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说明12-1复习进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说明12-1复习进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说明12-1复习进程.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说明12-1-荆州市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说明书第一章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概况与规划背景1.1城市概况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位于江汉平原腹地,东连武汉,西接三峡,南跨长江,北临汉水,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南地区的经济纽带,长江中游枢纽港口城市,国家轻纺工业基地,素有文化之邦、渔米之乡和旅游胜地的称誉。荆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荆州地域文化,全面展示了其在以码头、古代军事文化为源头,三国文化为核心,宗教文
2、化为典型,蕴厚延绵的巨大历史成就。1.2规划背景三义街取意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历史上,大北门是城北的主要通道,直通荆襄古道。三义街曾经是城北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当时街道上店铺颇多,主要经营粮食、木器家具、陶瓷、饭庄、茶馆等,是农村土特产与城镇手工艺器具进行交易的市集,曾经有过相当长饿繁荣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功能的置换,人口的迁移,北门片区的经济地位逐渐被城市交通更为便利的区块所取代,三义街的商业功能也逐渐衰退,目前以经营日杂货和农产品的个体摊位为主。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荆州古城内保存最为完整的重要区域之一,对三义街进行整治、规划,对保护荆州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城市特色品牌,
3、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1.3上位层次规划及相关要求1.3.1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首先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宏观层面对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研究。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提出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应以三义街传统风貌街巷两侧的传统民居院落的保护修缮和街区内传统街巷空间环境的整治改善为主,包括对北大门拱极门、北门城楼朝宗楼、荆州古城墙等文物建筑的修缮及文物周边环境的整治。1.3.2名城保护规划要求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指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规划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应根据文物保护规划的要求,重点保护城墙、大北门、朝宗楼等文物古迹,对其进行日
4、常保养、防护加固等修缮。保护街道的传统空间格局和空间尺度,对两侧传统民居院落进行维修、改善,在不改变外观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加固和保护性复原活动,调整、完善内部布局设施。保护护城河等现状水体,防治水体濡染,改善生态环境。对三义街及旁支街巷中现存的大树、古井等历史环境要素也应妥善保护,结合街道铺地,沿街界面、传统院落空间以及环境设施的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将居住、餐饮、娱乐、购物、展览等活动有机结合,使这片街区成为环境适宜且能体现荆州古城传统民居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中远期考虑街区整体的保护性维修与内部居住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提升街区文化品质,将这一片建设为荆州古城内以幽静的生态旅游和浓厚的古城文化巧妙
5、结合的历史文化街区。1.4现状概况三义街位于荆州古城内的西北角,北抵古城墙,南临荆北路,西靠北湖,东接洗马池。周围分布铁女寺、开元观、文庙、玄妙观等众多古建筑。1.4.1土地使用现状三义街现状用地以居住为主,临街主要为商铺,同时规划范围内还有荆州区文化宫、市钢窗厂、市电大荆州区分校、荆州区教委印刷厂等,其用地功能较为混杂,商铺经营项目缺乏特色,档次较低。现状用地平衡表序号代号用地名称面积(hm2)百分比(%)1R居住用地6.737.47其中R11一类居住用地0.9-R41四类居住用地4.56-C/R商住用地1.24-2C公共设施用地1.136.32其中C21商业用地0.24-C32文化艺术团体
6、用地0.42-C51医疗卫生用地0.02-C6中等专业学校0.45-3G12街头绿地2.0311.354M1一类工业用地0.915.095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050.286C7文物古迹用地0.472.637S1道路广场用地2.715.108E1水域3.8921.769规划总用地面积17.881001.4.2道路交通现状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内部道路现状以三义街为主,辅以王家巷、观音庵巷。由于多为历史街巷,其道路狭窄,难以满足消防要求,同时停车场地缺乏,应从历史街区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其道路交通。1.4.3空间格局现状三义街的街巷大致保持着原有的形态,与护城河、古城墙、城楼够成了河墙楼街巷的空间格局
7、。其整体空间格局保存完整,是目前荆州古城内唯一保存尚属完好的、具有历史风貌的、十分珍贵的历史街区。1.4.4历史遗存保存状况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内保存有一定数量能体现荆州传统民居特色的院落民居,且建筑风貌、结构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街道两侧的小巷格局完整,尺度宜人。三义街至今保留有青石板铺地。位于规划范围内的大北门(拱极门)是荆州古城墙原由的6座城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拱极门,明代称拱辰门,又称柳门,俗称大北门,清代改用现名。据江陵县志记载,此门连接通往京师的大道,古时仕宦迁官调职,官员送行时常经此门,并习惯折柳相赠,故名柳门。拱极门由城台与箭台组成,门洞系五券五伏尖券顶做法,
