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教学教材.doc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教学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教学教材.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土壤地理学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土层。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土壤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其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消失的性能。1、土壤组成和性质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土壤矿物质的
2、迁移转化1.土壤矿物质的风化过程(1)物理风化(2)化学风化(3)生物风化2.矿物分解的阶段性(1)碎屑阶段(2)钙淀积阶段(3)硅铝风化阶段(4)富铝化阶段(1)碎屑阶段在物理风化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粉碎形成碎屑风化壳。风化壳中细土粒很少,主要为粗大岩石碎块,化学风化作用微弱,所以岩石矿物的化学成分没有改变,也未发生迁移,属风化的最初阶段。(2)钙淀积阶段岩石进入风化第二阶段,化学和生物作用加强,原生矿物进一步遭到分解破坏,最易移动的元素Cl、S及一部分Na被分解淋失,一部分被生物吸收。Ca、Mg、K等大部分保留在风化壳中,有些被分解出来并与碳酸根生成不易溶解的碳酸盐,如CaCO3等,在
3、土壤或风化壳中聚积,形成钙淀积风化壳,故称钙淀积风化阶段。(3)硅铝风化阶段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潮湿气候条件下,风化壳中的盐类受到大量分解淋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分解形成的硅酸,也很快被淋失,风化壳中的阳离子显著减少,残留在风化壳中的主要是高岭石、伊利石等次生粘土矿物,因风化过程中盐基大量淋失,并相对地堆积了Si、A1、Fe组成的次生粘土矿物,所以叫硅铝风化阶段。(4)富铝化阶段这是岩石风化的最后阶段。硅铝风化壳进一步受到高温多雨的风化淋溶,不但风化壳中的盐基彻底淋失,而且硅铝酸盐分解出的硅酸也大量淋失,A12O3和少量Fe2O3残积在风化壳或土壤中,故称富铝化阶段。土壤矿物质的地理分布在干冷气
4、候条件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原生矿物;次生粘土矿物的分布,在强烈化学风化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脱盐基作用脱硅作用富铝化作用。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其中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和这些生物残体的不同分解阶段的产物,以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等土壤非特异性有机质来源于动植物及微生物残体,主要为高等植物的根、茎、叶等有机残体及其分解产物和代谢产物。土壤腐殖质是有机质分解后重新合成的一系列黑褐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1)胡敏酸胡敏酸是溶解于碱、不溶于酸和酒精一类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胶体的特性。胡敏酸的一价盐均溶于水,而二价和三价盐则不溶于水,具有弱酸性、
5、吸附性和阳离子交换性能,因此对土壤结构体保水保肥性能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2)富里酸富里酸是溶解于酸和碱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具有强酸性,其一价、二价和三价盐均溶于水,因此,对促进土壤矿物风化和矿质养分的释放都有重要作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进入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叫做矿质化过程。另一方面是分解后的较简单的产物被土壤微生物重新合成,形成更复杂的有机质,即土壤腐殖质含氮有机质的矿质化(简要概括各个阶段的特征)氨化硝化反硝化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意义1.矿质化(1)释放出植物所需要的速效养分和微生物所需要的能量(2)生
6、态系统中元素的生物循环的重要途径(3)为腐殖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腐殖化(1)储藏养分的过程(2)影响和参与物质的迁移和转化(3)形成的有机胶体使土壤产生更大的吸收性能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1.内在因素C/N2.外在因素(1)土壤通气状况(土壤质地)(2)土壤水热状况(3)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的作用1.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2)改善土壤肥力特性2.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1)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的作用(2)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3)土壤有机质对全球碳平衡的影响由土壤颗粒的表面张力所吸附的水汽分子,称膜状水被吸附在吸湿水膜外层的水分称膜状水。膜状水即使
7、含量还高,植物便开始凋萎,植物呈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凋萎系数。毛管孔隙中毛管力吸附保存的水分称毛管水。毛管上升水是指地下水位较高条件下,地下水沿毛管上升而存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毛管悬着水是指毛管水与地下水无联系而保持在土壤上层的毛管水,主要由降水、灌溉、融雪等产生的重力水向下运动而成。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当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土壤中的非毛管孔隙向下渗透,如果没有不透水层的阻隔,它可以一直渗透到地下水中去,这称自由重力水。如果有不透水层阻隔,它可以在不透水层之上蓄积下来,即成支持重力水或叫上层滞水。土壤空气与大气间的
8、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通的性能,称为土壤通气性。土壤质地土壤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这些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亦称土壤机械组成。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1)砂质土砂质土的通气好,降水和灌溉水容易渗入,内部排水快,但蓄水量少而蒸发失水强烈。砂质土的养分少,又因缺少粘粒和有机质而保肥性弱,人畜粪尿和一些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所以砂质土的透气透水性能较好,而保水保肥能力较弱。(2)粘质土粘质土通气不畅,雨水和灌溉水难以下渗而排水困难。粘质土由于通气不畅,有机质分解缓慢,因而容易积累。所以粘质土的透气透水性能差,而保水保肥能力强。(
