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教案资料.doc
《巧家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教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家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教案资料.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巧家县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巧家县蚕桑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蚕桑产业是巧家重点打造的特色优势产业,对于推动绿色经济强县,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增加农民收入,越来越凸显出生机和活力。根据省市加快蚕桑产业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前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实际,在分析县内、外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市场要求、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谋划好我县“十二五”蚕桑产业的发展。围绕蚕桑产业发展的总体构想、发展目标、建设内容、主要任务和需要采取的措施,确立今后五年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
2、决策指导。目前,我县的蚕桑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是做大做强我县蚕桑产业的关键时期,为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打造省列蚕桑核心基地县,加快蚕桑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展望2020年)。一、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一)蚕桑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1、栽桑养蚕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我县的蚕桑产业,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以及龙头企业的精心培育下,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至2010年底,全县栽桑养蚕乡镇发展到11个乡镇(蒙姑、金塘、中寨、白鹤滩、大寨、茂租、东坪、红山、小河、新店、包谷垴),累计栽桑8.7万亩,实存桑园面积7万亩,投产桑园
3、面积5万亩,养蚕农户发展到2.5万户,全年养蚕6万张,产鲜茧量2500余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获得了省列蚕桑核心基地县的重点扶持,蚕桑龙头企业被省市列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蚕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蚕桑形成基地化、产业化为推动蚕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县蚕桑产业积极探索行政主导、公司+基地+农户、产加销的运行模式。通过近年来的扶持发展,形成了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机制。蚕桑生产发展到11个乡镇,重点打造了白鹤滩镇、金塘乡、蒙姑乡、中寨乡、东坪乡、小河镇6个基地乡镇,建成了39个重点基地村。桑园面积上万亩、产量上100吨的有2个乡镇;桑园面积上3000亩、产量上50吨以上的乡镇有6
4、个。基地乡村桑园规模和产茧量占全县的80%以上。以蚕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为根本,强化了产品的加工和市场营销,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了基地联龙头、龙头带基地、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巧家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的标志性重点特色优势产业。3、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2002年以来,通过企业改制,龙头企业在全县发展壮大蚕桑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下,积极推动生产技术进步,强化管理,不断积累原始资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发展获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昭通市长江丝绸有限公司是昭通市最大的缫丝企业,通过2006年至2008年建成丝绸工业园为牵引,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跃上了新台阶,拥有国内先进的自动缫生产线1
5、9组7600绪,年加工生丝能力从改制前的120吨,提高到600吨,生丝品质从改制前的2A、3A,提高到5A、6A级产品为主,全部达到出口标准。龙头企业抓住列为省市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市场较好的机遇,充分利用原料大幅增加的推动,弥补了改制前的亏损,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至2010年底,企业员工从改制前的300人,增加到现在1049人,加工生产的长江牌生丝、七彩牌丝棉被产品获得省优品牌,生产加工生丝300吨,单厂加工生丝量在省内处于前茅,工业产值首次近亿元。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动力和活力,发展势头强劲。4、管理和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我县在精心打造蚕桑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
