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超全(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超全(17页).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超全-第 16 页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免疫功能。答:微生物: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三大类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正常时对机体有利,异常时对机体有害。) 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自稳(3)免疫监视2、你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意义、研究现状有何认识?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药物生产及药物保
2、存和微生物污染有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机生命,如近年来所出现的药品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多数都与微生物污染和超敏反应有关。另外,还有众多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免疫应答的产物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如何将微生物和免疫应答产物作为药物资源来开发,将为解决与感染有关疾病的防治问题作出大贡献。第一章思考题1、抗原答: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抗原的基本特性答:1、免疫原性 2、抗原性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答:(一)异物性(二)理化性状(三)完整性(进入途径)(四
3、)宿主的应答能力与免疫方法4、表位答: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5、异嗜性抗原答: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6、佐剂答:佐剂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7、MHC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功能与控制免疫应答和移植排斥有关。8、简述HLA复合体的结构和产物答:HLA复合体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6p21.31,全长3600kb,共有224个基因座位,其中128个为功能性基因,96个为假基因。HLA复合体分为三个区域,即类基因区类基因
4、区和类基因区。其产物包括有经典的HLA-类抗原、HLA-类抗原和免疫功能相关基因。9、HLA1类和2类抗原在结构和分布上有何不同,各递呈何种抗原答:I类抗原由重链(链)和2-m组成,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识别和提呈内源性抗原肽,与CD8结合,对CTL识别靶细胞起限制作用。类抗原由链和链组成,仅表达于淋巴样组织中的各种细胞表面,识别和提呈外源性抗原肽,与CD4结合,对Th细胞的识别起限制作用。10、HLA的主要生物学功能答:1、抗原加工和提呈2、其他生物学作用11、HLA在医学上的意义答:1、HLA与同种器官移植2、HLA与疾病关联(与遗传病的关系)3、HLA分子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发生(肿瘤细胞
5、HLA1类分子表达水平减弱或缺失,自身免疫病靶器官组织异常高表达HLA2类分子)4、HLA与亲子鉴定和法医学第二章 思考题1、 抗体答: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的球蛋白。2、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答:免疫球蛋白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组成单体结构(H2L2),四条肽链靠链间二硫键连接,各肽链分子内由链内二硫键折叠。 1、重链和轻链 2、可变区和恒定区 3、功能区 4、铰链区3、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答:(1)特异性结合抗原 (V区的功能) (2)激活补体 (3)结合细胞(通过各类细胞表面的Fc受体发挥调理作用、ADCC、介导型超敏反
6、应) (4)穿过胎盘和粘膜4、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与作用答:IgG:单体、血清主要抗体(抗菌、抗毒素)成分、血清含量最高、半衰期最长、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可和SPA结合(协同凝集反应),用于免疫学检测 IgM:五聚体、分子量最大、合成最早、是早期感染的重要指标、激活补体能力最强、是类风湿因子、抗菌、抗病毒抗体 IgA:单体(血清型)、二聚体(分泌型)(sIgA)、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 IgD:mIgD是B淋巴细胞成熟的标志 IgE:亲细胞抗体、引起型超敏反应、抗寄生虫感染5、单克隆抗体答:单克隆抗体是杂交瘤细胞合成分泌的高度均一、只针对一种抗原表位的抗体。第三章 思考题1、 补体答:补
