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20140805上课讲义.doc
《免疫学基础-20140805上课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基础-20140805上课讲义.doc(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免疫学基础-20140805-第一章免疫学基础免疫学(immunology)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涉及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等的免疫学基本科学规律与机制研究,以及免疫机制在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免疫学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一、 免疫的概念免疫(immunity)又称免疫性、免疫力或抵抗力。古典免疫的概念是指人或动物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和对同种微生物再感染的特异性的防御能力。然而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发现很多现象如过敏反应,动物的血型,移植排斥反应
2、,自身免疫病等均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无关。因此,对免疫这个概念应赋予新的内涵,从而形成了现代免疫的概念。现代免疫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抵抗微生物感染这个范围,它是指人或动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产生免疫应答,并清除异己抗原,维持自身内环境完整,平衡及稳定的复杂生物学反应。二、 免疫的基本特性(一)识别自身和非自身即能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的大物质,这是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基础。动物机体识别的物质基础是存在于免疫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受体,它们能与一切大分子抗原物质的表位,即抗原决定簇结合。高等动物机体的这种识别功能是相当精细的,不仅能识别存在于异种动物之间的一切抗原物质,而且对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的组
3、织和细胞,即使这些细胞和蛋白成分存在微细的差别也能加以识别。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的组织移植排斥反应正是基于这种识别能力。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功能对保证机体的健康是极其重要的,一旦识别功能降低就会对“敌人”宽容,从而降低或丧失对病原微生物或肿瘤的防御能力,造成识别能力的紊乱,导致严重的功能失调,如把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当作“敌人”,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疾病。(二)特异性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生的免疫力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接种天花疫苗可使人体产生对天花病毒的抵抗力,而对其它病毒如流感病毒无抵抗力。(三)免疫记忆免疫具有记忆功能。机体对某一抗原物质或疫苗产生免疫应答,体内产生体液免疫(抗体
4、)和细胞免疫(致敏淋巴细胞及淋巴因子)而经过一定时间,这种抗体消失,但免疫系统仍然保留对该抗原的免疫记忆,若用同样抗原物质或疫苗加强免疫时,机体可迅速产生比初次接触抗原时更多的抗体,这就是免疫记忆现象。动物患某种传染病康复后或用疫苗接种后之所以可使动物产生长期的免疫力即是归功于免疫记忆。这种免疫记忆功能是由于机体在初次接触抗原物质的同时,除刺激机体形成产生抗体的细胞外,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免疫记忆细胞,可对再次接触的抗原物质产生更快的免疫应答。三、 免疫的基本功能(一)抵抗感染,又称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侵袭的能力。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就能充分发挥对由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相粘膜等
5、途径进入人体内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通过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将微生物消灭。若免疫功能异常亢进时,可引起过度免疫反应即:变态反应;而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可引起机体的反复感染或免疫耐受。(二)自身稳定,又称免疫稳定清除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衰老死亡,这些失去功能的细胞积累在体内,会影响正常细胞的功能活动。免疫的第二个重要功能就是把这些细胞清除出体内,以维护机体的生理平衡,若此功能失调,则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三)免疫监视机体内的细胞常因物理、化学和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突变为肿瘤细胞,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即可对这些肿瘤细胞
6、加以识别,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这些肿瘤细胞清除,这种功能即为机体的免疫监视,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则可导致肿瘤的持续发生或病毒的持续感染。图1免疫的功能四、抗原抗原(antigen,Ag):又称免疫原,是一类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某一物质能否成为抗原,首先是由它本身的某些性质决定的。多为体外的蛋白、病菌等各类物质,也有机体本身的,如体内的衰老细胞,自身抗体等。抗原具有两个基本性质:1)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2)反应原性,即抗原可在体内外与相应的免疫效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
7、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同时具有此两种性能的抗原物质称为免疫原(immunogen),又称为完全抗原,即通常所指的抗原,如病毒微生物和蛋白质等;具有反应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为半抗原,如一些小分子化学物质和药物等。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一般为完全抗原。构成抗原的首要条件:异物性。异物性是指抗原与所刺激机体的自身物质的差异,这是构成抗原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自身物质不能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统,诱发免疫应答。因此,抗原是指非己的异种物质或异体物质,例如病原微生物及动物血清对人体都是良好的抗原。免疫系统对异物的识别功能,是机体在个体发育中建立起来的。凡胚胎期淋巴
8、细胞与之接触过的物质,免疫系统视其为“自身”物质,反之则视为“异己”。在正常情况下,机体自身成分无免疫原性,但在长期感染或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其结构可能发生改变而成为自身抗原。此外,体内有些物质从胚胎发生时即处于隐蔽状态,从未与免疫细胞接触,若因外伤,感染等原因误入血流时,也可成为自身抗原,引起免疫应答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引起男女不育症的精子和卵子抗体就是典型的一例。由此可见,异物性不是指体外的物质而言,而是以在胚胎期淋巴细胞是否与之接触而定。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其他因素还包括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宿主因素;免疫方法等。五、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