6、着力强化行政力度,形成了全县上下集中统一抓蚕桑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并完善了政府主导、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体系和科技服务网络。行政管理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蚕桑产业发展领导组,并专门成立正科级行政管理蚕桑产业职能的县热区产业开发办公室,强化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形成了县乡村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强势推动蚕桑产业的发展。为搞好蚕桑生产的科技进步,不断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注重蚕桑生产科技的培训、指导和服务,健全了科技服务体系,县热开办牵头,以龙头企业建立服务生产一线的蚕业服务中心为载体,切实推广蚕桑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有效服务蚕农,并为县委、政府发展蚕桑产业提供决策服务,重点落实好生产发展、科技推
7、广、产品收购和维护生产经营秩序等工作。管理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有效保障了蚕桑产业化的持续发展。5、综合效益逐年增长近年来,茧丝市场行情总体趋势好,加之蚕桑基地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蚕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稳步提高,综合效益明显。“十一五”期间,栽桑以年平均8%的速度递增,产茧量以年平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蚕农收入以年平均30%以上速度递增,蚕桑加工产值以年平均5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底,栽桑农户达2.5万户以上,鲜茧产量2500余吨,蚕农收入突破5000万元,龙头企业实现工业产值0.9亿元,实现利税2500万元。蚕桑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加快了群众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
8、长的进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快了巧家绿色经济强县战略的实施进程,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加快发展。与此同时,蚕桑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有效解决了1000余名人员的社会就业,转移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蚕桑多年生植物的特征,有效绿化了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二)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加快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困难。由于地方财力困难,蚕桑发展的投入偏低,缺乏专项资金的有力保障,对于快速推进桑园基地建设和做大做强蚕桑产业,产生了较大影响和制约。巧家近几年筹措的蚕桑产业投入资金,要兼顾每年桑园建设、蚕房
9、建设和奖励政策的出台,资金明显不足,尤其是桑园水利基础十分滞后,年度发展计划安排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影响了发展步伐,桑园基地规模还不能满足加工需求,制约了规模效应和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投入的严重不足,加之,蚕桑科技人才欠缺,全县仅一名蚕桑专业技术人员,产业的科技提质增效缓慢,科技投入有限,栽桑养蚕基础十分脆弱,桑园稳定投产及桑园的产量、质量,既受到基础设施滞后的制约、又受到科技含量偏低的削弱,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和粗放经营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导致大量的中低产桑园面积支撑产业发展,影响了产业效益的全面提升。2、各乡镇发展不平衡,纳入全县重点发展的乡镇,还有部分乡镇距离县列的发展规划差距较大
10、,影响了快速推动的进程。3、蚕桑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几年蚕桑的比较效益有所下降,尤其是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增多,桑园管理质量下降,养蚕技能有弱化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化的进程。4、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还十分有限,兼顾一、二车间的建设和参与行业竞争的能力不足,加之,现有的产业规模量,还缺乏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还不足以抵御市场风险。5、影响我县蚕桑产业的又一潜在因素,由于白鹤滩电站建设的启动,“十二五”末到2020年期间,库区是当前我县桑园规模较大,养蚕量较多区域,一旦淹没桑园,全县养蚕量将大幅度减少,龙头企业加工面临严重缺乏原料的较大风险。分析统计,淹没的桑园面积预计达到3万
11、亩左右(含埂桑),需要重新规划新植桑园和蚕房等基础建设,至少需要投入上亿元的资金。若得不到原料基地的恢复,龙头企业每年创产值损失预计将超过1个亿,必然对做大做强产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加快桑园基地建设的任务艰巨而紧迫。二、国内外蚕桑产业发展环境与潜力分析(一)蚕桑产业消费发展情况分析人类栽桑、养蚕、织绸、用丝近5000年历史,蚕丝纤维含有18种氨基酸,对人体皮肤搔痒、调节水分、保暖御寒功效独特,其它纤维无可代替,丝绸制品倍受人们青睐,欧美市场经久不衰、需求强劲。现在世界上有蚕丝的国家近70多个,其中近40个国家有一定的茧丝生产规模,按蚕茧生产量居于前几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巴西、泰