7、体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血清中,与免疫有关并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2、补体系统的组成答:补体系统组成: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3、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分哪3个阶段答:识别阶段、激活阶段、攻膜阶段4、补体激活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异同答:经典途径旁路途径主要激活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细菌、真菌等起始分子ClqC3参与成分C1-C9C3、C5C9、B、DC3转化酶C4b2aC3bBbC5转化酶C4b2a3bC3bnBb意义再次感染或感染后期参与特异性免疫初次感染或感染早期发挥固有免疫效应5、补体的生物学功能答:(1)溶解细胞、细菌、病毒 (2) 调理作用 :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
8、炎症反应 :过敏毒素、趋化因子 (4)清除免疫复合物 :免疫黏附 (5)其他等:免疫调节、凝血等第四章 思考题1、 免疫系统的组成答: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各包括那些答: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淋巴结、脾脏、粘膜相关淋巴组织)3、TCR、BCR、mIg、APC、CD的中文意思答:TCR:T细胞抗原受体BCR:B细胞抗原受体 mIg:胞膜免疫球蛋白 APC:指具有提取、消化、加工与提呈抗原功能的一群细胞。CD:分化群4、 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答:(1)、识别和清除病原体、识别PA
9、MP(吞噬作用) (2)、抗原提呈 (3)、炎症反应 (4)、抗肿瘤、抗病毒 (5)、免疫调节5、 T细胞、B细胞的免疫功能答:T细胞:经血流分布到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局,并通过血液与组织间的淋巴管再循环游走于全身组织器官,执行其免疫功能。 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而且不同的B细胞克隆可产生特异性识别不同抗原的抗体分子。6、细胞因子答: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统称。7、 细胞因子的种类及缩写答: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趋化性细胞因子、生长因子(GF) 8、细胞因子的共性答:(1)、多样性
10、: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2)、高效性:细胞因子受体、生物活性极高(3)、局部性: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局部作用(4)、短暂性:受激后产生 (5)、复杂性:重叠性、双向性、网络性9、 细胞因子的应用意义答: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重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抗体和细胞因子受体拮抗蛋白。重组细胞因子作为药物用于治疗肿瘤、感染、造血障碍等。第五章 思考题1、 免疫应答类型答:固有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根据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过程、效应作用的不同:T细胞介导为主的细胞免疫、B细胞介导为主的体液免疫根据免疫应答的后果:生理性免疫应答、病理性免疫应
11、答2、 免疫应答过程的三个阶段答:抗原识别阶段(感应阶段) 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3、 免疫应答答: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活性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被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免疫效应的生理过程 。 4、免疫耐受答:免疫耐受:是机体接触某一抗原后所呈现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5、 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 答:抗原识别阶段(感应阶段) 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效应阶段6、 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答:T细胞:初始T细胞通过其细胞膜表面的TCR与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特异结合后,在其他辅助分子的作用下,将刺激信号传递至细胞内,使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成为能清楚抗原性物质的T细
12、胞,称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及分泌的细胞因子完成对抗原的清除,并对免疫应答发挥调节作用。 B细胞: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同时在协同刺激信号的共同作用下,活化、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抗体,通过抗体发挥免疫效应。 巨噬细胞:清除细胞内的病原体,在宿主抗胞内病原体感染中起重要作用。7、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答:(一)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受抗原刺激后,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有如下规律:1、需经过一段潜伏期才产生抗体。(此期的长短取决于抗原性质、抗原入侵途径、机体状态等因素。)2、一般先出现IgM类抗体,后出现IgG类抗体。产生的抗体量较低,持续的时间较短。 (二)再次应答(回忆应答):初次
