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发展战略知识讲解.doc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发展战略知识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发展战略知识讲解.doc(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发展战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发展战略-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现状与发展趋势6可再生能源6.1学科内涵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油荒、煤荒、电荒几乎是一夜之间凸现在人们的面前。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能源资源并不丰富。已探明储量的各类化石燃料中,煤炭资源最丰富,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受开采条件和资源枯竭等因素影响,我国传统能源供应模式日益面临危机,要实现能源供应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保护、市场推动”的能源发展战略。可再生能源利用
2、是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的重要因素。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海洋能等资源量丰富,且可循环往复使用的一类能源资源,其转化利用具有涉及领域广、研究对象复杂多变、交叉学科门类多、学科集成度高等特点。在可再生能源工程领域中,工程热物理学科主要研究可再生能源利用过程中能量和物质转化、传递原理及规律等相关热物理问题。可再生能源利用形式多样,涉及工程热物理各个分支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与耦合的特点。工程热物理学科相关分支学科的发展将为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又不断为工程热物理学科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促进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发展。200
3、6年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将大大推进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基础研究。6.1.1 太阳能太阳能是太阳内部连续不断的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为3.75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于500万吨煤。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
4、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于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但太阳能也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能流密度低;二是其强度受各种因素(季节、地点、气候等)的影响不能维持常量。太阳能转换利用主要指利用太阳辐射实现采暖、采光、热水供应、发电、水质净化以及空调制冷等能量转换过程,满足人们生活、工业应用以及国防科技需求的专门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太阳能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等。太阳能光热利用指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加以利用,如供应热水、热力发电、驱动动力装置、驱动制冷循环、海水淡化、采暖和强化自然通风等等
5、;光电利用指通过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效应将太阳辐射直接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的过程;光化学利用则包括植物光合作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热解水制氢以及天然气重整等转换过程。涉及理论基础包括工程热物理的几乎所有分支学科,关系最密切的是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和热物性学;要构成有实用价值的太阳能利用系统,还需要进行热力系统动态学研究。太阳能转换利用还和化学、材料科学、光学工程、建筑科学,生物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是一门综合性强,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的研究分支。在工程热物理学科范畴内,应着重研究与各种太阳能转换利用过程相关的能量利用系统动态特性以及与能量转换过程有关的热物理问题等。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资
6、源总量大,分布广泛,使用清洁,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太阳能利用有令人振奋的新进展,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年产量一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率,被称为“世界增长最快的能源”。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与德国的风力发电、日本的太阳电池一样位居世界第一,尽管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还很小,但在某些特定领域和地区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是解决高效收集和转化过程中涉及的能量利用系统形式、能量蓄存和调节、材料研究和选择等等问题。除传统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还有太阳能干燥、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照明和太阳能养殖等系统和领域,太阳能开发利用是建筑能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国防科技以及未来
7、电力有很大潜力的领域。从能源战略发展角度讲,太阳能转换利用的研究能为解决能源供应可持续发展问题做出贡献,有利于减少化石能源引起的环境污染及全球性温室效应,是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构成可持续能源系统的关键之一。6.1.2 生物质能所有含有内在化学能的非化石有机生物物质都称为生物质,包括各类植物和诸如城市生活垃圾、城市下水道淤泥、动物排泄物、林业和农业废弃物以及某些类型的工业有机废弃物。某种意义上讲,生物质是可再生、天然可用、富含能量、完全足以替代化石燃料的含碳资源。地球每年生长的生物质总量约为1400-1800亿吨(干重),含有的能量相当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倍。生物质能源占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的35