9、3)壤质土它兼有砂质土和粘质土之优点,即具有一定的透气透水性能,又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较为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作物种类多。.土壤结构类型单粒状、粒状、块状、柱状、片状和大块状土壤结构的形成(1)土壤结构形成的胶结物质及其作用无机胶体的凝聚作用土壤有机胶体的胶结作用(2)土壤结构形成的外力作用生物作用干湿交替作用冻融交替作用耕作的作用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1)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2)团粒结构土壤可以较好地解决水气矛盾(3)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4)团粒结构土壤宜于耕作土壤的一般物理性1.土壤比重单位体积固体土粒的风干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比,称为土壤的比重。
10、2.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体(包括固体和孔隙)的质量(风干),称为土壤容重。3.土壤孔隙度单位体积土壤内孔隙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称为土壤孔隙度。 色调是指土壤所呈现的颜色,又叫色彩或色别。 彩度也叫饱和度,是指光谱色的相对纯度或强度,也就是一般所理解的浓淡程度。 亮度也叫色值、明亮度,是指土壤颜色的相对亮度。一种物质以细小粒子的形式相当均匀地分布在另一种物质里,所构成的整个体系称为分散系。胶体的性质1.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2.土壤胶体的带电性(1)同晶置换作用(2)晶格破碎边缘的断键(3)胶体向介质解离或吸附离子而带电3.土壤胶体的分散和凝聚土壤胶体表面吸收的离子与溶液介质中其电荷符号相同的离子
11、相交换,称为土壤的离子吸收和土壤的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可逆反应,并能迅速达到平衡;阳离子交换按当量关系进行,即离子间的相互交换以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阳离子代换力:一种阳离子将其他阳离子从胶粒上代换下来的能力,称为阳离子代换力。影响因素a:阳离子代换能力随离子价数增加而增大b:等价离子代换能力的大小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c:离子运动速度愈大,交换力愈强d:离子浓度愈大,交换能力愈强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称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称为盐基饱和度。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引起的酸度,称为活性酸度或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H
12、+和A13+所引起的酸度,称为潜在酸度。土壤的缓冲性是指当加酸或碱于土壤时,土壤具有缓和酸碱度改变的能力。2、土壤发生土壤形成因素学说土壤与成土条件之间的联系,即它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5种自然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各种成土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互相不能代替的,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同地,不可分割地影响着土壤的产生和发展;随着成土因素的变化,随着空间因素的变化,土壤也随着不断地形成和演化着;由于土壤形成因素存在着地理分布规律,所以研究土壤时一定要考虑到土壤地理分布的规律性。(一)土壤发育与母质的关系首先,母质的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到土壤的机械组成、矿物组成及其化学成分,从而影响土壤的物理化
13、学性质、土壤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其次,非均质的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较均质母质更为复杂,它不仅直接导致土体的机械组成和化学组成的不均一性,而且还会造成地表水分运行状况与物质能量迁移的不均一性。第三,母岩种类、母质的矿物与化学元素组成,不仅直接影响到土壤的矿物、元素组成和物理化学特性,而且对土壤形成发育的方向和速率也有决定性的影响。(二)土壤发育与气候的关系1.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2.气候影响次生矿物的形成3.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4.不同气候带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不相同5.气候影响着土壤分布规律,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三)土壤发育与生物的关系(四)土壤发育与地形
14、的关系1.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2.不同地形部位的成土过程是不相同的3.不同的地形部位的母质分配是不同的4.地形发育深刻地影响着土壤发育(五)土壤发育与时间的关系首先,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强度,均随着土壤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并可从土壤剖面分异,以及土壤的形态和性质上反映出来。其次,任何土壤类型的性质不是固定不变的,土壤发育阶段不同,某些特性可能不大一样。再次,处于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土壤要获得同一个特性所需要的时间极不一样。最后,年龄与土壤发生类型之间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在一定的时间或空间条件下,土体中进行的物质与能量迁移转化的总体过程,它
15、也是地球表层系统物质能量迁移转化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主要形成过程(一)原始成土过程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层的岩石风化物,在低等植物如地衣、苔鲜及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开始累积有机质,并为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条件。这是土壤发育的最初阶段即原始土壤的形成。(二)腐殖质化过程是指在各种植被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结果在土体上部形成暗色腐殖质层的过程。(三)泥炭化过程土壤形成的泥炭化过程,即指有机质以有机残体的形式在土壤上层不断累积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地表有积水的沼泽地段,特别是在低温潮湿环境中,湿生植物的残体在嫌气条件下不能被彻底分解与转化,而是以未分解、半分解状态
