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3)培训讲学.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3)培训讲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3)培训讲学.doc(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3)-5图形的运动(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教学指导】注意让学
2、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第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旋转【教学内容】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教
3、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情景导入】1.教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
4、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生回答后板书。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新课讲授】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
5、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1课时旋转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第2课时欣赏与设计【教学内容】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教材第84页例2、3,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
6、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重点难点】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复习导入】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新课讲授】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教师再次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然
7、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点O的位置没有变;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教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讨
8、论交流:是怎样旋转的?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的距离是6格;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然后把点OA,OB,AB连接起来。(2)组织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检查。3.完成第83页“做一做”。4.完成课本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小结。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第84页“做一做”2.完成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1)第3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对称、平移和旋转变换的知识进行判断,注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第4
9、题练习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再进行交流,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体会旋转所创造的美。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3题【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2课时欣赏与设计变换旋转90时,中心点的位置不变,其他部分都以相同的方向旋转90旋转后的图形与旋转前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不变,对应线段长度不变。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教学内容】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减法计算(教材第8990页的例1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2、3、4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
10、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复习导入】1.填空。(1)34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个18是58,712里有()个112。(3)3个15是(),47是4个()。2.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新课讲授】1.出示教材第89页例1。(1)提问:观察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和妈妈
11、共吃了多少张饼)。提问: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表示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是1个,是3个,合起来也就是,提问:+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板书:+=说明: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2)提问: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3)即时练习:+2.同分母分数减法。(1)教材
12、第90页例题1第(2)问。教师:爸爸比妈妈多吃多少张饼?(2)学生讨论。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出算式?计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你有什么体会?(3)反馈讨论结果。板书:-=(4)归纳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减。3.小结:观察例1的第1问和第2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应怎样计算?(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概括)。教师总结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4.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90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91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2、3、4题。这是同分母加、减法的单项练习。练习时,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
13、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提醒学生结果应化为最简分数。答案:【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谁能具体的说一说,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教学内容】三个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课本第9192页练习二十三的第511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重点难点】掌握三个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
14、算方法。【复习导入】口算下列各题。2.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新课讲授】1.出示以下例题3。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2.提出问题,尝试解决。(1)问题一: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找出前三类节目所占的分数。()尝试计算这三个分数的和。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并说明为什么?(2)问题二: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想一想:每天播出的总时间用什么数表示?(1515或1)求其他节目时间应该怎样算?列出算式:1-尝试计算:3.归纳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要把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课堂
15、作业】完成教材第9192页练习二十三的第511题。1.第5题这是一道利用连加、连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由学生独立列式解决第(1)(2)题,然后全班反馈,解决第(3)题时,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并让学生说一说提出的理由和解答的方法。2.学生独立完成第68题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3.第9题这是一道分数连加、连减的开放型练习,条件和问题同时开放,练习时要让学生审题,按要求分类,再写算式。4.第10题算式接龙。多让一些学生起来做游戏。5.第11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线段图来理解题意。
16、答案【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例3:(1)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2)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要把分子连加、连减,分母不变。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第1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材第9394页的内容及第9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是获
17、得知识的重要途径。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重点难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复习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2.通分将下列各组分数通分。说一说通分过程中的几个要点:(1)通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2)求分母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新课讲授】1.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同学们都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法则。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自主探索。(1)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出示课
18、本第93页例题1(呈现课本例题图)。学生自主探索。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当学生列出算式+时,教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尝试计算“+”。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2)集体评价这三种计算方法。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和通分时,没有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弄错了。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是不能直接相加的。(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先通分,找出不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19、。然后按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法则进行计算。反馈探索结果。(4)异分母分数减法计算。你如何比较和的大小?要求比多多少,怎么计算?板书:-=-=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师生共同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板书)4.即时练习。(1)完成课本第9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查。(2)完成课本第94页“做一做”的第12题。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学之间交流。第2题是一道比多比少与求和的应用题。学生弄清题意后,可独立列式解答。(3)解下列方程:5.专项练习。解方程:+=(1)说一说怎么求的值,根据什么?(2
20、)解方程:算出等于多少?(3)汇报过程,强调方程格式。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说说解方程的依据,并强调解方程的格式。【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4题。1.第1题:这题是异分母加、减法的基本练习,练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认真审题。通分时,先要观察两个分母的数据特点再根据其特点找它们的最小公倍数。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3.第3题:此题是利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4.第4题:利用四则运算的关系解方程。一定要让学生说出每一步变化的根据是什么。并强
21、调解方程的格式。答案:【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谁愿意具体的来说一说应该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1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第2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教学内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教材第9596页练习二十四的第510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重点难点】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
22、算。【基础练习】1.口算下列各题。2.计算下列各题并验算。(1)学生计算,并验算。(2)说一说,你是怎么验算的。【专项练习】1.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四第5题。先判断再把不对的改正。注意让学生说说理由。2.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6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征,发现规律。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的分数。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只有公因数1。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指出: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上面的规律口算出结果。如:3.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四的第7题。请学生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3培训讲学 小学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培训 讲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