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咸了》教案学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咸了》教案学习资料.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变咸了教案-水变咸了教学目标:1.能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大胆预测,能独立设计实验,探究水溶解的现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2.体验实验探究要用事实说话;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感受科学带给人们生活的便利。3.明白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能科学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眼睛看不见的微粒,在水中均匀分散,不会自行沉降。教学难点:理解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教学准备:教师准
2、备:两个鸡蛋,三个烧杯、石子、盐、糖、沙粒、高锰酸钾等烧杯1(内有水和一枚石子)烧杯2(内有盐水)烧杯3(内有水,待加糖)白糖一份学生分组材料:3个烧杯(内有水)2个蒸发皿(分别盛有盐、沙粒)1个蒸发皿(盛有高锰酸钾)药匙1个、玻璃棒1根【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桌子上有两个鸡蛋,两杯水,如果把两个鸡蛋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大家来大胆预测一下吧!学生:1.两个都浮在水面2.两个都沉到水底3.一个浮在水面,一个下沉教师做实验,现象:一个浮在水面,一个沉在水底。教师:有什么问题?学生:为什么一个浮在水面?另一个沉在水底?教师鼓励学生试着回答这个问题。验证:有一杯是盐水。教师:这杯水里放了盐,水
3、变咸了,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第14课,水变咸了。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出课题。师:(出示烧杯1)请仔细观察烧杯里有什么?生:有石子。师:石子在哪里?生:烧杯底部。师:还有什么?生:还有水。师:(出示烧杯2)请仔细观察烧杯里有什么?生:烧杯里有水。师:还有别的吗?生:还有空气。师:在哪?生:水的上面那一部分就是空气。师:还有其他物质吗?生:没了。师:确定吗?为什么?生:确定。因为什么也看不见了。师:哦,看不见(装作认同的语气),看不见就代表真的没有其他物质了吗?空气你能看见吗?生:还有盐。师:盐?你怎么知道有盐?生:因为刚才我看到桌上的实验材料里就有盐。师:这位同学很善于观察,也很善于动
4、脑。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里面有可能是盐吗?生:有可能。因为盐放在水里就没有了。师:没有了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化了。师:那到底里面有没有盐?怎么知道?生:尝一尝。师:你是说直接用嘴尝?生:对。师:一尝就能知道有没有盐,这个办法好。但尝这个办法是不能随便用的。这杯液体是否卫生?是否有毒呢?我们无法确定。不过老师告诉你,这杯液体很卫生,也没有毒,可以放心的尝。怎么尝呢?用桌上的玻璃棒。生:(用玻璃棒尝)咸!里面有盐。师:(再次出示烧杯2)再来说一说烧杯里有什么?生:烧杯里有水和盐。师:虽然我们看不见水里的盐,但确实里面有盐。看来看不见并不一定是没有,有时我们的眼睛也会欺骗我们的。师:那盐是怎么化到
5、水里去的?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吗?生:没有。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仔细观察观察。二、实验探究(一)盐的实验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盐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分组观察)生:盐是白色的,圆圆的,一粒一粒的。师:观察地真仔细。下面就用药匙取半勺盐,慢慢地放入水中,大家仔细观察盐在水中有什么变化。看谁最先有发现。生:盐一倒进去就落在了杯底。生:盐变少了。生:盐变小了。师:继续观察。生:盐又少了一点,又小了。师:那变少变小的那一部分到哪里去了?生:到水里去了。师:下面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看又有什么变化?生:(生搅拌)盐的颗粒随着水飘起来。生:盐更少了,颗粒也更小了,都快没有了。师:好,继续搅拌,仔细观察。生:(生搅拌
6、)盐真的没有了。师:(强调、疑问的语气)没有了?是没有了吗?生:不是没有了,是看不见了。师:你觉得没有了和看不见了一样吗?生:不一样。没有了是真的变没有了,看不见了不一定是没有了。师:可是我们的眼睛怎么看不到呢?生:有可能是变的太小了师:你觉得盐的颗粒变的小了吗?生:小了师:小到什么程度?生:都看不见了。师:那现在谁能把盐从“放进去之前”到最后“看不见”这个过程完整地说一说?生:没看到水里之前的盐是白色的颗粒也比较大,放到水里刚开始没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就看到盐变少了也变小了,我们又用玻璃棒搅拌,盐就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到最后变成了眼睛都看不见的很小很小的颗粒。师:说的太棒了!(二)沙粒和高锰