13、应答产生抗体一定时间后,机体接受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少量抗原即可诱发免疫功能较强的二次应答。抗体产生规律如下:1、潜伏期短。2、IgG类为主的抗体迅速大量产生,持续时间长。3、抗体的亲和力高。8、 免疫调节包括哪几个方面答:(1)、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2)、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3)、整体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第六章 思考题1、 各型超敏反应的名称、特点、发生机制、常见病例 答:(1)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特点:1)、发作快 2)、由IgE介导 3)、一般无明显组织伤害 4)、有明显个体差异发生机制:1)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IgE,IgE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使
14、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2)激发阶段:机体接触相同抗原,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的IgE与变应原发生桥联作用,肥大细胞等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组胺、激肽、白三烯、前列腺素等),作用于靶器官,使得支气管、消化道的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高,最终出现全身性超敏反应(过敏性休克)、皮肤超敏反应(荨麻疹)、呼吸道超敏反应(哮喘、变应性鼻炎)、胃肠道超敏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常见病例: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2)、 血清过敏性休克 3)、 支气管哮喘 4)、食物性超敏反应 5)、 皮肤超敏反应(2) 型超敏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特点:1)、抗原存在与细胞
15、膜 2)、抗体为IgG、IgM 3)、有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参与(或无) 4)、细胞受损伤(或功能亢进) 发生机制:1)抗原:半抗原+载体、非自身细胞抗原、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2)细胞:主要是血细胞 3)细胞损伤机制:细胞溶解、调理吞噬、ADCC 常见病例:1)、输血反应 2)、新生儿溶血症 3)、药物引起的免疫溶血 4)、甲状腺功能亢进(抗体:长效甲状腺刺激素) (3) 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血管炎型) 特点:1)、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 2)、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毛细血管基底膜 3)、有补体、中性粒细胞参与引起血管炎等组织损伤 发生机制:书P96图6-3 常见病例:1)、Arthus反应
16、(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2)、血清病(药物热有类似机制) 3)、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 4)、类风湿性关节炎(4) 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致敏T细胞介导) 特点:1)、发作慢 2)、与致敏T细胞有关,而与抗体无关 3)、病变部位以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发生机制:细胞免疫常见病例:1)、传染性超敏反应 2)、接触性皮炎 3)、移植物排斥反应第七章 思考题1、 人工主动免疫答:人工主动免疫是用人工的方法给机体接种抗原性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2、 人工被动免疫答:人工被动免疫是给机体直接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使机体获得特异
17、性免疫。3、 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特征答:1)、高度特异性 2)、分子表面的结合 3)、合适的分子比例 4)、可见性(反应分为两个阶段)4、ELISA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是酶免疫测定中应用最广的技术,其基本方法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到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上,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第八章 思考题1、 细菌、细菌的繁殖方式、大小答:细菌是一类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二分裂法繁殖。细菌形体微小,一般以微米作为其细胞大小的测量单位。繁殖方式:二分裂方式2、 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答:球形、杆形、螺形3、 细菌在哪些情况下会出现不规则形态答:受菌龄、环境因素、药物等因素影响
