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细胞生物学3复习进程.doc
《南农细胞生物学3复习进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农细胞生物学3复习进程.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南农细胞生物学3-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第一节物质的跨膜运输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细胞膜是一种选择性通透屏障。主要有三种途径: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与胞吐作用。一、被动运输被动运输(passivetransport)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被动运输的净驱动力来自两种力的合力,一种是溶质的浓度梯度,另一种是跨膜电位差,这种净驱动力构成溶质跨膜的电化学梯度(electrochemicalgradient),这种梯
2、度决定溶质的跨膜被动运输的方向。(一)简单扩散简单扩散-小分子的以热运动沿着浓度梯度降低的方向从膜的一侧转运进入膜的另一侧。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因此称为简单扩散(simplediffusion)。在简单扩散的跨膜转运中,涉及跨膜物质溶解在膜脂中,再从膜脂一侧扩散到另一侧,最后进入细胞质水相中。因此,其通透性主要取决于分子大小和分子的极性。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穿膜,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分子容易穿膜,带电荷的离子跨膜运动则需要更高的自由能,无蛋白的人工脂双层对带电荷的离子是高度不透的。不同的小分子物质跨膜转运的速率(通透系数)差异极大,如02、N2和苯等极易通过细胞膜,水分子也比较容
3、易通过(具有极性的水分子容易穿膜可能是因水分子非常小,可以通过由于膜脂运动而产生的间隙),尿素的通透性比水分子低100倍。某种物质对膜的通透性(户)可以根据它在油和水中的分配系数(K)及其扩散系数(D)来计算。(二)协助扩散协助扩散(facilitateddiffusion)特异的膜蛋白“协助”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的跨膜转运,该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是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如糖、氨基酸、核苷酸以及细胞代谢物等的主要转运方式。在协助扩散中,其转运速率增加,转运特异性增强。例如葡萄糖分子以以协助扩散的方式穿越细胞膜比简单扩散的方式,通透系数增加了lO5倍。1协助扩散的特征:(1)
4、转运速率高。(2)存在最大转运速率(Vmax),可用达到最大转运速率一半时的葡萄糖浓度作为其Km值,用以衡量某种物质的转运速率。(3)转运的特异性,如红细胞质膜,D构型的葡萄糖Km为1.5mmol/L,而L构型的葡萄糖Km值3000mmol/L。(4)细胞膜上存在膜转运蛋白(membranetransportproteins)。2膜转运蛋白可分为两类:一类称载体蛋白(carrierproteins),它既可介导被动运输,又可介导主动运输(逆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的);另一类称通道蛋白(channelproteins),只能介导被动运输(顺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的)。(1)载体蛋白及其功能载体蛋白是多次跨膜
5、蛋白分子。每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图53)。在Ecoli已经鉴定的基因中,有大约20的基因与编码膜转运蛋白相关。模型:膜上的载体蛋白以两种构象状态存在:状态A时,溶质结合位点在膜外侧暴露,状态B时,同样的溶质结合位点在膜内侧暴露;两种构象状态的转变是随机发生,假如溶质浓度在膜外侧高,则状态A状态B的转换比状态B状态A的转换更常发生,因此溶质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有人将载体蛋白称为通透酶(permease):载体蛋白与酶有许多相似点相同点: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可同特异性底物(溶质)结合;转运过程具有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曲线;既可被底物类似
6、物竞争性地抑制,又可被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以及对pH的依赖性等,不同点:酶不能改变反应平衡点,只能增加达到反应平衡的速率,而载体蛋白可以改变过程的平衡点,加快物质沿自由能减少的方向跨膜运动的速率;此外与酶不同的是,载体蛋白对转运的溶质分子不作任何共价修饰。(2)通道蛋白及其功能通道蛋白横跨膜形成亲水通道,不需要与运输溶质分子结合,允许适宜大小的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通过。目前发现的通道蛋白已有100余种,绝大多数的通道蛋白形成有选择性开关的多次跨膜通道,这些通道蛋白几乎都与离子的转运有关,所以又称为离子通道。离子通道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具有离子选择性(离子的大小与电荷),转运速率高(106个离子/
