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全册培训讲学.doc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全册培训讲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全册培训讲学.doc(1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全册-目录-一、长度单位1统一长度单位32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53认识米用米测量74认识线段9二、100以内的加减法1两位数加两位数122两位数减两位数18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25整理和复习33实践活动“我长高了”35三、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初步认识372直角的初步认识39四、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4225的乘法口诀4732、3、4的乘法口诀504乘加乘减5256的乘法口诀566复习与整理58五、观察物体1观察物体602轴对称图形623镜面对称64六、表内乘法(二)17的
2、乘法口诀702倍的认识743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7648的乘法口诀8059的乘法口诀866乘法口诀表92整理和复习94看一看摆一摆95七、统计统计99八、数学广角1排列和组合1052简单推理107九、总复习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1112表内乘法的复习113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1154观察物体的复习1185统计的复习119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内容标准】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学目标】一、基
3、础性目标1.通过亲自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二、发展性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2.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内容分析】通过一年级“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1.教材在引出长度单
4、位时,注意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3线段教学时,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注意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教学课时】4课时1.统一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培养学生初步测量和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亲自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
5、使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2.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教具、学具】1.角硬币、曲别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若干个,粉笔、铅笔、三角形。【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比一比,哪个物体长,哪个短?(1)粉笔和曲别针相比(2)粉笔和铅笔相比结合学具,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2.师引入:粉笔,一会儿说它长,一会儿说它短,这是为什么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长长短短的物体,这些物体是长还是短都需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比较。下面我们就共同探究如何统一测量标准。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用不同的物体作标准去量数学课本的宽(1)想一想:如何测量数学课本的宽?自己动手试试。(
6、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3)班内交流:让学生结合学具操作并说明方法。教师以用曲别针测量为例进一步明确测量方法:先找到数学课本的宽边,用曲别针的左端与数学课本宽边的左端对齐。然后,一个接一个地摆,要摆平,摆直。最后,数一数摆了几个曲别针,数学课本的宽大约就是几个曲别针那么长。(4)小组合作:分别用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木块去测量数学课本的宽。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测量情况。(5)小组汇报测量结果。(6)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用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木块都去测量数学课本的宽,但是测量结果却不相同。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物体的长度(1)小组合作。任意选一种物品
7、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的长、宽,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小组汇报测量结果。(3)通过测量,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师小结: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实际长度不符。3.用同一物品作标准去量不同的物体长度(1)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去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铅笔的长,铅笔盒的长、宽等。(2)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3)在此基础上明确:用同一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才能知道物体的长短情况。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用木块量一量手指的长度和宽度。量完后说一说大约是几个木块的长。2.课本第2页“做一做”第1.2题。第2题注意指导学生用
8、铅笔量桌子长、高的方法:用铅笔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铅笔的长。3.课本第2页“做一做”第3题。4.练习一的第6题。一定要让学生估一估,再实际测量。注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这节课中表现如何2.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2.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3.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具、学具】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硬币、铅笔、别针,小刀。【
9、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同学们,你能用喜欢的学具测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吗?学生选择学具进行测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测量情况。2.学生汇报测量结果:2把小刀那么长,4个三角形那么长,5个三角形那么长等等。3.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生说。4.小结: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本的宽,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本到底有多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厘米(1)认识刻度尺观察刻度尺,看看上面都有
10、什么?学生说一说,教师适当补充。(2)认识刻度尺上的1厘米师介绍: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借助小正方体)。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的实际长度。量一量:哪一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图钉的长大约是几厘米?想一想:日常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让学生充分说一说: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透明胶带的宽(3)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是5厘米长?2.用厘米量(1)每人发一个5厘
11、米的彩色纸条,先让学生用手指比一比,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厘米,再用刻度尺实际量一量。(2)说一说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量的?小结:先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长度就是几厘米(3)学生活动:先从学具中任选一件,估计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它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做练习一第1、3题:第3题放手让学生动手测量。2.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3.认识米用米测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通过
12、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和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具、学具】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用刻度尺测量出文具盒的长、宽约是几厘米。(生汇报,师评价)2.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吗?找两名同学测量。测量要求:A.请你用刻度尺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法?3.学生提问题:这把尺子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麻烦,不容易得出结果;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等等。4.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
13、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1米有多长?请同学们猜一猜。(2)出示米尺(3)同桌互相测量。测量身高看1米到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把两臂伸开,看一看1米到什么地方。(4)闭上眼睛,用两臂表示出1米的长度,睁开眼看一看,手势是否准确。(5)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3米给大家看2.米和厘米的关系(1)质疑:学生分别用手指和两臂比划出1厘米和1米有多长,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操作:用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小组活动。(3)结论:通过自己量体会“1米=100厘米”(板书)(4)练习:2米=()
14、厘米300厘米=()米5米=()厘米800厘米=()米3.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2)介绍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3)分组活动:测量教室的长、宽;黑板的长;同学的身高等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判断。(1)铅笔长12米。(2)楼房高20厘米。(3)一棵松树高16米。(4)跳绳长2厘米。2.想一想:怎样量茶叶筒一周的长?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办法。3.课堂作业:3米=(
15、)厘米500厘米=()米7米=()厘米900厘米=()米14厘米-8厘米=()厘米40米+5米=()米15厘米+7厘米=()厘米35米-3米=()米4.课外实践:先估计一下你的卧室长有几米,宽有几米,再用米尺实际量一量。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4.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2.学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并能分辨线段。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具、学具】线、刻度尺【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师拿出一根线,贴
16、在黑板上(要贴成弯弯的),再拿出一根线,贴在黑板上(要贴成直直的)。问:这两根线有什么不同?形状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弯的。2.师小结: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线,无论哪一种线,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线-线段(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线段(1)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说出它的名称。让学生注意老师的画法,并告诉学生这就是线段。(2)学生模仿画线段。(先在纸上点两个点,然后用直尺把两个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还见过线段?鼓励学生说。(4)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的线段,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量一量数学课本P5中间三条线段
17、的长度,并说一说测量的方法(5)思考:仔细观察这些线段,有什么特点?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可在小组内交流。引导:线段是直的;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2.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A.学生自己尝试画。B.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画?C.教师演示画线段的方法:先在尺子的0刻度上点一个点,再对准刻度“3”上点一个点,然后再把两个点用一条直直的线连起来(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3)画一条比3厘米长1厘米的线段。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2.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3.做练习一的第8题。先让学生去估计,再实际用刻度尺测量,以检验估计结果是否准确。本题中三角形边的
18、测量比较困难,教师要加以指导,说明量的方法。4.做练习一的第10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实际测量。(利用人的视觉误差,似乎竖线比横线长些,实际上是一样长。)5.课堂作业:(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比4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课程标准】1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2能结合具体的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
19、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二、发展性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教学内容的整体框架如下:【教学时间】12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
20、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4.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的书写方法。2.理解数位对齐的原理,知道从个位算起的计算顺序。【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出示课本中的主题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个班的人数)2.师:小精灵提出什么问题?3.师: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63066353469303565363470)4.师:大家真能干。这些算式我们除了可以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列竖
21、式的方法计算。你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尝试。(1)师:请你从这四道算式中任选一道,用列竖式的方法去计算。不会的小朋友可以看看课本第9页,也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请四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请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3634这题先不讲)2.小组讨论。师: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列竖式计算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想一想,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汇报:在刚才的列竖式计算中,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一)课堂练习1.35234326抽生板演,教师重点指导学困生。然后集体订正。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年级 上册 数学 精品 教案 培训 讲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