12、国、越南、朝鲜、日本和孟加拉国。世界真丝产量只占多种纤维总和的0.18%,不能满足人们对穿着服饰发展的要求。随着21世纪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蚕丝业生产中心发生转移,主要产茧国基本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加之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消费心理的时尚化和个性化,丝绸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发展蚕桑业符合时代消费特征,发展前景和市场份额将有持续增长的空间。(二)国内外蚕桑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从蚕桑产业生产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茧丝绸生产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丝绸生产和出口国,生丝和坯绸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印染绸和服装产量也居世界前列,丝绸产量的80%左右用于出口(包括丝织品、服装和制品),生丝、真
13、丝绸缎的出口量分别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0%和70%。随着世界丝绸贸易及消费格局的变化,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已成为世界丝绸生产的集中地。世界丝绸科技、生产中心已转移到中国。从国内来看,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区桑园面积在缩减,蚕茧产量大幅下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蚕茧生产的萎缩和丝绸企业的持续运转,必然向外寻求原料支撑;而西部丘陵山区的气候、土壤以及社会经济结构,较为适宜发展蚕茧生产,随着“东桑西移”的推进,云南已经成为优质蚕茧生产的主要承接地区,为我县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扩大了较好的发展空间。(三)发展蚕桑产业的有利条件和机遇1、生产条件一是气候条件优越。巧家县地处干热河谷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14、,适宜桑树生长,且桑树产量高,一年可养四季蚕。二是适宜发展区域面积广,土地资源丰富,全县16个乡镇有14个乡镇适宜栽桑养蚕,可用于栽桑的面积较大,大部分地区均属优质蚕茧产区,且单产高,蚕农经济效益好。三是蚕茧质量优。巧家县域内蚕茧一直因为茧层厚、上车率高、解舒好、净度高而有名,能够生产加工5A、6A以上高等级生丝。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为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带来了较好的生产条件和发展潜力。2、产业比较效益好蚕桑产业涉及种养、加工、科研、服务、市场流通和综合利用,带动面广、产业链长、综合开发利用价值高;桑树种植成本相对较低、见效快、收益周期长,适宜在坡耕地种植,不与粮田争地,又适宜间套种,是农民增收致
15、富难得的重要产业,管理较好的桑园,加上套种作物,每年产值可达5000元以上,成本利润年可达75%以上,具有一定的比较效益优势。3、区位优势我国茧丝绸产品具有极高的外向度,80%以上外销出口。东南亚、南亚除了是我国低档生丝的消费区,更是高档生丝的转口贸易区。云南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通道,地处我国与东南亚、南亚之间的中心位置,随着国家大通道建设的推进,我省茧丝绸产品走向东南亚、南亚更为便捷,有利于外销出口和茧丝绸产品市场开拓,增加直接出口量。巧家距离省会昆明257公里,与市府昭阳区距离220公里,同四川省凉山州卫星城西昌距离165公里,是云南出川的便捷通道之一,也是攀西经济圈、承接西南“桥头堡”
16、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发展蚕桑产业越来越显示出较优越的区位优势。4、面临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现代农业和“东桑西移”的推进、“绿色经济强省”和“桥头堡建设”战略的实施,给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和良好契机,发展蚕桑产业符合国家、省、市的产业政策和资金扶持投向。“十五”以来,我县蚕桑龙头企业被列为省市蚕桑龙头企业;2010年列为重点扶持的省级蚕桑核心基地县,给我县加快蚕桑产业的发展,赢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是巧家蚕桑产业化发展难得的重要机遇期。三、蚕桑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打造省市重点蚕桑核心基地县和做大做强蚕桑产
17、业的总体要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按照“围绕市场建基地、突出规模抓重点,集中连片上水平、依托龙头带农户、加大投入、依靠科技、做大产业、扩大影响”的发展思路,突出做大基地规模,打牢桑园和养蚕基础;突出科技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桑园的产量、质量,提高养蚕单产、总产,增加农民收入;突出扶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通过蚕桑生产和加工的齐头并进,使蚕桑产业以产茧年平均增1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桑园规模达到10万亩,总茧量达到5000吨,农户售茧收入接近1亿元,工业产值达2亿元;到2020年,桑园规模达到12万亩、总茧量达到7500吨,农户售茧收入接近2亿元,工业产值达3亿元。(二)基本原则1