7、s,是载体蛋白的最快速率的1000倍以上。二是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即离子通道的活性由通道开或关两种构象所调节,通道开关应答于适当的信号。多数情况下离子通道呈关闭状态,只有在膜电位变化、化学信号或压力刺激后,才开启形成跨膜的离子通道。因此离子通道又区分为电压门通道(voltage-gatedchannel)、配体门通道(1igand-gatedchannel)和压力激活通道(stress-activatedchannel)。二、主动运输主动运输(activetransport)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转运分子的自由能变化为正值,
8、因此需要与某种释放能量的过程相偶联。根据主动运输过程所需能量来源的不同可归纳为由ATP直接提供能量和间接提供能量以及光能驱动的主动运输三种基本类型(图55)。(一)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钠钾泵Na+K+泵存在于一切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在细胞膜的两侧存在很大阳离子浓度差,尤其是细胞内低Na+高K+的离子环境,对维持细胞内正常的生命活动、神经冲动的传递、细胞的渗透平衡、恒定细胞的体积都是非常必要的。K+和Na+逆浓度与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是一种典型的主动运输方式,它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通过细胞膜上的Na+K+泵(Na+K+pump)来完成的。动物细胞靠ATP水解供能驱动Na+K+泵工作,
9、结果造成质膜两侧的K+、Na+不均匀分布,一般的动物细胞要消耗1/3的总ATP(神经细胞则要消耗2/3总ATP)。Na+K+泵由a和b二个亚基组成, a亚基是一个跨膜多次的整合膜蛋白,具有ATP酶活性,因此Na+K+泵又称为Na+K+ATP酶。b亚基是具有组织特异性的糖蛋白。工作模式:在细胞内侧a亚基与Na+相结合促进ATP水解,使a亚基上的一个天门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a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将Na+泵出细胞,同时(然后?)细胞外的K+与a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a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泵进细胞,完成整个循环。每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泵出3个Na+和泵进2个K+,Na+依赖的磷酸
10、化和K+依赖的去磷酸化引起构象变化有序交替发生,每秒钟可发生1000次左右构象变化。生物氧化抑制剂如氰化物使ATP供应中断,结果Na+K+泵失去能源以致停止工作。(二)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钙泵和质子泵1钙泵: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内质网膜上,它将Ca2+输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以维持细胞内低浓度的游离Ca2+(一般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约10-7mol/L,细胞外为10-3mol/L)。钙泵在肌质网内储存Ca2+,对调节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是至关重要的。钙泵(Ca2+pump)又称Ca2+-ATP酶,Ca2+泵工作与ATP的水解相偶联,每消耗一个ATP分子转运出两个Ca2+。Ca
11、2+泵是由10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构成的跨膜蛋白,与Na+K+泵的a亚基同源,每一泵单位中有约10个跨膜a螺旋。细胞内钙调蛋白与之结合以调节Ca2+泵的活性。2质子泵:植物细胞、真菌(包括酵母)和细菌细胞其质膜上没有Na+K+泵,而是具有H+泵(H+ATPase),将H+泵出细胞,建立跨膜的H+电化学梯度(取代动物细胞Na+的电化学梯度),驱动转运溶质进入细胞。例如,细菌细胞对糖和氨基酸的摄入主要是由H+驱动的同向运输完成的。质子泵可分三种:P型质子泵: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上,与Na+-K+泵和Ca2+泵结构类似,在转运H+的过程中涉及磷酸化和去磷酸化V型质子泵:存在于动物细胞溶酶体膜
12、和植物细胞液泡膜上,转运H+过程中不形成磷酸化的中间体,其功能是从细胞质基质中泵出H+进入细胞器,有助于保持细胞质基质中性pH和细胞器内的酸性pH;H+-ATP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植物类囊体膜和多数细菌质膜上,它以相反的方式来发挥其生理作用,即H+顺浓度梯度运动,将所释放的能量与ATP合成偶联起来,如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和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作用。(三)协同运输协同运输(cotransport)是一类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靠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直接动力来自膜两侧离子电化学浓度梯度,而这种离子电化学梯度则是通过Na+K+泵(或H+泵)消