16、的有机物形式累积与地表,形成一个暗灰色泥炭层的过程。(四)灰化过程在寒带和寒温带针叶林植被下,气候温和湿润,降水量大大超过蒸发量,地面堆积了较厚的枯枝落叶层,在针叶林残落物中,富含单宁与树脂类物质,这些物质经过真菌微生物的分解,产生一种强有机酸富里酸,这种强有机酸对土壤矿物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并产生强酸性淋溶。其结果是土体上部的碱金属和碱土淋失,土壤矿物中的硅铝铁发生分离,铁铝胶体淋溶淀积与下部,而二氧化硅则残留在土体上部,从而在表层形成一个灰白色淋溶层次,称为灰化层。(五)粘化过程在温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土体中水热条件比较稳定,一般在土体内部发生较强烈的原生矿物分解和次生粘土矿物的
17、形成,或表层粘粒向下机械淋洗的过程。因此,一般在土体中下层有明显的粘粒聚积,形成一个相对较粘重的层次,称粘化层。(六)富铝化过程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形成过程中原生矿物强烈分解,释放出大量盐基物质,使风化液呈中性或碱性环境,盐基离子和硅酸随风化液大量淋失,而铁、铝、锰等元素在碱性风化液中发生沉积,滞留于原来的土层中,其结果是造成铁、铝、锰氧化物在土体中残留或富集,而使土体呈红色。(七)钙化过程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由于季节性淋溶,使矿物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易溶性盐类大部分被淋失,而硅铁铝等氧化物在土体中基本不发生移动,而相对活跃的元素钙镁,则在土体中发生淋溶、淀积,并在土体的中、下部形成一个
18、碳酸钙和碳酸镁相(八)盐化过程(八)盐化过程是指土体中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积聚的过程。发生在滨海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形成具盐化层的盐渍土。对富集的钙积层。(九)碱化过程是指土壤胶体上吸持较多交换性钠,使土壤呈碱性反应,并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过程。结果在土壤底层形成具碱化层的碱化土。(十)潜育化过程由于土层长期被水浸润,空气缺乏,处于缺氧状态,由嫌气微生物进行分解有机质的同时,高价铁、锰被还原为低价铁、锰。由于铁、锰还原的脱色作用,使上层颜色变为蓝灰色或青灰色,这个过程称为潜育化作用,这个还原层次称为潜育层或青泥层。(十一)潴育化过程是指土壤形成中氧化还原交替进行的过程。形成潴育层,特点
19、:产生锈斑锈纹、铁锰结核,发生于地下水浸润土层、地下水升降频繁区。(十二)白浆化过程土壤表层由于上层滞水,引起铁锰氧化物被还原为可溶的低价态铁、锰离子,当水分过多时,一部分低价态铁锰离子以侧渗方式流出土表之外,另一部分则在土层中积聚形成铁锰结核,其结果导致土壤表层中有色矿物如氧化铁、氧化锰逐渐减少,并使该土层逐渐脱色形成了一个灰白色的白浆层。(十三)人工熟化过程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土壤剖面。 O层凋落物层:指以分解的或未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土层。 A层腐殖质层:形成于表层或位于O层之下的矿质发生层。土层中主要由腐殖质构成。 E层淋溶层: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 B
20、层淀积层:土壤物质积累的层次。 C层母质层。 R层母岩层。土壤的个体发育土壤的个体发育是指土壤从岩石风化产物或其他新的母质上开始发育的时候起,直到目前状态的真实土壤的具体历史。土壤的系统发育土壤系统发育是指土壤圈中各土壤发生类型在地质历史时期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土壤的演替土壤演替是指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土壤或土壤类型组合土被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过程。3、土壤分类土壤分类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1)古代朴素(2)近代土壤发生学(3)现代定量化诊断层就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的特定土层。诊断特性就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土壤发生学分类共分为:土类,亚
21、类,土属,土种,亚种,变种,土系,土相。中国土壤分类共分为: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土壤发生学分类和土壤诊断学分类的联系与区别及其优缺点西欧土壤分类的共同特点4、土壤分布土壤分布规律是指土壤类型随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空间差异而变化的特性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是指由于太阳辐射从赤道向极地递减,从而引起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带性土壤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的规律。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是指由于大气环流的影响,使水分条件和生物等因素从沿海至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相应的沿经线(南北)方向延伸,而按经度(东西
22、)方向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化的规律。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是指随山体海拔高度的升高,水分和热量出现相应的变化,从而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随海拔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的出现垂直分带和有规律的更替的特性。1.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土壤垂直带谱有由繁变简、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2.在相似的纬度上,从湿润地区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到干旱地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先是趋于复杂,最后又趋向于简单,而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3.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愈高,相对高差愈大,土壤垂直带谱愈完整,包含的土壤类型也愈多。4.山地坡向不同,土壤垂直带谱组成及同类土壤分布高度也有差别。世界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地理学 复习资料 教学 教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