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提纲教案资料.doc
《微生物学复习提纲教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复习提纲教案资料.doc(7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微生物学复习提纲-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细胞生长营养物质(环境中)跨膜营养物质(原料、胞内)合成细胞成分细胞有规律增长菌体增重2繁殖:菌体重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细胞开始分裂进入分裂阶段。3个体生长个体繁殖群体繁殖4群体繁殖=个体生长+个体繁殖5所以:生长是繁殖的基础,繁殖是生长的结果。第一节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一、测生长量(细胞量)适合于所有的微生物直测菌丝长度丝状真菌接称干重(离心法或过滤法)间比浊法用光密度(OD值)表示菌悬液的浓度不适合丝状菌接生理指标法二、测繁殖数(细胞数)适合于单细胞微生物直
2、比例计数法接血球计数板法(全菌计数法)既包括活菌又包括死菌间液体稀释法(MPN法)接平板菌落计数法(涂布法、浇注法)活菌计数法一、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方法1.湿重法收集微生物菌体,或将微生物培养液离心,收集细胞沉淀物,然后称重。较为简便,但含水量不定,准确度差2.干重法将微生物菌体或离心得到的细胞沉淀物置100105的烘箱中干燥至水份去除,然后再称重。3.含氮量测定法一般微生物细胞的含氮量比较稳定,可以用凯氏定氮法等测其总量,再乘以系数6.25即为粗蛋白含量,蛋白含量越高,说明菌体数和细胞物质量越高。4比浊法根据细菌悬浮液的吸光度测定其数量。比浊法:样品中由于菌体细胞对光的消散作用而呈浑浊,细胞
3、数目越多,对光的消散作用越强,浑浊度越高。浊度可以用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测量,以光吸收值来表示。单细胞生物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光吸收值的大小与液体中细胞数目及细胞物质量成正比,因而可用做溶液中总细胞的计数。检测时需用直接显微镜计数或平板活菌计数法制作标准曲线。该方法缺点是灵敏度差,优点是简便、快速、不干扰或不破坏样品。检测时可使用侧臂三角瓶在不同的培养时间重复测定样品的浊度,因而广泛地用作生长速率的测定。二、微生物细胞数目的检测方法1、血球计数板法A血球计数板法: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B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个体
4、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C优点:操作简便,计数直观。2、稀释平板计数法细菌样品做10倍梯度稀释,取相应稀释度的样品涂布到平板上,或与融化的固体培养基混合、摇匀,培养菌落。优点:传统计数方法。对设备要求不高。稀释平板计数法:对活菌的计数方法1)涂布法2)浇注法稀释度的选择应选择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稀释度,再乘稀释数进行报告。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二者之比如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若其比值大于2,则报告其中较小的数字。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再乘稀释数进行报告。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
5、则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再乘稀释数进行报告。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不在30300之间,其中一部分大于300或小于30,以最接近30或是300的平均菌落数再乘稀释数进行报告。若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再乘最低稀释数进行报告,即报告为10个。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一典型生长曲线典型生长曲线:将少量单细胞纯菌接种到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内,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定时取样测定活菌的数目和重量的变化,以活菌个数的对数或活菌重量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即为典型生长曲线。这种培养方式为间歇培养或分批培养:初始状态下含有限的营养物和微生物。1.迟缓期将少量菌种接入新鲜培养基后,
6、在开始一段时间内菌数不立即增加,或增加很少,生长速度接近于零。也称延迟期、适应期。迟缓期的特点:分裂迟缓、代谢活跃延滞期的特点:a生长速度为零;b细胞体积急剧增大;c细胞内的RNA增高;d合成代谢活跃e易产生诱导酶;f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敏感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与实践意义接种龄:对数期“种子”,延滞期较短;延滞期或衰亡期“种子”,延滞期较长;接种量:接种量大,延滞期较短;接种量小,延滞期较长;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成分丰富的,延滞期较短;培养基成分与种子培养基一致,延滞期较短;2.对数期对数生长期的细菌个体形态、化学组成和生理特性等均较一致,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代时稳定,所以是研究微生物基本代谢的良