9、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应答(innateimmunity)和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immunity)两大类。固有免疫亦称为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一)固有免疫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主要由组织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组成。1组织屏障包括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和体内屏障:皮肤黏膜及其附属成分包括由致密皮肤和黏膜组成的物理屏障,皮肤和黏膜分泌的杀菌物质、体液内溶菌酶和抗菌肽、胃酸等组成的化学屏障,寄居在皮肤和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组成的微生物屏障。体内屏障:包括血一脑屏障和血一胎
10、屏障。血一脑屏障组织结构致密,能阻挡血液中病原体等进入脑组织及脑室。血一胎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构成,可防止母体内病原体进入胎儿。2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和NKT细胞,其识别免疫原虽然不像T细胞和B细胞那样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但可通过一类模式识别受体去识别病原微生物表达的称为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的结构。固有免疫的特征是:1)无特异性,作用广泛;2)先天具备;3)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记忆性;4)可稳定遗传;5)同一物种的正常个体间差异不大。固有免疫是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也是适应性免疫的基础。(二)适应性
11、免疫适应性免疫是机体与抗原接触后获得的有针对性的防御功能。即免疫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对抗原产生特异性识别而活化、增殖、分化,最终形成效应细胞,并通过其所分泌的抗体或细胞因子来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过程。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两个特点,即特异性和记忆性。分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两种。细胞免疫应答又称细胞介导的免疫,是指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由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此过程无B细胞,抗原多为T细胞依赖的蛋白质抗原(TD-Ag),抗原呈递细胞多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巨噬细胞(macrophages)和辅
12、助T细胞等。其主要效应功能是清除细胞内感染的细菌和病毒、杀伤肿瘤细胞和变性的靶细胞、介导迟发型变态反应、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某些药物过敏症及某些自身免疫病。细胞免疫应答不仅是多细胞相互合作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还需要抗体、补体等体液分子的参与。体液免疫,是指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浆细胞合并成并分泌相应抗体,最终由抗体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主要表现为,抗体与抗原结合中和毒素、病毒及抗化脓菌的作用,并激活补体发挥杀菌、溶菌效应,通过NK细胞等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杀伤靶细胞及病原感染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可分为三个阶段:1.识别阶段:T细胞和B
13、细胞分别通过TCR和BCR精确识别抗原,其中T细胞识别的抗原必须由抗原提呈细胞来提呈;2.活化增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的参与下,发生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如杀伤性T细胞)、效应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和记忆细胞;3.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不同点图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不同点六、免疫系统及组成免疫系统(immunesystem)是人和高等动物中识别自我和危险信号,引发免疫系统应答、执行免疫效应和最终维持自身稳定的物质基础。免疫系统是在生物种发育、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是由淋巴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
14、疫活性分子等组成,分布于全身各处,以完成适宜的免疫防御功能。免疫器官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又称一级免疫器官或初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育、成熟及分化为免疫活性细胞的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着主导作用。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骨髓是: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再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场所。(二)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immueorgan)又称二级免疫器官或次级免疫器官,是T、B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它们识别外来抗原后发生免疫应
15、答的所在位置。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1.淋巴结是:1)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4)过滤作用。2脾是:1)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4)过滤作用。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包括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粘膜下分布的淋巴组织;扁桃体;阑尾等,是构成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免疫屏障。局部黏膜的免疫状况是决定机体是否被感染的首要因素,主要功能是发生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七、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的发生需要免疫细胞的参与。免疫细胞是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包
