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提纲教学文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提纲教学文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提纲-七下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提纲第21课伟大的悲剧人物传记一、重点字词:1、注音:拽zhui毛骨悚然song怏怏不乐yng毋宁w吞噬sh羸弱li告罄qng癫狂din凛冽lnle步履l姗姗来迟shn忧心忡忡chng疲惫不堪bi2、词语:(1)拽:拉(2)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3)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4)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5)毋宁:不如。(6)吞噬:吞食。(7)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8)羸弱:瘦弱。(9)告罄:指财物用
2、完。二、整体把握: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国名)作家茨威格(人名)。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本文是一篇传记,写的主要是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筋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险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三、重点句子理解: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答: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
3、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答: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悲痛的斯科特眼中不是国旗在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而是对手阿蒙森在洋洋得意,写出了斯科特的失落,痛苦万分,悲哀,难受,沮丧,懊悔和不甘。3、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
4、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答: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4、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答: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
5、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增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5、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四、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关注令人难忘的细节。比如,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
6、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再如,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又如,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他独自走向了帐篷外的茫茫风雪。而最后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直到他的手指完全冻僵,笔从手中滑下来为止。这样的情节,相信会感动所有的人!第22课在沙漠中心一、重点字词:1、注音:硌(g)犁铧(l)hu)筛糠(shi)真谛(d)乙醚(m)虫豸(zh)打嗝(g)噎住(y)脐带(
7、q)躯壳(qqio)2、词语:(1)噎:塞住,堵住;哭泣的样子或哭泣的声音。(2)筛糠:文中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3)躯壳:指有形的身体。(4)犁铧:翻土用的农具。(5)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6)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于指众多平常的人。(7)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8)虫豸:虫子。泛指小动物。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二、整体把握: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文章写了“我”濒临死亡的处境以及面对死亡从(痛苦绝望)到(坚定顽强)的心理活动过程。请根据记叙内容划分文章层次,注意语言标志。三、重点句子:1、“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
8、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作者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作者镇定乐观的精神。2、“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1)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作者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作者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2)“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第23课登上地球之巅一、重点字词:1、注音:冰镐go
9、体力不济j砭骨bin崔巍wi滞留zh迸散bng窒息zh匍匐pf巉岩chnyn2、词语:(1):巉岩:高而险的山岩。(2)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3)履践:踩踏。(4)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5)养精蓄锐:养足精神,积蓄力量。(6)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7)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二、整体把握:课文详实而生动地记叙了英勇的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记录,表现了登山健儿不畏艰险、勇于牺牲、团结合作的精神。三、景物描写:(1)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
10、山岭间缭绕不散。(2)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3)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珠穆朗玛顶峰的黑影在他们面前开始变得非常低矮了。(4)举目四望,朦胧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作用: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四、背诵句子:(1)他用双手插进岩缝,脚尖蹬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2)即使有完美的体格,旺盛的
11、精力,假如他的勇气不足忍受砭骨的大风雪,神经不敢履践崔巍悬岩的边沿,意志不能在死一样的昏睡病侵袭时奋勇前进,他仍将不能到达顶峰。第24课真正的英雄一、重点字词:1、注音:阴霾mi迫不及待孜孜不倦z梦寐以求mi2、词语:(1)阴霾:空气在因悬浮着的大量烟尘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这里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2)迫不及待:急得不能再等待了,形容心情急切。二、主题概括(主旨):这篇演讲词是里根总统通过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来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感情脉络变化:悲痛(前)力量(后)。写作思路:总分总三、重点句子:(1)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
12、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2)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3)我们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我们在心里知道飞得那样高那样自豪的你们,现在在星际之外找到了上帝许诺以不朽生命的归宿。四、歌颂英雄的诗词:(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项羽第25课短文两篇一、体裁:神话传说,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
13、往。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二、夸父逐日1、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2、出处: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3、注释: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河,渭:黄河,渭水。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未至:没有赶到。渴:他感到口渴。弃:遗弃。3、翻译: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
14、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4、文章主题: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5、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6、得到什么启示: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努力奋斗!三、共工怒触不周山1、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2、出处: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
15、写的一部文学著作。3、注解:(1)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2)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3)昔者:从前(4)争:争夺(5)为:做(6)而:连词,承接(7)触:碰、撞(8)绝:断(9)维:绳子(11)倾:倾斜(12)西北:向西北(13)故:于是(14)焉:兼词,相当于“于之”。(15)不满;塌陷。满:够(16)潦:积水(17)归:汇集(18)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4、翻译:(1)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2)怒而触不周之山:愤怒地撞击不周山(3)天柱折,地维绝: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5)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大地的东南角塌陷,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泥沙都在这里汇集。5、人物形象: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四、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五、其它神话传说:黄帝战蚩尤,大禹治水,女娲造人,仓颉造字,盘古开天辟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