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环评报告表教学文案.doc





《加油站环评报告表教学文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油站环评报告表教学文案.doc(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加油站环评报告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余姚市马渚镇加油站迁建项目建设单位(盖章):余姚市马渚镇加油站编制日期:2009年10月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余姚市马渚镇加油站迁建项目建设单位余姚市马渚镇加油站法人代表潘永江联系人潘永江通讯地址余姚市马渚镇渚北东路27号联系电话13505788888传真邮政编码315400建设地点61省道马渚段南侧(余姚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地块内东首)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6564机动车燃料零售占地面积(平方米)2601绿化面积(平方
2、米)520.2总投资(万元)7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4.3%评价经费(万元)预计投产日期2010年5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余姚市马渚镇加油站原坐落于61省道北侧,主要经营范围为“许可经营项目:汽油、柴油、煤油的零售;一般经营项目:机油的零售”。现因杭甬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需要,经余姚市人民政府研究,余姚市马渚镇加油站需整体搬迁至61省道马渚段南侧、余姚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地块内东首,具体见余姚市人民政府文件(余政发200999号),保持经营范围不变,经营规模减小为柴油2000t/a,汽油3000t/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
3、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66号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建设过程中或者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技术改造项目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据此,余姚市马渚镇加油站委托北京中兵北方环境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余姚市马渚镇加油站迁建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我公司在实地踏勘、资料收集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表。2、评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令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
4、理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令166号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2007年8月1日起施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相关资料。3、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情况本项目位于61省道马渚段南侧、余姚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地块内东首,具体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红线东侧5米处为村民住宅,南侧为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的其它用房,再往南隔一条小河为萧甬铁路线;西侧为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的
5、粮库;北侧是61省道马渚段(余夫公路),路对面规划为杭甬铁路客运专线。具体周边情况见附图3。项目总投资及平面布置本项目总投资约700万元人民币,其中环保投资约为30万元,占总投资的4.3%。本项目占地面积为2601m2,建筑面积为513.80m2,建筑占地面积为418.40m2,主要建筑有罐区、加油区、配套服务用房和公厕。本项目总平面布置简约合理,尽量减少了出入车流对道路交通的干扰,总体布置符合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版)有关要求。项目罐区位于项目地块西南侧,离南侧村民住宅相距约为55米;加油区位于场地的中间,与村民住宅最近的距离约为30米;配套服务用房和
6、公厕位于场地南侧,项目场地东侧、南侧和西侧设有高度不低于2.2m的非燃烧实体围墙,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大于等于10m,道路坡度为5,且坡向站外,在汽车槽车(油罐北侧)卸车停车位处按平坡处理。项目具体的平面布置见附图2,具体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经营规模根据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版),本项目为二级加油站,设有5只30m3埋地卧式油罐,其中汽油储罐3个、柴油储罐2个,总罐容为120m3(柴油罐容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本项目设有双油品双枪电脑税控加油机6台,年经营规模为汽油3000吨,柴油2000吨,项目主要设备见表2。表1主要建(构)物一览表序号建(构)物名称
7、单位数值1用地面积m226012站房建筑面积m2418.403总建筑面积m2513.84建筑容积率0.35绿化面积m2520.26绿地率%20表2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1汽油储罐30m3只32柴油储罐30m3只23电脑加油机双品油双枪台64空调-台35备用发电机-台14、劳动定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劳动定员15人,实行三班制,年工作日365天。5、公用配套工程给排水本项目生活用水接自市政给水管网。本项目排水主要包括雨水和生活污水,采取雨、污分流,雨水集中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净化池处理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表4的一级标准后排入
