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生儿学(上)教学提纲.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实用新生儿学(上)教学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新生儿学(上)教学提纲.doc(2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实用新生儿学(上)-第3版实用新生儿学金汉珍主编黄德珉官希吉人民卫生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实用新生儿学/金汉珍等主编.-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ISBN7-117-05143-4I.实.金.新生儿疾病诊疗.R722.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2)第078267号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主编: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中继线67616688)地址:(100078)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3区3号楼网址:http:/E-mail:pmph印刷:北京人卫印刷厂经
2、销:新华书店开本:78710921/16印张:68.75插页:2宇数:1543千字版次:1990年9月第1版2003年1月第3版第8次印刷标准书号:ISBN7-117-05143-4/R.5144定价:119.00元著作权所有,请勿擅自用本书制作各类出版物。违者必究(凡属质量问题请与本杜发行部联系退换)编者上海市儿童医院张宇鸣顾莱莱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石树中上海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刘兴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冯树模吴圣楣应大明陈惠金叶军沈晓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俞善昌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阿琚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义天津市儿童医院周秦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希吉中国医
3、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张家骧吴荫云韩玉昆魏克伦北京协和医皖赵时敏籍孝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希如周从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黄德珉罗风珍李松北京酒仙桥医院虞人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刘皖君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姚裕家李炜如南京市儿童医院许植之陈大庆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吴仕孝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洪文澜温州医学院儿童医院黄达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陈自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宝林暨南大学医学院冯泽康复旦大学医学院童凤明左汲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宁寿葆刘豫阳邵肖梅金汉珍金百祥林其珊郭履鲷樊绍曾陈超周莲宝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程海东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茂恒赵培泉前言实用新生儿学首版于1990年问世,19
4、97年出了第二版,并获1999年度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由于党和政府对妇婴事业的重视,医学分子生物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促进了新生儿学的继续发展。因提高了高危新生儿的转运和急救,大大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因重视了新生儿筛查和行为的早期干预,将不断提高人口的素质。跨新世纪之际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为了使本书的内容不落后于形势,作者们决定再次修订本书,并增加一批中青年作者,希望第三版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版的修订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1.重新编排了章节前两版的“医学基础”一章内容繁多,本版将其分为五章,使条目比较清楚和合理。个别节所处章的位置有所改变。2.增加了新章节共增加了21个新节或段
5、,例如“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与胎儿和新生儿的关系”、“我国母乳研究的新进展”、“消化系统功能发育”、“新生儿撤药综合征”、“早产儿视网膜病”等。3.原有各章节均更新了内容更新的程度各有不同,更新较多的如“产前诊断”、“遗传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遗传病的基因诊断”、“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等。有的章节虽更新较少,但也都增添了新内容,例如有关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有关细胞因子的作用和一些治疗的具体方法。总之全书更新内容较多,约占三分之一,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内容,在此不一一列举。新生儿医学仍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前景可喜,希望本版能为今后的再版打下良好基础。限于编者的水平,遗漏
6、和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指出,使本书今后再版时不断完善。主编2001年7月上册第1章绪论4第1节绪言4第2节新生儿分类6第3节初生儿记录和体格检查7第4节新生儿病史和体格检查9第2章胎儿医学概况10第1节人体胚胎早期发育10一、生殖细胞10二、受精、卵裂及胚泡形成11三、着床和胚层的形成12四、胎膜和胎盘14五、多胎妊娠15第2节羊水的生理及功能16第3节胎儿监护18一、临床检查18二、胎儿胎盘功能监护19三、胎儿成熟度检查20第4节产前诊断22第5节胎龄评估28第6节遗传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34第3章新生儿体温调节,体格和行为发育36第1节新生儿体温调节36第2节新生儿体格发育42第3节新生儿
7、行为测定和早期干预51一、新生儿行为测定51二、早期干预57第4章新生儿营养和体液特点59第1节营养和喂养59一、营养需要量59二、消化道的运动63三、新生儿乳品64四、喂养原则66第2节我国母乳研究新进展66一、关于蛋白质及氨基酸的研究67二、关于脂肪的研究70三、关于碳水化合物中低聚糖的研究71四、关于电解质和矿物质的调查72五、关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研究73六、关于瘦素leptin的研究74第3节胃肠道外营养74一、营养需要及营养液成分75二、临床应用81第4节体液特点和液体治疗原则85一、新生儿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85二、新生儿和早产儿水和电解质的需要量86三