13、耗ATP所维持实现的。动物细胞的协同运输是利用膜两侧的Na+电化学梯度来驱动的,而植物细胞和细菌常利用H+电化学梯度来驱动。协同运输又可分为共运输(symport)和对向运输(antiport)。1共运输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如小肠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或氨基酸等有机物,就是伴随Na+从细胞外流人细胞内而完成的。在某些细菌中,乳糖的吸收则伴随H+从细胞膜外进入细胞完成共运输的载体蛋白有两个结合位点,必须同时结合Na+(或H+)和目的分子才能进行共运输。2对向运输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如动物细胞常通过Na+驱动的Na+H+对向运输的方式来转运H+以调节细胞内的
14、pH。细胞内特定的pH是细胞正常代谢活动所需要的,在不分裂的细胞内pH为7.17.2,当细胞受到生长因子等刺激后,细胞内pH由7.2提高到7.4,细胞开始生长与分裂。总结:主动运输都需要消耗能量,能量可直接来自ATP或来自离子电化学梯度;需要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这些载体蛋白不仅具有结构上的特异性(各种特异的结合位点),而且具有结构上的可变性(构象变化影响亲和力的改变)。(四)物质的跨膜转运与膜电位离子的跨膜运动,其结果是产生并维持了膜两侧不同的电荷分布,就形成了膜两侧的电位差。插入细胞微电极便可测出细胞膜两侧各种带电物质形成的电位差的总和,即膜电位。1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称静息电位(
15、restingpotential);静息电位是细胞膜内外相对稳定的电位差,质膜内为负值,外为正值,这种现象又称极化(polarization)。在动物细胞中,静息膜电位变化范围在-20mV-200mV之间。静息电位主要是由质膜上相对稳定的离子跨膜运输或离子流形成的。质膜对K+比Na+和其他离子更具通透性,随着胞内带正电荷K+转移到胞外,胞内留下了负电荷,结果是膜外正离子过量和膜内负离子过量,从而产生静息膜电位。质膜对K+的通透性大于Na+是静息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C1-甚至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一般净电荷为负值)对静息电位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Na+K+泵对静息电位的相对恒定起重要的作用。2动作
16、电位在刺激作用下产生行使通讯功能的快速变化的膜电位称动作电位(activepotential)。不仅与质膜对K+和Na+不同的通透性有关,而且也质膜上的Na+、K+离子通道蛋白及Na+K+泵等膜蛋白随膜电位变化有规律地关启有关。Na+和K+离子通道都是膜上的电压门离子通道,它们的开关变化,或者说通道打开的概率由膜电位控制。电压门离子通道有特殊的带电荷的蛋白结构域,称为电压感受器(voltagesensors),对膜电位的变化极端敏感,进而控制通道蛋白开关构象。当膜处于某一电位时,平均10的通道是打开的,而处于另一电位时,90的通道是打开的。动作电位产生:当细胞接受刺激信号(电信号或化学信号)超
17、过一定阈值时,电位门Na+通道将介导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细胞接受阈值刺激,Na+通道打开,引起Na+通透性大大增加,瞬间大量Na+流入细胞内致使静息膜电位减小乃至消失,即为质膜的去极化过程(depolarization),Na+进一步增加达到Na+平衡电位,形成瞬间的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称质膜的反极化,动作电位随即达到最大值。在Na+大量进入细胞时,K+通透性也逐渐增加,随着动作电位出现,Na+通道从失活到关闭,电位门K+通道完全打开,K+流出细胞从而使质膜再度极化,以至于超过原来的静息电位,此时称超极化(superpolarization)。超极化时膜电位使K+通道关闭,膜电位又恢复至静息状态
18、。三、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通过胞吞作用(endocytosis)和胞吐作用(exocytosis)真核细胞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如蛋白质、多核苷酸、多糖等)的跨膜运输方式,。在转运过程中,物质包裹在脂双层膜围绕的囊泡中,因此又称膜泡运输。在这种形式的运输过程中涉及膜的融合与断裂,因此也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这种运输方式常常可同时转运一种或一种以上数量不等的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批量运输(bulktransport)。(一)胞吞作用胞吞作用是通过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称胞吞泡(endocyticvesicle),将外界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胞吞作用又可分为两种类型:胞饮作用
