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价值货币性计量方法的比较与分析学习资料.doc
《人力资源价值货币性计量方法的比较与分析学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价值货币性计量方法的比较与分析学习资料.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人力资源价值货币性计量方法的比较与分析-人力资源价值货币性计量方法的比较与分析摘要: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一般分为货币性计量方法和非货币性计量方法。国内外对货币性计量方法研究成果很多,本文对较成熟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思考。关键词:人力资源价值货币性计量方法人力资源价值是作为人力资源载体所具有的潜在的创造性的劳动能力,这种能力的外在表现就是人在劳动中新创造出的价值。人所具有的这种内在的能力是无法进行准确计量的,只能进行推测、判断。但人的这种潜在的创造能力能够创造出可以计量
2、的外在价值,对这种外在价值的计量就称为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目的在于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益加以计量和评估,为人力资源决策和投资决策提供信息。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是人力资源会计的核心内容,国内外许多学者就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以货币性计量方法研究居多,且存在着较多的争议,本文将对常见的计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在以上基础上提出几点思考。一、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分类1、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一般分类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一般可分为货币性计量方法和非货币性计量方法。人力资源的货币性计量方法是用货币单位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非货币性计量方法主张采用非货币单位计量人力资源,认为人力资源无法用
3、货币来计量,只能采用非货币形式对其进行计量和说明。2、货币性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分类人力资源价值的各种货币性计量方法是由于对人力资源价值认识不同,对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目的认识不同,对人力资源会计数据的用途认识不同而产生的。根据人力资源计量的依据不同,可以将人力资源价值划分为不同类型,从而使人力资源的计量方法分为不同种类。人力资源价值可划分为人力资源交换价值、人力资源剩余价值和人力资源使用价值,与此相应,各种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可以分为人力资源交换价值的计量方法、人力资源剩余价值的计量方法和人力资源使用价值的计量方法。人力资源交换价值计量方法以人力资源的工资为计量依据;人力资源剩余价值的计量
4、方法以人力资源所创造的收益为计量依据;人力资源使用价值计量方法以人力资源的工资和人力资源所创造的收益为计量依据。根据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将人力资源的价值划分为个别人力资源价值、群体人力资源价值、某组织全部人力资源价值,与此相应,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又可划分为个别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群体人力资源价值和某组织全部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一般说来,人力资源交换价值计量方法大多采用个别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人力资源剩余价值计量方法大多采用群体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或某组织全部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人力资源使用价值计量方法则是分别采用个别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群体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
5、法,或两者综合的计量方法。二、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的比较与分析由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涉及到许多主观因素和假定条件,从不同角度提出的计量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常见的计量方法有以下几种:1、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1971年,巴鲁克列夫(BaruchLev)和阿巴施瓦茨(AbaSchwarts)在会计评论杂志上发表题为论人力资源的经济概念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一文,提出了职工未来收益或工资报酬折现模式。他们认为一个职工的人力资源价值是该职工在剩余受雇期未来收益或工资报酬的现值,即将一个职工从录用起到退休或死亡停止支付报酬为止预计支付的报酬,按一定的折现率折成现值,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因此一个职工的人力资源价值的计
6、算公式为:Vn(1)式中:Vn为一个n年龄职工的人力资源价值;I(t)为该职工退休前第t年度的预计收入;r为适用于该职工的收益折现率;T为退休年龄。若考虑职工退休前偶然死亡的可能性这一因素,应按死亡的概率计算人力资源的期望值,公式为:E(V)=(2)式中:E(V)为一个职工的人力资源的期望值;Pn(t)为该职工在年龄t死亡的概率。上述计量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某人在其全部的服务生涯中肯定不会离开这个组织,且此人在该组织中会终身从事一个职业。事实上,人的工作岗位是有变动的,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高估个人的预期服务年限,从而高估人力资源价值。其次,这种计量方法没有建立起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之间的联系,
7、仅以职工工资作为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基础,实际上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可能高于或低于其工资。因此,该方法会高估或低估人力资源价值。另外,折现率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虽然巴鲁克列夫和阿巴施瓦茨认为这种模型适用于个人、群体或企业全部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但这种方法不能简单地将单个人力资源价值结果相加汇总求出人力资源的群体价值。因此,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计量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2、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1964年,美国的会计学家郝曼森发表题为人力资产会计的论文,提出以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型计算人力资源价值。他主张以效率因素作为未来未来工资报酬的调整值,计算企业职工的人力资源价值,并将他的公式称为“