16、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白细胞、红细胞等。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及NK细胞,其中T细胞、B细胞表面具有抗原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而活化、增殖和分化,介导特异性免疫应答,被称为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或免疫活性细胞。(一)T细胞T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淋巴样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随血流迁移到外周免疫器官即为初始T细胞,初始T细胞经抗原刺激后活化。T细胞的活化需要接收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来自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APC)表面的MHC限制性的抗原肽;第二信号,由协同刺激分子相互作用提供。活化的T细胞表面标志发生变化,并发生增殖和
17、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并产生免疫应答。1.T细胞的表面分子1)TCR-CD3复合物:T细胞特征性表面标志,是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的主要单位。TCR:所有T细胞具有识别和结合特异性抗原的分子结构,称T细胞抗原受体(Tcellreceptor,TCR)。在T细胞发育过程中,各个幼稚T细胞克隆的TCR基因经过不同的重排列后可形成几百万种以上不同序列的基因,因而可编码相应数量的不同特异性的TCR分子。每个成熟的T细胞克隆内各个细胞具有相同的TCR,能识别同一种特异性抗原。在同一体内,可能有数百万种T细胞克隆及其特异性的TCR,故能识别许多多种抗原。TCR与细胞膜上的CD3抗原通
18、常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体,称为TCR-CD3复合体。CD3(CD,clusterofdifferentiation,细胞分化簇。CD3代表细胞分化抗原3):主要的功能是稳定TCR的结构,传递T细胞活化信号。2)CD4、CD8分子:成熟的T细胞只能表达CD4或CD8分子其中的一种。CD4和CD8分子是T细胞的辅助受体,分别能与MHC-类和MHC-类分子结合,增强T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APC)或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并辅助TCR识别结合抗原肽。3)协同刺激分子CD28分子,主要表达于成熟的T细胞表面,能够与APC上的CD80/86结合,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CD2分子,又称淋巴细
19、胞功能相关抗原2(LFA-2)。与APC上的CD48、CD58结合,可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间的结合强度,有助于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参与辅助活化信号的传导。4)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生物学活性的发挥在于细胞表面相应细胞因子受体的表达和受体与配体的相互作用。T细胞表面有许多细胞因子受体(receptor),如IL-1R、IL-2R、IL-4R、IL-6R、IL-8R、IL-9R、IL-13R等,它们是一些具有类似结构特征的大分子物质,对于细胞生物活性起着调节作用。5)丝裂原结合蛋白丝裂原如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ConA)能够与T细胞表面表达的丝裂原结合蛋白相互结合,能够非特异性的激活
20、T细胞的克隆增殖。2.T细胞亚群成熟的T细胞无论在表型上还是在功能上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异质性群体,不同群体细胞具有不同的表面标志和功能。T细胞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不同亚群。按所处的活化阶段分为: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性T细胞。按表达TCR的类型分为:T细胞、T细胞。按表达CD4或CD8分为:CD4+T细胞(代表CD4阳性的T细胞),CD8+T细胞。按免疫效应功能分为:辅助性T细胞(Thelpercells,Th)、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Tcell,Tc/CTL)、调节性T细胞(Tregulatorycell,Tr)。1)初始T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性T细胞指从未接受过抗原
21、刺激的成熟T细胞。主要功能是识别抗原。在外周免疫器官接受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DC)提呈的抗原刺激而活化,最终分化为效应性T细胞核记忆性T细胞。效应T细胞主要向外周炎症部位或某些器官组织迁移。记忆性T细胞可存活数年,介导再次免疫应答。2)T细胞、T细胞T细胞是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并且具有MHC限制性。T细胞识别抗原无MHC限制性。3)CD4+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识别外源性抗原肽,受MHC-类分子的限制。活化后,分化的效应细胞主要为Th细胞。CD8+T细胞识别内源性抗原肽,受MHC-类分子的限制。活化后,分化的效应细胞为Tc(CTL)细胞。4) 辅助性T细胞(Th)
22、、细胞毒性T细胞(Tc/CTL)、调节性T细胞(Tr)这些细胞实际上是初始CD4+T细胞或初始CD8+T细胞活化后分化成的效应T细胞或调节性T细胞A.Th细胞:初始CD4+T细胞根据分泌细胞因子和所介导功能的差异分为Th1、Th2和Th17三类效应Th细胞.。Th1细胞主要分泌IL-2、IFN-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介导迟发型变态反应和巨噬细胞活化等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分泌IL-4、IL-5、IL-6和IL-10,介导体液免疫应答。Th1和Th2细胞是一对重要的调节细胞,同时又相互抑制,它们的失调与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相关。Th17细胞分泌
23、IL-17、IL-6和TNF-,参与胞外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移植排斥等的发生和发展。B.CD8+CTL(Tc)细胞:CD8+CTL是细胞毒T淋巴细胞,能特异杀伤靶细胞。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分泌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granzyme)和颗粒溶解素(granulysin)杀伤靶细胞。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跨膜通道,引起靶细胞因渗透压改变导致溶解性死亡,颗粒酶和LT则介导靶细胞凋亡;活化的CTL能表达FasL,介导Fas+的靶细胞凋亡。CD8+CTL是介导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C.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Tr表达IL-2R的链(CD2
24、5),主要发挥免疫负调节作用;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抑制APC的功能,在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图3初始CD4+T细胞的分化(二)B细胞成熟的B细胞在由骨髓淋巴干细胞先分化为前B细胞,然后在骨髓微环境中发育成熟为可识别抗原的成熟B细胞,最后经血液循环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和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发挥体液免疫功能(一般只能存活2天),一部分B细胞成为免疫记忆细胞,参加淋巴细胞再循环,它们是长寿细胞,可存活100天以上。B细胞是免疫系统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功能是介导体液免疫。B细胞也是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加工和呈递抗原,同时还能分泌细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免疫学 基础 20140805 上课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