19、(pinocytosis):胞吞物为溶液,形成的囊泡较小,胞饮作用形成的胞吞泡又称胞饮泡吞噬作用(phagocytosis):胞吞物为大的颗粒性物质(如微生物和细胞碎片),形成的囊泡较大,吞噬作用形成的胞吞泡称吞噬泡。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主要有三点区别:1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一般小于150nm,而吞噬泡直径往往大于250nm。2胞饮作用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所有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连续摄人溶液和分子,吞噬作用主要是通过特殊的吞噬细胞摄人的;首先需要被吞噬物与细胞表面结合并激活细胞表面受体,因此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triggeredprocess)。3胞吞泡形成机制不同胞饮泡的形成需要
20、配体、接合素蛋白(adaptin)、网格蛋白(clathrin)或COP蛋白、一种小分子GTP结合蛋白(dynamin)帮助,当配体与膜上受体结合后,通过接合素蛋白(adaptin)的介导,网格蛋白聚集在膜下的一侧,逐渐形成直径50100nm的质膜凹陷,称网格蛋白有被小窝(clathrincoatedpit);一种小分子GTP结合蛋白(dynamin)在深陷有被小窝的颈部装配成环,dynamin蛋白水解GTP引起颈部缢缩,最终使有被小窝脱离质膜形成网格蛋白有被小泡(clathrincoatedvesicle);几秒钟后,网格蛋白便脱离有被小泡返回质膜附近重复使用,去被的囊泡与早胞内体(earl
21、yendosome胞内体是动物细胞内由膜包围的细胞器,其作用是传输由胞吞作用新摄人的物质到溶酶体被降解)融合,将转运分子与部分胞外液体摄人细胞。网格蛋白是由重链和轻链组成的二聚体,三个二聚体形成组成包被的结构单位三脚蛋白复合物(triskelion)。网格蛋白本身并不起捕获特异转运分子的作用除网格蛋白有被小泡外,还有一类COP蛋白有被小泡(COP-coatedvesicle),介导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非选择性的膜泡运输;跨膜转运中的特异性选择作用与接合素蛋白(adaptin)相关,它既能识别跨膜受体胞质面的尾部肽信号(peptidesignal),又能结合网格蛋白,同样接合素蛋白至少也有两类:
22、一类与网格蛋白结合,负责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另一类也与网格蛋白结合,但负责高尔基体向溶酶体的膜泡运输。吞噬泡的形成则需要有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帮助,吞噬作用是很多原生动物摄取营养的一种方式,但在多细胞动物体内,只有某些特化细胞,如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和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才具有吞噬功能,它们在防御微生物的侵染和清除衰老细胞或细胞碎片方面起重要作用。(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根据胞吞的物质是否有专一性,可将胞吞作用分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receptormediatedendocytosis)和非特异性的胞吞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被转运的大分子物质(配体)首先与细胞表面互补性的受体相结合,形成受体大分
23、子复合物,在网格蛋白参与下形成有被小窝(coatedpits),然后是深陷的小窝脱离质膜形成有被小泡(coatedvesicles)。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是一种选择浓缩机制(selectiveconcentratingmechanism),既可保证细胞大量地摄人特定的大分子,同时又避免了吸入细胞外大量的液体。与非特异性的胞吞作用相比,效率增加1000多倍。动物细胞中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一个重要的例子是对胆固醇的摄取(图512)胆固醇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随后与磷脂和蛋白质形成复合物,即低密度脂蛋白(1ow-densitylipoproteins,LDL)进入血液,通过与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特异
24、地结合形成受体LDL复合物,几分钟内便通过网格蛋白有被小泡的内化作用进人细胞,经脱被作用并与胞内体(endosome)融合。在胞内体中,LDL与受体分离,胞内体以出芽的方式形成运载受体的小囊泡,受体返回细胞质膜重复使用。然后含有LDL的胞内体与溶酶体融合,低密度脂蛋白被水解,释放出胆固醇和脂肪酸供细胞利用。鸟类卵细胞摄取卵黄蛋白,肝细胞摄人转铁蛋白,某些激素如胰岛素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巨噬细胞通过表面受体对免疫球蛋白及其复合物、病毒、细菌乃至衰老细胞的识别和摄人,以及其他一些基本代谢物如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维生素B12和铁的摄取都是通过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进行的。胞内体:在细胞胞吞过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生物学 复习 进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