8、%以上,占一次能源消耗的15%左右。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农业国,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其主要来源有农林废弃物、粮食加工废弃物、木材加工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我国每年产生大约6.5亿吨农业秸秆,加上薪柴及林业废弃物等,折合能量4.6亿吨标准煤,预计到2010年将增加到7.3亿吨,相当于5.2亿吨标准煤。每年的森林耗材达到2.1亿立方米,折合1.2亿吨标准煤的能量。除数量巨大和可再生之外,生物质还有污染物质(含硫、含氮量较小)少,燃烧相对清洁、廉价,将有机物转化为燃料可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超过1.5亿吨,到2020年年产生量将达2.1亿吨,如果将这些垃圾焚烧发电或采用卫生
9、填埋方式,回收填埋气发电,可产生相当于5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还有效地减轻环境污染。可以预计,未来二三十年内生物质能源最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主要的新能源之一。生物质转化成有用的能量有多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当前主要采用两种主要的技术:热化学技术和生物化学技术。此外机械提取(包括酯化)也是从生物质中获得能量的一种形式。热化学技术包括三种方式:燃烧、气化和液化。生物化学技术包括两种方式:发酵(产生乙醇、甲烷等燃料物质)和微生物制氢技术。通过以上方式,生物质能被转化成热能或动力、燃料和化学物质。生物质能利用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作为一次能源的高效清洁燃烧技术;转换为二次能源的生物质气化和液化技术,生物质催
10、化液化和超临界液化技术,微生物厌氧发酵技术,微生物制氢技术,以及生物质燃料改良技术等。上述技术涉及到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微生物学、植物学、电工科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主要解决生物质能直接利用或能源转换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以及热质传递规律等关键性热物理问题,在生物质能利用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之密切联系的学科方向有: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等。图6.1显示了生物质能循环系统,其本质上来自于太阳能。6.1.3 图6.1理想的生物质利用概念图(StephanH.Industrialbiotechnolog
11、y-achanceatredemption.NatureBiotrchnology,2004(22):671675)风能风作为自然界空气运动的一种方式,具有一定位能与动能。风能利用的最大难题是风速与风向的随机性和不连续性,即风速、风向会随着时间和地点变化,难以保证风力发电机组功率稳定输出。风能利用的研究大体可分为:(1)大气边界层中风特性的研究;(2)风力机理论、新型叶片外形与材料以及风力发电系统新型控制方法;(3)风能利用的方式以及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系统的研究。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球上的风能资源每年约为200万亿kWh,利用1就可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要。根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估算,我国地面
12、10米高度层风能的理论可开发量为16亿kW,实际可开发量为2.53亿kW。随着桨叶空气动力学、材料、发电机技术的发展,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单机容量从最初的数十千瓦级发展到最近进入市场的兆瓦级机组,20年来,风力机平均单机容量提高20倍;功率控制方式从定桨距失速控制向全桨叶变距和变速控制发展;运行可靠性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50提高到98以上,风电场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全部可以实现集中控制和远程控制。近十年来,世界风力发电以年增长率30%左右高速发展,至2004年止,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约为4761.6万千瓦,我国为76.4万千瓦。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迅速增加,风电场从内陆向海上发展,风力发电成
13、本呈降低趋势,是可与常规能源进行商业竞争的新能源。欧洲风能协会和绿色和平组织在近期一份报告中称:到2020年风力发电将占世界电力总量的12。在普遍强调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今天,风电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电方式之一。6.1.4 现代风力机系统包括自然风、风轮、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等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涉及到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大气科学、机械科学、电工科学、材料科学、自动化科学等多个学科。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学科主要研究复杂地形和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大气边界层风特性、风轮非定常空气动力学、刚柔耦合结构多体动力学、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系统和新型风能转换系统等问题,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有工程热
14、力学、流体力学、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等。地热能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如果热量提取的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地热能便是可再生的。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于100PWh。地热能分布相对比较分散,开发难度大。6.1.5 根据地热水温度的高低,地热资源分为高温(150)、中温(150-90)和低温(903种。高温地热能主要用于发电,中低温地热能一般可直接利用(供热、温室、旅游和疗养等)。日益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和矿
15、物燃料利用所致各种环境污染的今天,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倍受各国重视。与地热能利用相关的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基础科学问题包括:地热资源勘测、采集中的热物理问题;地热能利用中的含湿岩土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学问题;地热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和能量转换原理及性能。海洋能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潮汐与潮流能来源于月球、太阳引力,其它海洋能均来源于太阳辐射,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太阳到达地球的能量,大部分落在海洋上空和海水中,部分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海洋能。海水温差能是热能,低纬度的海面