18、4、 细菌的基本结构(功能)答:细胞壁(保护作用)、细胞膜、细胞质、核质5、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异同答:书P125表8-16、 细菌L型、质粒、中介体答:细菌L型:细胞壁缺陷细菌。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分子中介体: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而形成的囊状物,内含板状、泡状或管状结构。7、细菌的特殊结构(功能、鉴定意义、对致病性的影响)答:荚膜:保护功能、营养储备功能,抗吞噬作用(侵袭力) 芽孢:抗逆性强、休眠体、杀灭芽孢为灭菌指标。 鞭毛:运动功能、抗原性、侵袭力 菌毛:接合或黏附功能、侵袭力8、 细菌的营养物质组成答: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19、9、 菌落答:将标本或培养物划线接种于固体平板表面,因划线的分散作用,许多原混杂的细菌在固体平板表面散开,一般经1824小时培养后,单个细菌不停分裂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10、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答:充足的营养物质、适宜的环境条件(酸碱度、温度、渗透压、必要的气体)11、 细菌生长曲线规律及其意义答:(1)、延迟期:菌种适应新环境的时期,代谢旺盛,但细胞不分裂。此时期的长短受菌种、菌龄、接种量、培养条件等因素影响。发酵工业可采用一些方法缩短此时期。 (2)、对数期:细菌数量快速增长的时期,菌体性状典型。适合进行形态观察、药物敏感试验等科学研究。 (3)、稳定期:活菌数量大致平
20、衡的时期,细菌代谢产物多数在此时期有大量积累。发酵工业常通过加糖、补料来延长此时期,以积累大量发酵产物。 (4)、衰亡期:菌体大量死亡的时期,菌体变形、自溶,此时应终止发酵。12、 诱导酶答:诱导酶必须在相应酶底物或诱导物诱导下才能产生,缺乏底物或诱导物的情况下,酶的产生就会停止,此类酶的合成一般受多基因调控。13、 发酵答:发酵是在厌氧条件下,以有机物作为最终氢和电子受体的生物氧化形式。14、 细菌生化反应有何用途?答:生化反应常用于细菌的鉴别,尤其对于形态、染色体和培养特性相同或相似的细菌更为重要。15、 IMViC试验包括哪些细菌生化反应,主要用途? 答:包括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普通
21、变形杆菌等。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别。16、 细菌的毒力构成答:侵袭力、毒素17、 细菌外毒素和内毒素的比较答:P156 表8-618、 细菌的感染类型答:隐性感染、显性感染19、 带菌状态答:病原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未立即消失,而在机体内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20、 革兰染色方法及其应用意义答:包括初染、煤染、脱色和复染四个染色步骤。广泛应用于细菌形态学的鉴别。21、 病原菌的检验程序答:标本采集-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纯培养-生物学性状、细菌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鉴定细菌及其特点)22、 放线菌答:放线菌是一类呈分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格兰染色多为
22、阳性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23、 放线菌的主要应用意义?答:抗生素、酶制剂等24、 放线菌的菌丝类型答: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25、 细菌分类的依据答:生物学特性分类、种系分类26、 细菌的命名方法答:拉丁双名法。27、 种、型、株的概念答:种:由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 型:同一种细菌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的称为亚种,而差异小的则称为型。 株:不同来源的同一菌种的细菌,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生物学特征的菌株。28、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概念答:第一类和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第九章 思考题1、 病毒、病毒的特性答:病毒是一类最微小的(超显微的、可滤过的)、
23、非细胞结构的、基因组只含一种类型核酸(DNA或RNA),必须在合适的活细胞内才能增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病毒的特性: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体积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2、 病毒的基本结构答:核心(核酸)+衣壳(蛋白质)核衣壳(+包膜)病毒颗粒3、 病毒衣壳的三种对称形式答:螺旋对称型、20面体对称型、复合对称型4、 病毒的增殖过程(复制周期)答:吸附:病毒吸附于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 穿入:以吞饮、融合等方式穿入进入细胞。 脱壳:需脱壳酶的作用(溶酶体酶或病毒编码的酶)将病毒核酸从衣壳释放。 生物合成:(隐蔽期):此时期细胞中
24、找不到病毒颗粒,在病毒基因的控制下,进行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质的合成。 装配与释放:病毒种类不同,在细胞内装配的位置不同。无胞膜病毒在细胞裂解后释放,有胞膜病毒出芽释放。5、 顿挫感染、缺陷病毒、干扰现象答:顿挫感染:病毒感染非容纳细胞,不能复制。 缺陷病毒;基因缺损的病毒,需辅助病毒辅助才能复制。(也叫干扰颗粒,能干扰辅助病毒的入侵和复制)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6、 培养病毒的三种方法答:细胞培养、鸡胚培养、动物接种7、使病毒发生顿挫感染的细胞称为( 非容纳细胞 )8、 使缺陷病毒完成正常增殖的病毒是( 辅助病毒 )9、 病毒感