8、、早期新生儿和早产儿水和电解质变化与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关系87四、常用液体89五、液体治疗的监测90第5章诊断和治疗总论91第1节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在胎儿和新生儿疾病诊治中的作用91第2节新生儿药物应用特点97第3节血液气体分析与酸碱平衡104一、临床常用指标及其意义104二、酸碱平衡的维持109三、酸碱失衡分类111四、新生儿血气与酸嘁平衡特点115五、血气测定注意点116六、酸碱失衡的治疗116第4节新生儿影像诊断117第5节新生儿微循环检测121第6节危重新生儿监护122第7节危重新生儿转运130第6章围产期和新生儿保健132第1节围产期保健132第2节新生儿保健137第3节母婴同室139
9、第4节新生儿疾病筛查142第5节新生儿听力筛查148第6节出生缺陷监测152第7节新生儿死亡风险评估156第8节围产儿和新生儿死亡调查160第7章不同类型新生儿的特点和护理162第1节正常新生儿的特点、护理和特殊表现162一、正常新生儿的特点和护理162二、正常新生儿的特殊表现169第2节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174一、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174二、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182第3节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特点和护理185第4节小于胎龄儿的特点和护理191第5节大于胎龄儿的特点和护理198第6节过期产儿的特点和护理200第7节多胎儿的特点和护理201第8节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的特点和护理203第8章常见
10、症状和鉴别诊断204第1节发热与低体温204一、发热204二、低体温205第2节呼吸困难207第3节呼吸暂停210第4节青紫212第5节呕吐215第6节腹胀219第7节肝脾大222第8节呕血和便血223第9节血尿226第10节水肿228第11节尿潴留230第12节惊厥231第13节反应低下235第14节松软儿237第15节新生儿哭闹237第1章绪论第1节绪言新生儿学(neonatology)是研究新生儿保健、医疗和教学的一门学科。原是儿科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新生儿具有一定特点,且近数十年来发展迅速,巳渐形成独立的学科,对危重新生儿和早产儿建立起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和转运系统,使新
11、生儿死亡率大为降低。新生儿科的进步表现在下列各方面:(一)新生儿医学模式的转变过去医学一向着重于“生物医学模式”,重视疾病的病因和人体对疾病的反应,这个方向曾使医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具有一定优越性,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忽视了人的心理和社会环境对新生儿成长的影响。现在新生儿医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正在转向“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对健康的理解不单是体格的强壮,而是体格、心理和品德的全面发展。婚前应考虑遗传因素,避免近亲结婚,预防遗传性疾病对后代的影响,一旦怀孕更重视孕母疾病的防治、合理营养和精神愉快。胎儿出生后提倡母乳喂养,母婴同室,使新生儿获得感情上的满足,同时也重视新生儿行为和智力的发育。(
12、二)预防为主的思想深入人心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使产前诊断的疾病不断增加,如地中海贫血、苯丙酮尿症、血友病、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诊断后可及早做出防治措施。有些疾病在胎儿出生后经过筛查也能做出早期诊断,对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低下如在新生儿期开始治疗,可使智力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新生儿Rh溶血病在1940年前病死率达50以上,60年代后采用抗RhD球蛋白预防,使大部分Rh明性的孕妇免于产生同种免疫抗体,使本症的病死率降至极低。新生儿乙型肝炎的垂直传播采用重组基因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也取得良好效果。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由于对消毒隔离的重视,发病率正在逐年下降。(三)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
13、促进了新生儿学的进步新生儿患病时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明确诊断。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新生儿各脏器组织变化的信息,生物医学工程为此提供了条件,研制了各种医疗设备,如头颅B型超声仪,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诱发电位测定仪等,能得出人体内部结构及其功能的改变,大大促进了新生儿学的发展,新生儿颅内出血过去诊断正确率不到50,而现在准确率可达90以上,还可追踪检查病变的转归。先天性心脏病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看出心脏缺损的部位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使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不必作心导管检查即可得出正确诊断。监护仪的应用更是新生儿学中一大进展,对危重新生儿可从监护仪显示出心电图、呼
14、吸图形、体温、心律、血压等图形或数字,发现危象时可以及时得到急救。经皮测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可以免去多次抽动脉血的损伤性操作。(四)诊断和治疗的进展新生儿由于免疫力较差,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仍然相对较高,因此病原学诊断仍很重要,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快速诊断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许多抗原可做出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当高。抗生素的发展非常迅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杆菌感染占一定位置,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出现为一些革兰阴性和阳性杆菌感染得以控制,有的还可防治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生。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呼吸管理时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包括各种供氧
15、方法如鼻塞呼吸、面罩呼吸、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等。不少病例需要用人工呼吸机,可选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呼吸束正压呼吸(PEEP)、间歇强迫通气(IMV),要求正确掌握各种指征,现在呼吸管理已成为治疗中的一个专业分支。免疫治疗可选用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干扰素、胸腺肽等,还可输入静注免疫球蛋白和白细胞以提高疗效。早产儿透明膜病(HMD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已取得显著成效,可从牛肺、猪肺、羊肺中提取到该物质,还有人工制造的表面括性物质,可供临床应用。综上所述新生儿学的内容极其丰富,上面仅列举了几项,已显示出其概貌。(五)我国新生儿医学的发展70年代后期各地组织新生儿专业医师学习班和新生