16、水温较高,与深层冷水存在温度差,因而储存着温差热能,能量大小与温差和水量成正比;潮汐、潮流,海流、波浪能都是机械能,潮汐能是地球旋转所产生的能量通过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而传递给海洋,并由长周期波储存的能量,潮汐的能量与潮差大小和潮量成正比;潮流、海流的能量与流速平方和通流量成正比;波浪能是在风的作用下产生,并以位能和动能的形式由短周期波储存的机械能,与波高的平方和波动水域面积成正比;河口水域的海水盐度差能是化学能,入海径流的淡水与海洋盐水间有盐度差,若隔以半透膜,淡水向海水一侧渗透可产生渗透压力,其能量与压力差和渗透流量成正比。各种能量涉及的物理过程、开发利用方法和程度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与
17、海洋能利用相关的工程热物理学科基础科学问题包括:海洋能能量高效利用转换装置及原理;洋流流体力学与海洋能资源利用。6.2可再生能源科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6.2.1 太阳能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我国很早就有“阳燧取火”的传说,古代建筑中采用较大的南窗以利用太阳辐射进行采暖等都是人们早期利用太阳能的实例,系统深入地将太阳能利用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世界能源危机之后。太阳能转换利用形式日益多样化,开发利用范围越来越广,已被公认为是最主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当今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欧洲、澳大利亚、以色列和日本等国家,纷纷加大投入积极探索实现太阳能规模化利用的有
18、效途径。德国等欧盟国家更是把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替代化石燃料的主要替代能源大力扶植和发展。太阳能转换利用研究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技术学科中十分活跃的一个领域,每年都有国际学术会议频繁地举行。最具代表性的有世界太阳能大会和世界可再生能源大会,都是两年举办一次,时间正好相隔一年。有关专题分组、分地区学术讨论也非常之多。(1) 各国科研人员主要研究方向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面向太阳能规模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二是探索太阳能利用新方法、新材料,发现和解决能量转化过程中的新现象、新问题,特别是开展基于太阳能转化利用现象的热力学优化、能量转换过程的高效化、能量利用装置的经济化等问题。为公共安全提供服务如为
19、无电力设施的人口提供照明,对食品和药品进行冷藏,以及为世界所有地区提供通讯;还可以利用太阳能直接从海洋中生产淡水,为灌溉系统提供抽水动力,实现污水和空气净化等。太阳能还可规模化用于农产品的干燥过程等;图6.2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2)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各类建筑均是能耗大户,同时也是太阳能利用装置最好的载体。图6.2示意了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途径。工业国家全部的一次能源消耗35-40%都用在建筑中,如果考虑消耗在建筑材料和服务性建筑基础设施中的能源成本,可能达到50。美国建筑行业占一次能耗的48,占CO2总排放的46,且能耗和排放增长最快。欧洲30的能耗用于室内采暖和加热水,相当于全部建筑
20、能耗的75。通过合理设计、充分利用建筑物维护结构和选择适合的能源转换形式,可实现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采光、热水供应、空调制冷、强化自然通风、部分电力供应以及水质净化等等功能,极大地降低建筑使用能耗。早期的被动式太阳房采暖,现代的各种主动式太阳能技术和设备,及未来可持续建筑中太阳能开发利用,正体现这样一种趋势。(3)太阳能发电实现太阳能发电的技术途径如图6.3所示。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和热发电两种技术,其中光伏发电系统以其安装简单、维护廉价、适应性强而获得广泛青睐。太阳电池成本比较高,但是与10年前相比成本已下降接近一半。21世纪以来,光伏产业以惊人高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36.6%)。20
21、03年,全世界生产销售超过750MWp的光伏组件,比上年增长44,预计2012年产值会达到275亿美元。相关传热和热力学研究,是目前发展高性能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技术的热点。图6.3太阳能发电的技术途径(Prof.HansMller-steinhagen,Concentratingsolarpower:Avisionforsustainableelectricitygeneration,Instituteforthermodynamicsandthermalengineering,UniversityofStuttgart,Germany)太阳能热发电主要采用聚焦集热技术,产生驱动热力机需要的
22、高温液体或蒸汽发电,现主要关注能与太阳能能量转换过程匹配的新型热动力循环、热力机械以及高效可靠的聚焦集热装置和技术。目前最大的太阳能热力发电站在美国加州南部运行,太阳能热力发电成本约是光伏发电的1/2。全球对太阳能热力发电的兴趣与日聚增,美国、西班牙、以色列和南非等地正建设新的太阳能热力电站,印度、埃及、摩洛哥等国家也极有兴趣。基于烟囱效应的太阳能集热和风力透平为核心的太阳能热风发电已在西班牙等国家运行示范,这种系统虽然效率很低,但是可以和农业温室利用结合,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澳大利亚、南非等国都在兴建新的太阳能热风发电站。此外还可以利用太阳池盐水浓度差进行蓄能发电,该工作在以色列等国家
23、已有研究和示范。(4)太阳能加热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对水、空气或其它流体加热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相对最成熟的太阳能利用技术。但在大面积、高温位太阳能加热系统中存在气液相变造成汽阻、管道阻力分配不均匀等问题。此外,提高经济性和研究适合的蓄能转换问题也是实现规模工业化应用太阳能的关键。约旦、马来西亚等地区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特殊的蜂窝透明材料对输油管道进行加热以减少稠油的粘性,我国西藏等地区推广应用的太阳灶等具有鲜明的特色。欧洲、日本、中东地区以及我国都在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热水系统等技术,近年来全世界太阳能集热器安装面积大幅增长,但与应用所具有的潜力相比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游泳池加热系统和家用
24、热水器方面应用较多,还可以直接利用聚焦式太阳能加热系统为工业应用提供热水和蒸汽。高效、可靠的高温集热器是未来太阳能热发电、空调制冷、热化学转化利用的关键之一,是研究的重点方向。(5)太阳能制氢从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中获得能源储备,最有可能的途径就是制氢,将太阳能转换为燃料。如图6.4所示,实现太阳能氢能转换途径有太阳能光催化制氢,太阳能电解制氢和太阳能热分解制氢等。光催化制氢领域重点在于提高太阳光谱全波段能源利用率,特别是拓展可见光范围相应光催化剂的开发应用,提高能垒,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等。太阳能电解水制氢主要通过太阳能发电以电解水制氢。电解水制氢相对比较成熟,与太阳能光电转换环节密切相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物理 能源 利用 学科 发展战略 知识 讲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