25、染的检测方法 答:病毒分离(电镜)法,血清学诊断法、病毒成分检查法10、 病毒培养的三种方法 答:细胞培养、鸡胚培养、动物接种培养11、 反义寡核苷酸、小干扰RNA、核酶 的概念及区别答:反义寡核苷酸:根据已知的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与其某段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称为反义寡核苷酸。小干扰RNA:根据已知病毒的mRNA序列设计短小双链RNA(长度小于26个核苷酸)。导入病毒感染细胞后导致同源病毒基因静止、同源mRNA降解。核酶:核酶是一类具有双重特异性的RNA分子,一是能识别特异的靶RNA 序列,二是具有酶活性,连续特异性切割降解靶RNA。第十章 思考题1、 霉菌、酵母、答: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的单细胞真
26、菌,以出芽方式繁殖,无真的菌丝体称为酵母。 多细胞真菌在生长时形成菌丝和孢子,并交织成团,称为霉菌。2、 真菌菌丝的类型答:基内菌丝、气生菌丝3、真菌的无性孢子:答:无性孢子由菌丝中的细胞分化或出芽而成,不发生细胞融合。4、 真菌的繁殖方式:答:无性繁殖、有性繁殖5、真菌的菌落类型:答:酵母性菌落、类酵母型菌落、丝状型菌落、双相型菌落。6、 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是?答:浅部感染真菌第十一章 思考题1、正常菌群概念及其生理意义答:正常菌群是指在正常人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分布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生理意义:对宿主的保护作用对宿主的营养作用参与机体物质代谢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生物屏障作
27、用2、在了解正常菌群概念及其生理意义之后,你怎样看待微生态制剂?答:微生态制剂有其他药不可替代的有点,即“患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效果。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造福于人类健康。第十二章 思考题1、 灭菌、消毒、答:灭菌: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消毒: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2、 湿热灭菌的优点答:效果较好,可用于一切耐高温、耐潮湿的物品灭菌。3、 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条件和操作要点答:巴氏消毒法:条件:较低温度、液体。操作要点:加热至61.162.8度,维持30分钟;加热至71.7度经15-30秒。 高压蒸汽灭菌法:条件:耐高温、耐湿物品
28、。操作要点:排尽锅内冷空气,检查安全阀。4、 紫外线杀菌的机制和特点答:紫外线杀菌原理是干扰DNA复制。特点:穿透力不强,对人体皮肤、黏膜有损伤。5、 影响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答:消毒剂的性质和浓度、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酸碱度、有机物6、生物安全答: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对实验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生物安全是一类综合措施,目的防止危险生物因子危害实验人员、环境、社区)第十三章 思考题1、 噬菌体答: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的病毒。2、 温和噬菌体答:噬菌体核酸与细菌染色体整合,成为前噬菌体,细菌变成溶原性细菌,建立溶原性周期,这类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3、 烈性噬菌体答:
29、噬菌体立即增殖,细菌被裂解,建立溶菌性周期,这类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4、溶源性细菌答:携带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5、 前噬菌体答: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其核酸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整合于染色体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6、 细菌的基因转移的方式答: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7、 转化答: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获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断,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8、 转导答: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入受体菌,通过交换重组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第十四章 思考题1、 简述理性化筛选概念。答:理性化筛选(rational screening)是运