8、附近内河。供电供电由余姚市供电网供应。供热制冷本项目采用分体空调3台。消防本项目根据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消防设施(砂子、灭火器等),室外消火栓保护半径为80米。油罐距离村民住宅等距离满足消防安全间距要求,且满足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工程规范。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余姚市马渚镇加油站原坐落于61省道马渚段北侧,成立于1993年9月,占地面积为10亩,主要经营范围为“许可经营项目:汽油、柴油、煤油的零售;一般经营项目:机油的零售”。主要设施有4只50m3汽油储罐,4只50m3柴油储罐,单油品单枪电脑加油机14只,年经营规模为汽油3000吨,柴油3000吨。其原有污染情况如下:废气
9、:原加油站产生的废气主要来源于油品的损耗而扩散到大气环境中的非甲烷烃,其排放量为0.12t/a。废水:原加油站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员工和顾客的生活污水,原加油站有员工有17人,则用水量按80L/人天计;顾客最高日按150人/天计,用水量按10L/人.次计。原加油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3t/d,合828t/a。废水通过处理达标后排放,其排放量为CODCr0.083t/a、NH3-N0.012t/a。噪声:加油站本身不产生噪声,原加油站的噪声源主要为油罐车和加油车辆在进出加油站时产生的交通噪声,汽车在加油站内发动机处于关闭状态,所以噪声不大,根据同类规模加油站类比,噪声值约为60dB(A)。固废:原加
10、油站产生的固废主要为员工和顾客产生的生活垃圾,其产生量为8.5t/a。由于原加油站已开始拆迁,停止营业,故原有污染已不存在。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余姚市马渚镇加油站位于余姚境内61省道马渚段南侧、余姚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地块内东首,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岸(东经12052至12125,北纬2040至3023),属上海经济区,东距国际港城市40公里,西距杭州市120公里,北频杭州湾,南接四明山。全市区域总面积1527平方公里,全市辖14个乡镇6个街道,现有常住人口85.
11、2万人。2、气候特征余姚处在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受冷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东南风,多晴热天气;春秋两季则为过渡性季节,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天气变化复杂。一年当中,由于季风交替,常有春秋季的低温阴雨,梅汛期暴雨洪涝,夏秋干旱、高温、台风、冰雹、大风和冬季的霜(冰)冻、寒潮、大雪等灾害性天气出现。根据余姚市气象局近几年的监测统计数据,该区域主要气象特征见表3:表3气象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6.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5年极端最低气温-9.8极端最高气温41.7平均年降水量1425mm年平均风速2.7m/s全年
12、主导风向及频率ESE(18.4%)余姚年平均年降水量1425毫米,6月和9月是两个雨量高峰,月雨量分别为203毫米和172毫米。一年中11月到翌年2月是降水量最少时期;34月开始进入春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雨水逐步增多;6月份进入梅雨期,降水量进一步增多,常有大雨或暴雨天气,是余姚市的主要雨季之一,平均入梅6月14日,出梅7月9日,平均梅雨量240毫米;78月为盛夏季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除局地雷雨和台风影响外,以晴热干旱天气为主;9月份进入秋季,由于冷空气开始活跃,秋雨降临,若加上台风等热带天气系统的共同影响,往往出现暴雨或大暴雨,是余姚市的又一个主要雨季。余姚降雪天气最早出现在11月底,最
13、晚出现在4月初,30年中最大积雪深度为30厘米(72年1月31日)。雷暴在冬季比较少见,一般始于3月初,终于10月中旬,7、8两月最多,全年雷暴日数在40天左右,雷雨天气出现,有时伴有大风、冰雹或龙卷等灾害性天气。影响余姚的台风平均每年2个左右,影响期为510月份。大多在89月份影响。1988年8月8日凌晨受7号台风影响,平原瞬间风速达38米/秒。3、地形地貌余姚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
14、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4、土壤植被余姚市内土壤共分6个大类、15个亚类、47个土属、84个土种。其中红壤土类广泛分布于整个丘陵低山地带,面积69.76万亩,占全市土壤面积的41.6%。潮土土类以洪、冲积物和潮海相沉积物为其母质,面积18.56万亩,占全市土壤面积的11.1%。水稻土土类面积57.94万亩,占全市土壤面积的34.6%,盐土土类由新浅海沉积物发育而成,分布于海滨,面积15.71万亩,占9.2%。这四类土壤为主要土类。余姚市境内已无原始森林,除耕作带外,多为次生草本植物群落、灌木丛、稀疏乔木和
15、部分天然薪炭林,或由人工栽培的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森林覆盖率32.73%。5、水文特征余姚的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余姚西北地区平原河网密布,多用于农灌和排涝,但内河宽度小,流动性差,纳污容量小,排涝主要通过临海浦闸、陶家陆闸、九塘闸等排入杭州湾。杭州湾海域的潮波由外海传入,余姚、慈溪沿岸海区潮汐属不正规半日潮型。由于杭州湾形状为漏斗状,外海潮波传入海域时受地形影响潮
16、波发生变形,沿岸潮位变化较大,高潮位变化自杭州湾口向湾顶沿程逐渐增大,低潮位逐渐降低。据实测资料分析,西三闸高潮位比四灶闸高约1.0m。湾内潮差由湾口向湾顶逐渐增大,南岸湾口镇海站平均潮差为1.73m,至西三站增大为5.38m。余姚、慈溪两市海塘交界处附近水域沿塘脚多塘沟叫西三塘沟,沿岸潮流为往复流性质,涨潮流历时约6h,落潮流历时约6.4h,流向受地形影响,在不同岸段有所不同。从2000年3月西三潮沟及附近水域水文测验资料分析统计得到,庵东滩面前沿深水区涨、落潮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分别为3.01m/s、2.48m/s,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涨急时流向为193,落急时流向为40。杭州湾水域主要为风