7、酸钾的实验师:别的物质在水里是不是和盐发生同样的变化呢?先来研究沙粒在水里的变化。请各小组用刚才的实验方法来研究,注意观察沙粒在水中的变化和盐是否一样。(生分组活动)师:我刚才发现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有什么发现?生:沙粒和盐不一样。师:说具体点。生:沙粒放到水里没有什么变化,搅拌时随着水转动,一停下搅拌又落在了杯底,也没变小,还是老样子。师:其他组也有同样的发现吗?生:是的。师:看来沙粒确实不能在水里发生和盐一样的变化。老师这还有一样东西,在桌洞里,请组长拿出来,在小组内观察是什么样子的?(小组观察)生:也是颗粒状的,比盐的颗粒大,黑色的。生:不是黑色的,好像是有点红,不,是紫色的。师:你观察
8、地太仔细了!这种东西叫高锰酸钾(师板书),来,一起读一读。师:下面我们用药匙取2粒高锰酸钾,放入水中,静止1分钟,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生:高锰酸钾一放入水中就落在了杯底,杯底就出现了一摊紫色的水生:我们这组水面上还有2条像小虫子一样的红线,飘啊飘,很漂亮!师:比喻得真恰当!还有什么发现?生:杯底那摊紫色的水越来越大师:在观察一下杯底的高锰酸钾的颗粒有什么变化?生:变小了师:继续观察生:那摊紫色的水地范围越来越大,并且里面颜色深,越往外越浅生:高锰酸钾的颗粒又小了一点师:用玻璃棒搅拌几下,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生用玻璃棒搅拌)生:从杯底高锰酸钾颗粒那个地方升腾起一起紫色的烟雾,水一下子就变成了
9、紫色的,很美丽!生:随着搅拌,从杯底高锰酸钾颗粒那个地方不断地有红丝线抽出来,好像永远也抽不完似的。生:水越来越红,后来全变红了师:杯底还有高锰酸钾吗?生:后来就没有了。师:那原来的2粒高锰酸钾到哪里去了?生:到水里去了师:你看到了吗?生:看到了,因为水都变成红色的了师:那2粒变成了多少粒,你觉得?生:我觉得有2万多粒!师:(惊讶的语气)2万多粒,这么多!你的意思是不是:变成了很多粒,无数粒,是吗?生:是的。师:这么多粒为什么看不见呢?生:因为颗粒极小极小的,眼睛都看不到(板书:极小的眼睛看不到微粒)师:你看烧杯里的水的颜色深浅均匀吗?生:均匀师:颜色深浅很均匀说明高锰酸钾的微粒在水里分布的怎
10、么样?生:也很均匀(三)溶解的概念师:那你觉得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和盐在水中的变化有相同之处吗?生:有。盐和高锰酸钾的颗粒在水中都变成了极小极小的,眼睛都看不到微粒。生:并且它们的颗粒在了水里分布的都很均匀。师:高锰酸钾的微粒在水里分布的很均匀,我们从颜色均匀能知道。盐的微粒分布的也很均匀吗?怎么能知道?(学生思考片刻)生:可以用玻璃棒在烧杯里从不同的位置蘸一点水,尝尝滋味是否一样,如果一样就说明盐的微粒在水里的分布也很均匀。师:(点头表示认同)有道理!那你试试。生:各处水咸的滋味一样,说明盐在水中分布很均匀。师:现在盐和高锰酸钾的杯子里的液体已经静止一会儿了,观察一下,这两杯和沙粒这一杯还有
11、什么不同?生:沙粒这一杯杯底有沙粒,另外两杯什么也没有。师:对!这是盐和高锰酸钾的第3点相同之处:不管过多长时间,颗粒都不会自行沉降。像盐和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的现象,我们叫它溶解。以后不能再说“化了”,要怎么说?生:溶解。师:用上“溶解”这个词,说说把盐、高锰酸钾和沙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生:盐和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溶解,沙放入水中不会溶解。三、巩固理解,深入认识“溶解”现象。(饱和现象)师:生活中有很多物质不能被水溶解,也有很多物质能被水溶解。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够被水溶解?生:白糖、味精、面粉师:说到白糖,老师这就有白糖,谁来试一试?
12、(出示半杯水,将半勺白糖慢慢倒入水中,然后搅拌)生:糖溶解了师:为什么?生:白糖变成了很小的眼睛看不到的微粒,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生:还有一点,过一会儿也不会沉降下来。师:的确,白糖被水溶解了。如果我继续往里加糖,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加入大量的白糖,然后搅拌)生:搅拌后在杯底沉下来一些白糖。师:这是怎么回事?生:糖放的太多了吧?生:还有可能是水太少了。师:有道理!怎么办?生:加点水试试。(把烧杯里的水加满,搅拌,糖真的溶解了。)师:看来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糖,如果超过了能溶解的量的话就不能再溶解了。师:刚才同学们还提到了味精、面粉等物质,到底能不能在水中溶解呢,怎么办?生:做实
13、验师:对!课后反思:从本节课的教学实效来看,在教学重点的落实和难点的突破上,还是比较成功的。关于溶解概念的理解有三点,一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二在水中均匀分散。三不会自行沉降。在实验中,我注意让学生观察盐在水中的变化。在高锰酸钾实验中先强化认识第一点,再重点通过液体颜色的均匀,落实理解第二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和沙粒的实验做对比,落实理解第三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对溶解概念进行着自主建构的过程,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变成了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在三年级学生的认知世界中,“眼睛看不见”就是“什么也没有”,何况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之说,但这恰恰是“溶解”概念中最难理解最难突破的一点。鉴于此,在导入阶段,我出示了一组结构性很强的材料(烧杯1(内有水和一枚石子),烧杯2(内有盐水)通过观察“烧杯里有什么”,给学生一个重要启示“看不见并不一定就是没有”,为难点的突破提前做好了铺垫。在盐的实验中,当学生交流说到“盐真的没有了”时,教师在第一时间准确地用反问的语气提醒学生,学生马上认识到盐不是没有了,而是变成了“看不见的微粒”,难点自然就突破了。-
限制150内