8、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折现模型”。根据企业之间的盈利水平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源素质的不同所造成的这一理论依据,将职工的未来工资报酬的现值乘以一个效率系数,用该系数计量给定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效率。郝曼森认为从理论上讲,效率系数确定取决于在给定期间内以某企业盈利水平与本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相比计算出的投资报酬率,因为一个企业收益的差别取决于其人力资源。因此他认为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方法之一应根据该效率系数调整后的工资报酬计量。他认为该效率系数应根据过去五年公司净收益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其公式为:E=(3)式中:E为效率系数,RE0为现实年度全行业企业资产的收益率,RF0为现实年度某企业资产的收益率,RE4为现
9、实年度前推的第4年度全行业企业资产的收益率;RF4为现实年度前推的第4年度某企业资产的收益率。上述计量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员工工资与组织价值之间存在确定关系。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采用了较多年的综合业绩来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用效率系数调整的方法将工资报酬与企业收益、企业效率联系起来,具有借鉴价值。反映了人力资源价值的动态性和交换价值。该计量方法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首先该方法没有考虑到员工退休、离职、死亡、升迁等诸多可能性;其次,该方法的权数确定缺乏理论依据,主观随意性较大;第三,员工的工资并不能完全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有可能对企业贡献大的、人力资源价值高的人实际拿的工资很少。3、随机报酬法1985年
10、,弗兰霍尔茨在他的人力资源会计一书中介绍了“随机报偿价值模式”,该模式认为人对企业的价值在于他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用途和服务。人对组织提供的服务量由人的生产能力、调动、晋升及作为该组织成员的可能性等因素决定。这些服务量取决于人在组织内目前和未来所担任的角色和实际担任该角色的可能性。一个人在一个组织机构内担任某职位的可能性是随机的,在这种随机过程中人所提供的服务是对组织的报偿。所以弗兰霍尔茨把这种过程称为“有报偿的随机过程”。根据上述随机报偿理论设计的计量个别人力资源价值的方法称为随机报偿价值模型。利用这种模型可以计量个人预期附条件价值和个人预期可实现价值。具体计算步骤为:第一,确定职工可能占据的服
11、务职位及其离开的可能性。可以将一系列的服务职位表示为,其中为1、2、3、4m,m是离开组织的职位符号。第二,确定这些服务的价值,即个人占据每种服务职位的价值,用符号R表示,所有可能担任的服务职位价值就是R1+R2+R3+Rm,其中Rm的值为零。第三,估计个人在组织中供职的年限及占据该职位的概率。可将某人提供各种服务的时间概率设定为P(Ri),则个人对组织的价值为P(R1)+P(R2)+P(R3)+P(Rm)。第四,将所计算未来价值折现为现值。其计算公式为:V=(4)式中:V为人力资源价值,为一系列的服务职位,m为离开职位,Ri为某职工在组织第种职位可得到的价值;P(Ri)为某职工担任某种职务的
12、概率,t为时间,r为贴现率。上述计量方法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较:首先,前者是用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收益)来计算人力资源价值,而后者是用企业支付的工资来计算人力资源的价值;其次,该模型在计算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更加系统全面,数据计算比较客观,用其估算的人力资源的价值更容易接受。该计量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第一,Ri值是人力资源价值,本身是一个未知数,以未知数计算未知数显然是困难的。第二,忽略了其他资产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将企业的全部收益归结为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有可能高估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4、改进的随机报酬法刘仲文教授在会计研究1997年第6期发表了一篇题为人力资源价值模式的评价的文
13、章,在对上述弗兰霍尔茨的人力资源随机报偿价值模型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调整后的随机报偿价值模型”。她认为,如果将企业的全部收益归结为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就高估了人力资源的价值,为此,引入“人力资源报酬系数”(或“人力资源份额系数”)对随机报酬价值模型进行修正。人力资源报酬系数的计算公式为:(5)其中,K1、K2、K3、K4为权数,且K1K2K3K4=1。对于不同的企业,K1、K2、K3、K4的取值可以不同。这样,利用人力资源报酬系数,可以将随机报酬价值模型修正为:V=(6)刘仲文教授等在会计之友2004年第9期发表了一篇题为人力资源会计价值计量模式探讨的文章,该文利用剩余价值理论和模糊数学
14、的方法对上述模型又进行了改进。首先,针对弗兰霍尔茨对每种工作状态下的服务的货币表现的计量不够明晰的问题,根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指出员工创造的价值包括工资和剩余价值(净价值)。考虑其他生产要素也参与剩余价值的形成,故提出对剩余价值按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的比例进行分配。这样,就给出了预期服务的货币表现的新的计量方法:Ri=MiKiWi式中,Mi为第种状态下职工未来创造的剩余价值,即净价值。Wi为第种状态下职工未来获得的工资。Ki为人力资本与总资本的比例,即原模型中的人力资源报酬系数。其次,考虑员工的技术水平、工作成绩、工作态度等非货币因素的影响,利用模糊计量模式对非货币因素进行量化,得出该员工
15、实际发挥的价值占其预期总价值的比例L,并将它作为员工预期总价值的调整系数。根据上述两方面的分析,得出调整后的新随机模型为:V=L(7)改进的随机报酬法与随机报酬法相比较:首先,引入了非货币因素调整系数,克服了原有计量方法的共同缺陷计量的是人力资源的预期总价值而非从企业角度来看的人力资源价值,更符合客观实际;其次,对员工的综合评价打分(非货币计量)可以与企业对员工的年终考核相结合,不仅可以不增加企业的考核成本,更使模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第三,新的预期服务的货币表现的计量方法使随机报酬模型向人力资源的成本与价值综合计量方法方向发展。但是,改进的随机报酬法并解决原来的局限性:无论是未来工资、未来剩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力资源 价值 货币 计量 方法 比较 分析 学习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