7、好材料。它也常在生产上用作种子,使微生物发酵的迟缓期缩短,提高经济效益。特点:生长速率最快,细胞呈指数增长;世代时短;代谢旺盛,细胞成分平衡发展;群体的生理特性较一致。一影响指数期的因素菌种:不同菌种的代时差异极大营养成分:营养越丰富,代时越短营养物浓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总生长量培养温度: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二指数期的实践意义是代谢、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菌龄是发酵生产中用作“种子”的最佳种龄G+染色鉴定时采用此期微生物三几个重要的参数:1繁殖代数(n):世代数;2生长速率常数(R):生长速度,单位时间的世代数;3代时(G):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4G=1/R四细菌研究
8、中常用的三个参数:1繁殖代数(n),2生长速率常数(R),3代时(G)3.稳定期A原因:由于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和pH等环境变化,逐步不适宜于细菌生长,导致生长速率降低直至零(即细菌分裂增加的数量等于细菌死亡数量),结束对数生长期,进入稳定生长期。B获得更多的菌体物质或代谢产物采取措施:补充营养物质或取走代谢产物或改善培养条件,如对好氧菌进行通气、搅拌或振荡等。C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R等于0;2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值;3合成次生代谢产物;4细胞内出现储藏物质,芽孢菌内开始产生芽孢。D稳定期的实践意义:a是发酵生产中以菌体为终产品的最佳收获期;b某些代谢产物特别是次生代谢产物发生在此阶段某些
9、细菌的芽孢也发生在此阶段,故又称作代谢产物合成期;c放线菌的的抗生素在此阶段大量形成。d导致了连续培养原理的提出和工艺技术的改进。4.衰亡期现象:细菌代谢活性降低,细菌衰老并出现自溶,产生或释放出一些产物,如氨基酸、转化酶、外肽酶或抗生素等。细胞呈现多种形态,有时产生畸形,细胞大小悬殊,有些革兰氏染色反应阳性菌变成阴性反应等。特点:1R为负值;2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出现不规则的衰退形;3细胞畸变,菌体开始自溶。产生原因:生长条件的进一步恶化,使细胞内的分解代谢大大超过合成代谢,继而导致菌体的死亡。二、丝状微生物微生物的群体生长曲线1.特性:丝状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分散的沉淀物方
10、式,形态从松散的絮状沉淀到堆积紧密的菌丝球不等.丝状微生物的生长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微生物细胞的物质量(主要是干重)的变化来表示.丝状微生物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方式在工业生产中很重要。2.生长曲线丝状微生物的群体生长有着与单细胞微生物类似的规律。在深层通气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也显示具有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工业发酵意义:丝状微生物在液体培养中的生长方式在工业生产中很重要,它影响发酵过程的通气性、生长速率、搅拌能耗及菌丝体与发酵液的分离难易等。三、连续培养与微生物的生长(一)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分批培养: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的培养方式。连续培养:在一定
11、恒定的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生物,一方面以一定速率不断地加入新的培养基,另一方面又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养物(菌体和代谢产物),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二)连续培养类型连续培养的基本原则: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不断的补充营养物质和以同样的速率移出培养物。连续培养类型分为恒化连续培养和恒浊连续培养。1恒化连续培养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通过控制培养基中某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基本恒定的方式,保持细菌的比生长速率恒定,使生长“不断”进行。生长速率的控制因子:一般是氨基酸、氨和铵盐等氮源,或是葡萄糖、麦芽糖等碳源或者是无机盐,生长因子等物质。恒化器连续培养通常用于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尤其适用于与生长速率
