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论文危机公关论文:质量酬金:企业“公益公关”的合理性分析讲课稿.doc
《公关论文危机公关论文:质量酬金:企业“公益公关”的合理性分析讲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关论文危机公关论文:质量酬金:企业“公益公关”的合理性分析讲课稿.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公关论文危机公关论文:质量酬金:企业“公益公关”的合理性分析-公关论文危机公关论文:质量酬金:企业“公益公关”的合理性分析摘要:企业通过“公益公关”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或形成创新型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国内外企业进行社会公关活动时的主要策略之一。但是,在中国目前社会伦理环境下,企业公益公关的行为颇具争议。文章从经济学路径分析,并通过10家国际知名企业2008年2009年公益商业活动的个案分析,得到结论企业趋向将所属产业发展趋势、企业自身的区域战略/营销策略/品牌公关等经营事务与公益传播战略性地结合起来
2、,以及欧美国家政策对此类行业的激励机制表明等现象表明“公益公关”符合经济学中“质量酬金”的理论模型,即为了谋求重复购买,企业将理性选择“高质量”从而获得“高声誉”。关键词:公益公关;声誉效应;质量酬金一、“公益公关”与传统伦理的矛盾“公益公关传播”,简言之即是企业将自己的公益行为通过公关运作传播出去,从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国外营销专家也将这种行为称之为“公益性市场营销”(CauseRelatedMarketing),是指通过“资助特定公益事业以达到且销企业产品和提升企业形象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唐更华,2008)。并且,这种行为是“市导播促销、慈善或资助行为、公共关系的有机结合,又
3、与它们具有本质的差别”(Varadarajan&Menon,1988)。这种公益型的市场营销预算在国外一般具备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区别于传统企业的公益行为,其费用非来自于企业慈善预算,而是有可能来自于广告预算或产品助销预算,因而具有比传统慈善项目更具体的商业目的;二,其花费多过企业慈善项目。国外企业和公众均比较认可这种方式,普遍认为在为特定公益事业开拓捐资金来提升公众对特定公益事业及其宗旨的认知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惠普公司前首执行官卡莉费奥瑞纳(CarlyFiorina)在2003年的“面向社会责任的经营”(BusinessforSocialResponsibilityAnnualConf
4、erence)的年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很多年以来,社区发展目标一直被看成是独立于商业目标的慈善活动,而不是商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认为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很多企业组织正在重视这样一个事实:从一开始就把对社会和环境的关心整合到经营战略中,这能够促成前沿创新和竞争优势”(科特勒、李,2006)。的确,现在许多知名的国际企业都达成了共识,认为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以回报社会的行为作为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实现企业与社会共同发展。并且,企业的商业利益与看上去毫无收益的社会活动已紧密相关,甚至相互依存(Rumsey&White,2007)但是,公益公关的行为在伦理道德层面却颇具争议。公益公关的目标
5、与行为应属于商业投资行为,对于企业而言,其公关的核心目的即是通过公关获得传播效果、提升形象。因此,有人认为,公益与公关应“绝对分开,企业做公益事业应该有三个原则:自主、自愿与不能做形象工程”(资中筠,2008)。还有专家认为“公益一旦与营销、销售这样的商业目的挂钩,公益就不成其为公益了,公益应当是以公共利益为根本,而不是企业的个体利益诉求”(乃风,2007)。那么,企业做公益到底是否应该主动宣扬和传播?公益行为与社会公关是否可以并驾齐驱?企业进行公益公关时如何解决道德和伦理困境?本文拟从博弈论角度进行“公益公关”的合理性分析,同时以国外企业的公益公关行为模式作为实证分析。二、博弈论分析:质量、
6、信息与声誉效应一般来讲,产业经济学对消费品有三种分类:信任品(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就已知道质量,例如服饰和珠宝)、经验品(消费者在购买后才能知道质量,例如食品和餐馆)和搜寻品(消费者即使购买了也不一定知道,例如药品)。尽管消费者决定购买的动机有许多,但是质量却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决定因素。然而,质量却是一种不可观察的信息,在信息不透明和相对闭塞的“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厂商极容易以低质量蒙蔽消费者信息不完全是质量问题的基础;然而当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深度都在加强时,这种蒙蔽就会越来越失败。同时,受过蒙蔽的消费者们越发坚信“高质量”将成为消费得必要的、最重要的购买动机这一点也得到了模型实证概括地说,质
7、量酬金模型显示;在重复博弈中,对于垄断者的低质量,消费者可以选择不再购买进行“报复”。这种因信息而博弈的结果即是厂商们终于开始思考如何让消费者获得“高质量”的印象从而产生初次购买最后达到重复购买?有一种方式自然很快得到厂商(和经销商)青睐使产品保持良好的“声誉”。研究表明“声誉”对于消费者而言,即是其对厂商“诚实概率的感觉”,“消费者根据厂商声誉形成质量预期”,所以,对于厂商而言,虽然形成“声誉”需要成本,且与质量无关,但是,这种声誉的收益却“依赖于质量”(泰勒尔,1998)。假设产品在质量高低时所需的成本分别C1和C0,售出价格是P,贴线因子为r,那么,在厂商采取高质量成本C1和高价格P1,
8、或是花费C1而获得的声誉收益(声誉租金)是(P1-C1)/r,(P-C1)是单位声誉租金,(P-C1)/r是加权之后的总租金)于是,厂商通过高质量可获得声誉租金的均衡条件是:-C1+(P1-C1)/r0或(P1-C1)rC1。这一模型的道德基础是直观的(泰勒尔,1998):只有当厂商觉得高质量带来租金收益而低质量有可能失去这种租金,从而他才会产生高质量的动机。通过这一模型我们还可以算出厂商最低限度的质量酬金是:r(C1-C0),这将随着r的提高而提高;而r随着购买(或质量观察)期的延长而提高。所以,研究表明,保持长期的高质量和比较高的价格,虽然付出比较高的成本代价,但可获得越来越高的质量酬金。
9、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总爱花大价钱购买名牌产品的原因。研究还表明了“声誉”对于厂商或经销者的极大的自然约束力:只要消费者充分地经常性购买(这是每一个厂商或经销者的理想预期),并且这种长期购买建立在消费者的高质量预期(好声誉)之上的话,即使是一个行业垄断者,在本能上有心想靠低质获得利润最大化,他也会不得不树立一个高质量的声誉以获得这种长期购买。企业“声誉”具有两个显着特点(唐更华,2008),一、企业获得它和维持它的时间成本和其它物质成本比较高,是一种非商品性的企业资源,具有品牌号召力的价值,但是一个微小的负面事件就可以将企业通过长期努力建立的良好声誉毁于一旦;二、企业声誉一旦形成则难以被复制或模仿
10、,从而成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尤其是品牌依赖和忠诚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基础。从现实例证来看,尽管保持这种高质量的声誉的成本有可能大于因低质而节省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大多数的知名企业还是从中得到了许多好处。例如,惠普的前CEO甚至认为这种好声誉将成为新的企业竞争核心力,而这种竞争力最终使惠普获得更多品牌认可和订单消费者的长期购买(和品牌依赖)。同时研究表明,商业活动是否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企业的态度认知,有些社会公益广告比产品广告明显得到好感(Kim,2006)。以上分析也许可以为“企业的公益公关”找到经济学的三个前提:(1)企业在市场形成一个“高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关 论文 危机 质量 酬金 企业 公益 合理性 分析 讲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