8、城台前设瓮城,呈椭圆形。位于大北门上的正楼朝宗楼是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城楼。楼高2层,全高约11m,屹立于9m的城台之上,显得宏伟壮观。梁架结构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的方式,屋顶为重檐歇山式。用材、结构、工艺都具有浓厚的湖北古建筑特征。1.4.5建筑现状三义街老屋的布局与风格。三义街的老屋大多数是晚清及民国建筑,以荆楚地方民居建筑为主,具有浓厚的荆州传统风貌特征。绝大多数房屋都采用前店后宅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多为一进,由于年代久远、产权关系、缺乏立法等因素,三义街许多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已遭到严重破坏。加之新建、改造等因素,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受到较大的影响。(1)建筑年代分析核心保护区建筑年代指标表
9、建筑年代基底面积比例(%)清末4359m234.15%50-80年代5657m244.32%80年代后2748m221.53%总面积12764m2100建设控制地带建筑年代指标表建筑年代基底面积比例(%)50-80年代11761m231.46%80年代后25623m268.54%总面积37384m2100(2)建筑风貌评价核心保护区风貌评价指标表风貌类型基底面积比例(%)一类风貌2452m219.5%二类风貌7258m257.7%三类风貌2748m222.8%总面积12578m2100建设控制地带风貌评价指标表风貌类型基底面积比例(%)二类风貌11476m230.1%三类风貌26652m266
10、.9%总面积38128m2100(3)建筑类型评价核心保护区建筑类型指标表建筑类型基底面积比例(%)木结构2452m219.5砖木结构7121m256.6砖结构782m26.5砖混结构2221m217.7总面积12576m2100(4)建筑质量评价核心保护区建筑质量评价表风貌类型基底面积比例(%)砖木结构2102m25.5砖结构14591m238.5砖混结构21239m256.0总面积37932m2100建设控制地带建筑量评价表质量分类建筑面积比例(%)质量较好2674m217.0%质量一般3740m223.8%质量较差9308m259.2%总面积12764m21001.5本次规划要解决的问题
11、为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提供管理上的直接依据和具体办法。进一步加强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和适度利用,明确建筑保护与整治模式的具体措施。在加强历史街区保护的前提下,促进历史街区的功能复兴,重现街区活力。改善历史街区居民生活环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妥善解决保护区市政工程管线的改善途径;加强消防等防灾规划,降低安全隐患。加强重建地块的规划管制,避免出现新的不协调建筑,维护完整的历史街区风貌。提出典型建筑改造方案和街景立面设计,增强可操作性。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与目标2.1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
12、制办法(2005年第146号令)(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5)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7)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年)(8)荆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2020年)(9)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在全面保护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的前提下,发挥历史街区的潜在优势,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遗产、人文资源,综合发展旅游事业,发展城市经济,彻底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准。通过本次规划,促进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各项开
13、发建设项目,为改造更新提供技术指导。2.2.1文化内涵导向原则充分挖掘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和荆州的传统民俗文化,建立民间文化保护机构,全面提升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吸引力。2.2.2地域特色原真性保护原则对传统建筑的修复以及新建建筑的设计,应建立在对本地建筑文化严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真实而独特魅力。2.2.3保护与发展互动原则在对历史街区的物质性遗产保护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并积极进行文化产业的挖掘,对传统建筑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性利用,在一定程度发掘历史遗产的社会经济价值。2.3规划目标以“文化富市”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总体规划、名城保护规划等上位层次规划为
14、依据,在全面保护历史街区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荆州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文化资源(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改善片区功能结构、道路交通、旅游线路、基础设施、景观体系。规划确定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以生活居住、旅游观光、商业服务、文化经营为主要职能,集中体现荆州市历史文化内涵、传统人文风貌与传统商业特色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本次规划主要保护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晚清街巷格局,荆楚地方民居的传统特色以及传统商业文化为主的非物质遗产,充分体现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两大文化特征:传统商业文化:通过保护三义街两侧的传统商业建筑来体现三义街历史街区传统商业的文化内涵。民俗地方文化:通过对北入口区的民俗展览观的开发展
15、示来体现荆州丰富多彩民风民俗。2.4规划重点(1)将原本不成系统的历史建筑通过步行系统的建设联成整体。主要发展旅游商业、传统工艺、习俗展示、街区历史文化体验等服务项目和产业。(2)梳理原有的交通脉络与肌理,完善历史街区交通体系,合理组织车行与步行系统、消防系统,在街区外围设置相应停车站场。(3)恢复历史街区中的若干历史建筑,并予以相应的功能,增强历史街区的活力。(4)逐步调整、拆除街区内部及其周边影响风貌的建筑,建设完善的市政配套及相关服务设施,结合洗马池遗址、古城墙、城楼、护城河等外部环境,打造舒适、宜人的集居住、商业、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历史街区。第三章保护框架规划保护框架制定的目的是在概括提