30、用遗传学、生物化学的原理,根据产物已知的或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控机制和产物分子结构来进行设计和采用一些筛选方法,以打破微生物原有的代谢调控机制,获得能大量形成发酵产物的高产突变株。2、 根据理性化筛选概念,如何选育初级代谢产物高产菌株?答:要使微生物大量地积累初级代谢产物,最重要的是需打破反馈抑制调节。降低终产物浓度和抗反馈突变的育种是打破反馈抑制调节的重要措施。1)降低终产物浓度2)筛选抗反馈突变菌株3、为什么工业生产菌株容易衰退?对菌种衰退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止菌种衰退的措施。答:菌种的生产能力决定于菌种的遗传特性和菌种的生理状态。菌种衰退的原因也包括这两个方面。1)菌种遗传特性的改
31、变 2)菌种生理状况的改变 恢复已衰退菌种优良特性的措施称为复壮。一般有如下三种方法。1)分离纯化法 :衰退菌种实际上是一个混合的微生物群体,采用单菌落自然分离方法,可获得性状优良的菌种。2)淘汰法 :采用低温或高温等条件淘汰已衰退的个体,留下未退化的健壮个体,从而达到复壮的目的。例如对大肠杆菌产青霉素酰化酶斜面菌种采用80短时间处理,青霉素酰化酶产量有所提高。3)宿主体内复壮法: 对于寄生性微生物的衰退菌株,可通过接种至宿主体内恢复其典型性状。例如肺炎链球菌经过多次人工培养基上传代后,毒力减弱。经小白鼠体内传代,荚膜增厚,毒力增强。第十五章 思考题1、 葡萄球菌培养特性答:营养要求(不高、在
32、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温度、pH、需氧情况、生长现象、色素、溶血现象、二氧化碳需求2、 葡萄球菌A蛋白:概念、应用意义答:葡萄球菌A蛋白是存在于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采用含SPA的葡萄球菌作为载体,进行快速的协同凝集试验,可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抗原的检出。3、 葡萄球菌生物学活性、致病特点、所致疾病类型答:生物学活性:存在于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质。可和人IgG的Fc段非特异性凝集,用于协同凝集试验。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损伤血小板、引发超敏反应等 所致疾病类型:侵袭性、毒素性两种类型4、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定特点答:凝固酶、金黄色素、溶血性、甘露醇发酵(阳性)5、 引起人类化脓性感染的链
33、球菌多为哪一族?答:A族链球菌6、 链球菌所致疾病类型 答:化脓性、中毒性、超敏反应性7、 乳糖发酵试验的鉴定意义 答:非致病菌可分解乳糖产酸,使菌落带有颜色,而致病菌一般不分解乳糖,故菌落无色。8、 IMViC试验的鉴定意义 答: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别。9、 大肠菌群答:大肠埃希菌在婴儿出生后数小时即进入肠道,可终生伴随,在肠道内属于正常菌落,并能为宿主提供一些有营养作用的合成代谢产物。10、 细菌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答:沙门菌11、 沙门菌感染的类型主要有哪三种?答:肠热症、肠炎型、败血症 12、 了解肠热症的发病过程、免疫性,肥达试验的应用及其结果的判断答:发病过程:病菌消化道(小肠上
34、部)穿过粘膜上皮细胞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部分菌随淋巴液到肠系膜淋巴结大量繁殖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病人出现发热、不适、全身痛等前期症状)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肾、胆囊等脏器并在其中繁殖被脏 免疫性:肠热症免疫力牢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胃肠炎(局部产生IgA免疫) 肥达试验:用已知伤寒、副伤寒杆菌抗原与待检血清作定量凝集试验,用于辅助诊断肠热症。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a.H、O凝集价均超过正常值(可能染病)b.两者均低于正常值(染病可能性小)c.O不高、H高(曾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回忆反应)d.O高、H不高(感染早期或其它沙门菌引起的交叉反应13、 四体的概念答:螺旋体:是一
35、类细长、柔软、呈螺旋状弯曲、运动活泼、多数较细菌大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支原体: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衣原体有独特的发育周期。 立克次体是一类与节肢动物(虱、蚤、蜱、螨)等关系密切,多数在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4、 各病原细菌所致的疾病第十六章 思考题1、抗原性漂移、抗原性转换答:由基因组发生点突变引起的,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称为抗原性漂移。 由点突变积累或基因重配引起的大幅度变异,常形成新的亚型,属质变,称为抗原性转变。2、流感病毒变异和流感流行的关系 答: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可
36、获得对同型流感病毒的免疫力,起主要作用的是呼吸道局部的sIgA,中和抗体可阻止流感病毒对呼吸道黏膜上皮的吸附。但免疫力维持时间短暂,一般仅1-2年;对新亚型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所以新亚型流感病毒的出现容易引起大规模流行。第十七章 思考题1、 抗生素答: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以及用化学、生物化学方法衍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2、 MIC答:MIC即最低抑菌浓度,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所需药物的最低浓度。3、 按化学结构将抗生素分为哪5大类?答:-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类、多肽类4、 简述研究开发新抗生素的工作步骤答:土壤微生物
