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教学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教学提纲.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继2006年年初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后,我党在党代会报告中再次强调这一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不管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离不开教育这片土壤,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在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是该如何培养学生,使之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一、以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唤起学生
2、的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我常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能激励学生情感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育。如在讲信息技术的历史及发展趋势时,我通过许多例子让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如大部分的操作系统都是微软公司的,主板芯片和中央处理器也大多是美国的,许多软件都是英文版的,以此来敲打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我告诉他们民族自尊心的维护,不仅是情感上的东西,更是一种行动上的内容。让他们在思想上有赶超信息技术强国的意识,在学习上更加追求上进。为了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我将我国古代、现代有关信息技术的发明及重要成就及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如1958年,我国第一
3、台电子管计算机诞生;1997年6月,银河-型问世,运算速度达到每秒百亿次;同年9月,金山公司的Wps97上市,这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第一个在Windows中文平台上运行的文字处理软件;2000年8月,联想集团推出的联想天禧电脑获得了英特尔全球发展商大会颁发的“创新电脑产品奖”;2002年8月,“龙芯一号”通用中央处理器完成物理设计,初步功能测试取得成功,结束了我国IT业“无芯”的历史。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正视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过去我们能够辉煌,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民族,现在,只要努力,只要有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我们一样能够创造辉煌。二、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提
4、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精神。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为了培养学生有求新、求异的思想,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于是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创新闪光点,即使很少,也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并鼓
5、励大家一起试一试。被展示的学生得到我的表扬,高兴万分,创作越来越起劲,就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创作的思想大胆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一切活动类型,都与发展他们的智能,首先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一工作成就的首要条件是引人入胜的学习,若自己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迸发出极大的学习激情,进而形成一种优势的意识倾向性。”无数事实证明这一点,兴趣是人们进行创造发明的
6、直接动力,也是进行创造或创新性思维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问题不感兴趣,没有进行寻根问底的好奇心,就不可能对这一事物或问题倾注热情,集中注意力,也不可能调动起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进入创造的过程,当然就不能取得创造性的成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发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即学生感兴趣所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一旦经过努力有所收获,就会更有兴趣地继续学习,持续不断地增加兴趣,以形成良性循环。如为了讲述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我给了这样一个问题: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
7、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要求同学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学生的情绪都非常高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大家给出了很多答案,有的同学说出了比较理想的参考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初步得出了我所要讲述的内容。四、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改重点之一是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单纯地传递教材内容是不够的,我们将着眼于学生的后继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
8、值观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如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模仿,只能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那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得不到发挥,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也就不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不断学习和掌握,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那么怎样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认为改变学习方式是关键,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是有效途径之一。如在讲解Word表格修饰时,布置任务后,我只仔细讲解了“格式”菜单中“字体”选项对话框中的一个标签“字体”的操作,至于“文字效果”标签、“边框和底纹”选项,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它们的使用方法。学生不仅乐于学,而且主动学,积极性很高。学生通过自己的摸
9、索不仅把表格修饰得十分精致,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在讲授创建电子作品时,我给学生提出具体任务:为自己的学校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生动有个性的主页。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学生按能力稍强和较弱相结合的形式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协作和竞争,组内同学互相帮助,好生帮助差生,组与组之间容易形成不甘示弱的竞争氛围,促进了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的发掘与钻研。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随处可见,课堂气氛极为活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拥有我的计算机的时候,我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以拥有我的计算机作为研究项目,从项目背景、项目规划、项目案例
10、、项目实施等开展研究,同学的兴趣非常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学习,学生对项目管理有了认识、亲历了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对计算机系统的研究上有了提高,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或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如何,从而了解预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差异,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获取准确的信息。在学生讨论交流中,应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接纳他人的观点,同时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在评价的过程中,注意引
11、导学生去欣赏他人、肯定他人的长处。如在教学生制作网页时,我采取了“学生作品展示、开放式评价”的方式,当学生完成作品时,在课堂上举行一次网页制作的展示会,我让每组同学将自己精心制作的网页上传到主服务器共享文件夹中,通过网络,同学们就可以在自己的机器上任意浏览他人的网页了。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恰当地使用图像,且要与文字内容密切配合;背景不要太花哨,标题与正文文字要有区别,具有对比性,能引人注目等。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能吸取他人的优点和独到之处,打破自己思维的定势和死角,实现思维的迁移、融合与借鉴,提高他们对知识整体的综合性。为了师制作的网页更加完善,更有新意,这时同学会想到使用一些简单工具,用画图软件去修改要调用的图像,还有同学会在书本的简单帮助下,去研究“HTML”语言的用法,通过任务的再次分析、完成,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这个时代需要的就是信息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论是学还是教,都应重在创新。我们应该根据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富有创新能力的一代。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天津市九十六中学王小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