二甲苯),以 PX 为原料生成 PTA(精对苯二甲酸),再由PTA 和 MEG(单乙二醇)聚合生成 PET(聚对苯二
9、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从上游端看,聚酯切片价格受到PTA等原油产物价格影响较大,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性呈较强的关联性;下游端看,聚酯切片的最主要应用领域为涤纶生产,应用在聚酯薄膜领域占比仅为5%,因此纺织业对涤纶的需求会影响聚酯切片的价格。2.2. 聚酯薄膜应用广泛,产品特性不断升级BOPET由于其优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多领域。聚酯薄膜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透明性、可回收性,可广泛的应用于磁记录、感光材料、电子、电气绝缘、工业用膜、包装装饰等领域。根据拉伸工艺不同,聚酯薄膜可以分为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 薄膜)和单向拉伸聚酯薄膜(CPET 薄膜)。BOPET 薄膜的具体
10、用途包括电工绝缘膜、光学级膜、电容膜等,针对不同领域,对聚酯薄膜的指标要求有所不同。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智能终端领域的快速发展,聚酯薄膜的应用空间进一步扩大: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聚酯薄膜朝向薄型化、精细化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系统对应用于电子制程保护的光学基膜提出更高要求;汽车存量空间广阔+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提升带动汽车窗膜需求增加。3. 和顺科技是有色光电基膜龙头,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3.1. 公司有色光电基膜品类齐全,具备市场独特性公司主营产品是有色光电基膜,目前,行业内上市的聚酯薄膜厂商以生产透明膜为主,市场上暂无以提供丰富色系的有色聚酯薄膜基膜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公司生产的有色光电基
11、膜产品共分为8 个色系大类,细化可分为38个细分色彩种类,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市场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产品的规格、型号、颜色及特性等,展现良好的业务灵活性。根据 BOPET 薄膜专业委员会数据统计,公司在电子、电工用有色聚酯薄膜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市场位处前列。有色光电基膜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毛利率波动性小。公司主营产品的主要原材料系聚酯切片,与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密切相关。2018-2021H1,公司有色光电基膜产品售价保持基本稳定,波动性远小于原材料聚酯切片和功能性母粒的波动,展现良好的抗风险能力。毛利率方面,有色光电基膜产品毛利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由2018年的31.11%上升至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和顺 科技 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