17、成浪,外浪汹涌影响小,大风浪主要由台风形成,台风入侵时会形成大浪和增水,是发生海患的主要因素。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南翼,属上海经济区,东距国际港口城市宁波40公里,西距杭州市120公里,北濒杭州湾,南接四明山,区域总面积1527平方公里,下辖22个乡镇,人口83.05万人。余姚秦时置县,已有2200多年建县历史。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余姚撤县设市。1995年,余姚被国务院升格为二类市。余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境内被中外历史学家视为奇迹的河姆渡遗址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长江流域母系氏属繁荣时期的代
18、表性遗址。从秦代以来,涌现了许许多多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如东汉时期高风亮节的严子陵,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朱舜水,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余姚因此享有“姚江人物甲天下”、“东南最名邑”和“文献名邦”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余姚的经济实力增长较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22.33亿元,人均GDP达到5100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3.4亿元,其中地方级收入30.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2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87元。综合实力在全国百强县(市)中位居第18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百强县(市)中位居第9位。环境
19、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公布的2009年9月14日至9月20日余姚市区大气环境监测资料,监测因子包括SO2、NO2、PM10,具体监测数据见表4。表42009年9月14-20日余姚市大气环境监测均值时间因子9.149.159.169.179.189.199.20SO2(mg/m3)0.0210.0250.0200.0240.0250.0170.020NO2(mg/m3)0.0310.0350.0250.0350.0340.0270.027PM10(mg/m3)0.0510.0740.0450.0780.0670.0490
20、.079由表4数据可见,余姚市市区目前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常规指标都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中的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现状根据2008年宁波市环境公报中显示余姚河网以类水质为主,属轻度污染,主要污染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总磷。水质优、良率为20,无劣类重度污染断面,功能达标率为40。3、声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本项目周围的声环境现状,我们对其四周的昼夜声环境进行了监测,监测项目为等效连续A声级LeqdB(A),监测方法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监测方法,监测仪器采用AWA5610C型噪声统计分析仪。具体监测数据见表5。表5建设项目昼夜间环境噪声
21、监测结果(单位:dB(A))监测点Leq(昼)标准Leq(夜)标准1东侧56.260dB(A)53.350dB(A)2南侧55.746.13西侧56.947.84北侧68.370dB(A)48.155dB(A)本项目所在地环境噪声标准参照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北侧临61省道(余夫公路),执行4a类标准,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由上表可知,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现状良好,低于标准限值。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根据项目周边环境状况和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本环评确定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和保
22、护级别见表6:表6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保护目标方位保护级别1周边大气环境-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2周边地表水-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3声环境-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4村民住宅项目红线东侧5米-5粮库项目红线西侧7米-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一、大气环境质量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表1中的二级标准,见表7。表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Nm3)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取值时间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日平均0.200.30二氧化硫年平均日平均小时平均0.060.150.50二氧化氮年平均日平均小时平均0.08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油站 报告 教学 文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