37、的分离:采土、分离 筛选:筛选模型、筛选方法 早期鉴别:产生菌、抗生素 分离精制 临床前试验研究 临床试验5、 抗生素发酵流程的阶段答:菌种-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发酵液预处理及压滤-提取及精制-成品检验-成品包装6、 抗生素发酵过程的3个阶段答: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 7、 如何控制发酵过程的pH值? 答:加入缓冲物质,使发酵过程的pH保持相对稳定;如果达不到要求,可在发酵过程中直接补加酸、碱或补料的方式来控制。8、 如何控制发酵的温度?答:利用自动控制或手动调节的阀门,将冷却水或热水通入发酵罐的夹套或蛇形管中,通过热交换,保持恒温发酵。9、 常用的4类抗生素提取方法答:溶媒萃取法、离
38、子交换法、沉淀法、吸附法10、 发酵液的预处理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答:改善发酵液的流变性质,以利于固液分离。11、 次级代谢产物的概念和特点答:次级代谢产物是指那些由微生物合成的,但对微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无明显影响的各种代谢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特点对微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无显著功能 与初级代谢紧密相连 在一定条件下能大量合成 (调控弱、多组分)12、 抗生素生物合成的主要调节与控制机制表现于哪3个方面?答:(1)受产生菌生长速率的调节 (2)受分解代谢物调节(葡萄糖效应) (3)需要合适的初级代谢基础13、葡萄糖效应答:葡萄糖效应是一种碳源分解代谢物调节,是指能够被优先或迅速利用的碳源(葡萄糖)
39、及其分解代谢物对其他多种代谢酶的调节作用。调解作用包括分解代谢物阻抑和分解代谢物抑制。该作用的强弱程度和该碳源(葡萄糖)的分解代谢速率有关。14、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答: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影响细胞膜的功能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核酸的合成 干扰细胞的能量代谢和电子传递体系15、耐药性产生的遗传学机制:答:自发突变加药物选择 耐药性基因的转移16、耐药性产生的生物化学机制:答:产生钝化酶 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细胞对药物的透性改变17、耐药性的控制措施答:合理用药 新药开发 耐药机制研究18、抗生素效价的微生物学测定法:管碟法(二剂量法):计算公式、影响因素答: 抗生素效价二剂量测定法计算公式:
40、(UH+UL)-(SH+SL) Hlg=- * lg- (SH+UH)-(SL+UL) L影响因素:培养基原材料的质量,一般琼脂中的杂质、抑菌圈直径,扩散系数,扩散时间,培养基厚度,小钢管中抗生素总量以及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等。第十九章 思考题1、 药物生产过程中如何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药物?答:加强药品生产管理:药物生产中的GMP 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使用合格的防腐剂 合理包装和保存等2、 为什么要实施GMP制度? 答:减少药品生产中存在的,而成品检验又不能完全防止的危险。3、 药物变质的表现有哪些?答:有病原微生物存在 有微生物毒性代谢物存在 有可观察到的物理或化学变化 微生物总数超标 无
41、菌制剂有菌4、 影响药物变质的因素有哪些?答:污染量 营养因素 含水量 pH值 储藏温度 其它(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第二十章 思考题1、 MIC概念答:MIC即最低抑菌浓度,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所需药物的最低浓度。2、 MIC的检测方法答:连续稀释法,包括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和固体连续稀释法+琼脂扩散法3、 药物体外抗菌试验有哪些用途?答: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活菌计数法、酚系数测定法4、体外抗菌试验的影响因素答:试验菌:标准菌株、临床菌株 培养基:质量的统一 抗菌药物:对试验的影响和避免影响的方法(溶解、pH、杂质、及时中止杀菌效应等) 对照试验:试验菌对照、已知药物对照、溶剂及稀释液对照第二十一章 思考题1、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主要有哪些项目?答: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查、口服药及外用药的微生物学检查2、 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查应怎样进行?答:加灭活剂、微孔滤膜、稀释法、离心沉淀3、 如何测定药物中的细菌总数? 答:琼脂倾注平皿计数法:稀释药物 取一定量稀释液和55 琼脂混匀 37 24-48小时计数平板内菌落4、 大肠埃希菌的检验要点答:1、革兰阴性杆菌;2、 EMB平板上黑色有金属光泽 菌落;3、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产酸产气、 IMViC试验:+-5、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要点答:1、葡萄串状排列革兰阳性球菌;2、金黄色色素;3、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