16、儿护士学习班,广泛宣传有关新知识和新概念,引起了儿科医务工作者的极大兴趣,80年代初新生儿专业如雨后春笋相继成立,不少地区还成立了新生儿急救中心。医务工作者根据我国的国情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产前诊断建立起医学基因诊断方法;对一些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源经过追踪检查特有的质粒得以查出;为治疗肺透明膜病国内制备了我们自己研制的猪肺和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不同胎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建立了我国自己的数据;对新生儿营养、硬肿症、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都有深入的研究和成果;在医疗器械方面制造了各种类型的新生儿保暖箱、呼吸机和光疗设备。还有不少其他成绩,不一一例举。(六)新生儿医学是国产医学的一部分围产医学(p
17、erinatology)是研究胎儿出生前后影响胎儿和新生儿健康的一门学科,范围广泛,包括产科、新生儿科和有关的遗传、生化、免疫、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与提高人口素质和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密切相关。围产期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时期,国际上有4种规定:从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g)至出生后7天的一段时间;从妊娠20周(此时胎儿体重约500g)至出生后28天的一段时间;(3)从妊娠28周至出生后4周;从胚胎形成至出生后1周。我国现在采用的是第1种。围产期间的婴儿称围产儿。围产期仅是围产医学的一个特定时间,便于衡量工作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包括整个围产医学。(七)新世纪
18、医学发展的展望二十世纪的晚期(9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年代,我国和5个发达国家(美、日、德、法、英)对人类基因组进行了庞大的测序,还开展了部分基因宫内的研究,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对遗传性疾病与基因的关系。突变基因对疾病的不同临床表现和对治疗的不同反应都将能找到原因。定量PCR的应用、DNA芯片技术的建立对快速检测病原体和疾病组织中的突变序列提供了手段,使疾病的诊断朝着高教、灵敏、准确的方向发展。基因筛查和基因功能的研究将更加快我国计划生育和遗传保健工作的发展,基因治疗将随着上列的发展而扩展。基因诊断和治疗即将成为医学的重要分支,新生儿医学的发展也不例外,将随着发展的趋势向前推进。
19、新生儿学的发展前途光明,由国内许多著名新生儿学专家编著的这本实用新生儿学对学科的发展会起到推动作用,第一、第二版的出版已引起新生儿学和围产医学界的广泛重视,第三版叉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初步增加的分子生物学内容希望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促进新生儿学登上新台阶。(金汉珍)第2节新生儿分类过去对新生儿分类只根据婴儿出生的体重,凡2500g以下称早产儿,2500g以上称足月儿。但胎儿成熟并不完全取决于体重,与胎龄也有密切关系。足月的低出生体重儿的生活能力比早产的同样体重儿要强,因此对新生儿的分类有各种不同方法,分别根据胎龄、出生体重、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及出生后的周龄而分(图1-1)(一)根据胎龄分类足月
20、儿(fullterminfant):指胎龄满37周至不满42周(260293天)的新生儿;早产儿(preterminfant);胎龄满28周至不满37周(196259天),其中第37周(253260天前)的早产儿成熟度已接近足月儿,故又称为过渡足月儿;过期产儿(postterminfant):指胎龄满42周(294天)以上的新生儿,其中有的是由于宫内发育迟缓引起,羊水被胎粪污染,新生儿瘦小,又称为过熟儿。(二)根据出生体重分类正常体重儿:指初生1小时内体重在25003999g之间的婴儿。低出生体重儿(lowbirthweightinfant,LBW):指初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00g(2499
21、g)的新生儿,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其中体重不足1500g者称极低出生体重儿(ev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体重在1000g以下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owbirthweightinfant,ELBW)。大部分为超未成熟儿。后者的特点比一般低出生体重儿更为突出,在保暖、营养喂养及预防感染等方面都有特殊要求。是护理和监测的重点。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两种。巨大儿(mgasomia):指体重4000g者,包括正常儿和母亲有疾病(如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的巨大儿。(三)根据体重与胎龄关系的分类根据出生时体重与该胎龄平均体重的比较而定。小于胎龄儿(sm
22、allforgestationalage,SGA):指出生体重在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个百分位以下的婴儿。在我国将胎龄已足月,但体重在2500g以下的婴儿称足月小样儿,是小于胎龄儿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forgestationalage,AGA):指出生体重在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如胎龄已足月且无任何疾病,则为正常新生儿。大于胎龄儿(largeforgestationalage,LGA):指出生体重在相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婴儿(出生体重与百分位的关系见附录3)。(四)根据出生后周龄分类出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称早期新生儿,一又称围产
23、儿,是从胎儿转变为独立生活新生儿的适应阶段,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护理、治疗和监测都特别重要;出生后第2周开始至第4周末称晚期新生儿,此时新生儿已完成初步最重要的适应阶段,但发育尚不够成熟,仍需继续适应,护理仍很重要。此外还有高危新生儿(highriskneonate),指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当时情况并不一定危重),和已出现危重情况的新生儿。定为高危新生儿的有:高危妊娠孕母的嬖儿;孕母过去有死胎、死产史的婴儿;孕母在妊娠期曾发生疾病史的新生儿,包括各种轻重不同的感染性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肾炎的新生儿等;异常分娩的新生儿,如各种难产和手术产;婴儿在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发生不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用 新生儿 教学 提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