18、、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原则突出以市场的需求来确立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推进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强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行政+公司农户”的机制保障,进一步加强政府推动和各级各部门抓实蚕桑产业发展的职责,充分发挥农民发展蚕桑生产和龙头企业产品加工的主体作用,营造蚕桑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格局。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规模化发展的原则针对产业化发展的特征,立足长远,突出蚕桑生产基地的统筹规划布局和丝绸工业园增量加工两大重点,强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扩大生产和加工规模,全力打造重点蚕桑基地,扩张原料规模加工,实现规模与质量并重、速度与效益并举,带动蚕桑产业的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
19、的全面提升。3、坚持以蚕农为主,合理兼顾企业与农民利益的原则蚕桑产业的发展,一头连着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农户,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是推动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有机保障。发展蚕桑产业,必须确保农民栽桑养蚕长期的根本利益,才有企业的生存发展,也才有蚕桑产业的发展壮大。随着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进一步强化完善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加大农民发展蚕桑产业的扶持力度,实行鲜茧最低保护价和毗邻地区茧价协调机制,使农民和企业在生产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来不断地扩大发展规模,实现“双赢”;进一步确立公司与农户做好订单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收购蚕茧时,不折不扣地执行好收购政策,提高
20、收购服务质量,收购时不打白条,确保收购平稳、正常,让蚕农满意,进一步调动蚕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4、坚持依靠科技,提质增效的原则以蚕桑生产和产品加工技术进步为着眼点,依托科技进步,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和经济效益潜力,科学布局蚕桑生产基地,强化良种良法,确保规划一片、实施一片、成功一片,搞好桑园的田间管理,抓实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缩短桑园投产周期和提高桑园利用率,增加亩产效益,强化科学饲养管理,坚持小蚕集中共育,规范小蚕标准化饲养,确保饲养小蚕质量的稳步上升,坚持推广先进实用科技,提升大蚕饲养的科技含量,有效提升养蚕单产和总产,增加蚕农收入。积极做好茧丝加工技术的研发、创新和推广,逐步实现
21、对蚕桑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注重产品品牌和质量的影响力,拓展市场,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三)主要目标“十二五”总体发展目标,新植桑园3万亩,到2015年,全县累计桑园面积10万亩以上,养蚕12.5万张,产茧5000吨,蚕农收入突破亿元,工业产值达2亿元以上。到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为:新植桑园2万亩,到“十三五”末,累计桑园面积12万亩,养蚕18万张,产茧7500吨,蚕农收入突破2亿元,工业产值3亿元以上。重点阶段性目标如下:1、2012年目标:新栽桑0.7万亩,累计存活桑园面积9.6万亩,养蚕8.8万张,产鲜茧3500吨,蚕农收入7000万元;企业生产生丝500余吨,工业产值1.
22、2亿元。2、2015年目标:累计新栽桑3万亩,累计存活桑园面积10万亩,养蚕12.5万张,产鲜茧5000吨,蚕农收入1亿元;企业生产生丝700余吨,工业产值2亿元。3、2020年目标:累计新栽桑5万亩,累计存活桑园面积12万亩,养蚕18万张,产鲜茧7500吨,蚕农收入2亿元;企业生产生丝1000余吨,工业产值达3亿元以上。四、产业发展布局和重点建设内容(一)产业发展布局1、蚕桑基地布局全县蚕桑基地规划布局在沿金沙江流域、牛栏江流域和以礼河流域三个片区的乡村。到2020年,全县桑园规模累计面积12万亩,重点建成2500亩以上规模的基地村50个。重点基地村累计规划桑园基地面积11.66万亩,分流域
23、分乡镇规划布局如下:a、金沙江流域片区:规划布局在白鹤滩镇等6个乡镇25个村,规划桑园基地累计面积67000亩。白鹤滩镇9个村,累计桑园基地面积25000亩(其中:莲塘村3500亩,大坪村3000亩,黎明村3000亩,野鸭村2600亩,棉沙村2600亩,旧营村2600亩,巧家营村2600亩,渔坝村2500亩,七里村2600亩)。金塘乡5个村,累计桑园面积13000亩(其中:双河村2500亩,煤炭村2600亩,仁和村2600亩,兴隆村2800亩,黎树村2500亩)。蒙姑乡3个村,累计桑园面积8000亩(其中:新塘村2600亩,干冲村2800亩,大垛村2600亩)。大寨镇3个村,累计桑园面积780
24、0亩(其中:海口村2700亩,小寨村2600亩,大寨村2500亩)。茂租乡2个村,累计桑园面积5200亩(其中:拖姑村2600亩,英戈村2600亩)。东坪乡3个村,累计桑园面积8000亩(其中:新街村2800亩,老街村2600亩,柯都村2600亩)。b、牛栏江流域片区:规划布局在包谷垴乡等4个乡镇的11个村,规划累计桑园基地面积29000亩。包谷垴乡3个村,累计面积8000亩(其中:青山包村2600亩、周家坪村2800亩,洼落村2600亩)。新店乡3个村,累计面积8000亩(其中:青山村2500亩,碉楼村2600亩,渭姑村2900亩)。小河镇3个村,累计面积8000亩(其中:小河村2500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巧家县 蚕桑 产业 发展规划 教案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