12、相关的各种理论研究。2恒浊连续培养通过连续培养装置中的光电系统控制培养液中菌体浓度恒定、使细菌生长连续进行的一种培养方式。用于获得大量菌体以及与菌体生长平行的代谢产物生产的发酵工业中,但此法不适用于丝状微生物。第三节微生物的纯培养生长微生物在自然界总是混杂地生活在一起,如土壤和水中,通常栖息着的是许多不同微生物混杂在一起的群体。哪怕是一粒砂或尘土,也常含有多种细菌及其它微生物。要想研究某一种微生物,必须把研究对象从混杂群体中分离出来。纯培养(pureculture):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细胞或一种细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一、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方法:1平板划线分离法、2稀释倒
13、平板法、3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4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法。1、平板划线分离法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2、稀释平板分离法:倾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基本过程:(1)梯度稀释过程;(2)分离培养过程稀释平板分离法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1)梯度稀释度的确定:需分离微生物在样品中的数量2)选择菌落接种的依据:a、菌落特征;b、菌体的特征3)微生物纯培养的标准:菌落特征一致性4)操作要点:无菌操作无菌操作(asepticoperation)定义:在操作过程中人为地
14、排除一切微生物或一切不需要的微生物。它是微生物学的基本技术。要点:杀死规定作业系统(如试管、三角瓶和培养皿)中的一切微生物,使作业系统变成无菌;在作业系统与外界的联系之间隔绝一切微生物穿过(如用火焰封闭三角瓶和试管等的开口,用棉花过滤空气、用滤器过滤水等);在无菌室、超净操作台或空气流动较小的清洁环境中,进行接种或其他不可避免的敞开作业,防止不需要的微生物侵入作业系统。3、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采取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或单个个体进行培养以获得纯培养。4、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法各种微生物对不同的化学试剂、染料、抗生素等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利用这些特性可配制合适某种微生物而限制其它微生
15、物生长的选择培养基,用它来培养微生物以获得纯培养。根据所要分离的菌种的特性选用培养基,如:分离真菌用马丁氏培养基,PH偏酸;分离放线菌用高氏一号培养基,PH中性偏碱。不同菌对化学试剂的敏感性:分离放线菌时,培养基中加入数滴10%的酚,抑制细菌和真菌;从土壤中分离真菌,培养基中加入孟加拉红或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根据分离对象的营养特征:分离能发酵纤维素的菌株,培养基中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分离固氮菌,用无氮培养基。二、纯培养的保存试管斜面培养基低温、干燥、隔绝空气保存过程的注意点:防止杂菌污染。1、 灭菌彻底2、棉塞大小要合适3、无菌操作三、目标微生物纯培养筛选的基本思路、待分离样品的确定、培养基
16、的选择、纯化过程环境条件的控制(温度、空气、P、抑制剂)第四节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一、温度不同的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不同,根据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微生物的生长有三个温度基点,即最适、最高、最低生长温度,根据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低温微生物、中温微生物和高温微生物。当温度超过微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或低于生长的最低温度都会对微生物产生杀灭作用或抑制作用。最适生长温度有时也简称“最适温度”,其意义是某菌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并不等于生长量最高时的培养温度,也不等于发酵速度最高时的培养温度或积累代谢产物量最高时的培养温度,更不等于积累某一代谢产物量
17、最高时的培养温度。嗜冷性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大多数在-1020,少数可达-34。分布:海洋、冷泉、深湖和冷藏库中。低温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低温微生物耐低温的原因:胞内酶耐低温;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低于冰点的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水分的丧失;冰晶对细胞膜的物理损伤。低温的用途:菌种保藏、食品冷藏、嗜温性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在2045的微生物。分布:土壤、植物、温血动物及人体中。体温性微生物:人和温血动物的寄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45室温性微生物:大多数植物病原菌和许多土壤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028嗜热性微生物能在高于4550的温度下生长(低于3540便不能生长)分布:主要在温泉、堆肥和土壤中