16、炼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特色和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街区整体历史文化环境、重点历史地段保护,整体地保护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物质形态和文化内涵。提升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3.1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由人工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组成。归纳如下表,需要针对各自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保护。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素构成表人工环境街巷格局主要街道成成鱼骨状,街巷普遍较窄历史建筑清末及民国时期众多保存较好的民居特色构筑青石板路面、老井人文环境节庆习俗元旦(旧历正月初一,今为春节)、立春、上九、元宵节、清明节、端阳、中秋节、重阳节;五月十三,俗称关公磨刀日;六月六日
17、“龙晒节”;七月七日为乞巧节;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腊月八日俗称腊八;社日即土地会;正月上半月,荆州每条街巷都竞相玩灯;正月初五为米生日;特色美食杂烩头子、皮条鳝鱼、铁扒鸡、龙凤配、樱桃元子、菊花柴鱼、什锦饭、早堂面、细豌子泡糯米、米元子等历史人物刘备、关羽、张飞历史传说桃园三结义文化戏曲荆河戏、汉剧、京剧等3.2保护框架的空间构成根据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及其环境要素构成,可以将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框架划分为“一街两巷、一楼多点”:“一街”是指三义街传统风貌街;“两巷”是指西侧的王家巷和东侧的观音庵巷;“一楼”是指作为三义街抵景,位于拱极门上的朝宗楼;“多点”是指分布于保护范围内的优秀
18、历史建筑、保存完好的两处古井、大树和洗马池遗址。第四章保护等级与范围4.1历史街区分级保护根据现状特征以及国家对历史街区保护的相关规定,在本次规划中,将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划分为二个层次: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按照不同的保护层次,实施不同的保护要求。4.1.1保护范围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是指从沿三义街两侧传统民居集中的区域。本次规划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面积为2.0hm2。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为核心保护区外围部分,包括北端的护城河的一半,南断的荆州区文化宫、荆州市钢窗厂,西侧的三国文化街,东侧的洗马池遗址。本次规划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15.88hm2。本次规划总面积为
19、17.88hm2。4.1.2保护要求对于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区,要求确保此范围以内的建筑物、街巷及环境不受破坏,如需改动必须严格按照保护规划执行并经过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各种修建需在城镇建设部门及文物部门等有关部门严格监督下进行,其建设活动应以维修、整理、修复及内部更新为主。其建设内容应服从对历史街区的保护要求,其外观造型、体量、色彩、高度都应与保护对象相适应,较大的建筑活动和环境变化应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会通过方可执行。对任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新旧建筑必须搬迁和折除,近期拆除有困难的都应改造其外观和色彩,以达到环境的统一,远期应搬迁和拆除。(1)街巷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
20、原有电线杆、有线电视天线等有碍观瞻之物应逐步转入地下或移位;街道小品(如果皮箱、公厕、标牌、广告、招牌、路灯等)应有地方传统特色,不宜采用现代城市做法。(2)街巷两侧建筑功能应以传统民居和传统商业建筑为主,鼓励发展传统商铺、恢复老字号和产商结合的手工作坊,建筑的门、窗、墙体、屋顶等形式应符合风貌要求,色彩控制为黑、白、灰及红褐色、原木色。(3)传统民居选择相对完整地段成片加以维修恢复,保持原有空间形式及建筑格局,古井、古树及反映居民生活之特色庭院、应予以保留并清理恢复,不符合风貌要求的建筑应予以改造或拆除。(4)对本区内保留的传统民居建筑应加强维修,建筑色彩应取黑、白、灰、红褐色等荆州传统民居
21、的色彩加以统一控制,建筑装饰、建筑形式应采用民居形式的坡顶青瓦翘檐式,建筑门、窗、墙体、屋顶及其它细部必须严格按规划管理确定的荆州传统民居特色细部做法执行。建筑物高度控制为不超过二层,局部34层。对于建设控制地带,在此范围内的新建建筑或更新改造建筑,必须服从“体量小、色调淡雅,不高,不洋、不密、多留绿化带”的原则。其建筑形式要求不破坏历史街区风貌的前提下,可适当放宽,该保护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批准、审核后方能进行。对于建设控制地带,新建筑应鼓励低层,原则上不超过3层,街坊内部建筑高度应严格按照“高度控制规划图”执行,禁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新的建设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已有建筑,应
22、停止其建设活动,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予以改造。4.2建筑风貌保护建筑是构成历史街区风貌的主体,本着保护街区环境和空间格局的原则,充分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规划对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内所有建筑详细调查和评估后,将三义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所有建筑分为优秀历史建筑、一般历史建筑和一般建筑、障碍建筑四大类,并分别提出相应的保护与整治模式,积极探索多样的建筑风貌保护的方法。4.2.1优秀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是指在文物古迹范畴之外,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历史街区中的大部分建筑是历史建筑,尽管其在价值判定上没有文物古迹那样高,但是历史建筑的数量和规模、布局和形式,对构成历史街区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义街 历史文化 街区 保护 规划 说明 12 复习 进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