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修辞教学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代汉语修辞教学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修辞教学资料.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古代汉语修辞-古代汉语修辞修辞是为了表情达意,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而对语言进行的综合的艺术加工。自古至今,汉语的修辞方式多种多样的。有些修辞方式古今皆用,差别不大,比喻、排比、夸张、反复等,但也有些修辞方式古籍中常用,而现代汉语则很少使用。所以,学习古汉语时,要识别这些修辞,准确理解它们所表示的“言外之意”。古汉语修辞,着重介绍古代常用而今天不常用或用法有别的修辞方法。一、比喻比喻是用类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本体,喻体,喻词三者都出现的为名喻。隐喻只出现喻体,是借喻体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均不出现
2、,所以叫“借喻”。比喻手法在古汉语很常见。宋代陈骙在文则中把其分为十类:直喻、隐喻、类喻、诘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实际上,古汉语中有两种基本比喻形式,即“直喻”“隐喻”。其他八种皆可归如此两种中。1、直喻:直接点明,用“如、犹、若”表示。有女同行,颜如舜英(木槿花)。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以齐王,犹反手也。2、隐喻:不直接点明,没有任何标记,根据上下文来识别。用外部特征来比喻。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凝脂喻白而细腻的皮肤)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龙、虹喻长桥、复道)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一苇喻小舟)用内在本质作比喻。非疏骨肉而爱过客也
3、。(骨肉喻亲人)诸侯不朝,力政争权,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雌雄喻强弱)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股肱喻大臣)犯白刃,冒流矢,趣水火,不敢却也。“水火”喻危险。备(刘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水火:喻互不相容用动作方式及状态作比喻。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比喻生命垂危)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喻处境危急),燕巢于飞幕之上。(喻地位不稳)。二、映衬用两种事物相互衬托,加强语气。1、用含义相同的事物相互衬托来强调要表达的思想。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2、用对立事物来衬托。“对比”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
4、;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对比(主要表现在内容上)常与排比、对偶(主要表现在形式上)结合使用。三、摹状描绘事物的形态或声音。1、描绘情状,有专门的形容词来表现。连绵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而不见,挠首踯蹰。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参差、憔悴、辗转叠音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冉冉、苍苍、迟迟以“然、若、尔”为后缀的形容词。子路率而对。鼓瑟希,铿尔。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2、描绘声音,多用叠音词。伐木丁丁。鸡
5、鸣喈喈。交交黄鸟。萧萧马鸣。启呱呱而啼。笑吃吃不绝。玉佩遽叮当。摹状中所用形容词多为叠音词、连绵词、语义生动,声韵铿锵,修辞效果极好。四、代称(借代)不直称某一事物,而以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替代它。古代汉语中的借代,根据它们的特点,大致分以下几类:(一) 以事物的特征,性状来代替该事物。君子不重伤,不禽而毛。二毛,谓黑白两种头发,花白头发,指老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布衣,平民。大耳儿最叵信。大耳儿,指刘备。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长缨,达官贵人。短褐,贫苦百姓。乘坚策肥,履丝曳缟。坚,坚车;肥,肥马。身被轻暖,口厌百味。轻暖,又轻又暖的衣物。是处红衰绿减,苒苒舞华休。
6、八声甘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美好的样子。指月亮。唤取红衣翠袖,揾英雄泪。辛词(二) 以专门代通名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借杨得意代推荐者,借钟子期代知音者。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狱中上梁王书尾生,传说中极守信用的人,指讲信用的人。隋珠照日,罗衣从风。洛阳伽蓝记隋珠,隋侯救一大蛇,大蛇衔来明珠报答他,这里泛指名贵的珠宝。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庾信春赋绿珠,晋石崇的歌妓。文君,司马相如之妻。泛指美女。(三) 以具体代抽象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论语颜渊舌,指代说出的话。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庄子胠箧轩冕,借代官位。斧钺,借代刑罚。无
7、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丝竹,指音乐,案牍,指公务。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上山采蘼芜手爪,指织布,缝纫等技艺。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柳宗元文齿舌,指代议论和诽谤。(四) 以官名代人名,地名代官名,姓名代朝代名。平原不在,正见清河。世说新语平原,指陆机,其作过平原内史。清河指陆云,其做过清河内史,先以地名代官名,再指具体的人名。自姬汉以来,眇焉悠邈。文选序姬指周朝,周的天子姓姬。上规姚姒,浑浑无涯。进学解姚姒,指虞夏,舜姓姚,禹姓姒。王右丞(王维,曾任尚书右丞)陈拾遗(陈子昂,任右拾遗)杜工部(杜甫,任工部员外郎)鲍参军(鲍照,任刘子?参军)柳柳州(柳宗元,任柳州刺史)谢宣
8、城(谢眺,曾任宣城太守)柳河东(柳宗元,河东人)(五)割裂式借代:把古书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割裂开来,只取用其中的一部分,这种方式叫割裂。1、截取句子或词组的一部分来指代另一部分。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论语)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聊斋志异自弱冠涉乎知天命之年。闲居赋顗年逾耳顺。晋书荀顗传烈宗知其抗直,而恶闻逆耳。(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隋卢思道尝共寿阳庾知礼作诗,已成而思道未就,礼曰:“卢之诗何太春日?”(春日迟迟。诗经七月)2、截取词组或句子一部分来表示整个句子或词组之义。重以尸素,抱罪枕席。(尸位素餐:不劳而食,受禄不理事。)
9、君非从流,臣进逆耳。(从善如流:很快接受别人的意见。)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能容吞舟之鱼?”吊屈原赋代称大鱼。割裂这种辞格,从形式上,割裂的方式随意、无规律可循。从内容上,由于任意割裂,造成了一大批畸形词语,意思不完整。“友于”(“惟孝友于兄弟”只有孝顺父母的人才对兄弟友爱。)“俱为盍各,则未之取许。”(盍各言尔志。)这种现象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不健康的倾向,因此,被现代修辞淘汰了。六、夸张运用想象把事物的某些方面的特点突出来。1、一般性的夸张:对数量、性状加以超大描写。力拔山兮气盖世。白发三千丈。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干(求)禄百福,子孙千亿。2、描述性夸张:为强调事情本身的重要及影响,
10、夸大其后果、结果。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沉鱼落雁,羞花闭月。张袂成荫,挥汗成雨。3、比喻性夸张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挟泰山以超北海。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七、委婉不把要表述的内容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有意识地把话说得委婉曲折,含蓄有致,这就是委婉。谦敬语避讳语迂迴语,是常见的委婉手法。(一) 谦敬语自我谦虚意味着对别人的敬重,所以古人在言谈中或书信中,提到自己或自己的事情时,往往采取谦退自贬的说法。仆虽罢弩,亦尝侧闻长者之风矣。报任安书臣超犬马齿歼,
11、常恐年衰。年龄后汉书班超传古书中常用谦敬词来替代人称代词,这样做表示很有礼貌。对人敬称(特别对君上)有:足下、先生、执事、陛下、左右。对己谦称:仆、愚、妾、奴、小人、下臣、不谷、寡人、孤。还有表敬副词:请、幸、谨、敬、惠、辱。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表谦副词:猥、伏、窃、忝。表示对自己的贬斥。(二)避讳语对于一些不吉利,不光彩的事,古人常用避讳语来委婉表达。所谓避讳,对所要说的事加以避讳掩盖或装饰美化。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杜稷何?史记商君列传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汉书苏武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舅夺母志”指母亲改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修辞 教学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