18、,一些人为的高温环境,如工厂的热水装置和人造热源等处,是嗜热性微生物良好的生存场所。高温菌在高温下生长的原因:抗热的酶,膜中的高饱和脂肪酸。高温菌的生长特性:生长曲线的各个时期均短暂,因此常会在腐败食品中检测不到,这在食品检验中要特别注意。二、氧根据氧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好氧、好氧、耐氧型、兼性厌氧、专性厌氧(一)专性好氧菌(strictaerobe)必须在有分子氧的条件下才能生长,有完整的呼吸链,以分子氧作为最终氢受体,细胞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绝大多数真菌和许多细菌都是专性好氧菌(二)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aerobe)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在有氧情
19、况下生长得更好;在有氧时靠呼吸产能,无氧时借发酵或无氧呼吸产能;细胞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许多酵母菌和许多细菌都是兼性厌氧菌(三)微好氧菌(microaerophilicbacteria)只能在较低的氧分压下才能生长的微生物。也通过呼吸链并以氧为最终氢受体而产能。例如:霍乱弧菌、一些氢单胞菌属、发酵单胞菌属等(四)耐氧菌(aerotolerantanaerobe)一类可在分子氧存在下进行厌氧生活的厌氧菌,即它们的生长不需要氧,分子氧对它们也无毒害。它们不具有呼吸链,仅依靠专性发酵获得能量。细胞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细胞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但缺乏过氧化氢酶。一般的乳酸菌
20、多数是耐氧菌(五)厌氧菌(anaerobe)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分子氧对它们有毒,短期接触也会抑制它们生长甚至致死;2只有在深层的无氧或低氧化还原势的环境下才能生长;3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是通过发酵、无氧呼吸、循环光合磷酸化或甲烷发酵等提供;4细胞内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各种光合细菌和产甲烷菌等都属于厌氧菌三、水分活度(Aw)1.Aw食品在密闭容器中的水蒸气压(P)与在相同温度下的纯水蒸气压(P0)之比值。由于纯水中加入溶质后,溶液中分子之间的引力增加,蒸气压下降,故PP0,因此:Aw纯水=1,Aw无水食品=0一般食品的:0Aw1Aw值大小反映了溶液中溶质的多少,一般来说,溶质浓度与
21、Aw值成反比。Aw值反映了微生物对水的依赖程度,根据Aw值,可将微生物分为三个类型:湿生型:Aw在0.9以上,绝大多数细菌中生型:Aw在0.80.9之间,酵母菌干生型:Aw在0.8以下,大多的霉菌2.不同类群微生物的生长和水分活性细菌生长的水分活度:细菌生长所需的水分活性比酵母菌、霉菌高。一般在0.900.99之间。一般食品腐败菌生长的最低Aw在0.940.99之间。芽孢萌发时要求的水分,比营养体所要求的水分高。酵母菌生长的水分活性:酵母菌生长所需的水分活性比细菌低,比霉菌高。在0.880.94之间霉菌生长的水分活度:多数霉菌生长所需的Aw最低为0.80,但在0.65时,尚有少数干性霉菌生长。
22、当Aw低于0.64时任何霉菌都不能生长。因此,干燥便成为一种很好的食品保藏方法。3.食品的水分活性新鲜食品原料:包括动物性原料和植物性原料,如鱼、肉、水果、蔬菜,均含有较多的水分,虽原料的种类不同,但其Aw多数在0.980.99之间,适宜于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生长。干制食品:0.800.85适宜于霉菌生长,其保藏期12周,0.72,保藏期为三个月,0.65时保藏期为13年。(如奶粉)四、渗透压1.渗透压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最适合在等渗溶液中生长膜内膜外(低渗透压环境):细胞吸水膨胀,破裂膜外膜内(高渗环境):脱水、质壁分离2.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对渗透压的适应性绝大多数微生物可以在0.850.9%
23、NaCl的较低溶质浓度的条件下生长,有些微生物必须在含2%以上的盐浓度条件才能良好生长,称为嗜盐性微生物。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对盐的耐受力不同,但1825%的盐浓度才能完全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绝大多数细菌不能在较高渗透压食品中生存,多数霉菌,少数的酵母菌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采用盐渍(530%的食盐)或蜜饯(3080%的糖)的方式,利用高渗条件可保存食品。五PH值每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能适应的pH值都有一定的范围,这个pH范围可分为最低pH值、最高pH值和最适pH值,最适pH值指微生物最适合生长繁殖的pH值,最低、最高pH值环境中微生物虽尚能生存但生长非常缓慢且容易死亡。PH值在59的范围较易生长。一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学 复习 提纲 教案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